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生态农业体系发展路径探析

时间:2024-12-27 00:30:30 来源:作文网 作者:管理员

贵州是全国唯一没有平原支撑的内陆山区省份,国土面积中山地、丘陵占92.5%,喀斯特岩溶出露面积占61.2%,是西南喀斯特生态脆弱区中心。贵州农业发展面临着耕地坡度大、土层浅薄、肥力较低、水土保持能力差、生态十分脆弱的客观条件。这些条件决定了传统粗放的、低附加值的农业发展方式不仅难以有效增加农民收入,而且也不可能持续发展,很容易陷入农业低效益扩张与生态环境破坏的恶性循环。这就要求贵州农业必须转变传统发展方式,探索绿色、高效、多元、优质的发展新路。

1 科技创新引领生态农业发展

绿色生态农业是科技支撑型农业,贵州生态农业的发展首先就要构建起全方位的农业科技创新体系。生态农业的发展重点是推动农业发展由数量增长为主真正转变为数量、质量、效益并重,由依靠资源和物质投入真正转变为依靠科技创新。

围绕贵州山地生态农业的发展需要,在可持续农业技术和模式引进、集成、试验、示范推广等方面,形成了一整套清晰的技术路线。推进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与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及产业基地共建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农科基地和协同创新中心。依靠产学研合作,以特色产业为重点,开展全产业链关键技术研究和成果推广应用。加快构建生态农业科技创新体系与机制,搭建平台、协同研发、交流人才、共享成果。加大科技创新力度。积极承接国内外创新成果,针对全省农业发展需要,开展关键技术研发健全农技推广服务体系,在农业产业聚集区探索建立专业化农技服务推广机构,加大基层公益性农技推广力度。提升农技推广服务能力,建设以互联网为载体的农业科技推广信息化云平台。创新农技推广服务模式,探索专家定点联系到县、农技人员包村联户的推广方式和专家+农业技术人员+科技示范户+辐射带动户的技术服务体系。

推进农业信息化建设和大数据应用。建设贵州农业大数据平台,鼓励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等新型农业生产经营主体将农产品生产计划、产量信息等与销售环节对接,实现以市场为导向、超前预测、灵活快速调整的生产方式;积极沟通国内大型电商企业和ซ农业生产者,破解小农户与大市场对接难题;构建现代高效农业示范园区物联网信息平台,提升农业示范园区运行效率;鼓励贵州省现代高效农业示范园区、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等组织建设农产品质量安全可®追溯系统,促进消费者参与监督农产品质量安全,增强消费者认知感和信任度。

2 产品结构优化夯实产业发展基础

在稳定粮食生产的基础上,努力建成南方现代草地畜牧业大省,发展以种草养畜为核心的草地畜牧业,着力打造贵州生态畜牧产品品牌,形成一批规模化、标准化、产业化畜产品生产基地;充分发挥贵州宜牧草山、草坡资源丰富的优势,推广晴隆种草养羊的先进经验,把畜牧业发展与石漠化治理、生态环境修复有机结合起来。

做大做强生态茶产业,☣发挥贵州生态环境良好、污染程度低的优势,以提高茶叶质量、增加优质茶园面积为抓手,把生态建设与培育茶产业链条紧密结合起来,加强标准化基地建设,做好低产茶园综合改良,茶树种业提升,在现有加工基地基础上做好提升建设,促进茶园集中连片发展。打造国内面积、产量具有明显优势,产品质量安全可靠的茶产业基地。

在发展夏秋蔬菜、早熟蔬菜、反季節蔬菜的基础上,加大无公害蔬菜发展力度,使贵州成为满足高端市场需求、提供高品质蔬菜的优质农产品供应基地。推进无公害蔬菜种植、加工、包装、销售、物流一体化建设。瞄准香港、东南亚等国际市场,促进无公害蔬菜出口,积极开拓贵州农产品国际市场。

发展壮大中药材产业。贵州中药材资源丰富,是全国著名的四大中药材产区之一,发展中药材具有良好的基础条件。充分发挥中药材资源丰富的优势,积极打造贵州地道药材品牌,严格按照中药材种植质量管理要求,以现代化、规范化、规模化、优质化、无公害为标准,建立一批高品质中药材种植基地。着力扶持一批中药材加工企业发展壮大,重点培育一批支柱品牌,提高中药材产品在全国的市场占有率。

发展马铃薯产业,建设以黔西北高海拔地区为主的种薯基地,积极推进威宁县等马铃薯示范基地建设。以产业化经营为主要抓手,发展马铃薯系列产品加工,延伸产业链条,建设国内具有高度影响力的马铃薯生产基地和深加工基地。

3 示范园区建设助推农业集约发展

通过生态绿色农业示范园区建设,增强贵州农业发展中的资源整合、要素聚合、产业融合能力,推进农业集约式发展,发挥标杆带动作用。在园区建设要求上,打造生产标准化、产业集群化、覆盖农业主导产业、具有山地特色的现代高效生态农业示范园区。发展适度规模经营,引导土地有序流转,坚持依法自愿有偿原则,引导农户采取转包、出租、互换、转让、入股等方式有序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合理提升农业经营规模。坚持以绿色环保标准建设农业示范园区,开展入园企业标准化生产和原产地保护认证工作,培育绿色品牌,把园区建成无公害绿色有机农产品生产基地,着力提高示范园区资源利用率和土地产出率。在产业布局上,推动农业示范园区由农业种养单一功能向农业种养、农产品加工、农业商贸物流、农业观光旅游等多功能融合发展转变。拓展农业园区功能,推进农业与休闲旅游、教育文化、健康养生等深度融合,发展观光农业、体验农业,把农业园区建成产业融合发展的示范区和先导区。

在经营模式上,以主导产业为纽带,发展龙头企业、种养大户、农民专业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加快构建新型经营体系。探索公司+合作社+农户、公司+基地+农户、公司+农户等多种利益联结机制,推动农民与合作社、龙头企业等新型主体紧密联结。依托示范园区开展产业精准扶贫,通过土地入股分红收益、园区企业就业收入、园区带动下的农牧种养收入和乡村旅游收入等多渠道促进贫困户可持续增收。

4 绿色品牌建设开拓农业市场空间

品牌建设是开拓农产品市场特别是高端农产品市场的基础。加大贵州绿色农产品品牌培育力度,积极鼓励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和地理标志农产品的认证管理,加大省内著名商标、名牌产品、气候品质认证和有机产品认证等评定力度。围绕全省特色优势农产品,以龙头ศ企业为重点,加大帮扶力度,创建扶持一批品牌价值高、综合竞争力强的自主品牌。集中力量建大品牌,着力打造一批国家和省级农产品知名品牌;针对同一产品品牌多、品牌分散、知名度不高等问题,要积极促进地区、企业间合作,集中力量创建一个能代表贵州特色的公共品牌;鼓励企业联合创建品牌和地方政府主导创建地方公共品牌。对成功申报省级及以上名牌产品、优质农产品的企業和地区给予奖励,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名优产品生产企业的支持力度。大力实施贵州绿色农业品牌推介行动,举办好具有贵州特色的农产品展览展销会,鼓❤励企业参加国内外各种具有影响力的农产品交易会。

5 监管体系建设确保农产品绿色和安全

生态绿色农业的发展必须确保生态环境可承载、食品安全有保障,因此必须建立起完善的农业生态环境与食品安全监控体系。一方面,要对农业生产及其相关延伸产业的环境影响进行监控,全面监测水土流失、水源质量、土壤条件、农药残留、地膜残留、重金属污染、畜禽养殖污染等环境问题。建立网络式、层次化的产地环境数据管理库系统与平台,实现产地环境信息获取的实时化、信息传输的网络化、数据库更新的动态化以及信息分析处理的科学化、智能化。另一方面,加强农产品食品安全监控。注重打好绿色牌,推进化肥农药使用量零增长行动,大力推广生物农药和高效低毒农药。建立农业安全生产督查制度。对化肥、农药、农膜、植物生产调节剂、饲料等农业投入品使用进行定期监督抽查,严控可能危及农产品质量安全的农业投入品施用。健全省、市、县、乡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监管体系,并逐步向村级延伸,建立从种子到产品、从农田到餐桌全程可追溯、互联共享的农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监管制度,建立层层负责、网格到底、责任到人、全面覆盖的网格化管理制度,实现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全覆盖。


热门排行: 教你如何写建议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