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新型城镇化发展的现状、问题及对策
摘 要:新型城镇化无论是在基本理念、核心内涵方面,还是在发展方式与动力机制方面都有别于传统城镇化,文章对新型城镇化的内涵与特质进行了深入的剖析。山东省的新型城镇化建设已经进入到一个关键时期,通过对山东省新型城镇化业已取得的成就和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的探讨,文章提出了山东省新型城镇化发展的战略路径。
关键词:新型城镇化 现状 问题 对策
中图分类号:F291 文献标识码:A
一、新型城镇化的内涵
2012年,党的十八大会议正式提出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道路,加快完善城乡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着力在城乡规划、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等方面推进一体化,促进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和公共资源均衡配置,形成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工农互惠、城乡一体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
与传统城镇化相比,新型城镇化的“新”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首先,新型城镇化的核心是“以人为本”,在城镇建设以及经济社会发展中重视人的需要,促进经济社会以及“人”的全面发展。这意味着不仅要积极稳妥推动1亿农村剩余劳动力落户城镇,而且更要彻底解决城镇棚户区和城中村等遗留问题,实现农村转移人口真正的“市民化”,在教育、就业、医疗、养老等基本公共服务方面实现“平等化”。
其次,新型城镇化以新型工业化、产业集群化、农业现代化为动力,实现城乡统筹、产城互动的集约型发展。在新型城镇化发展过程中,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走新型工业化的道路;并紧密结合本城市、本区域的特色与已有优势,围绕主导产业形成产业集群、企业家集群,提高企业、产业、城市以及区域经济的竞争力♛;加速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彻底解决城乡二元化问题,最终实现城乡统筹发展。
第三,新型城镇化追求城镇化的质量,以生态宜居、环保绿色的可持续发展模式为目标,以生态理念引导新型城镇化的进程。这意味着必须改变经济增长方式,倡导绿色经济,减少污染,降低能耗,尤其是减少经济发展以及社会生活中的种种浪费现象,加强循环经济的建设与发展;必须要科学合理地进行城市规划,加强生活垃圾与污水处理等基础设施的建设,确保健康的代谢环境,最终实现城镇化与生态文明的和谐一致。
第四,新型城镇化℃强调创新,依靠科技、知识、制度等创新要素驱动城镇化进程,在思想观ღ念、发展模式、政策制度、对外开放、城市管理等方面实现创新发展,这也是推进创新型国家建设的重要步骤。新型城镇化发展过程中,不仅要凝聚各种创新资源,营造有利于创新的外部环境,还要积极培育创新主体,勇于探索创新型发展模式。
二、山东省新型城镇化的发展状况
山东省新型城镇化建设取得的巨大成就表现在:
三、山东省城镇化建设中面临的矛盾与问题
虽然山东省城镇化建设取得了巨大的成绩,但不可否认,也暴露了众多的问题与矛盾。
其次,人口迁移速度较快,但市民化进程缓慢。进城农民、外来务工人员在户籍、城镇基本公共服务、社会保障、教育等方面与城镇居民存在着“不均等化”。不仅城镇居民对农民工存在着误解和歧视,农民工也聚居在“城中村”里,与城镇社会与生活格格不入,形成新的城镇化二元结构。
在城镇化率突破50%的拐点水平后,山东省城镇化发展处于重要的转型时期,前期累积的种种矛盾和问题如何化解成为当前必须解决的重大问题。
四、山东省新型城镇化发展的对策
首先,坚持“以人为本、公平共享”,强调城镇的建设、经济°的发展以及社会的进步必须以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明确全体居民的发展、幸福和中国梦的实现才是城镇化的终极目标,保障全体人民享受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成果。
其次,改革传统的户籍制度,取消对城镇和农村居民身份的不平等的等级界定。这不仅尊重了公民的自由迁徙权,逐步允许符合条件的农村转移人口落户城镇,而且还取消了这薄薄的户籍纸背后所代表的城乡就业、教育、住房、医疗以及社会保障等方面的不平等待遇。实现农民工市民化,城镇基本公共服务应对所有城镇常住人口提供,这必将打破城市二元结构的路径依赖,重构城镇平等的社会结构。
第三,坚持可持续发展的思想,根据各城镇的资源环境承载能力来严格控制城市建设用地的扩张,在有限的城镇开发边界内优化城镇❅内部结构,建设紧凑型城市。不仅要集约利用有限的城市土地资源,而且要集中布局城镇功能要素,城镇的集聚效应再次得到强化。
第四,要实现四化同步,即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要形成相互协调、深度融合、良性互动的发展格局。新型城镇化进程中的工业化是集约型的新型工业化,即将信息化与工业化融为一体的,发展高效益、低能耗、少污染且能充分发挥人力资源优势的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和新型工业化互促共进,可以加快产业结构升级,形成高效的、知识密集型的产业集群。
第五,以生态宜居、环保绿色的可持续发展模式为目标,确立了兼顾分配效率和环境公平的地方政策的基调,将生态文明理念融会至城镇化建设过程之中。低碳、绿色、环保、可持续、节约成为新型城镇化的“关键词”。生态环境不断改善,城市人居环境得以优化。
第六,坚持城镇及城镇化的统筹发展,不仅包括城乡统筹,而且还要在区域政策与法规制定、基础设施建设以及城镇规划等方面进行通盘筹划。按照统一规划、协调推进、集约紧凑、疏密有致等基本原则,改造并提升中心城区功能,改善城乡结合部环境,要统筹安排学校、医疗卫生机构、文化体育设施与场所等基本公共服务设施的布局与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