亟待保护的神奇七叶草
古时候,中原地带瘟疫肆虐,凡得此病者,百药无效。这时,有人进言,昆仑山上有仙草,只一根茎,七片叶,名叫“七叶草”,能治此种疾病。然而,想要得到此草,必须付出九死一生的代价。
为挽救百姓的生命,村里决定,挑选三位武林高手前去登山盗草。三位高手,与昆仑山守护神经过一番殊死搏斗,不负众望,将仙草带回。此草的根、茎、叶皆有辛辣味道,与今日市场上卖的大蒜基本一样,所不同的是,其辣味更浓,蒜头、蒜瓣更大。食此草,不仅可开胃、增食,还能解毒治病。
村民们就用这种七叶仙草驱除了瘟疫,根治了疾病。从那时起,村里几乎家家户户种植此仙草,后来,村民们在土壤改良和种植技术方面不断探索、改进,成就了今日的济渎金蒜。
历史远而声誉不衰
传说归传说,但也并非空穴来风。济源市庙街村紧挨济渎庙的土地上,就°种植着一种紫皮红蒜,因其皮薄透明,在阳光照射下金光闪闪,故名“济渎金蒜”,又叫济渎红蒜。庙街村种植此蒜,已有一千多年,历史悠久可考,产量非常可观,成为济源的一大特产。当年,它不仅闻名遐迩、畅销各地,还曾是向皇帝进贡的圣品。济渎金蒜在宋代的时候就被送往汴京供皇帝食用。每年开春,县衙就命令蒜农把最先采摘的新鲜蒜薹用红纸封好,以最快的速度送往京都宫廷。清明节前后,又以同样的标准快马加鞭将第一批收挖的上等大蒜送往京都。
宋代皇帝如此,明朝也不例外。开国皇帝朱元璋在食用此蒜后,连称“好蒜,好蒜”,赞不绝口。新中国成立后,刚刚实行集体化的庙街村蒜农们,将收获的上等新鲜金蒜、蒜茎送往北京,请毛主席品尝。毛主席品尝后,委托中央办公厅复函.并表示了谢意。
生于庙街,长在合瓦地
作为济源当地的特色蔬菜之一,济渎金蒜能在时空跨越中保持绝对优势,是因为庙街村这里与众不同的生长环境。
早在元末明初.庙街村村庙为了根治水涝,排除过多的地下水,开挖地下水沟,并根据瓦房屋脊水顺坡向下流的道理,顺着地下水沟用三扣瓦筑成“非”、“井”、“甲”等字形,使地下排水系统相互沟通.形成了上覆黄土、下流清泉,既防旱、又排涝的特殊水利设施。
这种设施使得地下泉水自我调节地温,冬温夏凉,即使大雪纷飞、冰冻三尺,这里片雪不存;夏日炎炎,如焦似烤,这里如春雨润泽,地温湿凉。人们把这块地称为合瓦地,它像一个天然温床,孕育着农作物,使其早熟,味道鲜美,济渎金蒜就出自这里。
在早先以农业为主的年代,庙街人占据着天时、地利、人和的优势,虽然还没有市场经济的意识,但他们利用自己的聪明才智将水涝地变成丰产地,将普通的大蒜培养成上等贡品。成熟季节,几百亩土地上,满眼尽是采摘的蒜农,大人们忙碌着,孩子们也在一旁帮忙,地头是成堆成堆的蒜薹垛,一辆一辆的木轮车子将蒜薹拉走,白花花的银子流进口袋,那是一种何等盛世丰年的景象,庙街人活得充实而骄傲,享尽了农业社会的风光。
抗癌王中王
众所周知,大蒜营养价值丰富,既可调味,又能防病健身,被人们称为“天然抗生素”。大蒜中的含硫化合物具有极强的抗菌消炎作用,对多种球菌、杆菌、真菌和病毒均有抑制和杀灭作用,是当前发现的天然植物中抗菌作用最强的一种,大蒜中的硒元素也可抑制肿瘤细胞和癌细胞的生长.被世界卫生组织称为“抗癌之王”。
济渎金蒜蒜瓣皮薄肉厚,细腻无丝,无杂质;捣成蒜汁,久存不腐、不燎辣、不变质、不变味;蒜薹肥厚、口感脆爽、无纤维,是开胃化淤、增进食欲之佳品。它不仅具备普通大蒜预防感冒、降低血糖、抗衰老、抗疲劳、保护心血管、杀菌、抗肿瘤的功效,并且比普通大蒜更胜一筹。济渎金蒜大蒜素含量3581.9mg/kg、有机硒含量0.0728mg/kg,大大高于四川寒蒜、中牟大蒜、金乡大蒜等大蒜品种。全世界最具抗癌潜力的植物中,大蒜高居榜首,而济渎金蒜则是高居大蒜品种的榜首,也难怪毛主席和历代君王都喜欢它了。
因其独特的生长环境而具备了特定的优势,在蒜薹及蒜头的采收时间上,济渎金蒜比中牟大蒜、杞县大蒜以及四川寒蒜提早7-10天;与中牟大蒜、杞县大蒜相比,济渎金蒜在蒜薹的品质、营养成分及在鳞茎的可溶性总糖、蛋白质、氨基酸含量方面都占据优势:济渎金蒜的株高、叶片数、茎粗、蒜薹质量以及鳞茎质量也优于四川寒蒜。在决定大蒜品质的主要影响因子――大蒜素方面,济渎金蒜的大蒜素含量(3581.9mg/kg)是四川寒蒜(2129.2mg/kg)的1.7倍、中牟大蒜(1538.7mg/kg)的2.3倍。
打破地域樊笼,保护千年金蒜
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由于农业生产上缺乏对济渎金蒜的系统研究,造成济渎金蒜出现种性退化、植株矮小、假茎变细、叶色变淡、鳞茎变小、小蒜瓣和楔子蒜现♒象严重等一系列问题,为了使济渎金蒜这一地方特色ษ蔬菜得以长期发展,也为了保护济渎金蒜这一濒危种质资源,济源农科院组织开展了相关的研究工作。
2011-2014年济源农科院开展了济渎金蒜、中牟大蒜、杞县大蒜与四川寒蒜不同品种的比较试验,济ฆ渎金蒜栽培试验,覆膜对济渎金蒜性状产量及营养成分影响的试验,也开展了济渎金蒜茎尖脱毒试验、异地换种试验以及建立种子田,利用气生鳞茎作种进行提纯复壮等一系列试验,并在《长江蔬菜》上发表了《济渎红蒜栽培试验研究》、《覆膜对济渎红蒜性状产量及营养成分的研究》、《济渎红蒜茎尖脱毒快繁培养技术研究》等文章。
随着一系列试验的开展以及结论的得出,济渎金蒜的发展也遇到了瓶颈,其原产地庙街因特殊的地质结构、气候环境等造就了济渎金蒜特有的品质,想大面积发展济渎金蒜必须寻找到庙街与其他种植区域的差异,并赋予这些种植区域以相同的种植环境,才能使济渎金蒜这一地方特色蔬菜打破地域限制,更好地发挥ต优势,回馈百姓。
济渎金蒜是悠悠济水对济源人民的馈赠,承载着浓厚的济水文化,但却成为一个濒危的种质资源正在慢慢流失,保护并发展这一濒危种质资源需要政府及科研单位的高度重视,也需要气象、地质、农业科研等相关领域的大力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