责任感视阂下大学生艰苦奋斗精神淡薄的原因及对策
[摘 要]在现代化飞速发展的今天,伴随物质财富的丰盈,艰苦奋斗精神受到了挑战,特别是在大学生这个群体中。因此,本文从责任感角度出发,分析了责任感对艰苦奋斗精神的影响,从而得出大学生艰苦奋斗精神淡薄的根源是责任感的淡化,最后提出强化大学生艰苦奋斗精神的对策,即通过大学生自身、家庭、学校、社会的共同努力培养大学生的责任感。
[关键词]大学生;责任感;艰苦奋斗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本刊网址]http://www.hbxb.net
艰苦奋斗是老生常谈,但又不得不谈。因为无论过去、现在还是未来,人类的生存和发展都离不开这种精神。艰苦奋斗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吃苦耐劳的短期行为,而是一种精神,一种作风。艰苦奋斗精神有两层含义,一是艰苦,这里所讲的艰苦不是不食人间烟火的苦行僧,而是要严于律己、勤俭修身,始终保持简朴廉洁的正气、昂扬向上的朝气、攻坚克难的锐气。二是奋斗,为一个远大理想和崇高目标而奋斗,艰苦才有内在的动力,才会为之披荆斩棘、勇往直前。艰苦奋斗蕴含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精华与革命传统精神,同时又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不断被赋予崭新的时代内涵。“自强不息、不怕困难、勤奋工作、努力学习、简约朴素、与时俱进、开阔创웃新”是艰苦奋斗精神在新时期的综合体现,已经成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过程中不可或缺的精神支柱。
一、责任感对艰苦奋斗精神的影响
责任感是一个人最基本的道德品质,它是指个体对自身在人类社会和自我发展过程中所承担的责任的一种自觉意识,对自己在道德活动中完成道德任务的情况是否满足其道德需要而产生的情感体验。责任感从本质上讲既要利己,又要利他、利社会、利国家,而且自己的利益同国家、社会和他人的利益相矛盾时,要以国家、社会和他人的利益为重。人只有有了责任感,才能具有驱动自✞己一生都勇往直前的不竭动力,才能感到许许多多有意义的事需要自己去做,才能为之奋斗而不惧艰苦。有了责任感,作为工人,就能够精益求精;作为农民,就能够辛勤耕耘;作为军人,就能够坚守寸土;作为学生,就能够努力学习。“千里长途跋涉想倒下休息是身体的天性,但能让人咬紧牙关,俯首向前踏及目标的,是责任感中的坚忍。好逸恶劳贪图享受是懒惰的天性,但能让人勤俭劳作,努力奋斗出一片天空的,是责任感中的克己。”这样一席话充分证明了责任感对一个人艰苦奋斗、成就自我的重要意义。
(一)责任感首先是一种自发的动力。托尔斯泰从功效的角度对责任感进行了很好的解析:“一个人若是没有热情,他将一事无☿成,而热情的基点正是责任心。”一个人有了动力,才能为实现目标而艰苦奋斗。有责任感才能在将来切实地承担国家、社会的责任,而不是怕苦怕累,只想着呆在条件优越的环境里尽情享受。有责任心的人才能树立坚定的理想,拥有奋斗的动力。奋斗又赋予艰苦以崇高的目的。
(二)责任感萌生自我实现的需要。自我实现是艰苦奋斗的重要动因。自我实现是不断实现自身潜能,完成自身使命,更充分地认识和承认自身固有本性,永无止境的自我完善和自我扬弃的发展过程。自我实现其本质就是超强的自我责任感,就是对自己负责。自我实现的需要越强烈,艰苦奋斗的信念就越坚定。
(三)强烈的责任感能够促使科学价值观的确立。只有树立了正确的价值观才可能具备一种百折不挠、顽强拼搏的坚韧斗志;一种自强不息、勇往直前的进取精神;一种忘我奉献、不懈追求的坚强毅力;一种埋头苦干、勤勤恳恳的务实作风。而只有具备了这些优良的品质,我们才能真正地艰苦奋斗,才能坦然面对发展道路中的各种新情况、新问题、新挑战,才能克服艰难险阻、毅然前行。
二、大学生艰苦奋斗精神淡薄的原因
(二)对集体缺乏责任感,难以艰苦奋斗。在对“当你遇到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发生之间发生冲突时,你是否会放弃个人利益而服从集体利益”这个问题的回答中,有64%的大学生回答是“不会”,23%的大学生回答是“可能”,只有13%的大学生回答“会”。然而,艰苦奋斗的精神前提是感恩之心和奉献之心,是具有很强的集体主义感。要关心周围的每一个人,关心那些由于各种原因而身处逆境的人,对社会和家庭都怀有一种感激的心态,把爱的分享和奉献内化为一种习惯,愿意为了帮助他人尽自己最大的努力。没有这样的集体责任感,是难以在学习工作中艰苦奋斗的。
(三)缺乏对社会的责任感,艰苦奋斗意识淡薄。大学生在选择就业单位和地区时,首选大部分都是一线城市的国有大中型企业,几乎没有人愿意响应国家号召,去西部支援国家建设。“眼高手低怕吃苦”已是当代大学生的通病,大学生往往以管理者自居,不愿从基层干起,不愿从事具体的事务性工作。部分学生劳动意识较差,轻视体力劳动,怕脏、怕累、怕苦。在中央、国家机关公务员招考的职位中,有些职位千人争抢,有的职位却因为无人问津而无法开考。原因就是这些职位工作较为艰苦,大学毕业生根本不作考虑。这种缺乏社会责任感的人不可能在未来工作中艰苦奋斗,更不可能做出骄人的业绩。 三、强化大学生艰苦奋斗精神的对策:重视培养大学生责任感
(一)大学生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在实践中承担相应的责任,增强自身责任感
责任感是人的基本道德规范,是思想道德素质的重要内容。要养成这种道德规范并使之成为习惯性的行为需要靠实践的力量。首先,通过各种社会实践活动,让大学生体验不同的角色,经历不同角色所要承担的责任,发挥自身的主体作用,用积极地心态来面对这些责任,并尝试着去履行这些责任,体会承担责任过程中带来的幸福感,从而增强自身责任感,提高自己的责任意识能力。其次,大学生要懂得用正能量来激励自己。正能量具有很强的说服力,大学生要靠正能量来时刻告诫自己站在道德的队伍中,做一个有强烈责任感的人。
(二)重视家长对大学生责任感的培养
现在很多家长抱怨现在的大学生缺乏责任感,殊不知在早期的教育中很多父母忽视了对孩子的责任感的培养。家庭是孩子接受教育、塑造人格、品德的最初场所,也是对孩子的成长产生终身影响的地方。因此,必须重视家长重视家长对大学生责任感的培养。首先,家长要为孩子树立榜样。父母的一言一行都影响着孩子,孩子是父母的缩影。作为父母应该严格规范自己的行为,做一个有责任心的人,同时,要敢于指责不负责任的人,特别是在孩子面前。这样不仅能够树立自己的形象和威信,也让孩子明白了要做一个有责任感的人。其次,注重与子女心与心之间的交流,决不能认为孩子大了有自己的思考就放任不管,一定要经常跟孩子交流谈心,从中了解他们的思想动态和价值取向,如果发现有偏差和错误要及时予以有效的引导。再次,父母要适当放手让孩子承担一定的责任,有意识地培养孩子独立自强的精神。
(三)作为学校要把责任教育作为高校德育的一个重要课题
学校要课上、课下两手抓。在课堂上,德育老师可以采用多种形式来灌输责任观念,如引经据典、组织情景剧、辩论赛、播放经典视频等。先吸引学生的眼球,再抓住学生的心理,最终获得他们对责任感这一道德素养的认同。在课下,学校要定期举办校园文化活动。校园文化活动是学生相互交流、增进情感的重要方式,对增强大学生的责任感有重要作用。在这种活动中,学生们学会尊重、学习、帮助和关心他人,考虑他人的需要和意愿。这样★,学生的责任感就会在活动中得到强化,并可能转化为实际的行动。
(四)让增强责任感成为一种社会风气,得到全社会的重视
大学生的责任感能否培养起来并形成习惯伴随一生,社会环境极其重要。当前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时期,难免出现一些人在不负责任的情况下获得了利益,却没有被追究相关的法律责任和道德谴责等,从而出现了“见利⚥忘义”等堕落思想,一些信念不坚定的人开始道德堕落。大学生生活在其中,人格品德又尚不成熟,受其影响责任感弱化也在所难免。因此,要增强大学生的责任感,有必要在全社会形成重责任的良好风气。社会各界应该大力宣传公民思想道德规范,倡导“八荣八耻”,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作为主导价值要求。同时加大法制宣传和执法力度,以减少和杜绝社会不良现象的出现,为大学生增强责任感提供重要的环境保障。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2]张耀灿,陈万伯.思想政治教育原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3]陈志超.高校应大力加强大学生艰苦奋斗精神的教育[J].思想政治工作研究,20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