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县域经济发展初探(1)论文

时间:2024-12-27 00:03:56 来源:作文网 作者:管理员

改革开放以来 ,县域经济发展相对滞后 ,县域经济过分薄弱 ,已成น为新阶段广东加快发展、率先发展、协调发展 ,更好地发挥排头兵作用的重要制约因素。广东省县域经济只有急起直追、加快发展 ,别无选择。

根据广东县域经济发展实际 ,加快县域经济发展 ,必须提高认识、创新管理体制、重视战略规划、理清发展思路、打好五个基础、创造六个环境。

一、当前广东省县域经济的发展状况 2005年,广东省县域加快发展步伐,全省县域67个县(含县级市,下同)完成生产总值3997.39亿元,比上年增长12.8%,增幅提高1.4个百分点。

1、产业升级加快。随着劳动密集型、资源开发型工业从珠三角向周围地区辐射和扩散,县域的资源、劳动力优势与珠三角的资金、技术优势得到整合,使县域

二、三产业发展迅速,产业升级加快。2005年,全省县域工业增加值1360.97亿元,增长19.0%,增幅比全省高3.2个百分点;县域服务业增加值1378.09亿元,增长14.4%,增幅比全省高0.7个百分点,产业升级明显加快。

2、产业效益较高。县域资源和劳动力优势对降低成本作用明显。

2005年,县域增加值率达到39.9%,比全省平均水平高5.5个百分点;其中第二产业增加值率比全省平均水平高1.9个百分点。县域共完成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简称财政收入)120.11亿元,占县域GDP的3.0%,比上年高0.35个百分点;增长29.4%,增幅比全省高2.0个百分点。

县域人均财政收入278元,增长27.3%,增幅高于全省1.1个百分点。

3、投资快速增长。县域吸纳投资的能力明显增强,投资大幅上升。

2005年,县域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223.5亿元,增长22.6%,增幅比全省高3.7个百分点。其中,基本建设投资464.53亿元,增长46.0%;更新改造投资143.39亿元,增长29.7%;房地产开发投资108.2亿元,增长25.4%。

投资比率偏低的局面有所改善。2005年县域投资占GDP比重为30.6%,比2011年提高2.1个百分点。

4、农业生产稳中有升。县域农业增加值占全省75%以上,其中粮食产量占ฅ全省近95%。

2005年,县域完成第一产业增加值1068.08亿元,增长4.3%。各类农产品中,粮食产量1319.77万吨,与上年持平;猪牛羊肉产量201.34万吨,增长6.8%;水果产量735.52万吨,增长3.0%。

农业效益较高,县域第一产业增加值率63.0%,比全省高4.6个百分点;每公顷耕地创造农业总产值达到6844元,比上年多360元。

5、农民收入显著提高。“减负”和“惠农”措施取得成效,县域农民收入增长加快。

2005年,县域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达到4274元,增长9.5%,增幅比全省高2.1个百分点,比上年提高5个百分点。农民人均纯收入与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的差距进一步缩小。

两者比例由上年的1:2.08缩小到1:1.9,远低于全省的1:3.15。 广东省县域经济虽然取得大发展,但经济总量小,发展不平衡等问题依然存在。

2005年县域占全省82%的土地,47%的人口只创造17.9%的生产总值, 6.7%的财政收入。从财政效率方面看,工业化对提升县域财政效率作用明显。

增城、从化、台山、开平、鹤山等珠三角县居前5位,这些县经济总量大,工业化水平高,服务业较发达,创造财富的能力强,对省、市财政的依赖较小。值得一提的是乳源、佛冈等山区县,是以项目建设逐步替代传统财政扶贫方式的成功例子:2005年,乳源工业化率53.5%,佛冈工业化率53.6%,工业化率高其财政效果也好,两县财政效率居第6-7位。

各县中,乳源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6.79%)最高,开平财政收入占财政支出比例(79.3%)最高。财政效率较差的有揭西、惠来、饶平、五华等县。

各县中,信宜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1.21%)最低,和平财政收入占财政支出比例(10.1%)最低。

二、制约广东省县域经济发展的因素

1、工业化落后,缺乏主导产业,经济增长乏力 虽然全省县域GDP构成中第二产业比第一产业高出12个百分点,但县域工业主要分布在珠江三角洲和粤东部分地区,粤西和山区的大部分县域经济仍然以农业为主产业。全省71个县(市)中第一产业产值高于第二产业的有40个,占56.34 %。

许多县的经济结构调整都主要在农业内部进行,三大产业的结构调整没有质的突破。而且,目前全省县域经济中第二产业的比重也仅为40%,比全国平均水平低9个百分点。

工业化进程滞后造成大多数县缺乏大宗税源,县级财政十分困难,也制约了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加剧了城镇就业困难,影响了城乡居民收入的提高。工业化落后,又没有主导产业,就没有形成产业链的基础,第三产业也就难以有大的发展,经济缺乏活力。

改革开放以来 ,县域经济发展相对滞后 ,县域经济过分薄弱 ,已成为新阶段广东加快发展、率先发展、协调发展 ,更好地发挥排头兵作用的重要制约因素。广东省县域经济只有急起直追、加快发展 ,别无选择。

根据广东县域经济发展实际 ,加快县域经济发展 ,必须提高认识、创新管理体制、重视战略规划、理清发展思路、打好五个基础、创造六个环境。

一、当前广东省县域经济的发展状况 2005年,广东省县域加快发展步伐,全省县域67个县(含县级市,下同)完成生产总值3997.39亿元,比上年增长12.8%,增幅提高1.4个百分点。

1、产业升级加快。随着劳动密集型、资源开发型工业从珠三角向周围地区辐射和扩散,县域的资源、劳动力优势与珠三角的资金、技术优势得到整合,使县域

二、三产业发展迅速,产业升级加快。2005年,全省县域工业增加值1360.97亿元,增长19.0%,增幅比全省高3.2个百分点;县域服务业增加值1378.09亿元,增长14.4%,增幅比全省高0.7个百分点,产业升级明显加快。

2、产业效益较高。县域资源和劳动力优势对降低成本作用明显。

2005年,县域增加值率达到39.9%,比全省平均水平高5.5个百分点;其中第二产业增加值率比全省平均水平高1.9个百分点。县域共完成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简称财政收入)120.11亿元,占县域GDP的3.0%,比上年高0.35个百分点;增长29.4%,增幅比全省高2.0个百分点。

县域人均财政收入278元,增长27.3%,增幅高于全省1.1个百分点。

3、投资快速增长。县域吸纳投资的能力明显增强,投资大幅上升。

2005年,县域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223.5亿®元,增长22.6%,增幅比全省高3.7个百分点。其中,基本建设投资464.53亿元,增长46.0%;更新改造投资143.39亿元,增长29.7%;房地产开发投资108.2亿元,增长25.4%。

投资比率偏低的局面有所改善。2005年县域投资占GDP比重为30.6%,比2011年提高2.1个百分点。

4、农业生产稳中有升。县域农业增加值占全省75%以上,其中粮食产量占全省近95%。

2005年,县域完成第一产业增加值1068.08亿元,增长4.3%。各类农产品中,粮食产量1319.77万吨,与上年持平;猪牛羊肉产量201.34万吨,增长6.8%;水果产量735.52万吨,增长3.0%。

农业效益较高,县域第一产业增加值率63.0%,比全省高4.6个百分点;每公顷耕地创造农业总产值达到6844元,比上年多360元。

5、农民收入显著提高。“减负”和“惠农”措施取得成效,县域农民收入增长加快。

2005年,县域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达到4274元,增长9.5%,增幅比全省高2. ☺1个百分点,比上年提高5个百分点。农民人均纯收入与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的差距进一步缩小。

两者比例由上年的1:2.08缩小到1:1.9,远低于全省的1:3.15。 广东省县域经济虽然取得大发展,但经济总量小,发展不平衡等问题依然存在。

2005年县域占全省82%的土地,47%的人口只创造17.9%的生产总值, 6.7%的财政收入。从财政效率方面看,工业化对提升县域财政效率作用明显。

增城、从化、台山、开平、鹤山等珠三角县居前5位,这些县经济总量大,工业化水平高,服务业较发达,创造财富的能力强,对省、市财政的依赖较小。值得一提的是乳源、佛冈等山区县,是以项目建设逐步替代传统财政扶贫方式的成功例子:2005年,乳源工业化率53.5%,佛冈工业化率53.6%,工业化率高其财政效果也好,两县财政效率居第6-7位。

各县中,乳源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6.79%)最高,开平财政收入占财政支出比ก例(79.3%)最高。财政效率较差的有揭西、惠来、饶平、五华等县。

各县中,信宜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1.21%)最低,和平财政收入占财政支出比例(10.1%)最低。

二、制约广东省县域经济发展的因素

1、工业化落后,缺乏主导产业,经济增长乏力 虽然全省县域GDP构成中第二产业比第一产业高出12个百分点,但县域工业主要分布在珠江三角洲和粤东部分地区,粤西和山区的大部分县域经济仍然以农业为主产业。全省71个县(市)中第一产业产值高于第二产业的有40个,占56.34 %。

许多县的经济结构调整都主要在农业内部进行,三大产业的结构调整没有质的突破。而且,目前全省县域经济中第二产业的比重也仅为40%,比全国平均水平低9个百分点。

工业化进程滞后造成大多数县缺乏大宗税源,县级财政十分困难,也制约了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加剧了城镇就业困难,影响了城乡居民收入的提高。工业化落后,又没有主导产业,就没有形成产业链的基础,第三产业也就难以有大的发展,经济缺乏活力


热门排行: 教你如何写建议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