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城市建设的逻辑顺序
从逻辑上,讲在城市横向信息化上,是先应该建设“管人”、“管物”信息系统,再建设“管事”信息系统。从纵向看,现代城市应是先规划,再建设,而后进行管理。
在当下国内“智慧城市”建设的热潮中,就如《大数据时代》作者维克托・迈尔-舍恩ห伯格在谈到“IT”一词时所讲“但是如今信€息技术变革的重点在‘T’(技术)上,而不是在‘I’(信息)上。现在,我们是时候把聚光灯打向‘I’,开始关注信息本身了”。同样,目前国内“智慧城市”建设中讲“智慧”多于讲“城市”。我们看国内和国外(欧、美)“智慧城市”介绍的最大区别就在于,国内是各种ICT技术的堆砌,国外是环保、绿色的宣传。这即反映了国内外城市发展的不同阶段,也凸显了对“智慧城市”理念的不同理解。
可以说城市是先有人(人类)和物(城、市),随之而产生了事(事情、事件)。因此,对城市的管理不外乎管人、管物和管事三类。
在城市横向上,由于“管物”处于下层,即基础层,它对同层的“管人”系统不存在依赖和约束,但对上层的“管事”系统虽没有依赖却有约束。也就是说“管人”系统是否建设、建设的好坏,对其影响不大;但“管物”系统是否建设、建设的好坏,却对“管事”系统有直接影响。从逻辑上讲在城市横向信息化上是先应该建设“管人”、“管物”信息系统,再建设“管事”信息系统。
从纵向看,现代城市应是先规划,再建设,而后进行管理,即城市在纵向层面上是三层:下层是“规划”,中层是“建设”,上层是“管理”。
在城市纵向上,由于“管理”处于上层,它对中层和下层的“建设”、“规划”系统虽然没有约束却有依赖。也就是说“建设”、“规划”系统是否建设、建设的好坏,对其影响很大;但“管理”系统是否建设、建设的好坏,则对“建设”、“规划”系统没有直接影响。从逻辑上讲,在城市纵向信息化上♥是先应该建设“规划”、“建设”信息系统,再建设“管理”信息系统。
而在我国以往的城市信息化建设中,在城市横向上是先建了“管人”信息系统,再建了“管事”信息系统,最后建的是“管物”信息系统。
在城市纵向上,各城市基本上都是先建了“管理”信息系统,有个别开始考虑“规划”信息系统,绝少有“建设”信息系统。这是对逻辑的完全颠覆。反映在“管理”信息系统的建设上,许多℉应在“规划”、“建设”信息系统中完成的如网格划分、部件确定等工作,全挪到了“管理”信息系统中来,即加大了“管理”信息系统建设的难度,也很难体现规划、建设对城市管理的基础支撑作用。
这即提醒了我们,也促使我们应更深入地思考:在“智慧城市”建设中,如何更好地理顺建设顺序的逻辑。事物的发展皆有先有后,《大学》有云: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۵,则近道矣。
这种逻辑在“智慧城市”建设的纵向上,就是首先实施“智慧城市”的“规划”,次之是“智慧城市”的“建设”,然后才是“智慧城市”的“管理”。而“规划”就是应制订“智慧城市”的顶层规划;“建设”就是落实“智慧城市”顶层规划的建设内容;“管理”就是通过城市运营中心,对已建成的“智慧城市”项目进行集中运营、维护和管理。
在“智慧城市”建设的横向上,应首先建设“智慧城市”的“管人”和“管物”信息系统,然后才应考虑“智慧城市”的“管事”信息系统。“管人”信息系统如“智慧医疗”、“智慧养老”等,其目的是改善民生;“管物”信息系统如“智慧管线”、“智慧交通”等,其目的是完善设施;“管事”信息系统如“智慧政务”、“智慧环保”等,其目的是提高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