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青海省优势产业发展

时间:2024-11-13 11:53:20 来源:作文网 作者:管理员

摘要:青海作为资源大省和经济穷省,其经济特征不适宜搞大规模产业,而大力发展特色经济、特色产业是青海产业发展的正确选择,这是符合青海实际的、符合资源禀赋特色的、符合社会发育程度的、符合经济发展水平的战略选择。特色产业的发展是实现青海人口、资源、环境可持续发展、社会进步、政治稳定、民族团结的重要保障。青海省的特色经济所依托的就是丰富的✔、独具特色的优势资源。

关键词:特色经济;优势资源;深度开发

近年来,青海把“四大支柱产业”、“四大优势产业”作为联合协作、吸引省外资金的重点,按照壮大支柱产业、扶持优势产业的要求,优势资源开发和特色经济构建得到稳步发展。青海优势资源的开发和特色经济的发展已在吸引着外省资金稳步驻入,引领着西部经济发展的新趋势、新特点。

一、水电鋁产业优势

青海目前尚处于工业化初期阶段,发展特色经济应以优势资源为基础。要ღ使这种潜在的优势转变为现实的竞争优势,关键是要对某些关键性资源深度开发利用,青海面积大、人口少,资源富有而经济落后,青海水能资源极为丰富,这对于利用水资源作为再生资源进行工业电解铝生产的产业来说是一大优势,就使得青海在西北乃至西部地区发展特色经济中,将日益发挥更显著的作用。青海应发展壮大水电工业并逐步在西北乃至西部地区形成竞争能力,形成以水电为主的特色产业集群。水电-铝产业开发和定位是从电能看,国内电力供应不足,未来几年仍有扩大趋势,发展水电具有较大的市场潜力,也能充分利用青海水力资源的突出优势,具有广阔的市场空间。

铝金属产业的生产在中外历史上有百年发展史,在相当长的时期里,铝金属一直作为国家重要的军用物资,在使用方向上各国主要以军用为主;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前后,铝金属开始大量使用于电力、汽车、建筑和包装,铝金属使用由军用为主转为以民用为主,大大拓宽了铝的使用范围,使铝的消费量和生产量获得较快增长。

我国传统铝生产为电解铝,由于铝产业是需要电力保障的,特别是电解铝工业是耗能大户,而且消耗的是二次能源——电力,是典型的电力密集型产业。因此,我国电解铝工业发展总体规模和合理部局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关系到我国能源——电力资源在全国或地区范围内合理分配使用的问题,是事关国民经济发展的全局性战略性大事。发展电解铝工业不仅要求量大,有稳定的电力保证,而且要求电价低廉,从我国当前或今后相当长时间能源实际情况来分析,今后我国电解铝产业布局重心地区应转移到水电比较丰富的西部地区。

我国电解铝工业发展较快,用电量大幅ว增加,是全球第一原铝生产国,电解铝用量全年比全社会用量和电发机装机增长速度高几倍,今后我国电解铝工业产量仍将保持适度增长,由于发展电解铝工业需要消耗如此大的电力,因此,要研究分析发展电解铝工业时应如何科学合理地利用我国的能源——电力资源,我国广东省的电解铝企业因能源枯竭而破产,所以要重视电解铝工业布局重心地区转移,要合理布局电解铝工业。 水电是青海省的突出优势,积极发展水电和高耗能产品是青海省资源优势的突出之处。青海水利资源丰富,开发条件好、成本低,建设同样规模的水电站造价只相当于国内其他地区造价的60%-70%,而且居民迁移所需费用很少,基本没有移民安置的后顾之忧。

青海要充分发挥比较优势,依靠廉价的水电和冶炼技术优势,输入区外资源进行加工冶炼,走水电-有色金属冶炼的路子,发展与水电开发配套的高耗能有色产品,推进铝电联合。同时,高耗能产品属于规模经济明显、又容易产生污染的行业,其发展应该积极引导各方力量进行联合,以获取规模经济和强化对污染的治理,提高竞争力。与水电开发配套仍应积极发展高耗能产品,有色金属资源开发,将重点发展铝、镁等有色金属和稀有金属产品,推进铝电、镁电联合,铝镁锌等深加工产品。

实践☿表明,在边远或自✘然经济条件较差地区,如拥有丰富的水力资源可供开发利用时,实施“资源转换”战术,可以使边远落后地区的资源用活,可促进地区经济发展,是开发落后地区的成功之举。

二、大力发展青海省水电铝产业

党中央、国务院制定并实施的“西部大开发”战略为青海省社会经济发展提供了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构建新时期青海对外开放新格局,必须站在一个新的历史高度,在全球的范围内考察青海,以在全球范围内优化资源配置,在世界范围内实现优势互补为目的,确定对外开放的战略取向。

第一,中央要继续加大对西部地区特色经济发展基础设施建设的支持力度,加快区域投资环境的改善。重点支持电力等基础设施建设。专门列出西部地区资源开发地配套基础设施建设这一投向,加大国家政策性贷款对西部地区资源开发地配套基础设施建设的投放额度,并适当延长贷款年限。国家在投资的电网干线改造、主网建设中能尽量考虑多串联西部地区一些资源开发点。加大对西部地区特色产业发展的支持力度。将对西部产业发展的支持列为西部开发的主要支持范围。在产业政策上向西部倾斜,放宽市场准入,将西部地区技术含量高、资源利用率高、具有发展潜力的优势资源开发产业确定为长期鼓励和支持类产业,引导外资和社会资金的投入。重大项目布局上,优先安排对西部地区产品有市场、有效益、有竞争优势的资源开发和源就地加工转化项目。尽快明确支持西部发展特色产业、把资源留在西部的具体政策。将西部地区资源开发综合利用纳入国家政策性银行贷款范围,同时,优先支持西部地区资源开发综合利用项目发行债券、股票进行直接融资。

第二,依靠体制创新和技术创新推动特色经济发展。按照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加快体制创新,这是增强青海特色经济活力的根本保证。加快调整国有经济布局,建立比较完善的现代企业制度,进一步加大对现有企业改组的力度,以重点骨干企业为核心,以名优产品为龙头,以资本为纽带,依靠市场机制,通过联合、兼并、参股等多种形式,培育具有高经济效益和高市场占有率的企业集团,使它们向“专、精、特、新”的方向发展,加快培育中小企业服务体系,为中小企业提供信息咨询、市场开拓、筹措融资、贷款担保、技术支持、人才培训等服务。围绕发展特色经济的要求,对特色产业的资源、资金、技术等要素进行优化配置,使特色产业产生最大效能,为适应国际规则和惯例的新形势,探索涉外经济体制方面的创新。要把握好政府管理与市场配置的关系,既要充分依靠市场来配置经济和社会资源,消除对企业的各种干预,防止政府“越位”;也要明确政府在社会公益事业和公共设施建设等方面的责任,创造好投资环境,防止政府“缺位”。

中国 .com 第三,大力推动科技进步。强化创新意识,完善创新机制,培育创新人才,支持重点企业建立研发机构和技术中心,鼓励高校、科研院所与企业联合,建立省级重点实验室、研发中心和工程中心,完善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合的科技创新体系,增强科学技术支撑发展的能力。坚持自主创新和引进吸收并重,加大科研投入,整合科技资源,集中力量对电解铝资源开发利用的技术瓶颈进行攻关,支持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工程和重大技术项目。大力引进、吸收和推广节能降耗、节约资源能源的技术工艺,加快企业技术改造。积极推进科研新成果和先进实用技术在农牧业发展、生态保护等领域的转化。保护知识产权,改革科技评审评估和成果奖励等制度,培育和完善技术市场。努力营造科技创新的社会环境和氛围。在加强对国外先进科技学习、引进、消化、吸收的同时,加快培养和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改变对引进技术过度依赖和消化不良的状况,为特色经济发展造就新技术基础。加快科技进步,加强重点领域和关键技术的攻关与开发。加快高新技术产业化。坚持自主开发与引进消化吸收相结合的方针,建立健全多地名化投入机制和风险投资机制,抓紧建设高新技术园区和创业服务中心,促进高新技术产业化。结合政府机构改革和科研院所改革,尽快建立和完善企业的技术支持与服务体系,支持一批具有一定规模和实力的企业建立技术开发中心。加快科研机构改革步伐,建立新的运行机制,鼓励科研人员创办科技实体或以技术入股形式联合开发新技术,创办科技型企业。加快发展各种所有制科技企业,特别要大力扶持发展民营科技型企业。

第四,深化体制改革,改善发展开放型经济的制度保障。完善的公平贸易体系建设和正确运用国际规则是维护青海企业对外贸易中的正当权益。要在青海的外贸企业队伍中,巩固资产多元化的企业形式,企业国有股、民营股及沿海资本分配合理配置,严格实施规范的有限责任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责任制,对严重资不抵债,且无法正常经营的企业,可实行歇业,并申请依法实施破产。进一步完善和执行省内外部门协作制度、外经贸运行监控体系和预警反应机制,进一步落实和巩固关贸、税贸、银贸、检贸、财贸协作成果,巩固综合整治成果,要创新工作思路,提高对外开放水平,大力改善投资硬环境,改变基础设施问题,公路设施问题,能源供给不平衡问题,资源与企业不匹配问题及电力大中型交通能源建设项目问题。着力改善投资软环境,建设廉洁高效的政务环境,建立公平公正的法制环境,建设规范有序的市场信用环境,建立良好的市场经济服务体系,建设文明向上的人文环境,建设舒适美好的生活环境。

第五,积极吸引人才,服务于青海发展特色经济。青海发展特色经济,必须把人才的引进与培养放在重要地位。制定有利于青海吸引人才、留住人才、鼓励人才创业的政策。青海可依托本地开发的重点任务、重大建设项目及重要研究课题,提供良好的工作和生活条件,吸引国内外专门人才投身于西部开发。加强与东部地区大专院校和科研机构的合作,为青海提供智力服务和人才支持。做好科技人才的培养和智力引进工作,特别要加快高素质、创新型、复合型人才的培养和引导。采取多种措施加快民族地区教育事业的发展,大力培养少数民族各类人才,积极促进科技成果向民族地区转移,提高民族地区转化科技成果和科技创新能力。实行必要的优惠政策,为全国各地人才和海外留学生来青海创业发展提供良好的环境和条件,为创业者奠造“乐园”。对青海的科技专家教授授予特殊的荣誉,提高专家的社会地位和待遇,对有突出贡献的知识分子实行重奖,使他们的经济收入超过东部地区同类人员的收入。建立公开、公平、择优的育人、选人的用人机制;把优秀人才集聚到高新技术产业和优势企业,推进科技力量进入市场创新创业、转化科技成果。

参考文献:

1、朱炳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热点问题研究——马克思主义研究丛书[M].中央编辑出版社,2008.

2、刘同德.青海应实施优先发展轻工业战略[J].青海师范大学学报,2004

.

3、于永超.构建循环经济生态工业体系[J].集团经济研究,2007

.

4、于永超.区域性特色优势产业集群发展的模式思考[J].中国经贸,2008

.

5、于永超.西部民族地区的特色产业发展研究[J].集团经济研究,2007

.

(作者单位:青海师范大学政法学院)


热门排行: 教你如何写建议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