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经济管理类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时间:2025-01-14 07:56:35 来源:作文网 作者:管理员

摘 要:创新人才培养是我国现阶段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要战略。大学教育担负着培养创新人才这一重任。尤其是高校培养经济管理类创新人才是国家创新人才培养中的落脚点。经济管理类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必须从培养目标、师资队伍、课程结构、教学模式、制度建设、创新文化方面不断进行改革,为建立创新型国家奠定坚实基础。

关键词:经济管理类;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一、引言

创新人才是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创新人才培养是一项系统工程,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主线,建立健全创新体系,提高教育水平,为社会做出贡献。经济管理类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应该从培养目标,师资队伍建设,课程结构,教学模式,制度建设,创新文化方面不断进行改革,以求尽快实现国家创新体系的建立和发展。

二、经济管理类创新人才培养的模式及途径

(一)培养目标

培养目标是指教育目的在各级各类学校教育机构的具体化。它是由特定社会领域和特定社会层次的需要所决定的,也随着受教育对象所处的学校类型、级别而变化。在创新人才培养目标上应加快培育和发展专业人才载体,ณ加强经济学和管理学专业硕士点、博士点的建设,为高层次人才发展提供平台、创造条件。还应坚持以培养经济管理类创新人才为核心,以突出实践、兼顾理论为办学特色,建立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的大学生创新人才培养机制。应坚持“重基础、重实践、重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创业精神和应用能力”的人才培养定位和特色,以专业知识为基础,以实验、实训、技能训练为核心,以政府官员和企业家指导为支撑,以校内外实习、实践基地为依托,面向基层培养学会利用群体知识、踏实敬业、会学善用的高级复合型创新人才[1]。

(二)师资队伍

师资队伍建设方面应提高教师的教学和科研水平为目标,要树立“创新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注重培养创新人才”的观念和指导思想,按照“充实数量、提高素质、优化结构、稳定骨干、造就名师”的工作思路,加大教师招聘和高层次人才引进工作力度,认真抓好师资队伍建设,科研创新团队建设,师生合作创新机制,注重青年教师岗前培训,强化中青年教师教学、科研和实践中的创新能力和基本功训练,加强教师职业道德♋、行为规范和知识更新教育,为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奠定坚实的基础。

(三)课程结构

课程结构是课程各部分的配合和组织,它是课程体系的骨架,主要规定了组成课程体系的学科门类,以及各学科内容的比例关系、必修课与选修课、分科课程与综合课程的搭配等,体现出一定的课程理念和课程设置的价值取向。课程结构应打通公共经济类教学基础,拓宽经济管理学科基础平台,构建柔性架构的经济管理类创新课程体系,(如创业课程,实验课程,模拟课程,实践课程等)分层次开设经济管理类专业课程群,将经济管理专业相关知识合理拓宽和设置,建立多样化、多层次经济管理类创新人才培养模式[2]。把知识结构、能力结构、个性品质统一起来,使培养模式多样化,多渠道。利用社会网络和资源,密切联系社会,培养专业理论和社会实践能力相结合的复合型创新性人才。

(四)教学模式

教学模式即为实现一定的教学目标,在教学领域进行的创新活动。具体的教学活动有具体的教学目标,总的来看,教学模式应采取立体化经济管理协同创新教学模式,不断提高学生素质,培养适应不断发展的社会需要的人才,教学创新活动应围绕这一总体目标展开。

创新人才培养上应把重点放在学生的深度性、整体性、创造性思维的培✘养上。以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为中心,重视实践教学环节,提高教学质量、成效、运行效率、优化教学环境。实践教学应贯穿于每一个专业课程,使经管类课程能够满足社会的需求,进而使学生符合社会上的要求。要根据地方需求,拓展教学内容,完善教学制度,培养理论基础较好、实践能力较强的与区域经济特点、产业和技术特点相适应的实用性创新人才。还要把教学与实际相结合,利用产学研合作机制培养经济管理类创新人才,加强跨学科教育,使经济管理类专业学生能够运用全面、系统方法❦去思考和解决实际存在的经济和管理问题。

在各专业教学计划上以能力为本位,建立突出学生动手能力、解决实际问题能力、二次创新能力的教学模式。教学模式上改造原有的经济管理类专业教学模式,构建多样化教学模式如英语教学、互动教学、模拟教学、实践教学、案例教学、引导式、启发式、探究式、参与式、讨论式教学等[3]。主要采取以创新实践教学引领理论知识学习的教学方式,使学生体会到实际工作和工程开发的全过程。以开放的理念、立足边疆、服务地方、传承地方文化的科学定位为指引,实现和构建学生知识、能力、素质“三元结构”协调发展,通过课内外实践整合、校内外智慧集成、知识与项目对接、教学与课题融合的产、学、研一体化的“多能力教育综合模式”,并辅以科学的教学管理,培养具有高度社会责任感和国际视野,素养良好,人格健全,基础扎实,具备独特专业能力,勇于创新,擅长实践的创新人才。

(五)制度建设

制度建设是指通过特定的方法与管理体系,将学生对学习和工作的承诺最大化的过程。从制度建设上应制定创新人才培养工作标准,奖惩方法,把物质激励与精神激励有机结合起来,建立全方位的导师制、激励机制、奖学金制度、产学研互动机制、师生合作科研创新机制、国际交流制度。这不仅鼓励学生的创新活动,还有利于教师带领学生进行科研创新活动,以此最大限度地激发人才的学习热情和创造潜能,使人才积极致力于提高思维能力、表达能力、写作能力、独立思考能力、辨析能力和理解能力、自我认知能力,还要培养优良的品质、价值观和正确的学习动机。

(六)创新文化

文化创新是指有意识地对组织的文化倾向或文化因素通过有效的整理整顿,并将其结合为一个有机整体的过程,是文化主张、文化意识和文化实践一体化的过程。校园文化要实现从无序到有序,必须经过有意识地整合。创新文化的培植上应加强校园创新文化的组织建设。 校园文化建设不仅有利于学生的价值取向还有利于心智发展、合作能力、领导能力、学习能力、创新能力等[4]。因此,教师对校园文化建设必须要达到高度的认同。同时,创新文化的培育需要有相应的理论和观念作为支撑,而学校和学院领导必须树立适应创新教育的新观念。校园文化是一项系统工程,又要强调相互间的协同配合。因此,通过校园文化应给学生搭设施展才华和锻炼的舞台。此外,校园文化创建中应多组织课外科技创新活动、学科竞赛、学术创作活动、经管类社团组织、相关单位社会实践交流、课外实践活动、学术讨论会等,以此来给学生提供参与创新活动的机会和舞台。

三、结论

当今世界,经济的发展已不再依靠劳动力密集型和粗放的生产,而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和提ง高劳动者的素质。随着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经济结构的调整和产业升级,特别是高新技术和服务行业的发展,必须依靠强有力的创新人才作为支撑。作为经济管理类创新人才必须了解国际政治环境、经济环境、技术环境、管理方式的最新发展变化,以基础扎实、知识面宽、能力强、素质高为突出特点,提高知识创新能力和科技创新能力,提高专业技能和业务效率。高校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应主动适应社会经济发展趋势,不断在培养目标、师资队伍、课程结构、教学模式、制度建设、创新文化方面进行改革和创新,为创新型国家建设作出更大贡献。


热门排行: 教你如何写建议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