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近代中国历史发展的主要线索

时间:2024-09-22 01:10:24 来源:作文网 作者:管理员

近年来,史学流派众多纷呈,史观也是多姿多彩,因此在对于近代中国历史发展的主线这一观点上,也有许多不同的观点出现。

很多学者将近代中国的发展表述为中国实现近代化的过程:徐泰来在《中国近代史记》“绪论”中指出,近代化是指向近代文明变化、向近代文明过渡的概念。它是人类社会各个方面综台变化的历史过程,不能单♥纯把它理解为工业化。苑书义认为中国近代化随着时代的变迁,两易主角和内涵,前80年主角是民族资产阶级,内涵是资本主义化;后30年无产阶级跃居近代化主角,近代化的内涵也随之而变成为社会主义开辟道路的新民主主义化。

还有学者认为近代的中国历史是侵略与反侵略的民族独立过程:徐泰来认为由于外国资本主义的侵略和世界资本主义近代化潮流的冲击,激起了中国华民族的觉醒和中国内部因素的资本主义近代化的要求,这是外部因素导致的。龚书铎指出,中国近代社会的变革不能脱离近代中国的社会实际,必须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实际密切联系起来,不应将近代化与反帝反封建斗争对立起来。

除此,按照史学界流行的中国近代文化演进层次也将近代中国的发展按照器物――制度――心理的模式阐述中国近代化,如王翔认为中国近代化过程为技术――制度――思想。

而我更倾向于认为近代中国的发展历程是中华民族不断地进行自我反省、自我认识的过程,中华民族的自我认识过程是一个非常漫长而又曲折的过程,经历了自负――自醒――自省――自我这样几个阶段,如果就以ง新中国成立前的100多年为近代中国发展史的话,这几个阶段所处的时间段也并非均等,而且不同阶段间的转换也不是非常的决绝。

大清王朝经过了康乾盛世的繁荣发展,取得了东北、西北、东南等地的军事胜利后,整个大清帝国从主政者皇帝到臣民都被一种“天朝上国”的幻影所围绕,都沉浸在已取得的成就中不能自拔,皇帝觉得只有自己的江山是稳固的、繁荣的,大多数的臣民也觉得自己生活在疆域辽阔、物产丰富的国度很幸福,所以自上而下都洋溢着一种盲目乐观的情绪,但是在这种盲目自信的暗流下农民起义此起彼伏、统治集团内部腐败横行、贪官污吏欺压百姓屡禁不止,使得昔日耀眼的大清王朝已经显的不再那么耀眼。这一幻景随着大机器时代英国的第一次乱入而最终破灭,即使这样当朝统治者依旧是自傲自负的,不愿接受外来乱入的事实,直到被打败割地、赔款才慢慢的有所觉悟,即便是这种缓慢的觉悟也只是寥寥数人,直到第二次鸦片战争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才幡然醒悟,也就是从这个时候开始,不断出现了新的人物开始慢慢的学习西方入侵者们的优势,而国民的心态也逐渐由原来的自负傲慢开始了自我反省的转变。

随着和西方入侵者不断往来交流,不同阶级、不ฌ同流派、不同政见的的中国人开启了一段艰难而漫长的自我反省与自我醒悟的过程。最早开始以林则徐为代表的人物,他们开始翻译西方书记、介绍西方社会、宣传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不断的通过自己的努力给国民传达一种新的理念、新的认识,让国民从中西对比的冲突中学习他人之长以反省自身的不足。

所以轰轰烈烈的洋务运动在国内兴起,由政府牵头兴办军事工业、民用工业,还从国外专门聘请技师来发展工业,只是这一过程充满了坎坷,即使是这样洋务派创办的一些企业发展的也非常好。只是好景不长,同样由政府牵头学习西方的邻国日本凭借自身好学优势彻底完成由弱到强的转变,于是选择了中国拿来练手,只是这一次同样拜西方为师的两位学生成绩差别显著,同时也将国人刚刚醒悟过来的念头敲碎了。

从此,知识分子们开始了从不同程度的再拜师、三拜师的举动,从公车上书、戊戌变法到辛亥革命再到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中国的知识分子们纷纷开始了自救,于是出现了一次次的学习、一次次的应用、一次次的碰壁的情形。

从康有为、梁启超的推行君主立宪,孙中山的民主共和到陈✯独秀、胡适等人科学、民主思想的转变再到五四运动中马克思主义思想的传播,期间经历了长达半个世纪自我纠结、自我认识与自我否定的过程,并逐渐完成了自我的再塑与重生,只是这一过程是异常的艰难,少不了你死我活的争斗、反反复复的“轮回”。

บ 随着五四运动后期知识分子对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与推崇,国人的自我定位也逐渐明确,逐渐从盲目的对外学习中选取了符合自己国情的内容进行内化、吸收、发展。只是在这一过程中在究竟由谁来建立国家机器的问题上,自然而然出现了不同的“族群”,并且进行了长期的争夺过程,也正是因为这一过程的相互争夺、相互较量从而也最终决出了最适合中国继续发展的国家机器,由此中国完成进一步的蜕变,从而实现了真正的自我。

近代国人的自我认识不断根据时代的需要进行自我反省、自我否定、自我认同,从而不断克服了自身国民性的不足、弘扬国民性中的优点,从而为日后民族的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也使得本民族在发展中实现了自我的准确定位。

参考文献:

[1]苑书义,《中国近代化历史述略》,近代史研究,1990(03)

[2]徐泰来,《关于中国近代史体系问题》,湘潭大学社会科学学报,1988(01)

[3]龚书铎,《近代中国社会变革的思考》,历史教学,1997(11)

[4]王翔,《论中国近代化的三个层次》,中州学刊,1988(04)


热门排行: 教你如何写建议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