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学中的时代感

时间:2025-01-13 15:38:36 来源:作文网 作者:管理员

【摘 要】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是高校开设的一门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是每一位大学生都必须修读的课程。自2007年开设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以来,无论是“教”还是“学”都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一直沿袭着传统的、陈旧的教学方式,在新时代的大环境中,显得有点格格不入。因此,为了改进和解决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学中所面临的困境,为了激发大学生对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应该在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的讲述中融入时代特色,突显出历史课程的时代感。主要则是通过对一些当下的社会热点问题寻找和挖掘出与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之间的关联,用历史的角度来审视当今的问题,用一些典型的富有时代感的案例来解释历史,这不仅可以让历史与现实生活相联系,也可以让大学生与历史拉近距离。在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的教学过程中,应该遵循教育的科学性原则,充分尊重和激✉发学生的主动性,改变以往的灌输式教学模式,多采用互动和讨论式的教学方式,也让整个课堂也具有时代气息,只有这样才能实现良好的教学效果,才能实现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的教学目标。

【关键词】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时代感;途径

一、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学现状以及困境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作为一门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主要通过历史的讲述对大学生展开思想教育,不管是国家还是学校,都对这门课程的教学寄予了很高的期待。自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开设以来,一直承袭着所有理论课程的教学方式,以灌输式的讲述教学为主,内容陈旧、课堂气氛死气沉沉、学生积极性不高等,这使得这门课程自开设以来都没有得到学生的重视,教学效果肯定不尽人意,这是现今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学的现状。对于造成这一现状的原因,也是由很多因素造成的,以下几个☯方面是比较突出的问题。

(一)教学内容陈旧,远离现实

历史课程的开设从初中就已经开始了,高中就已经全面学习了中国历史和世界历史,系统的学习让大学生对历史已经有了清晰的了解,特别是文科生,为了备战高考,对历史脉络的掌握更加熟练。所以,对于进入高校要继续学习历史的大学生而言,无疑在心理上会持轻视的态度。再者,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是对历史的提炼,整本书只有20多万字,而相比较初中和高中的历史教科书,尤其是高中的历史教材分为上下两侧,图文并茂,总共60多万字,内容详实。但是,高校的中国近现代史纲虽然字数短,但是在历史事实一致的基础上思想内容更有深度、理论性更强。这种局面给大学生历史课和历史教师造成了尴尬的困境,学生自认为历史从小学到大,就那么多的内容,况且对以后的就业和工作都没有什么帮助;教师自认为这门课程担负了很多的使命和期望,但是在教授中难免与初高中的历史内容一致,造成重复的教学,这给当今大学生的学习兴趣打了折扣,他们无法对这门已经熟悉的课程产生兴趣,自然最后的学习效果会不理想。

(二)死气沉沉的课程氛围

不仅是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学的课堂中,氛围僵硬严肃,甚至所有的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都处在一种教师自言自语的状态。虽然近几年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在教学方式方面进行了一些研究和探索,比如当今被认同的专题式教学模式。但是,这不能从根本上改变以教师教授为主,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方式。专题式教学方式之所以没能被广泛的普及和采用,ล主要原因就是这种模式的教学一般教学传递的信息量比较大,往往一不小心会超出学生的接受能力和理解水平,学生无法及时地消化这些信息的冲击,而只能被动地将老师讲的重点条条框框记录下来。再者,专题式教学模式中要求教师必须花大量时间进行归纳总结、阐明规律和理论,进而讲述历史的事实,而讲述历史本来缺少与现实相联系的实质性东西,所以很容易让历史陷入更加空洞的纯理论的教学中,学生不用积极主动去思考,只需要接受教师的讲授,这必然会导致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学课堂让学生“无法呼吸”的局面。

(三)大学生对中国进行是纲要的学习兴趣不高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目前所教授的主要对象是90年代以后出生的大学生,他们在开放的环境中成长,具有很强的独立意识和个性,对一些时事政治也非常有自己的见解且有极大的报复和兴趣,他们非常愿意关注社会热点问题,以及问题背后的历史脉络。但是,他们因为具有独立的思想意识,导致90后的大学生趋同意识淡薄。在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的教学过程中他们更加注重表现自我,能够积极主动参与到教学的过程中来,不满足于传统的被教育的单调的教育模式。构成课堂的量大因素是学生和教师,想要良好的教学效果,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不仅是学生单方面的对这门学科的热爱,教师同样负有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热情的不可推卸的责任。在传统的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学中,有些教师本着一门理论课程,完成教学任务的心态,一味地按照自己的习惯进行抽象理论的宣讲,不管学生是否理解和接受,这种方式严重挫伤了学生学习兴趣,还让学生对这门课程造成了逆反、厌烦的心理,学生将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完全视为背诵历史,通过考试,获得学分的课程,这种状态最终导致学生的学习情趣不高、学习效果不好,更加削弱了这门课程的功能。

二、提升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时代感的途径

首先,必须以社会热点作为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学的案例,拉近历史与现实的距离。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的主要的目标是让大学生了解我国的发展历史和国情,了解和理解我国为什么要以马克思主义思想、毛泽东思想等作为主导思想,为什么要建立社会主义制度而非资本主义制度,这都是我国的发展历史和实际国情所决定的,只有通过对历史的学习才能了解。但是,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必须重视历史的时代感,历史的价值在于它的生命力――能否为现实所用。在历史教学中融入时代感,在国外上世纪已经有了相关的研究和尝试。因此,历史课程的教学应该在对历史脉络掌握和对历史教材熟练把握的基础上,提升对现实的关注,将现实问题和历史结合起来,试图借鉴历史来解决现实问题,培养大学生的历史观和历史眼光,用历史的眼光看待当今的现实生活,提高和增强大学生的理性思考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比如在讲述西藏问题的时候,应该尊重历史,近现代史上英帝国曾经试图将西藏从我国的版图中分化出去,而变成英帝国的所谓“缓冲区”;新中国成立以后,西藏又被美帝国盯上,他们企图支持达赖,从而把西藏作为遏制中国的突破口,所以,面对西藏问题,它不仅仅是单纯的宗教问题或者民族问题,从历史上来看,西藏问题就是美英帝国侵略中国的突破口。所以,在对大学生讲述西藏问题的时候,应该让大学生认清历史的本质,引导学生从世界格局出发、以时代特征为背景审视历史事件和问题,从而开阔大学生的眼界和激发大学生对历史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对于一些流行的思想潮流,大学生是最容易被影响的群体,也是最对新思想新事物所吸引的群体。所以,在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的讲述中,还应将流行的思潮与大学生的兴趣、历史结合在一起。信息时代,大学生不仅通过课堂可以学到知识,通过网络、杂志等都可以了解和接触到与历史相关的各种信息,这给大学生的学习带来了便利,同时也带来了困惑。比如,在网络上会有很多对历史现实扭曲的报道,大学生甚至对这些消息的真实性无法辨别,造成对这些歪理邪说的追捧,比如有些网友认为鸦片战争打开的中国近代文明的大门,中国应该感谢鸦片战争;有的网友认为应该给慈禧、袁世凯等翻案;好有些网友甚至扭曲和丑化党的发展历史,这给世界观尚未形成的大学生造成困惑和混乱。对于网络这种对历史消极和负面的传播,在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的教学过程中应该予以纠正,解开历史发展的迷雾,让大学生了解历史的真相,明白是非黑白,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和世界观。当今的现实与历史紧密相连的,很多大事件都能在历史中找到根源和痕迹,所以,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的讲授应该将厚重丰富的历史与生动的时代案例结合起来,让学生了解当今的发展都是历史沉淀的结果,应该以史为鉴,更深刻地认为当今的社会。这也要求近现代史纲要教师挖掘出具有典型意义的案例,联系实际社会情况,为学生答疑解惑。

其次,加强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学课堂的时代气息,提升教学效果。课堂作为中国近现代史教学的主要场地,是决⚥定着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能否取得理想的效果的关键,有着重要的作用。生动活泼、富有时代感的课堂气氛无疑有助于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的教学效果的实现。教师应采用有吸引力的互动式教学方式,加强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引领学生积极思考回答问题。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虽然是一门以历史为主的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但要避免呆板的说教和一些过于晦涩专业的历史术语。教师尽量采用有趣通俗的语言,深入浅出,让大学生每次对历史都有耳目一新的了解。当然,教师在讲授的过程中可以用一些流行和时髦的语言,或者用一些大学生喜欢的口头禅,拉近与学生之间的距离,将历史知识用生动有趣的语言传递给学生,引发学生对历史的思考。针对大学生已经较为系统地掌握了历史的现状,教师就不应该再采用照本宣科,而是用简练的语言,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鼓励学生对一个事件或者问题发表不同的见解,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尊重学生的主动性,通过师生互动的教学过程来活跃课堂氛围。具体的方法主要有两种形式,一是教师提前准备一个讨论主题,作为作业布置,让学生下去查阅相关资料,进行充分的准备后等下次课程再进行全面的讨论;一是在课堂上的当场讨论,可以就某一事件、某个人物或者某种社会现象进行即兴的讨论,培养学生的散发性思维,鼓励学生提出不同的观点,观点之间的碰撞,但是教师应该把握讨论的尺度、恰当的引导,避免有些学生过于情绪化、过于激动。在讨论结束后,教师必须进行总结和点评,让学生在充分发散思维的同时也能认识自己历史知识的不足,进而带着疑问课后进行拓展阅读学习。通过课堂的讲授、讨论和课后的补充等各种学习手Σ段,来丰富大学生的历史学习课程,相信这种历史教学方式会受大学生的欢迎。

三、结语

历史就如一面镜子,它可以反射出现实的种种美和丑;历史是一本教科书,它是最具哲理的教科书,是可以用来指导实践的,是实践的累积,没有丝毫的虚假。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的改革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只有通过将近现代史的发展与现实、与时代相结合,才能让历史走进大学生的生活,才能让大学生感受当下即为历史,让大学生感受到历史的时代感。历史不是过往,昨天就是历史,已经过去的时间就是历史,历史不是很久远的事,而是时时刻刻、分分秒秒都在发生的事。本文从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学的时代感问题的角度出发,探讨了历史教学中时代感的重要性和具体将历史和时代相结合的途径,得出只有对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进行时代化的改革,才能让大学生热爱历史,才能实现历史的育人功能的结论。


热门排行: 教你如何写建议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