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经济危机
“雷打不散❅与五爱共存亡”――木青在他的长篇纪实小说《五爱街》里如是说。
从中国经济社会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型伊始,逐渐形成了一个新的社会阶层,一大群形形色色的个体业主接踵涌入眼帘,而五爱市场的营业者则成为辽沈地区的代表――他们中有的财源茂盛,生意兴隆;有的投机取巧,善于钻营;有的唯利是图,颓靡沉沦。但是,他们中的绝大多数人却在商海的搏击中,逐步懂得了生活的目的和自身的价值,♒他们正脚踏实地、满怀信心地走向美好的未来……
ข市场经济的“骄子”
1990年,几栋高层建筑在沈河区热闹路与风雨坛街的沿线拔地而起,决定转型成楼宇市场的五爱大商圈计划雏形初现。同年,包括义务小商品批发市场在内的国内其他几处大型集贸市场纷纷以五爱市场为转型学习的榜样。
五爱市场的繁荣景象一时无两,《辽宁日报》连续撰文《请到辽宁五爱来》《诚结天下友,携手同繁荣》《经济纽带联系四海商朋》。
机遇
这里的“大包”,每个有几十斤重,每天被发往全国各处。商场一楼临街底商几乎全部被货运公司占领,搬运工人频繁地往返于楼上的摊位与货运仓储之间。
“等有了一定的资本,开始在老板的指导下进点货,然后拿到外面的地摊上去卖。”一来二去,李广伟从一个搬运工变成了小老板。现在的他,在五爱市场内有四个摊位,每天的收入据说要比当搬运工时“多很多”。
“说句真心话,要是没有五爱,也没有我的今天。还不知道当初的那个傻大个在哪蹲着呢。”李广伟笑着说。
五爱市场不仅仅是南北商品批发集散地,同时也改变着许多人的生活环境。据不完全统计,五爱市场至少安置了25万无业人员就业。
在重工业基地夹缝生存
但是最近两年,五爱市场的业主们感受到了生活幸福指数正在下降。英国《经济学人》在年前的一篇报道中称:“沈阳五爱市场的店主李晓莉经营的汽车坐垫生意遇冷,她说‘人们挣钱越来越难了,花钱也不像以前那么随便。’”
“过去二十年中,东北的服务业没能追随中国经济结构均衡转型的大气候,在服务业的发展上,严重拖了 シ后腿。”
与五爱市场临近的中街步行街,构成了沈河区最重要的中心商圈,密密匝匝的人群涌动,客流量日渐增长,却没有带来购买力的相应上升,导致“商品销售总额的增长速度低于客流量的增长速度”这一奇怪的现象。
2015年,沈河区政府相关部门将该区的该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指标下调3%。
这不是一个个ธ例。
寻找战略性新兴产业
辽宁省,是罕见的重化工业占据国民经济比重达80%的省份,偏颇的经济结构使其受到重化工业发展低迷的影响严重。
隔壁的吉林和黑龙江省,同样被经济学家指责经济增速全国垫底、经济结构失衡、老式计划经济思维根深蒂固、人口大量外流,经济不断恶化。
国家发改委振兴司司长周建平表示,2015年将重点指导东北地区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国资国企改革、创新创业、民营经济发展等重点领域的改革;支持东北地区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加快形成传统产业和新兴产业并驾齐驱,现代服务业和传统服务业协调发展的局面;积极引导企业根据市场定位调整优化产品结构,延长拓宽产业链,提高附加值;进一步细化有关政策措施,加强指导和督促,使出台的政策文件能够发挥更大效力;超前开展中央预算内投资下达的前期工作,尽早启动城区老工业区和独立工矿区改造工作。
《关于全面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的若干意见》历经2年的酝酿,也已经进入最后颁布实施的倒计时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