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老子》第十三章新解

时间:2024-12-26 02:41:54 来源:作文网 作者:管理员

《老子》第十三章:

宠辱若惊,贵大患若身。

何谓宠辱若惊?宠为下,得之若惊,失之若惊,是谓宠辱若惊。

何谓贵大患若身?吾所以有大患者,为吾有身。及吾无身,吾有何患?

故贵以身为天下,若可寄天下;爱以身为天下,若可讬天下。

先说虚词若的释义问题。《老子》第十三章共有九个若,对其内涵的理解关系到对本章主旨的把ข握。第一段宠辱若惊,贵大患若身,各种出土版本除文字多通假外,内容上大体相同。宠辱若惊,王弼注:宠必有辱,荣必有患。惊辱等,荣患同也。王弼应是解若为如,同样的意思。河上公《章句》:身宠亦惊,身辱亦惊。和王弼注同。贵大患若身,河上公《章句》:若,至也。畏大患至身,故皆惊。训若为至。王弼注:人迷之于荣宠,返之于身,故曰大患若身也。似乎也解若为至。

第一段中,贵为看重、重视之意。宠辱是人生际遇中典型的大患,它能让人心惊,惊就是贵大患的表现之一。而人之所以贵大患,都是为了保全和爱护自身。宠辱若惊、贵大患等现象或行为在世俗生活中乃人之常情,老子对此现象作深入剖析,认定其根本原因在于人皆有身,即下文所言为吾有身。

第二段各版本的异文集中在何谓宠辱若惊一句中。郭店楚简和一些传世版本作何谓宠辱而无若惊二字。第二段是解释本段开头提出的何谓宠辱若惊这一问题的,从后文内容上看,解释的重点又在于宠辱二字,故若惊二字在有的版本中被隐去。宠为下有学者释为宠惟下,意为✔宠辱自上而降于在下之人,可从。老子用得之若惊失之若惊来解释宠辱若惊,得之对应于宠,失之对应于ศ辱。当恩宠降临之时,得到就是宠,没有得到就是辱,这两种结果都会使人心生惊惧,这就叫宠辱若惊。

第三段解释什么叫贵大患若身。上文说过,贵大患若身的若是表示原因的连词,和本段为吾有身的为同义。如《论衡非韩篇》天地不为乱岁去春,人均不以衰时屏德,为与以

皆训为因。贵大患若身,结果在前,原因在后。吾所以有大患者,为吾有身,同样是结果在前,原因在后,只不过讲述得更为直白。及吾无身,吾有何患的及是一个表示假设关系连词,相当于如果。人的自我是人患得患失的根本原因,那么,要是没有了这个自我,人自然也就不会在乎任何得失了。吾所以有大患者,为吾有身和及吾无身,吾有何患,前者是一个结果在前原因在后的因果复句,后者是一个条件在前结果在后的假设复句,两者从有身#和无身这一正一反两种情况来说明身是大患的根本原因。有身是现实情况,它使得现实中的人们总是贵大患无身是假设情况,在这种情况下,人们就无所患。从全文看,老子对有身和无身似乎没有作出价值评判,没有评价孰ว高孰低,也不认为无身是比有身更高的境界,只是描述了有身和无身两种状况能引出贵大患和无所患这两种结果,从而推论出身对一个人的重要。

第四段文字,无论是出土版本还是传世版本,相互之间文字的差异都很大,对其内涵的理解也分歧较多。归纳起来主要有两点:一是寄天下和讬天下位置的前后问题。其中王弼本、景福碑本、河上公本、顾欢本、吴澄本、林志坚本、焦竑本等都是寄天下#在前、讬天下在后。景龙碑本、敦煌丙本、随州本、傅奕本、范应元本、司马光本、帛书甲乙本、郭店楚简本、北大汉简本都是讬天下在前、寄天下在后。二是贵以身为天下一句,诸本多有不同,主要有贵身于天下、贵以身为天下、贵以身于天下、贵为身于为天下等异文。关于第一点,寄和讬本来就是同义词。《说文宀部》:寄,讬也。《言部》:讬,寄也。孰先孰后对文意没有多大影响。关于第二点,笔者认为马王堆帛书本明显优于传世本,内容晓畅明晰。如前所说,动词贵是重视、看重的意อ思,和后面的于构成一个表示比较的句式贵于

意思是把一个事物看得比另一个事物更重要。贵后面的为身是一个述宾结构,即养护、珍视自身。于后面的为天下也是一个述宾结构,相当于统治天下。帛书中的这个句子是以为

身和为天下两个述宾结构嵌套于贵于这一表示比较的结构中,构成了一个较为复杂的句式,意思是把养护自身看得比统治天下更重要。后面紧接着若可以讬天下,若可训为乃、则,相当于现代汉语的就。河上公《章句》作则可寄于天下、乃可讬于天下。整句的意思是:把养护自身看得比统治天下更重要,就可以把天下讬付给他了。

再说爱以身为天下。该句帛书本、郭店楚简和北大汉简除个别异体字外没有异文,但之前对此句的解读尚可讨论。其中的爱字多被解释为珍视、爱惜等义,整句的意思则是以爱身的态度

去治理天下。如前所述,老子认为身对人来说是最可宝贵的,以爱身的态度去为天下,则是要求以最为严肃认真的态度去为天下,但这老子反对为天下的一贯态度相矛盾。为天下

不能简单理解为治天下。《老子》第七十五章:民之难治,以其上之有为,是以难治。第六十章:治大国若烹小鲜。老子似乎不反对治而反对为,也就是反对以为的方式来治国。并且,把爱以身为天下,若可讬天下理解为以爱身的态度去治理天下,就可以把天下讬付于他,前后两个分句构成一种很自然的顺承关系,语意平淡,不合老子常发惊世骇俗之见的语言风格。同时,把贵以

身为天下和爱以身为天下解为以贵身、爱身的态度去治理天下,需要倒字为训,且难以在先秦文献中找到与之平行的语言现象。

其实,除了马王堆帛书外,这段话的原意在传世古书中还有一定程度的保留,如《庄子在宥》:故君子不得已而临莅天下,莫若无为。无为也,而后安其性命之情。故贵以身于为天下,则可以讬天下;爱以身于为天下,则可以寄天下。如将以释为,作为的意思,训爱为珍视,那么《庄子》所引在内涵上就很接近于《老子》原貌了。不过《庄子》中的这段文字结构严整,对仗工整,不如帛书本语句古朴,不排除后人修饰的可能。


热门排行: 教你如何写建议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