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思想品德课教学中情感因子的渗透
"
[论文关键词]情感教学 以人为本 热情关爱 情境体验 引导鼓励
[论文摘要]新课程强调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要素,坚持“以人为本”,关爱学生情感发展变化已成为新课程改革重要内容,情感教学对于学生学习思想品德课具有重要意义。
当前新课程改革,教学中情感因素被提到一个新的层面,内容变得更为丰富,新课程强调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要素,关注学生情感的发展变化已成为课改的重要内容。情感。教学就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情感因素的积极作用,达到教学目标,增强学习效果。它关注学生的态度、情绪、情感以及信念等各方面,以促进学生个体的全面发展。由此可见,情感教学对于ฑ学生思想品德课的学习具有重要意义,也是达到教学目的的一种方式。下面结合本人课程改革中十几年的思想品德教学实践,谈谈倾注情感于教学中的几点体会:
一、情感投入,以爱联情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师应当成为孩子的朋友,深入到他们的兴趣中去,与他同欢乐,共忧伤。忘记自己是老师。这样的孩子才会向老师敞开他的心灵。”我利用课余和下班辅导的时间,深入到我所教的班级,关心他们,与学生们一起拉家常。在学习、生活和思想方面,逐步和学生拉近距离。如学生感冒了,我会从家庭的备药箱里拿出感冒药给学生服用:☼冬天,经常在炉子上备一锅热水,给学生泡脚;在星期五学生回家时,路远的同学有时车费不够,我会立即给他们解决;学生需要开水时,及时供给他们。这些小事,赢得学生的敬意。学生把我当成知心的长辈的同时,更多的是把我当成他们的知心朋友。
二、真情实话,以情诱学
我给初一学生上第一节课时,首先在黑板写上“四有”两个大字,微笑着问其含义。当学生说出其内容时,我亲切地说:“同学们都应该☑把自己培养成‘四有’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者,但你们知道吗,这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必须认真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才能逐渐确立,而这正是我们将来学习的思想品德课的内容。”接着,我介绍了一些革命前辈,努力学习马列主义和革命理论,赴汤蹈火投身革命的事迹。讲雷锋成长为共产主义战士的故事,讲洪战辉的故事。最后我用“八荣八耻”的社会主义荣辱观引导学生加深认识,然后提出问题:学习思想品德课重不得要?同学们齐声回答:“重要”。这堂课激发了学生的对思想品德的兴趣。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不断地进行引导,使学生一直保持着很热烈的学习气氛。"
三、以情明理,探究目的
每节课我以饱满的情绪,旺盛的精力讲授,同时,注重语言的抑扬顿挫,或高昂兴奋,或深沉凝重,或重炮似的排比,或雨丝般的亲切,使学生的情绪随着我的语调而变化。如讲“我们的社会主义祖国”一框内容时,通过教材中的四幅图片的讲解,以饱满激烈的热情,引导学生回顾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进行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光辉历程以及领导人民取得一个又一个的辉煌成就,让学生很自豪地认识到中国的国际地位和在国际舞台上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然后我在黑板上写出一个问题,“中国能为国际社会所公认,取得巨大的成就的原因是什么?”学生很自然地回答出:“是党始终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结果。”
四、故事渗情,吸引学生
教材上的例子虽然多,但有的例子时间较远,我就进行增补。如讲“承担对社会的责任”一框内容时,要求学生懂得每个人应承担起关爱社会的责任。举文花枝、高春娜和徐洪刚舍己为人、见义勇为的事迹,是青少年学习的好榜样。讲“公民的义务”时,举洪战辉孝老爱亲的事迹,我还从今年元月的抗冰救灾中,讲唐山农民宋志永自发组织本村13名农民大年三十出发帮助郴州人民抢修电线的事迹,用榜样来感化学生,使学生深深地懂得:履行义务,服务社会,共同营造“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社会氛围,有利于弘扬社会主义道德,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又能形成温馨和谐的人际关系,促进社会的文明进步。
五、事实育情,例情交融
我还注重选用事实,增强说服力和感染力。如讲计划生育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时,我利用农村还存在着讲家族势力,讲拳头的封建观念残余的影响,一些农民计划生育观念淡薄,利用外出打工的机会,超生、多生,不生一两个儿子誓不罢休的事例,结果给家庭的生活,子女的学习以及给国家带来负担。学生认识유到人口剧增,对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经济发展受直接影响,从而懂得国家实行计划生育是一项长期坚持的国策的重要意义。讲保护环境的国策时,结果当地原是茶油出名的的乡镇,而近几年由于农民环保意识观念不强,各村一些相关的保护茶林的措施不得力,大部分村庄的茶林被大片大片的烧毁,变成光秃秃荒山的例子,引导学生认识保护环境,保护资源势在必行,刻不容缓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使学生自觉增强环境意识,宣传环境知识及意义。
实践证明,要做一个好教师,不仅要有丰富的知识,还要有一颗对学生的爱心。“情”从“爱”来,有了浓厚的爱,才能正确地引导学生学好知识,才能当学生的良师益友,也只有情感教学为先,才能激发学生爱学、学会,掌握思想品德课的知识,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培养学生崇高的思想品质。
参考文献
[1]赵志刚,王清华,思想品德[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