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好融洽的课堂气氛是语文教学成功的关键
语文课堂气氛能营造一种具有感染力的教育情境,能为教师顺利进行语文教学创造积极的条件,能有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促使他们积极探究知识,获得知识、能力、情感、思维等不断增益,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由于长期受应试教育的影响,一☿些教师不愿活跃课堂气氛,也不知怎样活跃课堂气氛,惟恐一发而不可收,形成了灌输式的教育,学生在听话的听教师讲课,整节课下来,教师讲得多,学生说得少。课堂上教师在唱独角戏,下面的学生静如一潭死水,被动地接受知识,缺少师生互动,课堂气氛沉闷,导致了教与学被割裂开,处于对立面,教学效果可想而知。因此,教师必须改变这种传统的教育观念,建立活跃的课堂气氛,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人。教师可以设置一些有趣的,带有挑战意味的,悬念式的情境,调动学生的参与积极性,让课堂气氛活泼起来。学生在悬念下产生认知矛盾,对疑问有了探究的欲望,自觉地去思考,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教师让学生大胆发言,组织讨论学习,课堂气氛活跃,激发了学生的思维,碰撞出灵感的火花。
小学生天性好玩、贪玩,对于游戏有很强烈的兴趣。陶行知说:“学生有了兴味,就会用全副精力去做事。所以,学与乐是不可分离的。”因此,教师将学与游戏结合,学生对喜欢的东西学得就快,在“玩”中学,在学中“玩”。游戏活跃了课堂气氛,调动了学生的学习情感,快乐、有效地学习语文。游戏改变了以往学生被动接受式的学习,教师不是用说教去教育学生,学生不再用死记硬背来学习。通过游戏发挥了学生的主体参与能力,学生在游戏过程中受到启发,获得亲身体验,寓教于乐,让教育的知识性和娱乐性完美结合。教师在课堂创设游戏要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学习情况来选择,用生动活泼的形式,恰当的手法表现出来,让学生真正地体会到其中的乐趣。教学中我们常采用的游戏有以下几种:①找朋友。教师用卡片制作成相对的正反义词、汉字组合、拼音的生母与韵母等,让学生拿着其中一张去找另一张。一学生说:“找呀找,我的好朋友在哪里,谁是我的好朋友。”与其他学生的卡片对上了就说:“我是你的好朋友。”找错了就说:“错错错,赶快去找好朋友。”②逛超市。教师让学生把搜集到的标有汉字的商标、广告和自制的卡片放在ช桌子上,学生分组去的柜台逛,比比谁的收获多。游戏要求学生能正确读出桌上的识字材料,这个游戏检查了学生的课外识字情况,又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的乐趣。③猜猜猜。让学生看动作猜词语,看口型猜字母,讲故事猜谜语等。
我清醒认识到:不论是何种作业形式,过量的作业或罚抄、罚写,只会使学生不堪重负,挫伤其学习积极性,从而产生反感和厌学情绪,最终使得课堂生态被破坏,教学环境被人为地恶化。不同层次的学生被统一要求的大量作业所累:成绩好的学生因觉得简单无必要而厌做,成绩差的学生因觉得太难、做不出而不做,教师却又因学生没能按要求完成任务ผ而不悦,良好的课堂氛围也就没有了。教师应当根据不同层次学生的特点,变强制性的布置作业为商量式的推荐作业,根据所授内容在一定范围内,指定一些分量或难度有所不同的题目由学生自由选做。这样,可使学生在不感到负担的情况下,发挥自己的最大潜能,充分调动其积极性、自觉性和主动性。对于成绩好的学生,教师完全可以让其少做些琐碎的作业,推荐他们做些课本以外的练习,以拓宽加深其知识结构;对于中低层次学生,在推荐作业之前,教师需精选一些示范题进行讲解,做些必要指导。如:在学习了《渡津门送别》后,就可要求成绩好的学生做这样的作业:收集古代联“送别”的诗词曲赋文,作专题研究。使得他们必须去查找有关“送别”类古诗词资料,这样他们既学到了与课文有关古代诗词曲赋知识,又培养了查找资料的能力和写作能力;对其他学生,则只需要能做出课文中的巩固性练习即可。从实际操作层☿面来讲,要求学生所做的看、听、说、读、背等软性作业因其检查难度大,学生也因其“软”而“欺软”。理想的做法是:引导他们自觉而又兴趣盎然地去听、说、读;可以通过自由组合、自由改编所学并上台表演来鼓励学生主动交际、交流;通过让学生复述课文来使他们灵活运用课本中出现的语言点并培养语感。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更可变“要我学”为“我要学”,营造出良好的课堂学习氛围。
在课堂上,学生的学习情绪应成为教师获取的第一反馈信息。教师要✔及时从学生的神态、表情、动作中得到学生对这节课听得不否明白,学得是否轻松,能否产生浓厚兴趣的反馈信息,以便及时调整课堂教学。就语文第九册教材来说,倘若学生学习《太阳》一课时兴趣盎
(下转第g2版)
(上接第g1版)
然,学习《狼牙山五壮士》时情绪激昂;学习《十里长街总理》时悲伤以致落泪;学习《森林的主人》则不时流露出新奇的目光,这便反映了这些课学生的精神专注投入,与课文的情感融为一体。那一般来说,课堂的教学效率也会较高。反之,学生神态目然,该活跃不活跃,该沉思不沉思,该笑不笑,该难过不见得难过,那即便教师的课讲得如何精彩生动,也难收到预期的效果,提高课堂效率也成了一句空话。这一点,从整节课的角度来看是这样,从一节课中的每一个教学五环节的角度来看也是这样。
课后与学生交谈,了解其对课堂教学的反响,是教师获取反馈信息的又一途径。但这种征询意见的方式忌问卷式的一问一答,而应在教师与学生轻松而随和的交谈中进行,只有这样,教师才会获得真正的有价值的信息。当你了解到学生觉得这节课特别有趣,学得既轻松又愉快,不知不觉就到下课时间了。那么,这节课学生的“学”与教师的“教”便应该说已基本达到协调一致,教学的效果自然会是好的。当一个学生在学习了《拔苗助长》后问:“老师,我真不信有像那个农夫这样愚蠢的人。”教师应从这一疑问中了过并把寓意抄给了学生。教师便能意识到,学生在堂只把主要的注意力集中在农夫愚蠢可笑的情节上而教师到临将下课时匆匆忙忙分析的什么寓意。学生其实就无听下去,说明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尚未能达到协调一致。这一反馈信息,对教师今后如何改进课堂教学不是大有脾益吗?
其实,但凡成功的教育者,必有强烈的信息反馈意识,并会想方设法及时获取教学的反馈信息,予以储存,为我所用。本文则仅从课堂教学的角度,对加强信息反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角度谈谈个人的肤浅看法,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