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峰市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问题
[提要] 加快推进赤峰市新型城镇化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手段,也是扩大内需、推进新一轮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本文以新型城镇化相关理论为指导,分析赤峰市城镇化建设现状及问题,提出加快推进赤峰市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建议及对策。
关键词:赤峰市;新型城镇化;建议及对策
中图分类号:F29 文献标识码:A
原标题:浅谈赤峰市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问题
新型城镇化是我国最大的内需潜力、最深刻的结构调整、最重要的战略选择和最持久的发展动力。也是扩大内需、推进新一轮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
一、赤峰市城镇化建设现状及问题
(一)思想认识还不够到位。从调研的情况看,目前不少干部群众对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存在不少模糊认识。一是对新型城镇化意义认识不够、摆位不正,不能正确看待新型城镇化在推动“三化”协调科学发展中的引领作用。二是对新型城镇化的内涵认识不清,对新型城镇化“新”在哪里缺乏全面的理解,仍然固守传统的思维定式,片面认为推进新型城镇化就是多修路、多盖楼,搞城市扩张。
(二)产业支撑能力不够强。一是主导产业优势不明显。赤峰市主导产业发展规模小,产业链条短,竞争力不强,对财税增长的贡献不大,促进就业的能力不足;二是服务业发展总体水平偏低。饮食、交通、运输、仓储等传统服务业提升步伐缓慢,信息、咨询、科技、金融等新兴服务业发展滞后。
(三)保障措施跟进不够。一是城镇化建设资金短缺。赤峰市经济发展基础薄弱,财力有限,财政对新型城镇化建设的投入明显不足;农牧民收入增长缓慢,多数农村牧区家庭无力搬迁建房;二是城镇化建设用地保障难度大。目前,城乡之间人地挂钩、土地置换等政策不完善,对失地农民补偿标准低,相关保障跟进不到位,城镇周边村庄拆迁难,给城镇建设用地保障带来很大困难;三是户籍和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相对滞后。户籍制度改革进展不快,限制了农村人口进城落户;城乡统筹的社会保障体系不够完善,农民进城享受的社会保障与原有城镇居民存在较大差异,导致农民不愿进城;四是社会事业发展缓慢。实现城乡居民平等就业的相关制度还没有全面建立,新进城人员就业保障政策仍不完善。
(四)城镇管理缺乏创新。一是管理机制不够健全。城镇管理机制不健全、社会组织参与不够、制度规定不够到位,存在着职责不明、分工不细、运作不规范等现象;二是城镇监管不够到位。目前,赤峰市中心城区和县城车辆违章行驶及停放、交通护栏随意开口、经营商户乱搭乱建和店外经营、小商小贩占道摆摊和沿街叫卖、建筑和生活垃圾乱堆乱倒、乱贴乱发广告的现象随处可见,城市管理秩序比较混乱。
二、加快推进赤峰市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建议及对策
(一)立足“三个突出”,构建城镇发展新格局
1、突出发展定位。紧密结合赤峰市实际,从历史、区位、人口、资源、产业等比较优势出发,把赤峰市打造成为国家重要的有色金属、清洁能源、新型化工、绿色农畜产品ღ生产加工基地和草原文化旅游基地;建成百万人口区域性中心城市、蒙东冀北辽西地区商贸物流枢纽城市、全国文明城市和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国家级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和中国北方集约高效节水示范区;京津、辽沈地区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和首都北京的安全稳定屏障的目标。
2、突出规划引领。要广泛听取包括专家学者在内的各方面的意见和建议,充分考虑未来城市发展的新趋势和经济社会发展对城镇化发展的要求,编制具有超前性、分阶段性和科学性的城镇发展规划,在覆盖上求“全”,在程度上求“深”,在水平上求“高”,留足城镇发展空间,确保规划长期不落后。
3、突出空间布局。要统筹考虑人口容量、产业支撑、就业需求、土地供应、水资源供给、环境承载等要素,把城镇规划与产业发展等其他规划进行充分衔接,构建以中心城市为依托,以旗县城关镇为骨干,以小城镇为基础,城镇功能互补、产业合理分工、人口合理分布的城镇体系,形成优势互补、良性互动的城镇协调发展机制。
(二)加快实施“四大工程”,建设精品城镇
1、加快实施扩容提质工程。为缓解老城区人口稠密、交通拥堵、基础设施落后、发展空间严重不足的矛盾,按照中心城区“西移北扩、组团式发展”的思路,要高标准建设城市新区,不断拉大城市框架。
2、加快实施安居保障工程。要以建设普通商品住房为重点,构建适应不同层次需求的住房建设、供应、交易、管理体系。基本形成总量平衡、结构合理、房价与消费能力相适应的住房供需格局。进一步加快棚户区、城中村改造,改善居民的住房条件。
3、加快实施便民改造工程。继续坚持新区抓配套、老区抓完善的原则,要全面加大对水、电、气、路、通讯、管网等的基础建设投入力度,不断提高城市发展承载能力重点乡镇推广“建好一处休闲绿地、一个标准化农贸市场、一所标准化公厕、一座垃圾中转站、一座污水处理站”的“五个一”工程,采取“户定点、组分类、村收集、乡镇运输、县处理”和“统筹规划、适当集中、区域共享”方式,扎实推进农村垃圾减量化收集、无害化处理和资源化利用。
4、加快实施道路畅通工程。大力推进智能交通系统建设,通过智能化、网络化、信息化手段建立智能交通网络平台,提高交通系统运行效率。
(三)坚持“四措并举”,促进产城融合
1、以新型工业化带动城镇化。坚持工业优先发展,依靠工业扩大经济总量、聚集财力、吸纳就业,支撑城镇化发展。一方面通过实施“双千双百亿”工程,培育一批大产业、大园区、大企业,增强经济综合实力,带动更多人口向城镇集聚;另一方面通过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大力发展非资源型、劳动密集型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强产业和城镇发展的可持续能力。
2、以农牧业现代化促进城镇化。依托各重点小城镇的区位优势,建❦成集中连片、现代农业示范园区,畜禽标准化规模养殖场,设施畜牧业养殖。培育出一批叫得响的农畜产品知名品牌。
3、以商贸服务业提档推动城镇化。引进知名品牌改造提升传统商贸服务业,打造特色商业街区和商贸综合体,提升城镇的人气、商气和财气。积极发展现代物流、文化旅游和金融业,助推城镇建设提速升级。加快推进现代物流项目推动文化旅游深☢度融合,打造一批具有深厚文化底蕴和旅游市场前景广阔的特色小城镇。
(四)坚持以人为本,提升城镇化发展质量
1、注重生态文明和低碳环保。把绿色低碳环保作为推进城镇化的重要目标之一,牢固确立绿色发展理念,把生态文明理念融入城镇化全过程,以避免出现环境和生态恶化,留下先发展后治理的隐患。着重加强水源地保护,严格控制空气污染和水污染,切实提高环境和生态质量,增ฒ强生态环境的综合承载能力。
2、加快构建均等化的公共服务体系。实行积极的就业政策,大力发展城镇二三产业,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加快缩小城乡、区域以及不同行业、不同人群之间的收入差距。统筹推进与城镇化密切相关的户籍、住房、土地、社保、教育、医疗卫生等方面的改革,不断提高城镇居民的社会保障水平。创造和谐稳定社会环境。积极创新社会管理方式,通过向企业购买服务的方式,建立社会管理和服务软件平台,实现社会管理的网格化和全覆盖。
3、提升社会文明程度。扎实推进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工作,以创促建,以创促管,以创促发展,不断提高城市文明指数和市民的幸福指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