中国石油国际化经营的探索与思考-综合新能源论文(1)
飞越巍巍昆仑,飞越阿拉伯半岛,飞越红海。11月17日,中共代表团参加中苏建交50周年暨苏丹石油项目投产10周年庆典。
10年前,中国政府特使团也来到这里,开启了中国首个海外大型新油田投产阀门。如今,苏丹已成为非洲产油大国。
1993年起,尤其进入新世纪,中♋国石油屡掀波澜于国际石油市场,海外事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零起步、快滚动、跨越式发展。目前,已在全球29个国家运作81个合作项目,国际工程技术服务有500多支队伍奋战在44个国家,国际贸易业务涉及82个国家,已建成海外油气作业年产能7450万吨,初步建成中亚、非洲、南美、中东和亚太5个海外油气合作区,构建了四大油气战略通道,初步形成上中下一体化的海外油气业务规模。
沉思既往,中国石油在从“小舢ღ板”到跨国“航母”的历程中,走过了一条合作共赢之路:其基础就是依靠成熟技术与整体优势,其依托就是实践中历练出来的大批忠诚的国际化经营人才,其体现就是坚持互利共赢、在资源国积极履行社会责任,其支柱就是大庆精神铁人精神的发扬光大,其航向就是向着建设综合性国际能源公司战略目标阔步前行。合作共赢之路,穿越历史时空,向未来延伸。
合作共赢的轨迹:从“小舢板”到跨国“航母”上个世纪90年代,国际石油市场风起云涌。跨国石油巨유头掀起新一轮油气资源争夺,在全球抢滩占位。
中国经济的强劲发展,使曾经豪迈告别“洋油”时代的中国,石油对外依存度逐年攀升。“走出去”,充分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成为历史必然。
背靠国家的政治外交优势,在政府部门的鼎力支持下,中国石油手执先锋大印,担当了走向海外的“先行官”。然而,与具有百年跨国历史的国际石油大鳄同台竞技,甚至虎口夺食,中国石油初出茅庐。
作为后来者,就要好好学,不仅学本领,更要学策略。造船出海,务实之策。
16年间,中国石油打造了“三条船”。先造“小舢板”,投石问路,寻找立足之地,锻炼队伍,积累经验,后图发展。
“走出去”之初,中国石油先后在秘鲁、加拿大、泰国、巴布亚新几内亚、苏丹等国搞了几个小型项目。小项目投资不多,风险不大,却是“瞭望塔”、“敲门砖”。
通过这些项目的运作,中国石油基本熟悉了国际环境和产品分成合同等国际惯例。再造一支“国际船队”,组建合作项目的“国际联队”,优势互补,风险共担。
国际上大型投资项目都要搞“联合舰队”分散风险,中国石油既遵循国际大型投资的惯例,却又不完全照搬西方油公司模式。如苏丹项目的合作,中国石油与资源国不是简单的石油开发关系,同时还要实现与资源国经济的互动和“双赢”,为发展合作双方良好的政治关系和两国人民友谊服务。
多方合作,中国石油国际化经营管理能力得到实质性锻炼和提高,为拓展国际事业积累了强大势能。后造一艘跨国“航母”,以投资带动国内工程技术服务队伍走出国门。
发挥整体优势是我们与西方大承包商抗衡的重要战略选择,中国石油以海外投资铸造了跨国“航母”舰队,为国内石油工程技术服务队伍和贸易业务走向国际提供了契机。16年来,中国石油国际化经营稳扎稳打,步步为营,项目由“小”到“大”,抗风险能力由“弱”到“强”,在强手如林的国际石油市场,开拓出自己的生存空间,逐步走上自我积累,滚动发展之路,也走出了一条符合中国石油工业实际的海外发展之路。
共和国60华诞庆典过后不久,中国石油联手BP公司中标伊拉克最大的鲁迈☏拉油田开发项目,正式签署伊朗北阿扎德甘等6个项目合同,拉开进军世界油库的大幕。一个东方石油巨人,正携手资源国,以加速跑的姿态,跻身全球跨国石油公司前列。
合作共赢的基础:成熟技术与整体优势赢得信任哈萨克斯坦盐下油田,储量上亿吨,20多年前就被发现,却因世界级难题,几家西方石油公司 ϡ先后放弃。中国石油接手后,采用石炭系先期裸眼完井和高压油气层欠平衡钻井技术,成功实践酸化技术,3年即建成200多万吨的产能。
哈国石油界为之轰动:“中国人救活了我们的油田!”石油勘探开发是高技术、高风险、高投入产业,没有技术优势,何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