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农业文明的脉络

时间:2025-01-13 21:19:26 来源:作文网 作者:管理员

我国是世界上农业起源最早的国家之一,自古就是农业大国,是世界上四大文明古国中唯一历史延绵不断的国家。中华文明源于农耕根脉系于农耕,农业文明在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体系中占据核心地位。

相传我们的祖先神农尝百草,后稷教民稼穑,伏羲开创畜养、嫘祖发明养蚕、大禹治理水患,使人类结束茹毛饮血、捕鱼狩猎的漂泊生活,过上了刀耕火种、纺织作衣的定居生活,成就了“黄帝尧舜垂衣裳而天下治”的局面。与历史传说相印证,迄今发掘的上万处新石器遗址表明,在距今约一万年的时候,地球上的气候由冷变暖,植物生长较为茂盛,为农作物的栽培提供了环境条件。同时由于人口增长和野生动物资源枯竭,我们祖先在采集果实和捕鱼狩猎的同时,有意识地饲养易于驯化的动物和栽培原本是野生的植物,于是发明了原始农业。到了8000年前,出现了一整套农业工具,包括用于砍伐的石斧、石锛,用于垦荒和耕种的耒耜,用于收割的石刀、石镰和用于脱壳加工的石磨盘棒等,原始农业进入了一个新阶段。距今5000年前后是我国原始农业的发达时期,粟、黍、稻、麦、豆等“五谷”已成为主要粮食作物,马、牛、羊、猪、狗、鸡等“六畜”均已饲养,并已形成了三大经济类型,即以黄河流域为主的北方粟作农业,以黄淮地区为中心的粟、稻混作农业,以长江流域为代表的稻作农业,基本奠定了南稻北粟的农业区域格局。新石器时期的生产工具以石器为主,耕作方式以刀耕火种为主,即找一块地,先砍伐树木晒干,然后放火焚烧,再把草木灰做肥料,就地挖坑下种,等待秋实收获。一般一年后易地再种。

由于农业生产的发展,食物出现了一定剩余,这成为私有制、阶级和国家产生的前提。公元前21世纪开始,地处黄河中上游的中原地区首先跨入文明门槛,此后,相继建立夏、商、周奴隶制国家政权。夏以农业立国,当时已用粮食酿酒,说明谷物的数量较为丰裕。商代黄河流域河流经常泛滥,在平原地区想要发展农业就必须先开沟排水,于是产生了沟洫农业。甲骨文的“田”字,是整齐的一块田被划成数量不等的方块形状,田间沟洫主要用于排水排涝,形状像“井”字,因此ღ称作“井田”,并形成了与这种生产形式相适应的土地制度――井田制。修沟洫是大工程,需要组织众多劳动力进行协作。当时主要的生产工具还是木耜,需要多人合作才可翻起土块,通常三人一组,这种协作方式被称为“协田”。周代由于金属农具使用日渐增多,完成翻土工作只需要两个人,于是协田就变成了“耦耕”。这个时期,在生产工具、耕作栽培、田间管理、储藏加工方面都有了很多发明和创造。最重要的是夏代发明了青铜冶炼技术,但夏代青铜器还主要用于制造兵器和礼器,到了商代才开始用于制造铲、锄、犁等农具,周代ษ应用更加广泛。

春秋战国是我国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转变时期。这一时期,由于冶铁技术的掌握和铁质农具的发明,大大✌改变了长期以来以木、石、骨、蚌来制作工具的局面,并开始用牛拉犁耕地,使农业生产方式发生了重大变革,粮食产量大幅提高。汉武帝时期,为了推广先进的农业生产技术,收粟都尉(相当于现在的农业部部长)举办了我国最早的全国农业技术培训班,下令全国郡守派遣所属县令的、三老(乡官)、力田(乡官)以及乡里有经验的老农到京城学习当时新式农具的制作和使用方法。正因为农业科技进步和大力推广应用,西汉出现了“民人给家足,都鄙ด廪庾尽满,而府库余财”的繁荣景象。意思是当时家家户户丰衣足食,城市和乡村的粮库都满了,政府也有财政盈余。到了魏晋南北朝时期,虽然当时黄河流域春天多风少雨,以抗旱保墒为中心的旱地精耕细作技术体系已经相当完善,人们称之为耕、耙、磨。直到今天,我国北方基本上还沿用这一耕作技术。

唐代开始推广“稻麦两熟制”,推行“均田制”“租庸调”等有利于农业发展的措施,使当时的社会经济空前繁荣。此后,连年战乱使北方人口大量南迁,也带来了北方先进的耕作技术,南方农业生产开始迅速发展,我国的经济中心也由黄河流域转移到长江流域。特别是更适合于在小块水田耕作的曲辕犁的发明,推动了南方水田“耕、耙、耖”的精耕细作技术体系的形成。明清以后,人们又开始移民垦荒,致力 ツ于提高单位面积产量,提倡多熟种植,不但在耕作栽培技术的精细化上下功夫,还创造了农―桑―鱼―畜紧密结合等多种形式的农业生态系统。当时引进了甘薯、玉米、马铃薯等高产作物,解决了粮食缺乏问题。此外,还引进甘蔗、烟草、棉花等经济作物,改变了种植结构,缓解了人多地少的压力,土地利用率达到了传统农业的最高水平。

第一次鸦片战争,来自西方的文明又以入侵者的身份进入中国,宣布东方农耕文明优势地位的历史性终结。鸦片战争以后,西方近代农业科学技术进入中国,近代农学思想开始传播,各地兴办了不少近代农学教育,试验农学和农机具也得到了推广,促进了中国农业科学技术的变化,传统农业开始向近代农业转化。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开展土地改革运动,彻底废除了延续数千年的封建剥削的土地制度。特别是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农村实行以家庭联产承包为主要形式的责任制,发展乡镇企业和非农产业,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推动了农业发展。进入新世纪后,国家不仅取消了延续了2600年的农业税,而且还实施了工业反哺农业、城市反哺农村的战略,实行了农业补贴政策,极大促进了农业发展。


热门排行: 教你如何写建议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