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苏州高新区城乡一体化发展瓶颈
【摘要】本文重点分析了近年来苏州高新区为实施城乡一条化布局,在大开发、大动迁、大建设的过程中所面临的三大发展瓶颈,建议应当着重从完善区域战略发展布局、突出加快推进“三个集中”、深化“三大合作”改革、打造农业经济新亮点提出相关建议,从而破除区域城乡二元结构,促进城乡统筹协调发展。
【关键词】苏州高新区;城乡一体化
经济学界认为城乡一体化是城乡要素自由流动、城乡融合的协调发展。城乡一体化发展的关键要围绕破除城乡二元体制,优化城乡布局和城乡资源配置,实现农业现代化、农村现代化和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1
近年来,苏州高新区在统筹城乡一体化发展方面取得了巨大的成绩,区域规划布局、基础设施建设、城乡统筹发展和富民强区的步伐不断加快,但由于“滚动式”的开发模式,在成熟一片区域开发一♥片区域过程中折射出一些困难和问题,需要研究加以解决。
一、城市空间再利用、再开发遭遇瓶颈
中心区域重要区位的城中村,制约了进一步提升中心区现代化水平,急需完成拆迁,腾出空间。狮山、枫桥中心城区在保护、鼓励、扶持第三产业,逐步迁移第二产业方面成效并不显著。横塘、浒关、东渚等老镇改造如何在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框架下,加快拆迁工作,实施新城镇建设,加快对接和融入高新区整体发展,也成为束缚高新区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桎梏。
二、“三集中”指标再上台阶遭遇“瓶颈”
所谓“三集中”主要指“工业向规划区集中、农民向社区集中、农用地向规模经营集中”,随着社会发展进步,群众对城乡一体化的生产生活期望值增高,特别是土地征收工作中,受到政策欠帐、投入欠帐、体制欠帐等多方面因素制约,使得征收动迁工作总体进展不力,农民主动参与城镇化的热情和开发建设机制尚✞未形成。这些都影响了“三集中”的进展。尤其体现在农民集中居住方面,农村住宅拆迁成本大幅提高,农户配合开发建设的积极性下降。目前,我区尚余1.7万户农户尚未拆迁。同时,从近年来我区农民人均收入统计数字来看,工资性收入依然是农民主✎要的经济来源,财产投资性收入、家庭经营性收入比重不高,也是影响“三集中”的重要因素。
三、村级经济发展乏力,农民增收致富渠道遭遇瓶颈
当前全区范围内支撑村级经济长效发展的富民载体不多,发展途径单一,手法活力不够,村级资金积累几乎没有,村级经济水平在全市已明显落后,城乡一体化发展的经济基础薄弱。总体来说,农村经济、农民生活的发展,尤其是西部乡村,没有走向从“输入”型转变为“再生”型的道路。在新的时代背景下,我区发展村级经济,融入城乡一体化轨道,在人力、智力、财力以及规划、土地等方面均存在制约因素。
为此,笔者认为高新区要想在城乡一体化发展过程中实现新的突破,必须总结我区在前期滚动开发过程中城乡一体化改革发展的经验教训,在构建城乡一体规划、富民强村、现代农业、生态环境建设、公共服务均等化等五个方面长效机制的前提下,重点从以下四个方面入手,走出一条适合高新区实际的特色发卐展之路:
(一)完善城乡一体化区域布局
紧扣高新区组团式发展理念,各乡镇街道实现错位发展、联动共赢的局面。东部中心商贸城进一步提升三产服务业集聚度,强化CBD核心作用;北部城铁新城提升产业档次,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西部打好生态、科技两张品牌;中部加快对大阳山的生态修复,整合资源,挖掘旅游潜力。
(二)加快推进“三个集中”
根据区域开发建设规划,建议要对全区“三个集中”工作作出统筹安排,尤其是对剩余的1.7万户未拆迁农户,要根据城乡一体化推进的需要,制定相对具体的拆迁(置换)计划和安置方案,同时加快动迁房、廉租房建设。西部地区探索土地流转和管理的新模ข式,对成片流转的土地,探索推广“大承包、小包干”的合作农场管理模式,提高土地收益,打造农业品牌。对未流转到集体经济组织的土地,探索通过土地换社保、股份合作等流转方式加大流转力度,突破农业生产用地“不成片”的瓶颈。
(三)加快推进农村“三大合作”改革转型升级
“三大合作”指在农村集体资产、农村承包土地、农村生产经营等方面,通过推进合作、股份合作制形式改革发展新型经济合作组织。通过深化此类合作组织改革,使农民积极参与到城乡一体化发展中来,让群众更多地分享城乡一体化改革成果,改变以往政府和群众之间“拆迁与被拆迁”、“补偿与被补偿”的关系。一是做强农村社区股份合作社。还原做实村级资产,鼓励组建社区股份合作联社。探索合作社抱团发展,投资参与优质项目,降低政府融资和建设成本,让农民得到更多收益。二是做优农民专业合作社。规范农民专业合作社建设,充分整合区域农业生产资源,组建“合作农场、合作果园、合作茶场、合作渔场”等一批具有高新区特色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品牌。三是做大土地股份合作社。进一步加强区域土地的集约化管理,尽可能将农村土地流转至村集体组织统一经营管理,配合区域开发建设顺利推进。四是做实劳务专业合作社。加大合作社成员培训,提升合作社资质,增强活力,鼓励区内运作较好的劳务合作社优先承接政府市政保绿、保洁、保安工程,促进各类农村合作经济组织转型升级、提质增效。
(四)积极打造现代农业亮点,做好“山、水、田”三篇文章
充分发挥高新区临近太湖的区位优势、生态优势,加快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重点打造好“西京湾农场”项目。保障落实“四个百万亩”工作,整合好全区49个山头、25公里太湖沿岸、5.2万亩基本农田等资源优势,优化调整四大农业产业布局,发展现代高效生态农业,提升农业现代化水平。在发展方式上可以考虑市场化运作,通过股份合作和保底分红的方式吸引工商资本、富民合作社参与,既解决项目建设、融资等问题,又能在征地动迁过程中增强农民的参与度,尽快把太湖资源引入高新区腹地,连点成线、连线成片,把太湖沿线生态做成精品,构筑“山隐城中,城映水中”的美丽高新区新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