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盏林场经营特色之我见
摘 要:银盏林场是清远市现代化林业产业示范基地,在创新传统林业的基础上通过大❣力发展林业附属产业,取得了非常好的成绩。鉴于此,在探讨银盏林场经营特色的基础上,深入发掘林场自身优势,多效并举,探索林场良性、健康发展的可行之路。
关键词:银盏林场;经营特色;自主经营
一、银盏林场概况
银盏林场建立于1956年,位于清远市清城区,属于国有林场。林场环境优美且交通便利,是清远市通往珠三角的重要门户,也是珠三角后花园的前沿阵地。林场离广州市区仅47km,距白云机场也只有30多千米,广清高速公路、京广铁路和武广高速客运铁路线贯穿林场南北,其地理优势比较突出明显。林场土地为国有和集体所有,共有4个工区,社会各项事业,如农村、农业、计生、国土等职能属清城区政府管辖。林场森林资源总面积7 887公顷,其中林业用地7 310多公顷,蓄积量47万平方米。
早在1993年,银盏林场就以营林为基础,采育结合、多种经营、综合利用,将其打造成全面发展的综合性林场[3]。经营时采用以场带农、自负盈亏的模式,所有经费、机构设置、人员编制等也均由林场自行解决。银盏林场的主要收益来自营林建设及与林业相关的附属产业,另外林场还大力发展绿色旅游,重点建设银盏国营旅游度假区,有漂流、度假、探险等多个项目。银盏林场自主开创了一条以发展林业为基础,多项附属产业共同发展的林业产业经营模式。
二、银盏林场经营特色
(一)多元化发展
银盏林场摈弃了以往以林为主的发展模式,在发展传统林业的基础上大力发展其他产业,实行多元化发展战略。据银盏林场书记介绍得知,该林场的传统林业产业只占总产业的20%,在实地调研中也可以看到,由于立地条件不适,以松树和杉木为主的山地用材林长势不佳。鉴于此,该林场为了适应市场大环境,着力发展水电站、森林游憩等产业,以此弥补林业生产上的不足,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非林产业的年收益是林场收入的主要组成部分,其中水电站的年收益就达到几百万之多,在年降水量较大时,收益达3 000万以上。可见银盏林场的多元化发展模式比较理想,不仅解决了眼下的经济问题,还为实现长远发展目标迈了一大步。
(二)创新传统林业,明确产权主体
虽然传统林业是银盏林场的主要产业之一,但多年来银盏林场也在一直不断地探索林业的可持续发展道路,试图打破传统的林种配置,尝试培育新的林种。随着林权改革的推进,银盏林场再一次迎来了林业的又一次跨越性发展。1998年林场就提出“林业自主创造”的口号,由于立地条件差、土壤肥力贫瘠、病虫害的侵袭,当地林业一直发展的不尽人意,经专家对当地立地条件的鉴定,如今在尝试更换传统的松树和杉木林种,发展桉树、黎蒴等耐贫瘠先锋树种,希望以此来改善银盏林场的林业发展状况。
明确林业产权主体,一改过去的主体重合、主体空缺、主体模糊等现象。林业产权制度是林业管理的重要内容,林业产权制度改革,建立经营主体多元化,使得权、责、利相统一,这是解放和发展林业生产力的迫切需要[4]。银盏林场在上级文件的指示下,灵活使用“确权发证”,明确集体林木所有权和林地使用权,放活经营权,落实处置权,确保收益权,实现“山有其主,主有其权,权有其责,责有其利”,充分保证产权主体的实用性和有效性。同时,集体林产权制度改革把林业生态建设与农民增收紧密结合起来,充分调动了林农发展林业的积极性,有利于林业各项工作的开展,能够进一步加快全面建设生态文明城市的步伐。
(三)惠民政策
林场的良好发展不仅依靠好的政策和有效的经营策略,还要与周边居民做到互利共存。林农是森林经营的主体,只有真正了解他们的所思所想才能对林改政策及实践效果有更客观的了解和评价[5],从而找出相应的解决对策,只有这样才能改善林农♡和主管单位的关系。目前,随着林改工作的推进,林农收入虽然有所增加,但仍不是很高,这从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农民参与林业经营的积极性[6],林农对林业发展前景的预期值不高,这直接影响到林农参与相关工作的意愿。
银盏林场充分认识到林农这一角色的重要性,研究出一系列的惠农政策。首先是给当地林农提供工作机会,虽然该林场在传统林业上所取得效益并不高,但其他产业的发展都是以传统林业为基础的,而熟悉当地情况的林农是此类工作的最佳人选。其次是向林农传授技术、科普知识,当地林农熟悉和掌握的往往是传统林业的经营经验,对于新兴的科学技术比较陌生,技术的传授能够大大提升林农的生产效率。再者是鼓励林农开发新产业,通过市场调研和本地条件综合分析,鼓励并帮助林农种植砂糖橘等经济作物,增加他们的经济收入,以达到林场的全面发展。最后是向林农提供教育、医疗、卫生等社会福利,林农有了一个好的工作和生活环境,就会更加爱护这个环境。
(四)政体综合性发展
银盏林场不仅是担负着林场的传统职能,还担负着其他的社会职能。在实地调研中发现,银盏林场有着健全的社会职能部门,涵盖医疗、卫生、教育、工商会、居委会、文艺、妇女委员会等,这些职能部门给当地人民提供了良好的生活平台,健全的基础设施建设也为银盏林场带来一定的财政收入。而且,各部门工作分工明确,做到了专职有专人、专人有专责,这为银盏林场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三、结论
由于林场所属性质、属性的不同,其所采用的经营模式亦有较大差别,本文在概述我国林场常规经营模式的同时也对银盏林场的现代化经营提出了一些见解。我国林场多采用以林为主的经营方式,而这种方式的特点是:林业是经营主体,是主业,其他经营措施是副业[7]。这种比较单一的林场发展模式,给土壤肥力贫瘠的地区带来深远影响,林木长势差就会影响林场的总体效益,而效益底下将会导致林场的发展陷入困境;而一些立地条件较好的林地,往往会因为林种单一,在发生病虫害或其他的气候、人为因素影响时,往往产生较大规模的损失,这将会严重制约林业的持续、健康、良性发展。如何调整林场的社会、森林、经济之间的耦合关系就显得尤其重要,本文在银盏林场建设的基础上,就各林场的发展潜力及前景展开讨论。
(一)政策支撑
政策支撑对于林场建设而言,不仅要体现在战略上的重视,更要突出管理上的放权[8]。政策重视主要体现在提高全民对于林业、林场、林木的认识,在深入了解与认知的基础上才能进一步开发经营,促进林场的全面发展;另外还要规范林地的使用程序,有了法律保障人们才敢放心大胆地开展营林活动。管理上也要突破以往存在的主管部门多个、意见不统一情况,打破非专业人士的瞎指挥现状,实现林场自我管理、自我经营、自负盈亏的壮举。林场负责人是对当地人文环境最为熟悉、对林场经营最为擅长的人士,只有放宽、放松管理权,这些经营者才能大刀阔斧地进行营林改造,林场才会有发展的生机。
(二)确定目标体系
定规划、选项目是林场发展多种经营措施成败的关键因素。不管是将林场定位成教学实习基地、科普教育基地、森林旅游和休闲场所,还是注重其生态效益和社会服务功能[9],都要求林场经营者树立林场一体化的战略思维,修改、完善、发展多种经营总体规划,切实做好搞好宏观调控[10]。对已开发发展的项目,主要应抓好清理整顿,做到分类指导,巩固提高。经营较好的项目要继续挖掘潜力,提高档次,增强竞争力;经营不善的项目,通过改善管理和必要的技改,以改善其经营状况;不适宜经营的项目,应立即给予停止。如银盏林场的地理特点不适合杉木、松树林木的生长,这就有必要进行技改,培育新树种例如桉树、黎蒴等,以期盘活此项目。对于拟定发展的新⚥项目,要经过周密调查、科学论证和市场预测,如银盏林场就抓住年水流量较大这一特点,经过充分的调研,充分利用资源,建设发电厂,并取得良好的效果。对于每一目标项目,都力求做到看准一项,发展一项,见效一项。
(三)优化产业结构
为了跟随时代快速发展的步伐,林场应抓住当下的每一个机遇,用好、用足优惠政策,达到以短养长,全面发展的目的[11]。适于多林业发展的,可开展多种林种共同种植,不适于单林业发展的,可以通过借鉴银盏林场的多元化发展模式,再根据自身特点,寻求具有本地特色的经营模式。
林场是林业经营的固有场所,但是并非只能经营林业,也可以发展多种经营模式。其指导思想是以当地林场的实际情况为依据,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合理利用人力、物力、财力、市场等条件,开发具有市场弹性的经营项目[12],例如银盏林场的森林游憩、水电站、产学研等,加快变资源优势为经济优势的步伐。充分认识到林场发展的产业不仅仅是林业,还有林业以外的其他产业,这不仅能够分流安排富余劳力,更重要的贡献在于搞活林场经济,促进林场全面、健康发展。
(四)资金筹备
资金是所有产业发展的命脉,没有资金支撑的林场是没有生命力、无法生存的。没有资金,发展多种经营就是一句空话,而资金不足,项目的开发就会滞后[13]。如何保证林场正常生存,就要多方面寻找资金支持,除了靠林场自有资金、各级周转金和贴息贷以外,还应该拓宽思想,多方筹集,跨林场、跨行业、跨系统联合开发,充分挖掘林场内部沉淀资金。在依靠林场自身结余资金的基础上,发动职工做股份制改革试点,引进股份制经营,做到风险同担,利益共享,这有利于解决资金不足、管理不善、劳力出路和产品供销等问题。
(五)重视人才
要坚持“两手抓”,同时解决技术管理与人才不足问题[14]。为实现这一目标可以通过三个途径来完成,一是走出去,挑选合适人员送去培训进修或鼓励自学成材;二是请进来,对急需技术人员大胆、重金引进;三是自我内部培养,普遍传授科学技术人员,重点栽培可塑人才。管理人才能够改善林场存在的管理粗放,权、责、利不清的现象,技术人才能够使事情做起来事半功倍,提高效率,降低生产成本。人才的加入能够完善具有本林场特色的规章制度,实行强化管理,做到各部门有事可做有章可依,大大提升项目质量,促进林场高速发展。
以银盏林场的特色发展道路为依托,论证了发展林场未必就只能发展传统林业,也可以根据市场需求、立地条件来发展现代化林业。而且,不仅是林业可以大力发展,其他的非林产业也可以发展,通过引进或开发新的项目来增加林场收益,盘活林场市场。在注重林场自身发展的同时,也需要带动周边居民的共同发展,做到共同富裕才能长久并存。在实际规划、发展过程中切忌照搬硬套,不从实际出发,各地林场可以通过发掘自身的地理优势、人文优势等特点,积极探索具有本地特色的发展道路,将林场打造成本地林业经营的风向标,只有这样的林场才能持续、健康、良性地发展下去。
参考文献:
[2]宋玉国,颜康晟,聂根林.刍议湖南国有林场建设与发展[J€].湖南环境ด生物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1).
[3]邓炳区.国营银盏林场发展历史与发展对策初探[J].广东林业科技,2007(3).
[4]倪永春,汤宝山.建立集体林产权制度改革后森林――可持续经营保障体系的构想[J].内蒙古林业调查设计,2009(4).
[5]邓成,江绪娇.基于林农视角的林权改革探究―以湖南省浏阳市为例[J].林业经济问题,2010(6).
[6]王文烂.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对农民林业收入的影响[J].林业科学,2009,45(8):141-146.
[7]陈桂林.福州市国营林场多种经营发展现状与对策[J].林业经济问题,1995.
[8]曹广廷,冯妍,钟海涛.小议林场经营管理的新方案[J].科技世界,2013(11).
[9]罗攀柱,潘丽,李思,刘春延,管长岭,杜书瀚,郝明.新形势下国有林场的性质、功能和目标探讨[J].林业经济,2013(7).
[10]李让乐,肖斌.森林产权体系构建设想[J].西北林学院学报,1995,10(1):105-108.
[14]牛继荃,孙怀锦,李增金,王知符.山东国营林场经营模式及其效益的研究[J].山东林业科技,199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