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国农村城镇化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的思考

时间:2025-01-13 19:28:17 来源:作文网 作者:管理员

摘要: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村人口所占比重很大,加快农村城镇化的建设,不仅能够提高我国整体城镇化水平,更能切实繁荣农村经济,从根本上提高农民生活质量。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中指出:“三农”问题的解决,除了农业方面的努力,从根本上说,要从“三化”即工业化、城镇化、市场化找出路。近年来,我国在农村城镇化建设方面取得了一定成绩 ,然而由于经验不足,ฑ在发展过程中,各地区都存在着一些共性问题,阻碍了农村城镇化的发展进程。因此,为了健康有序的推进农村城镇化的建设,正视城镇化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积极寻求对策与出路是十分必要的。

关键词:农村城镇化;问题;对策

一、农村城镇化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

(一)现行政策制度不能满足发展需求,制度改革不完善

现行的的体制对于新兴的城镇化建设来说显然是亟需改革的。当前的体制已经阻碍了城镇化建设的发展。

一是户籍制度。我国现行的户籍制度把人口分为:“农业人口”与“非农业人口”对农村居民与城镇居民采取不同的政策待遇和管理体制。只有非农户口能在城镇安排就业,获得国家提供的生活资料。居民的福利享受还受到户口所在地的区域限制,离开户口所在地则享受不了福利政策。户口的异地迁移也受☂严格的户籍管理制度限制,农村人口向城镇人口的迁移首先受到的就是制度壁垒,这种户籍制度是控制城市人口增长的手段,但同时也使农村人口的就业范围受到了影响,制约着农村城镇化的发展。改革开放以来,虽然传统的户籍制度已经开始改变,国家已对此提出做出很多改革意见与建议,但我们看到是,农村人口仍然不能在城镇取得永久住所,取得相应城市户口,农村人口只能以放弃土地使用权取得城市户口,城市的社会保障如入学,就业、就医的问题,仍然存在。

二是土地制度。我国长期执行国有和集体两种土地所有制,土地作为国家的宝贵资源,在当前的土地政策中还存在多种问题。

首先,土地的使用界限不清楚。农村土地政策是土地承包制,而承包权要保持至少30年不变,使土地的流转遇到政策问题。有些农民进入城镇后,仍然持有自己的责任田£与宅基地,导致这类农民在城镇农村之间均占有生产生活设施,产生了农村人多地少的矛盾,制约农村城镇化经济的发展。

最后,对土地实行粗放式管理,城镇分区不明,人均耕地多,基础设施用地少,许多土地被工厂粗放征用,不仅使人地矛盾更加突出,还严重污染了当地生态环境。同时土地的管理工作薄弱,土地的规划、分配和使用均缺乏行之有效的管理。

三是社会保障制度不健全。改革开放以来,社会保障制度的改革取得一系列成果,部分地区实现了农民的“病有所依,老有所养”。但农村的社会保障仍存在多种问题,敬老院存在基金不足,缺乏专业养护人员,无法满足农村全部人口的“老有所养”,一些农村地区的医疗水平较低,设备缺乏,许多农村人口还需到城市去就医,“病有所医”在农村范围内还没能得到体现。农村的外出务工人员,也不能和城镇居民一样享受同等的经济待遇与社会保障,雇主们不会为他们投保,而农民由于工资低,意识缺乏,也不会主动投保,许多农民依旧把土地当做最可靠的生活保障。因此,应建立健全农村人口的社会保障制度,改革农村社区服务,用社会保障代替土地保障,消除农民进城的后顾之忧,使进城务工人员在社会保障中不再被边缘化,才能留住进城务工人员,从而推动城镇化的发展。

(二)城镇化的发展滞后于工业化,忽视了第三产业的发展

城镇化的发展与工业化息息相关,工业化是城镇化发展的动力和源泉。但城镇化的概念并不等同于工业化,城镇化的含义要比工业化复杂且丰富许多,城镇化发展是第一、二、三产业和谐并进的科学发展,是随着城乡产业发展城乡生活方式一体化的过程,具有人文因素。

但是有些地区把城镇化简单理解为工业化,大力发展工业化,如兴建工厂,发展制造业,不惜一切代价盲目的招商引资,过份追求高速度,发展成为资源消耗高、经济效益差的粗放式粗放型增长方式,而忽略了第一、二、三产业的和谐发展,造成了盲目发展工业项目;忽视城镇化与现代服务业共同发展,忽视了农村文化价值的发掘以及农村城市人文环境的融合。这种结果造成了我国第三产业的发展缓慢,严重影响了我国城镇化的发展进程,第三产业的发展远远低于发达国家水平和世界平均水平。

第三产业是吸纳劳动力最强的产业,可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问题,是城镇化的最方便路径。但由于片面强调工业化而忽视了第三产业的发展,造成了城镇发育不良,功能性单一,农村剩余劳动力无处消化,不利于农村人口向城镇转移。由此可见,片面强调工业化的发展并没有带来城镇化健康稳定的向前推进。

(三)城镇化建设分散,缺乏合理科学的规划

ถ一个可操作性强,并且科学有效的合理规划对于发展农村城镇化建设是十分必要的。而现阶段,并没有一个长期合理的整体规划来带动全国的农村城镇化发展,各个地区都在自家排兵布法,城市与城市之间,农村与城市之间,农村与农村之间,都缺乏统一的整体规划,缺乏联系,缺乏团结协作的规划,从而错失了一些发展机遇,只能单个发展,造成片面发展的良莠不齐,整体水平不高的问题。

大城市小城市与农村都应建立合理的整体规划,共同为发展农村城镇化提供强有力的支持。现阶段,大城市受国家大政方针的影响,发展受到影响与制约,应有的规模聚集效应还不强大,对周边城镇的辐射效应也不明显,起不到促进区域性经济发展的作用。中型城市一般在中等城市与小城市城镇之间起着桥梁与纽带的作用,一方面受大城市聚集效应的影响,另一方面能带动小城镇与农村的经济增长。但我国大部分中等城市并没有起到良好的联结作用,不仅使小城市与中等城市的发展缺乏统一性,大城市对小城市的发展也产生不了良好的聚集效果,未能产生区域经济的推动作用,也缺乏城市资源的优化配置。而小城市在城镇化建设的过程中,由于缺乏规范的理论、手段和程序,存在与中等城市趋同的现象,不能从本镇的产业经济特色出发,走出一条真正适合本村镇的路子,同时还存在技术不高,资金缺乏,先建设、后规划“建设牵着规划走”的现象,小城镇的发展也存在多种问题。由于缺乏建设性的合理规划,使大城市中等城市小城市(镇)之间的发展各自为政,缺乏区域协作的动力,是城镇化面临的一大问题。 (四)资金短缺,基础设施落后,生态环境遭破坏

基础设施的建设是城镇现代化的重要标志,是维持经济活动和建设活动的重要前提,基础设施的完备,推动着农村城镇化的健康发展。城镇基础设施主要包括交通、水利、能源、通讯等系统,其资金来源一般由政府支出。在财力有限的情况下,政府一般把主要的精力财力投入到大中城市上,而忽视了小城市的发展。使得各个城镇都出现基础设施不完善的现象,如交通道路质量差,缺乏养护,供水供电不足,通讯设备差。城镇中普遍缺乏排水系统、污水处理系统,垃圾处理站等基础设施。由于交通、水利、能源和通讯的设施缺乏,居民日常生活得不到有效保障,还导致了生活垃圾等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城镇化的建设普遍都面临着基础设施不足,环境污染等问题。

二、推进农村城镇化发展的对策建议

(一)加强制度创新,消除农村城镇化面临的制度壁垒

首先,要渐进式的改革户籍制度,使农民进城不再受现行的城乡二元分割户籍制度的限制,让农民进城不再有后顾之忧。应注意的是,改革户籍制度要避免一蹴而就,突然放开户籍限制会对城市的社会秩序产生严重冲击,因此应渐进式的逐步将城市户口与农村户口的二元户籍制度改变为统一的居民身份一元户籍制度。改革户籍制度,意味着农民与市民不再有福利待遇的差别,使农民与市民在就业,工作,医疗住房,子女入学方面都享有同等的福利待遇,改变一直以来的同工不同酬,农民工被歧视的现象。以增强城市与农村的凝聚力,确保农村进城居民的基本生活质量。一方的待遇提高了,势必会对另一方的待遇产生影响,因此在改革中应注意处理农民与市民在制度创新中面临的各种矛盾,必须有计划有目标❦的把户籍制度创新稳步推进,选择有特点的,城乡差别小的城镇做试点,并不断评估结果,总结经验等,真正把广大居民的心声反应到制度上,解决农民面临的身份差别问题,对推动城镇化发展十分重要。

其次,要建立有效的土地制度。一直以来,土地是农民赖以生存的重要保障。许多进城农民都不愿意放弃土地的使用权,大量农民在城市与农村持有双重身份,被称为两栖农民,这种现象的产生,不利于农村城镇化的发展。解决问题,要溯本求源,农民不愿意放弃自己原有的土地使用权,是因为他们缺乏心理保障,认为土地是他们生存生活的唯一保障,因此要改土地保障制为社会保障制,不再把土地当做单一保障。更重要的是,我国在稳定现有的土地承包制度的同时,需促进农村土地使用权的流转。一直以来,我国并没有明确的促进农村土地使用权流转的政策,农民在取得城镇户籍后,土地被村委会无偿收回,土地的再次规划也缺乏有效管理,一般由他人随意耕种,浪费土地资源。所以,需大量填补土地管理制度上的空白,农民应在土地的使用,流转,获取收益,处理的环节中享有相应的权利与义务,尽量让农民在土地的转让中获取最大的利益,以补偿农民失去的一直以来的土地保障。通过提高进城农民的拆迁补偿安置费标准,对土地使用权的转让合理定价,让进城的农民对承包地实现有偿转让,以此来支付城市住房的高昂市场价格;另外,农民还可把这部分收益当作创业资金,大力发展第三产业,优化农村产业结构,让城镇化发展稳步前进。

最后,要想改善城镇化面临的种种问题,还应切实制定合理的社会保障制度,真正让农民体会到无差别待遇。在就业方面,真正保障农民工的合法权益,保障劳动者平等就业,择业,报酬,休息的权利,可以增加补助收入与就业机会。企业在录用农民工时,要保障农民的合法权益,要签订劳动合同,明确劳动时间、内容,报酬并为农民工缴纳养老保险等。在医疗保险方面,要继续完善农村合作医疗的体制的建立,加大对农村医疗室的资金投入,人员配备,技术支持,让广大农民真正实现病有所医。在养老保险方面,应开展多种多样的养老保险形式,如个人账户,储备形式的养老保险,加强宣传教育,启发农民的投保意识。在农村设立补助性养老院,让农村养老问题实现双重保障。

(二)优化产业结构,尤其加快第三产业的发展,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问题

农村城镇化建设的核心是发展农村经济,经济发展的关键在于发展支撑产业。农业是推动城镇化发展的原始动力,工业是根本动力,第三产业是推动城镇化发展的后续动力。

一要加强农业的基础地位,提高农业现代化水平,提高农产品质量,积极扩大农业产业化规模,促进农业国际化水平。二要提高工业质量,培养有竞争力的企业,改变粗放型增长模式,优化工业的发展。三是要促进第三产业的发展,提高第三产业的水平,填补农村第三产业的发展空缺

目前,农村第三产业的发展极具开发潜力。大力发展第三产业,提高服务业水平,要依据自己条件,从实际出发,在选择支柱产业时,必需要考虑农村的特点与优势,选择有特色,成本低,效益好,有资源优势的农副产品加工业为第三产业。不断研发新技术,以产业发展带动经济发展,将产业化与城镇化相结合,大力发展龙头企业,推动农村经济发展

例如某地区盛产梨,在发展种植技术的同时开展农产品加工业,把原材料加工成梨汁、果脯、果酱等产品,推广到城市中的市场中去,很好的推动了当地经济的发展,同时,加工厂需要大量的人力资源,这很好的解决了当地剩余劳动力的问题。还有些地区,在产业优化前是资源匮乏的山区,但林业资源十分丰富,因此大力发展森林公园等旅游业,兴建城市通往旅游景点的便捷大道,带动了当地经济发展。因此,发展第三产业,要树立产业立市,文化旅游兴市的科学理念,搞好农村与城市的衔接与配套工作,增强小城镇的辐射带动能力。

(三)科学规划,使农村城镇化建设稳步发展

要使农村城镇化健康稳定的发展,制定合理的发展规划是发展的依据和基础,只有认真做好规划工作,才能制定合理的发展措施。规划包含各级政府指定的经济总体规划和计划,还包括各地区制定的符合本区域特点的区域规划。只有这样,农村区域经济的发展才不会仅局限于本地区内部,而是符合国家的大政方针,取得较有利的外部环境,在新时代背景下做出合理规划。有些地区就是找准了国家政策带来的际遇,大力发展本地区经济,在国家政策的扶持下,使农村城镇化水平向前了迈进了一大步。


热门排行: 教你如何写建议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