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论大学生艰苦奋斗与勤俭意识培养探究
"
[论文摘要]“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建设节约型校园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和谐校园、促进学校各项事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客观要求。文章通过剖析新形势下建设节约型校园的重要性和紧迫性,阐述了高校进行艰苦奋斗教育和勤俭意识培养内容,并提出了教育和培养的重要方式。
[论文关键词]节约型校园 艰苦奋斗 勤俭意识 教育和培养
一、新形势下构建节约型校园的紧迫性与重要性
勤俭节约作为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我党树立优良党风的有力口号。艰苦奋斗精神与勤俭节约品质对于民族、国家乃至全社会的和谐发展都具有举足轻重的推进作用。现如今,为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型以及节约型社会的步伐,坚持发扬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宝贵精神更具时代意义。另外,高校作为国家未来发展的人才库,更应该大力发扬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的民族精神。为此,学校应该从教学、实验、后勤、管理等多个方面多管齐下,通过制定科学、合理的规范制度,适应大学生思想行为变化,提高资源利用率。
二、新形势下艰苦奋斗和勤俭意识培养的重要内容
在当今形势下ส,高校进行艰苦奋斗教育和勤俭节约意识培养应主要着眼于以下几个方面:
1.结合我国的基本国ด情开展艰苦奋斗、勤俭节约教育。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仍然是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高校有责任和义务通过课堂教育、实践教育、形势政策教育等方式,引导大学生积极客观认识我国国情,并使大家逐渐认识到:我国的综合国力水平虽然在不断提高,但距发达国家还存在一定差距,还有待加强。我国人民也仍然不富裕,生活水平也有待提高。要认识到改变这一现状需要经过长期的艰苦努力。通过教育,希望可以使当代大学生对我国的基本国情有一个更长远的认识,对社会主义建设的艰巨性和长期性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
2.结合党的历史使命开展艰苦奋斗、勤俭节约教育。我国要赶上发达国家的经济与科技发展水平,发展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这是我党的历史使命,只有团结全国各族人民,经过长时期的艰苦奋斗,才能实现这样伟大目标。因此,在全国高校中进行勤俭节约教育,引导当代大学生艰苦奋斗、勤俭节约是必须有效推进的工作、也是必须长期坚持的优良作风。只有如此,才能实现强国梦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阶段,是全体中国人民艰苦奋斗、勤俭建国的阶段。从这一现实出发,我们的生活水平、消费水平还远远达不到发达国家的水平,中国人民尤其是中国大学生没有资格去像其他发达国家那样“高消费”与超强消费,尤其不能铺张浪费。因此,在高等教育阶段,对大学生进行及时引导,使之树立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精神,在日常的生活中,无论思想还是行动上都践行这一优良作风。
3.结合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开展艰苦奋斗、勤俭节约教育。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空前伟大的事业。我们现在所取得的成就,还只是万里长征第一步,之后还将面临更大的挑战,还将继续在崎岖的道路上摸索前行,也将创造更伟大的成就。在高校进行艰苦奋斗、勤俭节约教育,一定要树立当代大学生正确消费观,明确消费水平与生产力的关系,要让学生明白:提倡艰苦奋斗、勤俭节约并非拒绝改善人民生活,相反,正是为了稳步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把对人民生活水平的改善建立在生产力不断发展进步的基础上。只有生活和消费水平与生产力水平相适应,才能使物质生活水平和文化生活水平同时提高。通过教育,使大学生摒弃并不符合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方针的消费理念,树立勤劳致富的思想,用实际行动营造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良好社会氛围。
三、新形势下艰苦奋斗和勤俭意识培养的重要方式
新形势下,大学生是国家的栋梁之材,是发展的中流砥柱,是一群掌握了大量知识、初步形成了个人的人生观、价值观与世界观的活力群体,他们的思想、言论及行为在某种程度上影响甚至决定了整个社会意识形态的发展方向。目前,部分高校学生存在贪图享乐现象,经济上消费无节制,生活上自理能力差,学习上更是缺乏钻研拼搏精神,工作中则存在好高骛远、眼高手低等弊端。同时,还存在心理素质较差、心智不成熟的现象,如缺乏团队意识、奉献精神,面对挫折易悲观失望等问题。基于当前大学生的思想现状,结合高校工作的实际情况,在大学校园中弘扬艰苦奋斗品质、普及勤俭节约刻不容缓。对大学生进行艰苦奋斗教育和勤俭意识培养,是一项长期持久的工作。然而大学生勤俭节约意识与艰苦奋斗精神教育工作,以及节约型校园的成功构建都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它的实现需要高校抓住时机、创新形式、营造气氛,从学校的教学、后勤、办公及生活等细微处着手,以逐步实现。具体来说,构建节约型校园,培养大学生勤俭节约、艰苦奋斗意识需做到如下几个结合: "
<> 1.实现艰苦奋斗和勤俭意识教育工作与理想信念教育的紧密结合。在日常的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工作中,融入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的教育,站在树立科学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的宏观角度,引导大学生不断超越自我,树立远大理想,培养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的良好品质。一方面,高校应积极宣传雷锋、焦裕禄等先进模范人物的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的光辉事迹,邀请当代的先进人物来校作现场报告,从而为大学生建立正确科学的三观树立榜样。另一方面,高校应该积极倡导政工领导干部及在校老师在各个方面发挥表率作用,注重大学生身边的模范行为并予以表彰,从而为广大高校学子树立现实版的良好范例。
2.实现艰苦奋斗和勤俭意识教育工作与水滴石穿的养成教育的紧密结合。2004年5月28日,共青团中央召开的在全团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会议上,制定了《共青团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施意见》,明确提出了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要围绕主线,贯彻“求真务实、开拓创新”的方针,把勤俭意识和艰苦奋斗精神教育融入日常的学习与生活中,养成艰苦朴素、勤俭节约的作风,提高自我约束能力,强化劳动观念,从而深化大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
3.实现艰苦奋斗和勤俭意识教育与实践教育的紧密结合。强调学生参加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接受实际锻炼,这是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环节,也是加强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方面。1958年,毛泽东同志在《工作方法六十条(草案)》中,提出了在学校中实行半工半读,学生要参加生产劳动、接受实际锻炼的思想。认为学生可以从社会劳动中体会到知识的宝贵、创业的乐趣,尤其是可以明白奋斗的艰辛,从而激发刻苦学习的动力和热情,锻炼吃苦耐劳和坚忍不拔的毅力,进而去回报社会、服务人民。为此,学校可以组织青年学生走访革命老区感受先辈们艰苦奋斗的精神,组织大学生到相对落后地区开展社会调查,亲身观察老百姓的疾苦;鼓励学生为失学儿童、留守儿童和贫困学生捐献爱心等实践活动,都可以增强当代大学生艰苦奋斗精神和勤俭节约意识。
4.实现艰苦奋斗和勤俭意识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紧密结合。目前全国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投入普遍偏弱,并且主要以理论教育为主。针对当前大学生的身心特点,改变原始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增加受挫能力培养力度,如有需要可适当加入受挫能力的实际训练,帮助大学生磨炼意志、增强自信,从而使当代大学生走入社会后可以从容面对生活和学习中的各种困难。此外,由此还可以增加更多ค接触困难的机会,在战胜困难中明白困难也是人生中一笔宝贵的财富,从而增强发扬艰苦奋斗精神的自觉性,并在同龄人中掀起艰苦奋斗的热潮。
5.实现艰苦奋斗和勤俭意识教育与社会和家庭教育的紧密结合。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受到家庭、学校、社会的多方面影响,积极探索新的途径和方法,把学校教育与社会、家庭教育相协调,优化育人环境,调动多方力量,从多个角度对大学生的节约意识和艰苦奋斗精神进行影响、熏陶和教育,♚培养大学生完美的人格。
总而言之,勤俭是一种美德,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从个人到家庭再到国家和民族,生存和发展都需要勤俭节约。“静以修身,俭以养德”是诸葛亮“修身”格言;《训俭示康》是司马光“齐家”嘱托;艰苦朴素、厉行节约、勤俭建国更是毛主席“治国”经验。由此可见,高校增强对大学生艰苦奋斗、勤俭节约意识的培养,不仅有利于高校自身的发展,而且有利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尤其有利于优秀人才的培养。艰苦奋斗和勤俭节约✘在不同的历史时期都扮演着重要角色,并具有不同的内容和形式。时代赋予了当代大学生不可推卸的责任,发扬艰苦奋斗精神、崇尚勤俭的意识,将会推动社会科学健康地发展,促进社会弥久和谐,最终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胜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