钩端螺旋体病的诊治
摘要介绍了钩端螺旋体病的病原、传播流行特点、临床症状、剖检变化以及防制措施,以期为钩端螺旋体病的防治提供参考。
关键词钩端螺旋体病;病原;流行特点;临床症状;剖检变ศ化;防制措施
钩端螺旋体病是一种重要而复杂的人畜共患病和自然疫源性传染病[1]。在家畜中以猪、牛、羊、犬的带菌率和发病率较高,临床表现形式多样,主要有发热、黄疸、血红蛋白尿、出血性素质、流产、皮肤和黏膜坏死、水肿等。
1病原 2传播流行特点
病畜及带菌动物为主要传染源。其中以猪和鼠类为该病的重要传染源。带菌的鼠类和带菌的动物构成自然牢固的疫源地。该病是一种自然疫源性传染病。在自然条件下所有温血动物均可感染,猪、牛、羊、犬、猫、家禽均可感染和带菌,各种野生动物特别是啮齿目的鼠类是最重要的贮存宿主,人也能感染发病。低湿草地、死水塘、水田、淤泥、泥沼等呈中性和微碱性有水地方被带菌鼠类、家畜等尿污染后成为最危险的疫源地。该病主要通过破损的皮肤、黏膜和ฟ消化道传染,也可能通过交配、人工受精和在菌血症期间通过昆☃虫如:蜱、蝇等传播。该病呈地方性流行或散发性流行,以每年7—10月夏秋为流行高峰,其他季节仅为个别散发。
3临床症状 4剖检变化
猪皮肤、皮下组织、浆膜和黏膜有不同程度的黄疸,胸腔和心包有黄色积液。心内膜、肠系膜、肠、膀胱黏膜出血。肝肿大呈棕黄色✎,胆囊肿大,淤血,慢性者有灰白色病灶。水肿病例在上下额、头颈、背、胃壁等部位出现水肿。牛羊:皮肤有干裂坏死性病灶,口腔黏膜有溃疡,黏膜及皮下组织黄染,有时可见浮肿。肺、心、肾和脾等实质器官有出血斑点。肝肿大、泛黄,肾稍肿,有灰色病灶,膀胱积有深黄色或红色尿液,肠系膜淋巴肿大。
5诊断
从流行病学、临床症状、病理变化可作初步诊断,需在试验结合微生物学和免疫学诊断综合分析后才能确诊。
6防制措施
一是消灭传染源。消除各种带菌排菌的各种动物,对感染的家畜进行合理治疗;对病死畜禽进行无害化处理;淘汰带菌畜或“僵变畜”;对啮齿目的鼠类进行扑杀和无害化处理。二是切断传播途径。清除和清理被污染的水源、污水、淤泥、牧地、饲料、场舍、用具等。严格消毒,对污染地用具采用生石灰和消毒药品相结合的办法进行彻底消毒;对粪尿实行堆积发酵处理。三是紧急接种。提高易感染动物的特异性和非特异性抵抗力。四是加强饲养管理。不在疫区引种购畜,必须引种时需隔离观察30 d后,健康者方能合群。五是严格产地检疫。疫区内动物及其产品不得移动和外调。六是
隔离治疗,主要是对急性亚急性病畜的抢救和无症状带菌畜的治疗。对急性、亚急性动物的治疗原则是以病因治疗为主,结合对症疗法,即选用磺胺苯甲酸钠和青霉素、链霉素或四环素类药物进行病因治疗;同时选用葡萄糖、VC和强心、利尿剂进行对症治疗,一般4~8 d可痊愈[4]。对带菌动物的治疗原则是全群治疗,即选用土霉素和四环素,按0.05%~0.10%的比例加入饲 ☺料中连喂14 d,即可起到治疗效果。有明显症状者按前套治疗方案进行治疗。疫区内人发生疑似感冒症状的及时送医院确诊治疗。
7参考文献
[1] 蔡宝祥.家畜传染病学[M].北京:农业出版社,1980.
[2] H DUNNE W,A LEMAN D.猪传染病[M].陈可毅,译.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1981.
[3] 李韵,俞宁.猪钩端螺旋体病的诊断与科学防治[J].畜牧与饲料科学,2009
:153-1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