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发展旅游产业 带动区域发展
论文关键词:五中全会 旅游 产业 周边地区 学习贯彻 改革发展 科学发展观 南部地区 经济 社会 发展 旅游资源 三亚市
论文摘要:刚刚闭幕的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是在我国即将完成"十五"计划,改革发展进入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描绘了我国"十一五"发展的宏伟蓝图,是推进经济社会发展里程碑式的纲领性文件。省委书记汪啸风指出,《建议》以及胡锦涛同志受中央 政治 局委托作的工作报告和在全会上的重要讲话,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 指导 ,始终贯彻了用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这条主线,是我们当前和今后工作的重要指导原则。特此,本刊组织了本期的学习贯彻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专题,以推动我省的学习贯彻活动。
认真贯彻落实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三亚要大力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通过以一枝独秀的旅游产业为突破口.全面开放旅游产业领域,将资源优势完全转变成产业优势,形成与一流旅游资源相匹配的一流旅游经济,进一步把旅游产业做强做大,才能有效地提高三亚整体ม经济实力,弥合三亚与先进发达地区在发展进程和水平上的差距。此外,三亚还应当我省南部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火车头,以“五个统筹”为指导,以发展旅游产业为切入点,带动南部地区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打造特色旅游产业,加快三亚经济发展,主要从五个方面入手:
一是精心打造名牌景区景点。通过深度挖掘三亚 历史 文化 和自然资源,加快老景区的改扩建和新景区的开发建设,全面提升景区景点的文化品位和吸引力。二是清,时丁造品牌度假酒店。要把旅游饭店行业统筹纳入《三亚旅游产业发展总体规划》,严格控制低档旅馆酒店的开发建设。要力争三亚在2朋‘年五星级度假酒店达到巧家,形成高端品牌酒店的规模效应。三是☢精子时丁造特色旅游产品。通过优化旅游产品结构,增加娱乐度假项目,拉长旅游产业链.发挥旅游产业集群效应。要将旅游产业和 农村 发展结合起来,带动农民早日走上依托旅游发家致富之路。四是精,时丁造名牌节庆活动。通过策划、 Ü开发、举办各类会议、体育、展览、节庆、演出、时尚等活动,做到季季有引起国内关注的活动,年年有吸引全球目光的活动。要利用 环境 和区位优势,加快三亚国际会议会展中心、体育中心和会务服务配套设施建设,力争早日把三亚建设成为中国一流的演艺娱乐中心、 电影 名城和国家体育冬训基地。五是精心打造一流的旅游服务环境。
海南省委在第四次党代会上确定了“南北带动、两甄推进、发展周边、扶持中间”的区域发展新思路。从全省的经济社会发展格局看.“南北带动”,北要靠海口,南要靠三亚。三亚及其周边地区包括三亚市、五指山市、保亭县、陵水县和乐东县,区域面积约占海南省总面积的22.8%,区域 人口 约占海南省总人口的19.3%。三亚成为南部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火车头,实现区域协调发展,是海南省构建 社会主义 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也是三亚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
以发展旅游产业为切入点是三亚实施“南北带动”战略的必然选择。就整个南部地区来看,三亚及其周边地区是中国热带旅游资源最为集中,热带植被和生态环境保护最为完好的地区,其资源具有唯一性和独特性,在中国和海南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但由于种种原因.目前资源优势尚未转化为经济优势。以旅游。产业为突破口,加强区域合作,才能形成优势互补、互利共底、共同发展的格局,有利于扩大对外开放,引进消费需求.从而形成三次产业互动,增强综合经济实力,扩大社会就业,加快城市化进程,统筹城乡发展,促进三亚及其周边地区社会和谐。为此,应当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一是高标准做好区域旅游规划.优化旅游产业布局。目前,三亚已投入巨资进行的编制,在该规划中,已将周边市县纳入大三亚旅游圈范围,为整合琼南地区的旅游资源迈出了可喜的第一步。二是加强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推进 公共 事业一体化。完善的旅游基础设施体系,必须☿依托于完善的区域城镇体系。加强三亚及其周边地区城镇体系建设,与加强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是相辅相成的关系。我们要做好中心城市功能统筹规划,增强中心城市辐射效应;要把中小城镇建设纳入区域总体背景考虑,确定小城镇建设在空间密度上的合理定位,形成互动发展的城镇体系。在城镇公共事业发展方面,则应当加强公共事业一体化建设,在合理布局的基础上,做到资源共享,防止重复建设,实现公共事业的一体化消费。三是充分利用区域旅游资源,打造旅游精品。今后三亚除要继续加强自身旅游业发展外,还要因地制宜.加强琼南地区旅游资源的协同开发和综合利用,向海内外旅游 市场 推出一批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竞争力强的旅游精品,以带动整个区域旅游业的兴旺和经济的发展。四是增强政府绿色控制力,保护生态环境。正确处理好环境保护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关系,将人口、资源、经济、社会、环境融合到生态系统中统一规划,合理开发利用自然资源,避免资源的破坏和生态系统的失衡。要创造国内一流的人居环境,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