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维教学模式与“世界近代史”教学改革

时间:2025-01-13 20:16:17 来源:作文网 作者:管理员

三维教学模式与“世界近代史”教学改革

“世界近代史”是师范院校历史、思政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该课程的教学目的是帮助大学生了解世情,了解资本主义产生、发展和确立的历史。要实现这一教学目的,就要提高该课程的针对性、实效性和感染力,利用该课程教材内容独特的优势,创新“世界近代史”教育教学模式。

三维教学模式,是在&ldงquo;世界近代史”教学改革的一种尝试,即将三种教学方法结合起来,形成立体化的教学模式:一是通过问题启发式教学,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形成问题意识逻辑;二是通过专题解析式教学,揭示历史发展的内涵,形成专题教学逻辑;三是通过历史逻辑式教学,总结历史发展的规律性和必然性,形成历史发展逻辑。多样化的教学模式,在教学中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促进师生互动,培养大学生历史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1.问题启发式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增强教学的针对性

世界近代史是人类历史上变化最大的历史时期,整个世界此时发展为一个整体。在这一时期,资本主义作为一种新的生产方式和社会形态产生、确立并迅速发展,是迄今为止对人类历史影响最大的生产方式,人类的历史开始进入一个新的转折时期。要认识这一时期世界的巨大变化,就要紧扣教学内容,联系社会实际和学生的实际,精心设计问题,启发学生思考问题,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鼓励学生将自己感到困惑的问题提出质询,表达自己的思考。“问题的出现好像开启了被问东西的存在”[1] (p.471)。具有问题意识的学生,就会产生解决问题的需要和强烈的内驱力,学生会主动地以问题的方式将其思想意识深处的疑惑表达出来。如:在学习西方资本主义列强向世界扩张的史实中有学生提出过这样的问题:

为什么既肯定西方资本主义列强建立世界市场的积极意义,又要颂扬东方各国被压迫民族反抗西方资本主义列强侵略斗争的精神?为什么说€马克思主义诞生后欧洲各国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运动,仍然会出现机会主义甚至修正主义?

教师在引导学生积极思考这些问题,认识这些充满矛盾的复杂历史现象的整个过程,就是培养学生辩证思维的过程。从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到形成教学问题逻辑,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真正发挥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作用。在问题启发式教学中,教师要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立足于学生的发展实际和个性需要,转变教学模式,为学生的学习提供更多的选择空间,也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创造必要的前提,增强学生的课堂参与意识,并运用扎实的基础知识进行思维上的解析,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2.专题解析式教学,引导学生认真探究历史事件对历史发展的重大影响与转折,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世界近代史”的教材内容本身的专题性很强,这为专题解析式教学提供了前提条件。选择以问题体系的方式,设置专题解析式教学体系,将教材内容转化为教学内容。专题的设计可结合教材的内容、特点,结合学生关注的热点问题、困惑的问题,增加学生对“世界近代史”课程的兴趣,让学生在明白“是什么”的基础上,更懂得“为什么”,从而真正达到传道、授业、解惑的目的。

近代世界历史有许多重大历史事件,都可以设置为专题。例如:地理大发现、文艺复兴与ฃ宗教改革、早期资产阶级革命、二次工业革命、资产阶级的民族民主运动、马克思主义的产生、第一国际与第二国际、帝国主义运动、资本主义世界的剧变、国际无产阶级运动等。在专题解析式教学中要从事件产生的根源、过程和影响三个方面来把握,通过专题教学来培养学生的历史意识,提高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3.历史逻辑式的教学,引导学生认识世界近代史发展的规律性,培养学生的思维创新能力

历史逻辑就是历史的因果关系和历史规律,著名史学家钱穆先生就指出:“历史教学的责任,不尽在于历史知识的推广与普及,尤其是在于历史知识的提高与加深。”[2] (p.164)在问题启发式教学和专题解析式教学的基础上,要抓住历史现象之间的相互联系分析问题,进而把握其本质,揭示历史事件发生的因果关系和历史发展的规律性,形成历史逻辑式的教学。

在“世界近代史”教学中,首先,以一国历史为线索、以时间为纲的纵向联系,如把某一个资本主义国家典型的政治变革(英国议会改革等)几次活动串联起来。其次,以问题为线索,将同类问题或同一时间不同国家间相类似的问题进行比较的横向联系。如资本主义国家典型的经济制度变革(沙俄1861年改革与日本1868年明治维新等)。这样,在纵横联系中,可以拓宽学生的思路,训练其思维的广度。最后,是进一步探究历史事件和现象的本质的必然联系,选择典型的教学内容说明具有重要意义的问题,使学生在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中进行辩证思维活动。例如,在讲授资本主义萌芽使封建主义解体、以17世纪资产阶级革命为世界近代史开端标志时,考虑到它对以后讲授资本主义近代化国家形成具有普遍意义,必须让学生清楚而又牢固地掌握相关历史事件和现象,形成明确的理论和概念。教师可先让学生阅读这一部分教材,并且介绍一些参考资料,要求学生结合阅读的内容分析社会基本矛盾运动在东西方的异同点,然后让学生在教师的启发引导下,通过自己的分析、综合,认识到资本主义萌芽经过14—17世纪300多年的成长,最终在西欧成熟,通过17世纪资产阶级革命运动开辟了世界近代化的历史进程。

经过这些资料阅读和探究思维,不仅发展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并且激发了他们探究问题的兴趣和求知欲,从而帮助学生理清各国在近代资本主义上升时期各自的发展特征,以及自1500年以来世界各国、各地区从封闭走向一体化的基本历史脉络。

1.问题启发式教学,设计多层次的问题体系,形成问题逻辑

首先,要确立“世界近代史”教学的核心问题,即这一时期资本主义作为一种新的生产方式和社会形态产生、确立并迅速发展。通过对世界近代史进程的分析,帮助学生形成历史思维能力。

其次,结合世界近代社会的重大问题、热点问题和学生困惑的问题,设计具体问题,形成问题逻辑。例如: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为什么首先在欧洲兴起?郑和下西洋比新航路开辟早100多年,为什么是哥伦布而不是郑和发现了新大陆?地理大发现的重大影响?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的意义?早期资产阶级革命的异同?日本的明治维新和中国的戊戌维新为什么会有截然不同的两种结果?第二次工业革命对一战前的国际美系有何影响?美国和拉丁美洲独立前同属西方国家的殖民地,又几乎同时爆发独立战争,实现了民族独立,但拉美并没有像美国那样很快出现经济腾飞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至今仍属发展中国家?如何正确认识列宁的“帝国主义论?”

最后,激发学生提出问题,采集和解答学生提出的问题。在教师提问的基础上,启发学生多问“为什么”“是什么”“怎么样”“说明了什么”等,引导学生分析问题和创造性地解决问题。提出问题后,让学生自己搜集资料,通过收集资料对提出的问题有一个初步的认识。

“教学活动既不是单独的教师教授活动ป,也不是纯粹的学生学习活动,而是教师教的活动与所引起的学生学的活动有机构成的一种特殊的实践—认识复合活动”[3]。“问题意识”是思维的动力、创新的台阶,让学生在问题意识的启发下,主动参与到教学中去。以问题为中心的学习,其基本理念在于培养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尤其是发展学生的创新精神。

2.专题解析式教学,实施教学内容的专题化,增强“世界近代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结合“世界近代史”教材内容,认真分析教学的重点难点,精心设计教学专题体系,将教材内容转化为教学内容。教学专题的设计要建立在问题意识的基础上,要注意各专题之间的内在逻辑性。同时结合学生关注的热点问题设计教学专题,增强“世界近代史”课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对基本观点和理论难度较大的重点问题,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上作深入的阐述,对学生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作出具有说服力的讲解。

“世界近代史”教学中可设计以下专题: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兴起;世界整体化历史的启动;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早期资产阶级革命;资产阶级的民族民主运动;工业革命与世界整体化高潮;日本的明治维新;帝国主义时代;19世纪最后30年世界格局的历史性转折;人类历史上的第一次世界大战等。在专题教学过程中,要挖掘各专题之间的内在联系,讲清每个专题在世界近代史进程中的重要作用,突出专题解析式教学的特点。专题的设计与教学,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在课堂教学中容易释疑、解惑。从教师的“满堂灌”、变为师生的双向互动,既提高了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率,又培养了学生探究历史问题的能力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实现了教学相长和师生关系的交融,并且使学生从被动接受变为主动参与。

3.历史逻辑式教学,在问题启发式教学和专题解析式教学的基础上,揭示历史发展的规律性

在“世界近代史”教学中,可对彼此有某种联系的历史现象加以对照,确定其异同点,从而使学生认识历史现象的本质。比较的方法有很多,诸如同一历史时期的同类历史现象(如进入帝国阶段后各个帝国主义国家的特征),不同历史时期的同类历史现象(如英、法、美三国资产阶级革命;日本的明治维新和沙俄1861年改革),一个历史事件的不同发展阶段(如资本主义工业革命前后的资产阶级文化运动),一个历史事件的两个对立面(如美国内战的南北双方)等等,都可以进行比较。比较的目的是找出异同,透过现象抓住本质,使学生对历史现象达到更系统、更深刻的理解,对历史的本质达到更准确、更科学的把握。

在讲述欧美主要国家的社会巨变时,要注意把它作为一个相互联系的完整过程来加以概括和总结,使学生知道,从封建社会转变为资本主义社会是一场巨大的社会变革,它需要有深刻的社会经济基础、阶级基础、思想解放运动和漫长的理论准备过程,还要有开辟新社会发展的广阔空间,制订新社会的法律框架和基本理念,当然也要有杰出的政治家、思想家和革命家,最后通过其领导的政治革命,完成这一漫长的历史转变过程。例如,第一次工业革命是一次长期、深刻、复杂的社会经济运动。在教学中,要以英国工业革命为典型进行剖析,认识这场革命起始于英国一系列工作机的发明和应用,发展于瓦特蒸汽机的改进与广泛应用,终结于大工厂生产制度的确立,扩展于铁路运输业的出现,要突出这场经济革命的深刻动因、历史条件、技术变革和对人类文明进步的巨大推动力。这样讲授线索清晰,内在逻辑性强,使学生能对第一次工业革命有一个全面的把握和认识。

1.有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真正发挥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作用,培养其问题意识

问题启发式教学,吸引学生探究未知;专题解析式教学,帮助学生解惑;历史逻辑式教学,总结历史发展的规律性。这种教学模式的建构,既对每一个学生起着启发作用,又可培养学生在教学中从被动走向主动,学生的思⚥维也极大地被激活。

2.有利于教材内容向教学内容的转化

对“世界近代史”教学内容进行梳理,以建构多层次的问题体系为切入点,以专题的设计为教学的主线,以历史的因果关系来揭示历史发展的规律性历史逻辑式教学法,创造性地实现教材内容向教学内容的转化,以解决这门课程范围广、事件多、头绪纷繁,课时少的教学困境。

3.有利于理论联系实际

三维教学模式以学生的思想实际为出发点,注意联系当前形势以及大学生感到困惑的一些敏感问题,有针对性地解析相关重大历史事件的缘由,着眼于从正面引导学生客观分析历史。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思想政治理论去分析、处理现实的社会问题,直面大学生提出的问题,为学生授业解惑。

4.有利于提高教师的教学和科研能力

教学方法改革和创新的根本宗旨是实现教育资源的效益最大化。三维教学模式能够最大限度地发挥教师的专业特长,有更多的时间深入地思考和研究问题,有针对性地进行课堂教学,加强理论的深度和内容的针对性,促使教师不断地提高教学和科研水平。

【作者简介】杨荣,女,1954年生,安徽合肥人,淮南师范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世界近现代史、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


热门排行: 教你如何写建议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