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高职工商管理类人才培养探讨
【摘 要】分析广西高职工商管理类人才培养的现状,针对目前市场出现的人才供求结构性失衡、复合型管理类人才紧缺、小微企业发展提出新的需求等情况,提出合理规划专业布局,开放协作办学;调整人才培养目标;优化人才知识能力结构;深化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加强“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等建议,以期培养出符合广西发展建设所需的专业人才。
【关键词】广西 高职院校 工商管理 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 G 【文献标识码】 A
【文บ章编号】0450-9889(2015)05C-0094-03
一、广西高职工商管理类人才培养现状分析
(一)专业布点多,竞争越来越激烈。由于工商管理类专业硬件投入少,专业门槛低,随着近几年高校的扩招与发展,许多高职院校都相继设置了管理学院或管理系,高职层次的工商管理类专业的布点也越来越多。经广西招生考试院网站资料统计,2014年,有18所院校(其中含4所本科院校)开设了工商企业管理专业,有5所院校(其中含1所本科院校)开设了商务管理专业,有16所院校(其中含5所本科院校)开设了连锁经营管理专业,有36所院校(其中含8所本科院校)开设了物流管理专业。一方面,高职示范院校凭借其办学积累,同时还具有经费投入足、人才吸引力大的优势,发展势头强劲。另一方面,✪新成立的高职院校借着升格的冲劲,新开设的专业生机勃勃,形成后发优势。各高职院校中工商管理类专业之间在建设项目、师资等领域的竞争也日趋激烈。
(二)服务地方行业,注重特色建设。文科类专业在高职层面主要集中于工商管理类专业,造成毕业生人数较多,前期由于人才培养模式趋同,毕业生缺乏特色。近年来,各高职院校在接地气、创特色方面均有所突破,从凸显行业性、地方性的特色方面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如南宁职业技术学院的物流管理专业实行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适应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打造服务北部湾的物流高技能人才。柳州职业技术ღ学院的物流管理专业(企业物流方向)依托柳州汽车工业,采取“工学交替、校企共建”的方式培养主要适应汽车工业物流服务营运要求的管理人才。桂林航天工业学院的工商企业管理专业(生产运作与质量管理)以“产学融合、学科融合、工学融合”的方式定位于制造类企业,培养生产运营与质量管理方面的专门人才。南宁职业技术学院的工商企业管理专业(商场管理)与多家国内知名商零售企业签订了合作协议,实施“双证制”, 培养超级市场、百货店、购物中心等各类商业企业的基层及中高层管理人员。相同的专业在不同的院校或依托行业发展或面向地方经济需要,专业定位与培养目标不同,采取了各具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使老专业在服务广西区域经济发展上焕发出了新的活力。
二、高职工商管理类人才的需求分析
(一)人才供求出现结构性☏失衡。人才供求的结构性失衡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人才供求的专业结构性失衡。根据近几年高职人才市场需求情况分析,社会主要对连锁、物流专业人才的需求量比较大,对工✫商企业管理、商务管理专业人才的需求量较少。二是人才供求的知识能力结构性失衡。近几年,企业对工商管理类高职层次人才的需求主要集中在基层管理或管理操作岗位。相应地,高职层次的人才培养工作主要是注重对学生进行职业岗位技能的针对性训练,使其具备从事企业相应的具体经营管理事务的能力,但同时毕业生也存在着职业发展后劲不足的问题,因而也导致了用人企业的不满意。
综合人才市场的供求关系分析,并不是人才市场上需求量不足,而是人才供求的结构性问题,高职院校必须综合考虑区域与行业人才市场需求的特点,做到明确专业人才培养定位,并能够提供一定的后续学习与职业发展能力,所培养人才的学识与能力结构才能符合企业管理与发展的需要,进而为管理类专业提供充足的发展空间。
三、广西高职工商管理类人才培养的建议
(一)合理规划专业布局,开放协作办学。为解决人才供求的结构性问题,首先应考虑根据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对专业布局进行合理规划。目前,广西的高职院校主要集中在南宁、柳州、桂林等中心城市,形成了一定的人才聚集效应,但同时各院校在人才培养、资源项目等方面也产生了不同程度的竞争。基于服务广西社会经济的发展,必须立足于两区一带的建设,考虑各高职院校的办学积累与办学条件,进行专业的合理规划,形成面向不同经济区域人才需求、侧重培养的专业集群。在建设区域专业集群的基础上,明确重点优先建设专业、扶持特色专业,一方面有利于高校共享资源,避免无效建设;另一方面有利于降低企业招录员工成本,有效开辟就业市场。
为了形成良性可持续发展的协同局面,各院校应尽快实施开放式协作式办学。开放式办学是根据“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三个对接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思路,人才培养必须切合经济社会发展产生的多样化需求,地方职业院校应从区域经济和行业发展的需要出发,找准各院校人才培养的定位,形成特色,避免专业建设的重复低水平竞争,通过错位发展打造特色,在特色上寻求突破,避免千校一面、千人一面的培养,亦可有效促进各院校人才培养的协同合作,在创新与实践方面取得建设成绩。
在人才培养上也可实行开放协作方式,充分利用同行院校、企业与市场的资源。建设校际间共享的实验室,以供管理类专业低年级单项性的、验证性的专业训练;高年级综合性的、特色性的、创新性的专业训练则直接到企业、到市场上去锻炼。通过实践与理论的结合、院校间的开放与合作,全面、有效地培养应用型人才。
(二)调整高职工商管理类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教育部关于推进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引领职业教育科学发展的若干意见》提出:“高等职业教育必须准确把握定位和发展方向,自觉承担起服务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现代产业体系建设的时代责任,主动适应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培养数量充足、结构合理的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在促进就业、改善民生方面以及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历史进程中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高职的人才培养目标已经由过去的“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调整为“培养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因此,高职工商管理类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应该是掌握了经济学与管理学基本理论与知识、掌握了管理类相应专业知识和技能的高端技能型人才,由“实用型、岗位针对型”转变为“应用型、适用型”,强化实践与发展能力,一方面注重培养与训练学生的专业技能,另一方面要积极培养学生分析经济现象、企业经营管理问题及相应的解决能力,具备相应的职业发展能力,从而适应区域经济小微企业转型升级对人才的需求。
(三)优化高职工商管理类专业人才知识能力结构。根据广西区内各重点区域、重点产业的发展情况,必须突出强调培养人才的岗位应用技能,加大对复合型管理人才培养力度。各高职院校应充分发挥专业优势,面向地方重点行业发展需求、面向小微企业转型升级,调整人才培养方案,创新人才培养模式,考虑复合型及适应小微企业发展的管理人才培养。工商管理类专业的毕业生应具备的知识和能力结构需要综合考虑岗位应用与职业发展,因此必须将社会、企业、职业对专业人才的需求进行系统设计,着力培养复合型、应用型工商管理类人才。
工商管理类毕业生应该具备的知识与能力可具体概括为社会人、企业人与职业人的统一。社会人必须具备合格的政治素质、良好的社会道德和身体心理素质,是符合国家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合格的高素质人才。企业人应该具备经济学与企业经营管理的基本理论与知识,能分析经济现象、了解企业的市场化运作、熟悉企业各部门的职能和作用,在工作岗位上有全局观、发展观,有合作精神和竞争意识,有任职后的再学习能力,具有一定的职业发展能力,是符合企业经营管理需要的合格员工。在企业层面还要求培养的人才符合企业经营管理的专门要求,体现行业特色。职业人要掌握从事本专业相应岗位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务实进取的工作作风,是符合企业具体岗位工作需要的合格的专业人才。
由社会人、企业人、职业人结合而成的管理专业人才,突破了原来高职层次强调专业技能的培养、以岗位人为培养目标的限制,增加了作为企业人的知识与技能要求,提升了学生的职业后续发展能力,符合应用型人才的市场需求。
(四)深化高职工商管理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基于人才培养目标的调整与知识能力结构的优化,相应地进一步深化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与实践。围绕“强素质、高技能、有发展”的高职人才知识能力结构体系,在制订人才培养方案时,要合理补充经济学与管理学的基础应用知识,达到“有发展”的要求,为后续职业发展提供实力;并考虑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职业针对性,设置不同方向的职业知识与技能学习训练的课程选修模块,通过“高技能”的设计,体现专业特色,满足学生多样化、个性化的需求。
进一步推行“工管结合、校企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可通过不同学科与管理学科知识的结合,为广西重点产业发展提供复合型的人才,如桂林航天工业学院设置的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专业与企业开设了订单班共同培养复合型专业人才。岗位针对性强且符合市场新兴职业需求的交叉性专业有着良好的发展态势,拓展了管理类专业的发展空间。
(五)加强“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教育教学的规律决定了专业建设的重点是师资队伍建设,培养一支专业知识与技能扎实、敢于创新、敬业爱岗的教师队伍才能符合专业改革与实践的需求。随着学校规模的扩大及教师工作的独立性、个体性发展,应设置科学合理的制度引导教师实现学校的管理目标,而非强制性、行政性的指令。同时要为教师提供足够的发展空间,重视教师专业知识与教学技能的培训、提高,强调人性化的管理,重视建设“人心工程”与教改配套工程建设,最大限度地调动教师的工作热情和积极性。
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关键要素是“双师型”教师,只有具备了专业知识与技能的教师才能从专业角度、企业角度对学生的学习进行全方位的指导,才能及时地通过专业实践开展专业建设工作,根据行业变化的信息,及时调整教学内容,及时补充更新职业技能。通过加强与企业、市场的紧密联系,为学生提供专业技能的实习场地,并可使教师及时获得企业需求的人才知识与能力的规格,从而进一步优化人才培养的模式。因此,高职院校必须进一步加强对“双师型”教师的培养工作。
以培养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强素质、高技能、有发展”的人才为管理目标,教师们要尽快调整教学理念,及时了解并掌握市场对人才需求的特点与具体要求,积极推进人才培养工作的创新与实践。
【参考文献】
[2]苏悦娟.广西高职院校工商管理专业同质化及教学改革研究[J].大众科技,2013
(6)
[3]章建新.宽就业口径下的高职工商管理专业群构建[J].职业技术教育,2013
(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