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民营经济发展的度量及路径选择(1)论文
论文摘要:本文从分析陕西省民营经济发展现状入手,探析陕西省民营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利用SWOT方法进一步讨论存在的机遇和威胁、优势和劣势,从而提出陕西省民营经济的发展路径。
论文关键词:民营经济;民营企业;发展路径
一、陕西省民营经济发展现状
民营经济成为陕西经济增长的主要来源。民营经济成为陕西省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和经济增长的主要来源。
目前,陕西省民营经济占全省GDP的比重,已由2000年的31%上升到45%左右,平均每年拉动全省经济增长三个百分点。全省民营经济实现增加值2008.5亿元,占全省GDP的44.4%。
民营企业占陕西税收总额的比重已接近50%,尤其在地税缴纳方面,至2006年11月底,陕西民营企业共完成利税100亿元以上,占全省地税收入的55%以上,实缴税金占全省税收总额的38%,成为陕西税收的重要来源和共同富裕的基本力量。在陕西省民营经济的产业结构中,第
二、三产业约占90%以上。陕西民营经济的发展创造了大量就业岗位,吸收农村剩余劳动力,而且为国有企业下岗人员再就业创造岗位。
陕西民营经济从业人员从1998年136.6万人增长到2005年的399.5万人,约是1998年的2.92倍,年均就业增长量约是14.7万人。其中,第三产业是容纳劳动力最多的部门,民营企业的快速发展,对扩大就业渠道,减轻国企改革中由大量下岗人员造成的社会压力发挥了不容忽视的作用。
民营企业数目和资本规模骤增。社会投资具有“乘数效应”,能起到放大经济增长的作用。
因此,投资一直被看作是经济增长的助推器。截至2006年底,陕西新登记个体工商户4.8万余户,比2005年增加一半以上,从业人员150多万人。
目前陕西个体工商户和私营企业已超过百万户,其中,千万元以上2785户,5000万元以上279户,超亿元7☂6户,民营企业集团245家。陕西省民营经济2005年固定资产投资799.5亿元,2006年固定资产投资1122.2亿元。
民营科技企业占陕西高新科技企业比例较高。关中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带中,民营科技企业占90%以上;在全省组织实施的重大产业化项目中,民营科技企业承担了70%的任务;西安高新区企业中,95%以上都是民营科技企业。
民营科技企业对陕西高新技术产业新增产值的贡献率达80%以上。经过市场的检验,陕西民营经济中有一部分企业成长起来,具有一定实力。
一些民企充当了一部分中小型国有企业和其它公有制企业联合、兼并、嫁接、租赁、拍卖等的受让人,从而为国企重组,实现股权多元化,政企分开、转换经营机制提供一种新的途径。
陕西民营经济的产权关系较为简单。陕西多数民营企业财产权利主体明确,自担风险,追求利润最大化目标,必然采用各种技术、管理手段来降低成本提高效益。
民营企业组织简单、机制灵活,具有很强的市场适应能力和资本增值能力。民营经济分布广泛,遍布各城乡、产业、地区,有利于充分、合理利用所在地区丰富的自然资源和人力资源,发挥自身优势。
但目前陕西民营经济的主体大多是家族企业的经营模式,这点成为制约其今后长足发展的因素之一。
二、陕西省民营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尽管目前陕西民营经济发展成就颇丰,开始从“量变”向“质变”飞跃,但陕西民营经济占GDP的比重,仍比65%的全国平均水平低20个百分点,这是一个不小的差距。
融资渠道窄,负担较重。陕西省民营企业融资,不论是间接融资还是直接融资都十分有限。
仅能获得国有商业银行贷款总额的不足15%,大部分从民间渠道获取,而民间借贷率高达30%,股权融资特别是民营高科技最主要的融资形式。但目前国家要求资本市场主要服务于国有企业改制与重组,地方性产权交易市场融资活动受到禁止,因此股权筹资几乎是不可能的事。
由于法律法规不完善,执法不统一和不公平,民营企业被“三乱”困扰。收费项目多,重复交叉收费,标准随意性大,社会负担重。
民营企业的人才缺失。陕西省不论从高校规模还是科研院所数量上看,都居全国前列,事实上陕西省的人才总量居中部地区首位。
但沿海发达地区70%-80%的专业人才集中在企业,而陕西省恰恰相反,事业单位集中了70%以上的科技人才,更集中了97%的正高职人才。而事业单位的人才闲置问题一直非常突出,大量的专业技术人员在岗位上不能充分发挥作用。
这种现象造成两方面的结果,一方面是体制内人才的结构性浪费,另一方面是民营企业面对的人才匮乏。
产业结构不合理,产品无竞争力。产业技术层次低,民营企业所处产业水平较低,劳动密集型产业占主要地位和主导地位,大多集中在加工工业和餐饮服务业等传统的劳动密集型产业。
同时,技术含量低、设备陈旧问题在民营企业中表现尤为突出。在技术水平上,受劳动力素质的制约,民营企业只能采用简单、粗放的生产技术。
在技术装备上,受资金短缺的制约,民营企业只能利用能耗高、工艺落后的设备。规模普遍较小,品牌意识较弱。
大多数企业主要以模仿创新为主,优质品牌太少,品牌效应较低,抗风险能力较差。
家族式管理制约其发展。陕西省民营企业创业之初不是以规范契约形式出现,而是带有家族色彩,家族经营是主要组织形式,多数企业是董事长和总经理兼任,出资者和管理者没有分离。
产权结构单一,内部产权关系模糊,多数依靠家族成员或朋友共同投入资金,没有明确划分和界定产权;还有一些成立之初挂靠集体或国家名下的戴“红帽子”的民营企业也由于当初产权没有界定清楚而留下隐患。
企业管理水平低下,整体素质较差。很多企业没有发展战略,在组织、管理、经营管理上处于无序状态。
生产前没有市场调查和研究,没有严格的成本核算,没有营销策略,生产中没有控制,生产后没有服务。很多企业没有技术创新能力,职工素质低,缺乏人才和技术装备,资本密集型的高技术产业和新兴服务业所占比例较小。
民营企业主大多凭经验决策,凭着大概、可能、估计等非理性判断作出决策,完全是随意性、模糊性、经验性,导致不计成本,盲目扩张,只顾眼前利益,缺乏长期的¿规划和理性的战略思考,管理水准下降,走向衰败。
三、陕西省民营经济SWOT分析及发展路径的选择 通过SWOT分析,能对陕西省民营经济的发展环境有更为清晰准确的认识。从发展的优势与劣势来看,政治环境的劣势较为明显,对一些行业仍存在着♂限制,某些政策存在不公平的现象等。
因此,民营企业在选择发展机遇的时候要充分考虑到这些政治环境上的劣势,合理回避风险。此外,金融环境、法律环境、人文观念及内部条件的优劣势基本持平。
企业在充分利用其优势条件的同时,不可忽视劣势的存在,更重要的是要正确对待这些不利条件及一些内部存在的不足。从发展的机会与威胁来看,机会明显多于威胁,这也是推动民营企业大跨步发展的有效动力。
加快发展民营经济是解决陕西省经济发展深层次矛盾的必然选择。陕西省民营经济竞争力提升路径主要是学习创新型发展,即基于省情对一些先进的经济发展模式有选择的加以借鉴并有所创新——构建具有本地特色的民营经济发展模式。
首先,必须充分利用陕西省现有的生态和自然资源、基础设施和市场、人才和科教等优势,因地制宜,扬长避短,大力发展优势产业中的规模型民营企业。 其次,必须弘扬创业文化,推动全民创业。
积极开展创业文化建设,激发全民创卐业热情。通过开展全民创业活动,营造全省上下想创业、敢创业、会创业、创大业的良好社会氛围,形成政府鼓励创业、支持创业、服务创业的强大阵势。
最后,必须在转变政府职能,打造服务型政府,打造诚信。政府要树立这样的观念:为基层服务,为发展服务,为群众服务。
政府经济管理职能主要为市场主体提供服务和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使政府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的职能进一步强化,使市场体系、市场交易、市场监管等方面的法律法规不断健全,更有利于民营经济在市场中实现公平竞争和自主发展,在促进经济增长、扩大就业、活跃城乡市场等方ฏ面表现出更为强劲的优势和更大的发展潜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