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头市区域经济发展研究(1)论文
前言 经过改革开放特别是近几年的发展,包头市已经成为一个名副其实的经济强市:到2011年底,国内生产总值、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固定资产投资、财政收入、工业产品销售收入、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等经济发展指标均在内蒙古自治区位居前列,在全国地级城市中的位次大幅度前移。2001年在全国269个地级以上城市中,我市生产总值排122位,财政收入排98位,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排144位。
预计2011年在全国286个地级以上城市中,我市生产总值前移至65位,财政收入前移至56位,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前移至34位。在我国西部地区82个地级以上城市中,主要经济指标均进入前10强。
©在2011年全国综合实力百强城市测评中,我市排77位。但是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依然面临着很多问题,这需要我们集中一切精力,下大力解决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主要矛盾和问题,特别是要适时研究和制定新的区域经济发展规划,以此提高包头经济的整体实力和竞争力。
包头的地理区位向西纳入到陇海--兰新沿线和黄河中游经济带,向东与环渤海经济区相接,按优势互补原则调整地区经济结构,共同建设和发展基础设施、基础产业或规模经济要求高的加工工业拓展合作空间,提高规模效益,促进大区域市场的发育和全国统一市场的逐步形成。我国东部经济的发展实践表明,突出重点区域经济优势产业集聚的战略是推动地区经济发展,优化资源配置,促进生产要素合理流动的发展动力,是区域经济持续发展的关键所在。
一、包头市区域经济发展演变现状及其评价
(一)包头市宏观生产力布局框架及其演变 包头位于内蒙古自治区的西部,北依阴山,南临黄河,西连河套平原,东接土默特川。全市现辖10个旗、县、区,其中:4个市区(昆都仑区、青山区、东河区和稀土高新区),2个矿区(白云鄂博铁矿区和石拐煤矿区),4个农业旗县区(土默特右旗、固阳县、九原区和达茂旗)。
总面积27768平方公里。人口209.33万人。
历史上包头以“水旱码头”、皮毛重镇而著称。解放初期,国家规划了156个重点建设项目,其中在包头建设有6个:包钢、内蒙古一机厂、内蒙古二机厂、核工业202厂(光华化学工业公司)、包头铝厂、热电厂。
与之配套、扩建的有矿务局、长征砖瓦厂、化工厂、糖厂、电机厂、棉纺厂、矿山机械厂、皮革厂等20个中型厂矿。1959年包钢一号高炉铁水奔流,为包头工业发展史上挥写了神采的一笔。
建国多年来,包头以丰富的煤炭、稀土、铁矿和水资源为基础已经建设成为以冶金、机械工业为主的综合性重工业城市。80年代中期针对当时的经济社会发展,包头曾经提出实行“轻型双翼”总体战略。
这个战略设想是以优化产业结构的导向为出发点,由偏重发展工业,转变为
一、
二、三次产业综合发展。以“轻型”为导向、靠“内改”和“外引”为双翼,加速潜在优势的转化。
进入90年代,包头又总结提出了“整体优化战略”构想。这是继“轻型双翼”之后的深化和发展。
“整体优化战略”是以优化产业结构的导向为出发点,以系统辩证论为理论依据,强调城市的整体发展。90年代末期至今,包头经济进入快速发展时期,尤其是从2002年到2011年的三年间,综合经济实力大幅跃升,建设经济强市进程快速推进,生产力布局在探索中逐步演变,创造出了以“一个机制”和“五个同步”为特征的“包头模式”。
三年时间,累计创造了1400多亿元的经济总量。钢铁、装备制造、铝业、电力、稀土、乳业、建材七大支柱和优势产业的市场竞争力明显提高,开始凸显产业集群的态势。
(二)包头市现行生产力布局下的区域经济发展特征及其评价 建国初期,包头市宏观生产力布局依据国家计划统一安排和国防安全需要,实施战略西移,在自然资源禀赋与地理条件的基础上建立起一批大型企业。进入80年代末期,由于历史形成的宏观生产力布局侧重于这种自然资源禀赋和地理位置的优越性,尽管在特定时期促进全市经济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但与目前形势的发展要求,尤其是市场经济对资源配置的基础性作用的发挥,已显现出一定的不协调性。
经过近50年的积累,我市生产力布局初步形成了以地市级行政区划为基本界限的区域经济发展格局。在其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包头市一方面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另一方面也得到了宝贵的经验和教训,具体表现在:
1、调整产业结构,促进了产业结构的优化。90年代以来,我市通过调整产业结构,取得了一定成效。
(具体数据参见表一) 表一:包头市三大产业结构近年的变动表 1999年 2000年 2001年 2002年 2003年 数量(万元) 比重(%) 数量(万元) 比重(%) 数量(万元) 比重(%) 数量(万元) 比重(%) 数量(万元) 比重(%) 第一产业 183291 8.6 191448 8.4 186803 7.5 224840 6.7 237250 5.2 第二产业 1292049 60.4 1369561 60.0 1483927 59.7 1803465 54.2 2533830 56.3 第三产业 664672 31.0 722649 31.6 814998 32.8 1301955 39.1 1730830 38.5 通过表一中的数据,我们不难看出:首先,近几年来包头市三大产业的比重变化不大,第一产业略有降低,第三产业略有抬升,三大产业按比例依次行程
二、
三、一的态势。这说明包头市的工业立市、工业强市的发展思路得到较为充分的贯彻实施。
其次,我们也应该看到,在三大产业总量都有明显上升的良好态势的同时,第三产业上升的边际增量较缓。这说明第三产业在未来包头经济发展的进程中,第三产业所承载的负荷会越来越重。
如若继续推动经济朝着良好的方向前进,那么就必须不断挖掘第三产业的剩余潜能,提升第三产业的服务水平,促进产业间交换的“血脉畅通”。
2、各旗县区发展速度较快,但联动机制较弱。 近年来,为我市目前已经形成几个旗县区经济各领风骚的态势,即昆区、青山区、东河区、高新区和的核心工业经济区,土右旗、达茂旗、固阳县和九原区的农牧业经济区,石拐区和达茂旗的矿产能源经济区。
但从整体来看,这种格局的最大特点即在资源和市场上相互封锁、争夺,利益性矛盾和问题较多,区域间的功能协调性较弱。区域内有些产业还没有形成适度的经济规模,较高的产业关联度、较为科学的辐射带动机制以及各地区特色产业的相互促动能力不强。
也正是由于缺乏这样的支撑,致使区域内各旗县区形成了经济发展成果的明显差异,区内的经济实力差异较为悬殊。比如2003年稀土高新区的人均GDP为23672万元,土右旗、达茂旗分别为7962万元、16743万元;高新区的财政收入为50446万元、土右旗、达茂旗分别为12145万元、10098万元。
表二:2003年包头市各旗县区人均经济指标比较 人口密度(人/平方公里) 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元)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人) 农牧民人均纯收入(元/人) 稀土高新区 2748 23672 9300 3601 昆都仑区 5297 33869 9570 —— 东河区 5219 14782 8334 4619 青山区 6582 22736 9558 —— 石拐区 79 11412 5831 2391 白云矿区 80 18944 8824 —— 九原区 169 16953 9141 4205 土默特右旗 134 7962 4895 3369 固阳县 35 8387 4727 2581 达茂旗 6 16743 6415 3183
3、各旗县区经济发展不平衡 自建国以来,拥有资源优势的昆区、青山区和东河区以包钢、北方股份集团、北方重型集团、包铝等特大型企业,凭借政策、资源优势多年来在全市经济建设中拔得头筹,除个别旗县区在个别指标方面近来有较强冲击态势外,、近临鄂尔多斯和沿黄河的九原区部分与临近呼和浩特市的土默特右旗完全有潜力发展成为市级经济发展中心区域,但目前从总体上看至今还尚无明显突破迹象。(具体数据参见表三)。
表三:2003年包头市各旗县区经济发展指标(单位:万元) 国民生产总值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 财政总收入 农林牧渔业总产值 工业总产值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稀土高新区 337579 670428 50446 1969 430616 26236 昆都仑区 1542375 355227 760616 362 2260375 440000 东河区 654703 352852 50404 7953 721793 380100 青山区 796660 328531 70189 1905 998395 375000 石拐区 55460 92531 6022 3223 56544 18547 白云矿区 46603 12350 2801 241 24876 9922 九原区 501649 168797 30585 105409 135225 70081 土默特右旗 254934 96733 12145 131888 18183 66002 固阳县 146765 70571 7994 60553 42680 30865 达茂旗 169771 88435 10098 54466 63004 20047 综合以上几个方面,我们可以比较清醒地认识到,我市宏观生产力布局决策在培育新经济增长极的难度依然较大,各旗县区之间协调性发展能力需进一步增强。
二、包头市区域经济存在的突出问题 从未来经济结构调整的本质看,区域经济持续增长的动力已经由主要依靠自然资源、资本和常规人力资源的富集程度,逐步向知识、技术等非物质要素方面转移。包头市区域优势产业的发展定位必须首先纳入到这种宏观背景下加以考察。
随着国民经济市场化程度的不断提高,资源配置在跨地区中通过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有利于形成分工合理、各具特色的区域经济。包头市目前既成的相对的区域经济“特色”,因为掩盖或者代替不了区域经济结构与相邻区域趋同的弊端,因而在宏观生产力布局与发展区域特色经济方面存在较大的被动性,或者说很大程度上是历史发展的结果造成了今天这种局面。
如果着眼于未来20年全市经济的协调发展看,这种带有体制遗留性质的特色格局,既不具备充分预期意义,也不适应当前经济环境的变化形势。尽管90年代以来,包头市加大了产业结构调整的力度,但受产业存量和发展思路的影响,区域产业特色与趋同并行的状况依然严重存在。
大部分地区将支柱或主导产业集中在冶金、化工、建材、机械和电力等方面,总体上明显表现为产业结构的重型化和低级化。这不仅制约了包头市区域特色经济格局的健康成长,不利于整体竞争能力的持续增强,也影响了地区经济未来预期发展的持续后劲,造成不应有的资源浪费。
除此以外,在地区差距有所扩大的同时,各区域经济发展的功能协调性尚未得到充分发挥,表现为先进区域对落后区域的带动与辐射能力不足、各自为战,资源与市场的双向掠夺性竞争使得各旗县区的功能协调也较弱。 总体来看,经过改革开放近20年来的发展,包头地区受过去国家区域经济发展宏观政策的影响影响,使得整体区域内优势产业的发展面临诸多难题。
具体来说表现在: 首先是我市处于生产力要素流动的不利地位。在市场经济体制条件下,市场机制成为资源配置的主导机制,生产力要素按照市场信号的导向自由流动,即生产力要素不断地向边际生产率相对较高的区域流动。
在我国这一流动过程就表现为东南沿海地区对高效优质生产力要素的聚集效应。从理论上讲,即使这种聚集效应发展到一定程度后,将可能出现边际生率递减的倾向,也难以在短期内消除由此带来的区域经济差距继续扩大的影响,只有当地区间的边际生产率趋于相等时,优质高效生产力要素才可能出现回流。
其次是我市产业分工和协作的难度较大。从区域经济关系来看,市场经济可被看作是一种以分工协作为基础的经济形式。
市场经济是按照效率优先的准则建立分工协作体系的,按照不同区域的竞争优势决定其在分工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并决定不同区域分工收益的大小。由于包头市整体的市场竞争能力就全国而言还处于相对劣势的地位,在大多数情况下,只能以附加值较低的中上游产品参与区域间的分工交换。
再次是我市处于提高市场份额占有率过程中面临经济发达地区巨大竞争压力的不利地位。随着经济发达地区技术进步的加速和替代产品的增多,经济发展对于自然资源的依赖度逐步降低,这使得我们在产业分工交换体系中所能获取的收益具有了递减的可能趋势。
市场环境的逐步完善将进一步激化区域间在争夺投资机会上的竞争,这种为争夺投资机会的市场竞争,必然产生一定的社会成本,即竞争将使得一些区域的在建或运营项目陷入困境。
三、未来包头市区域分工定位与区域经济发展的建议
(一)包头市区域经济分工定位的条件
1、具有立足华北、辐射西北、东北的区位优势。包头地处华北北部,是我国西北、华北地区结合部,是华北地区通往西北地区的交通、通讯、商品集散的枢纽,是通往蒙古、中亚等国的重要通道。
以包头为中心,可辐射周边11个省、自治区,30多个较大城市和众多中小城ย市,人口众多,潜在市场较大。在包头投资生产,可辐射西北、华北、东北地区,交通便利,运输距离较近,可大大节约物流成本,如产品出口蒙古、中亚地区,可利用我市中蒙边境口岸和国际集装箱中转站,大大方便产品进出口,可迅速占领市场。
2、具有雄厚的工业基础和较为全面的协作配套能力。包头作为新兴的工业城市,目前冶金、机械、重汽、稀土、电力、化工、轻纺、绿色食品等支柱产业已初具规模。
目前全市有工业企业2万余家,拥有资产总额600亿元,年产值400多亿元,在国家确定的520户重点企业中,包头有6户,全自治区20家上市公司里包头有6家。包钢、一机集团公司、北方重工业集团公司、北方奔驰汽车公司、北方重型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明天科技股份公司、华资实业股份公司、鹿王集团等在全国同行业中具有较大影响,韩国大宇、希望集团、香港华润、宁波韵升、伊利、蒙牛等一大批国内外知名企业相继投资包头,大大增强了包头整体实力。
3、具有丰富的人力资源和较强的科研实力。包头工业发展历史较长,尤以冶金和机械制造业较为突出,培养造就了一大批高素质的专业技术人员、管理人员和熟练的技术工人队伍,包头钢铁研究院、包头稀土研究院等一批国家级研究机构及包头钢院等十几所大中专院校,以及包钢、北方奔驰、北方重汽,一机集团、北方重工等国内知名企业拥有的一大批熟练技术工人队伍,可为工业建设提供雄厚的技术和人才支撑。
4、具有非常低的成本优势,可大大降低工业产品的制造成本,提高企业市场竞争力。包头地处内陆、资源丰富、原材料及协作产品价格较沿海发达地区低,且可就近采购,劳动力成本较低,我市作为能源、原材料基地,燃料动力费价格低,优质煤炭每吨80元,电价每度仅0.4元,且能够满足供应。
另外土建费用低,每平方米造价530元-550元,具有较投资吸引力。
5、具有广阔的市场发展前景。2011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177.5亿元,城市消费品增势强劲,商品交易市场活跃,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1508元。潜在市场消费能力较强。
(二)、包头市区域经济未来发展的建议 各旗县区应坚持培育和壮大特色产业带,抓住产业的近似性基础,主动凝结产业群体,努力扩大区域产业规模。要树立非均衡发展的战略方针,增强经济极化作用,通过促进生产力要素的定向聚集,着力培育颇具规模的特色产业带。
特别是应适应形势,积极探索我市生产力南移的有效途径,推动生产力布局逐次向沿黄河地带转移。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市生产力向沿黄河地带转移的布局建设条件已经逐渐成熟。
为此,今后一个较长的时期内,我市应着力增强开放意识,切实推进生产力布局南移,并依据市内力量加速建设沿黄河经济带。推进方式主要是可以依托化工厂在铁路沿线区域发展大型沿线石油化学工业,、依托包钢在西部地带发展大型钢铁工业、依托高新区发展高附加值加工工业,同时还可以利用丰富的煤炭资源发展电力产业以及利用历史人文资源发展旅游业。
在坚持建设市场导向原则的前提下,增强全局意识,在产业发展上做到既突出特色,又能够有所为有所不为,通过产业的分散与联合,着力建设特色产业基地,努力营造“众星捧月”效应。特别是在产业选择方面,要充分体现这样一个基本特征:既能抢抓市场机遇,又可补充区域空白。
与此同时,还应通过促进产业快速发展积累资本,适时加速小城镇建设步伐。综合上述分析,我们认为未来包头境内跨市区域经济的发展可侧重这样四个单元,包括稀土高新区、核心工业城区、矿区和农业旗县区,四大经济区在产业领域中则各有进退、各有侧重,并极力营造区域之间产业发展上的协调与互补效应。
1、稀土高新❧区 该产业经济区域在地理上主要位于青昆两区之间,域内经济发展上宜突出高♥新技术产业化的特征。该产业经济区突出高新技术特征,目的在于通过扮演我市未来产业结构、技术结构的“领衔”角色,培育未来产业优势,并依此提升产业发展水平。
众所周知,高新技术产业化是未来区域经济竞争的核心,也是地区经济增长的关键所在。构建高新技术产业区域集群的竞争优势,就必须发挥区域内科技投入持续增长的有利条件,加强区域内人力资源对高新技术产业化的有力支撑的作用,促进各级地方政府对产业集群的政策导向和扶持功能的实现,激发社会民间资本对高新技术产业化的投入强度,从而确保区域内高新技术产业的持续增长。
需要我市在支持北京成为中国高新技术研发中心的前提下,明确该区域的未来产业定位,在产业结构调整中充分体现高新化特色,即今后产业进军的主要方向是高新技术领域(包括高效农业),积极发挥区域内的土地、厂房、资金、人才等资源优势,全力改善企业的生存发展环境,争取尽快成为高新技术产业的生产基地。可以通过规范、促进本区域市场的发展,加速科技转化的进程。
2、昆都仑区、青山区和东河区为主的核心工业城区 区域内有钢铁、稀土、冶金、化工工业等较为发达工业部门、科学技术先进、文化教育兴旺、交通便利,通讯发达,社会旅游业基础条件较好。区内拥有中央、内蒙古、市属企业,科研院所和大专院校,商贸发达,区属商业网点和集贸市场星罗棋布,各类服务设施齐全。
改革开放以来,已形成了以机械、冶金、稀土、建材、电子、化工、服装、食品等门类为主的工业体系。产业上主要突出重化工工业特征。
该产业经济区突出这种特征,目的在于在巩固中不断壮大发展包头市的传统产业,使包头继续在这些产业领域保持特色,培育包头市未来20年中保证GDP相对稳定增长的产业源(该区年GDP合计约占全市年GDP总量的50%),并通过财政手段弥补其他地区他类产业发展预期中的市场抗风险能力(该区域地方财政预算内收入约占全市地方财政预算内总收入的46%)及其他地区经济社会风险应变能力。通过实施名牌产品战略稳定既有产业市场规模的基础上着重组建重化工的下游产业群,以丰富本区域内的产业构成、扩大本区域的产业规模。
本区域应该发展成为中央、内蒙、市属企业有机结合,相互依存的新兴工业区。
3、石拐区和白云鄂博矿区 矿产资源较为丰富,是工业生产的主要原料基地,对包头市和自治区的经济发展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改革开放以来,已初步形成了矿业和建材业体系。
两个矿区英已建成工业原料、燃料供应基地为主,相应发展自身服务的工、农、牧、商、交配套体系。
4、九原区、土默特右旗、固阳县和达茂旗(全称达尔罕茂明安联合旗)四个农业旗县区,地域辽阔,人文环境独特,旅游资源十分丰富,地上地下资源十分丰富,自农牧业发展迅速,是自治区的重要商品粮基地,也是包头市重要的蔬菜副食品生产基地和矿产资源基地。目前本已形成以农畜产品、矿产、旅游三大支柱行业。
产业上突出旅游和自然农业特征。该区域作为未来我市区域经济结构调整的“边缘区”,应当完全立足于这些历史和天然的资源优势,自力更生地寻求和培育相关产业增长点,特别是通过扩大龙头型地区特色农业经济规模,加速农产品特种特养与精深加工一体化进程,通过持续嫁接先进的农业☯生产技术,把本区域逐步培育成为全市、全国特有的“绿色农业产业带”,一旦这一格局得以形成,相信在不远的将来会赢得越来越多的真正特色化的市场竞争优势。
如果再加上特色旅游文章的做大效应,该区就必定能够在未来20年中发展成为相对独立繁荣的经济区域。在今后具体的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过程中,注意掌握好“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原则,在争取市的大力支持的同时,积极采取“避重就轻”的战术,逐步积累生态旅游优势。
本区域今后应逐步建成为城镇服务的副食品基地,粮食基地和轻工业原料基地。 结语 包头市是内蒙古自治区最大的工业城市,经过半个世纪的建设与发展,包头现已成为拥有冶金、稀土、重型汽车、机械制造、能源、化工、轻纺、绿色食品加工等门类比较齐全的重要工业基地。
目前经济总量占自治区的四分之一强。2002年至2011年的三年间,包头市累计创造了1400多亿元的经济总量,相当于“八五”、“九五”两个时期的总和。
社会经济实力大幅越升,各项社会事业快速发展,创造了了令人瞩目的“包头模式”。生产总值年均增长27.4%,城镇居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1508元,年均增速达25.1%,农牧民人均收入达4136元,年均增速达18.8%,为实现跨越式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表四:包头市历年主要经济和社会指标及在全自治区比重 2001年 2002年 2003年 数额 占自治区比重% 数额 占自治区比重% 数额 占自治区比重% 总人口(万人) 206.16 8.7 208.02 8.7 238.13 10.0 生产总值 248.57 16.1 333.02 19.2 450.19 21.5 农业总产值 18.68 5.2 22.47 6.0 23.74 5.6 工业总产值 131.99 23.2 153.01 26.8 203.60 28.8 财政收入(亿元) 28.40 16.9 35.34 17.6 50.24 19.5 财政支出(亿元) 24.52 7.3 31.28 7.6 49.70 10.6 粮食总产量 42.87 3.5 54.64 3.9 66.10 4.9 油料总产量 6.66 8.3 7.63 7.0 6.34 6.2 猪牛羊肉类总产量 4.75 3.5 5.24 4.1 4.94 3.5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亿元) 65.24 13.1 109.47 15.3 237.9 19.7 社会消费品零售额 98.59 18.3 113.30 18.7 139.30 19.2 普通高校在校学生数(万人) 1.69 17.0 2.19 18.1 2.82 17.8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5883 6980 9216 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亿元) 174.86 17.7 199.98 17.6 243.46 18.0 “十一五”时期是包头建设经济强市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包头市应立足于组建一批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产业集团和产业集群,实施一批大规模、高起点的工业项目。这将有助于推进工业化进程,实现经济超常规、跨越式发展,从而使人民生活水平进一步提高,争取在全区乃至我国中西部地区率先建成小康社会和基本实现现代化,把包头建成我国中西部地区较有影响的经济强市。
参考文献: ①邢云:《中共包头市九届七次全委(扩大)会议上的报告》。 ②《包头统计年鉴》,中国统计出版社,2000——2011年。
③《包头市201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包头日报》,3月20日第3版。 ④《包头市经济社会发展战略纲要》,包头市经济技术社会发展研究中心,1990年6月。
⑤宁文斌:《聚集规模促进产业集群的形成》,《包头日报》2月18日第三版。 ⑥《经济日报》,2005年1月——5月。
⑦《内蒙古日报》2005年1月——5月。 ⑧史忠良等编撰:《经济发展战略与布局》,经济管理出版社,1999年10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