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行为习惯养成中班主任工作案例分析

时间:2024-12-26 11:33:15 来源:作文网 作者:管理员

摘要:良好的行为习惯,是一个人思想、道德和文明程度的外在表现,是✄一个人为他人和社会所接纳的前提。通过近年来的班主任工作中遇到几个印象较深刻工作案例的介绍和分析,对班主任工作中学生行为习惯养成进行了探讨和思考。

关键词:学生行为;习惯养成;工作案例;心得

中图分类号:G625 文献标识码: A

叶圣陶先生说过:❧教育的重点在“育”,所谓“育”就是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在高职院校中,纪律教育是培养大学生良好行为习惯,是形成优秀品质的必要条件。由于社会经济不断地繁荣,独生子女的大学生越来越多,这在一定程度上对大学生纪律教育和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提出了挑战。大学生在学习、生活和社会交往活动中表现出✡来违反纪律的不良行为普遍增多,影响恶劣,极大地损坏高校和大学生的形象,甚至使高等教育受到社会的质疑。

本人担任班主任已有多年,针对大学生行为中存在的负面现状,通过总结过去的工作案例,深刻体会到只有保证纪律教育持续稳定常态化发展,才能使学生在长期遵守纪律过程中产生稳定的纪律观念,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品质,以下是这两年遇到的几个印象深刻的工作案例。

一、“早到10分钟到教室”的习惯养成

案例概况:2013年9月,在班级新生入学第一天,我就制定“早到10分钟”的规定。所谓“早到10分钟”是指同学们在大学三年中,无论是上课、开会还是其他一些校院活动,要求早到10分钟,同时班委做好考勤工作。当同学们听到我定的这个规定,顿时哄堂大闹。长期以来,由于受应试教育影响,高中教学中为了鼓励学生奋勇拼搏考出高分进入大学,一直和他们强调大学是自由的地方,而部分学生在经过高考的洗礼,也想在大学好好地放松自己。所以当听到“早到10分钟”☿,他们心理马上就产生抵触情绪。

这样又过了一段时间,负责考勤的班长向我汇报,说近期大家上课更积极了,很多同学甚至提前30分钟到教室。经过了解得知,最近大家在上《电工实训》课,而这课程的老师点名很特别,他一般都提前30分钟到实验室,然后早到的同学到他那里登记时间,越早到的同学加分越多。最后经过3个星期的实训,大家都养成了提前10分钟到课的好习惯。

案例分析:在该案例中,客观地说我们的学生高考录取时是最后一批,生源本来就不好,再加上高中的时候部分同学本身就比较懒散,到大学后更加放任自我。往往是这些同学对良好的习惯的养成抱着无所谓的态度,对学校纪律规定不能理解或认可,甚至还有抵触心理。

经验教训:我觉得在学生纪律教育的过程中,要立规矩要树榜样,如遇瓶颈也不能操之过急,因为任何事情都要有个发展的过程。同时还要经常与任课教师沟通,达成管理的共识,出台有效的管理机制,并注意实施的方法和效果。

二、 “四带三不”课堂习惯的养成

案例分析:客观地说,如果我只是PLC的任课教师而不是这个班的班主任,可能学生执行这个“四带三不”规定是难度的。但是这个习惯的养成最主要的推动力还是课程的考核体系、任课教师与学生的情感制约。假设第二次课学生没有带笔,你就大发雷霆扣他的考核分,那么适得其反,这样只会让学生越来越疏远你。

经验教训:在这个学生课堂行为习惯培养过程中,班主任和任课教师

共同制定适合学情的规章制度和考核体系,让学生感受到遵守课堂纪律对他们学习和成长带来的益处,体会到遵守课堂纪律的重要性,就会主动地去要求自己乃至身边同学遵守课堂纪律。

三、总结

通过以上两个印象深刻的工作案例,让我深刻地认识到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需要班主任持之以恒的决心,坚持以人为本的态度,在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的同时保持自己主导地位的不动摇。在方式方法上,要注意学生的个体差异,对于那些平时纪律观念散漫、行为习惯不良的同学,除了自己要以身作则之外,还要与任何教师、父母进行联动培养,强化考勤制度,规范考核体系,保持其良好行为习惯的持续化发展。

而在这几年的班主任工作中,我始终相信“人非草木,孰➳能无情”,对学生要像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多沟通多交流,与他们建立深厚的友情,我想只有你对学生有深刻的了解,才能寻找适合的方法对他们进行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最后我坚信在我们全院教职工、学生的共同努力下,我们的学生一定能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走向社会、服务社会。


热门排行: 教你如何写建议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