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的微课教学
微课是指以微型视频为主要载体,针对某个学科知识点或教学环节而设计开发的一种情景化、支持多种学习方式的新型网络课程资源。对于《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这门课程,合理运用微课教学浓缩和整合教学内容,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
一《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的微课教学✪理念
注重逻辑主线,突出三个选择 本课程注重历史与逻辑相结合,通过对历史现象的剖析,揭示中国近现代史的基本规律和特点。学习这门课程的重心是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理沦对这一段历史进程进行规律性认识,把握中国近现代历史的逻辑线索。这一点也是贯穿于微课教学的主轴。本课程分上中下三编,侮编分设综述,而各编综述是在世界历史视野和中国文化传统的视野下对这一时期的中国国情、历史规律的宏观介绍,也是本课程的逻辑主线。这一部分教学内容信息量大,而大部分学生缺乏相关知识,尤其对世界历史知识了解匾乏,对历史唯物主义基本理沦更缺乏理解。要在有限的时间把综述的逻辑线索讲清楚,学生首先需要明晰这一段大的历史背景以及基本的历史脉络,合理运用发挥微课的浓缩和整合历史场景的特点,可以让学生比较容易形成历史在场感,为教师进一步用历史唯物主义理沦分析认识历史现象提供较为有效的铺垫。
充分体现教师的引导作用,学生的主体作用
中国近现代史,就其主流和本质来说,是中国一代又一代的仁人志士和革命群众为救亡图存和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英勇奋斗的历史在教学活动中,只有让学生学生自觉设身处地地反思中华民族在侮一个历史关键时刻所作出的选择,才能让学生在思想深处与为中华民族独立解放而前赴后继的仁人志士产生精神共鸣。从课堂教学的经验来看,学生常常更为注意对于中国近现代史上的一些人物,具体历史事件的分析与评价。本课程侮编综述之下都设有不同的专题,也是本编内容的要点,而且这些要点在高中初中历史教材中都有涉及,学生相对熟悉。在微课教学中,可以选择某一重要历史事件或重要人物作一定程度的纵深和拓展,并且以此为切入点,在教学中灵活运用讨沦式、参与式、问题式等教学方法,营造课堂氛围,积极引导学生融入课堂教学之中。
二.《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微课教学设计
微课的选题多样化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涉及人物众多,事件复杂,线索纷繁,对于非历史专业、特别是理工专业的学生来说,由于知识背景和结构的不同,在学习中往往♥难以把握住历史主线。学生通常是对某一个人物或某一个历史事件感兴趣则听,不感兴趣则课堂教学往往流于形式。因此,微课的设计应围绕本课程的主题、主线、重点、难点,针对教学活动中学生学习存在的问题展开:同时注意避免将微课内容固定化、模式化,在了解学生的知识背景与结构的基础上不断更新微课教学内容。具体来说,一是通过视频编辑在较短的时间内旱现线索复杂的历史场景,让学生宏观上把握历史主线:二是通过视频展现学术界对某一历史问题、事件或人物的评价,使学生理解如何以历史唯物主义客观看待不同观点:三是参照以往的教学经验,针对学习中经常性的问题制作微课:四是结合教学内容的实际,将微课内容与时事政治相联系,让学生能够站在现实看历史、回顾历史看现实,真正思考。
内容上连续性、互补性和实效性
本课程的微课教学内容应与教案编写,课件制作,微视频的选题保持连续性、互补性,体现微课的实效性。首先,针对主线、主题、重点、难点,侮节课的微课可根据教学内容分为1-3个部分,侮部分时间控制在8-10分钟:其次,控制授课内容、课件以及微视频之间在内容上的衔接:第三,教案的编写与课件制作与微视频三者之间的时间、内容、主次要根据教学实际内容合理安排✿,使三者教学中体现优势互补:第四,教案的编写与课件制作与微视频注意增强学生课堂参与 。
三.《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微课教学效果评估与改进
微课教学与课后作业、课后阅读以及教学实践手册的完成相结合
微课在较短的时间内融入了较多的信息量,虽然易于学生宏观了解历史线索,但因为缺乏自主分析处理这些信息,仍然会出现课堂听、课后忘的情况。教师应针对教学内容,开列相关书籍,布置相关作业,结合教学实践手册,让学生消化课堂教学内容,扩大学习视野。
进行调查的基础上不断改进、完善☪
微课教学的效果如何?如何进一步改进、完善,提高本课程的教学效果?教师可以课后和同学进行直接的交流:也可以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了解学生对本门课程微课教学的建议和意见。根据学生的反馈意见和建议不断调整,提高教学质量的实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