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思维导图提高高中生物理问题解决能力
摘 要 随着当今社会的发展,我们的教育更加注重培养和提高学生们的能力,而其核心正是培养学生思维的全面性。为迎合新课程改革的需要,在这一背景下,思维导图在脑科学、教育学、信息科技等各学科拥有了新成果后,在教育学中的应用价值日益凸显。在思维导图的制作过程中,可以促进学生思维的发散与集中,进而更加有效地改变学生的认知和思考方式,以便于能够使学生更加主动地去学习和反思,甚至是合作学习。更能够让学生们有效地归纳整理知识,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提高学生们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的思维品质,以至于让学生们受益终身。
关键词 思维导图 学习能力 学习兴趣 高中物理
Using Mind Mapping to Improve High School Students'
Physics Problem Solving Ability
JING Haixia
(Yulin High School, Yulin, Shaanxi 719000)
Abstract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today's society, we pay more attention to training and education to improve students' ability, and its core is the comprehensive culture of students' thinking. To meet the needs of the new curriculum reform, in this context, mind map in brain science, education, information technology and other disciplines have new achievements application in education an increasingly significant depression. In the production process of mind mapping, you can promote divergent thinking and focused on the student, and thus more effective change students' cognitive and ways of thinking in order to enable students to learn more initiative and reflection, even cooperative learning. Allow students more effectively collate knowledge, learning to self-learning ability to improve students identi☤fy problems, analyze problems and solve the problem of the quality of thinking that allows students to benefit from life.
Key words mind mapping; learning abili웃ty; learning interest; high school physics
1 思维导图发展及现状
1.1 思维导图的发展
在国外,思维导图的研究已经比较成熟和普及。自思维导图工具和基于思维可视化原理的理念被引入到教育学中以来,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产生了十分积极的影响。特别是思维导图的学习过程,非常好地体现了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理念和灵活交互的特征。哈佛大学、伦敦经济学院、剑桥大学等国外知名大学也正在使用和教授“思维导图”。新加坡已经在小学教育中引进了“思维导图”。英国也已经把“思维导图”作为一门课程纳入国民中小学的必修课中。韩国、日本、德国、美国等国家,也已经对该理论进行深入的研究和探索。可以说,思维导图正在风靡全球。
(2)国内在教学领域对思维导图的研究还处于摸索阶段。在国内,关于思维导图的研究比较罕见。关于思维导图的研究和应用暂时处于引进和介绍阶段。但不可否认的是,人们已经认识到思维导图在教育应用中的重要价值。尤其是教育技术研究者已经高度关注这一理论。遗憾的是,目前国内缺乏专业的机构或人士来担任思维导图的培训工作,并传播这一先进的理念。很多教育学者也只是简单地了解了“思维导图”这一概念,做了简单的研究与应用,尚处于摸索阶段,因此,思维导图在实际教学实践中的应用尚显不成熟。
2 高中学生对物理新课程及新教材的认知现状分析
2.1高中物理新课程及新教材教学目标
(3)课程内容:兼有基础、时代、选择的性质。在课程内容的设置上,更加贴近生活,与时俱进。强调“从生活中走向物理,从物理中走向生活”,重视保护学生的探索兴趣和求知欲。
(4)课程实施:重视自主学习能力,倡导多样化教学方式。新课程实施必须立足于教师和学生对课程意义有相同理解的基유础上,通过学生的自主学习,达到共同进步的目的。而教师的多样化教学,更能够避免因学生们的个体差异带来的不同学习进程。同时帮助学生学习物理技能与知识,培养他们的科学探索能力,以至于能够形成良好的科学态度和精神。
2.2 学生对高中物理知识的接收现状
通过对上海近三年的高考试卷的统计结果分析,可见物理题型分两大类,一是传统题,二是新题型,以体现学生们的观察实验能力、理解判断能力、分析综合能力和获取并处理信息的能力。对于传统题目,学生已经过多次练习,已形成了特定的基本的解题方法并牢记于心,即便题目略难,学生也能认出题目的本质。可以说这类题实属“死题目”。而对于这种题目,得分率比较高。而新题型可将学生能力的强弱区分得十分明显。新题型的考查目的也正是旨在提高学生的应变能力和理解能力,避免把科学学死了,泯灭了创造思维。而众多教师习惯于走套路,不注重培养学生们的能力,也致使学生在这种教学模式下未能取得理想的学习效果。因此也可看出,培养学生的思维导图构建和应用能力,有助于学生更好地接收物理知识,提高学习成效。
3 思维导图对学生学习高中物理的影响
3.1 对比思维导图建构前后学生的学习情况
学生成绩的好坏,和学习方式有很密切的联系。被动学❤习的学生往往对新知识的接受能力差,也缺乏求知欲。而自主学习的学生往往有更强的求知欲,对新知识的接受能力也较强。另外,自主学习的学生,更善于发现和归纳好的学习方法。思维导图为学生自主学习提供了工具上的支持。另外,思维导图软件能够根据人的大脑存储信息的基本特点――发散分布,改变传统线性展示的单一性,提供发散思维的互动界面。从教学行为上来看,“思维导图”起到示范性引领作用,在逐步的示范引导后,学生掌握了学习的主动权,彰显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最后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共同归纳整理知识,提高学生对知识构建的参与度,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找到更强的存在感。
3.2 对比结果分析
若要了解思维导图在教学上的功能,那么必须先对教学功能中的教学行为有个本质上的客观认知,即教学能力的功能,实质上就是通过对应的感官刺激得以实现的。事实上,基于思维导图的教学行为相应的是视觉刺激。所以,基于思维导图的视觉刺激,和基于其他原因的视觉刺激之间的配置,尤其是和作为主流感官刺激的听觉刺激之间的配置,会在很大的程度上影响并制约教学功能的实现。考量相关的实验,运用思维导图和视觉刺激,包括听觉刺激之间的配置运作,对学生理解和接受知识有十分显著的积极作用。相关感官刺激的合理整合,在相应的教学功能的实现方面所表现出的效果,已经得到众多教育专家和学者,以及一线教师与被教育者的充分肯定。
4 可能遇到的困难及解决方法
4.1 客观上
在强调某一门学科的特殊学习方法时,我们不能忽视高中学生繁重的学习任务,在学习过程中,自由支配的时间往往受到各学科任务的牵制,利用学生的实践来学习关于思维导图的知识,并制作和利用思维导图,不仅会耽误完成其他学科任务的时间,还可能使部分老师和学生家长产生误解,甚至会排斥思维导图的应用。而这些阻力的根源也正是思维导图的优势没有被大众深刻认识,更不用说去理解和学习这种思维模式了。因此广泛介绍和解释运用思维导图将会带来的优势是必不可少的。
4.2 思想上
对于学生而言,思维导图的学习和构建过程也并非一时之工,因此难免令他们难以放弃原先的学习方法。这也是与“思维导图”理念相悖的表现之一,即难以接受新的方式方法。事实上并非每个老师都是遵循同样的套路和方法,因此在学习过程中,万一更换了老师,学生们需要经历很长的适应过程。所以,有必要让学生充分理解思维导图将会给自己的学习带来的益处,并尽可能简洁明了地向学生们传授思维导图的构建和使用方法。
4.3 技术上
思维导图软件,是学生们在学习过程中需要熟悉和使用的一种工具。现实中,很难保证每个学生都能快速精通思维导图软件。因此,可以通过传帮带的方式,来促进所有同学的共同进步。在技术上,先要让计算机技术优良的学生学习并掌握,进而向其他同学传授,并进行及时的讲解和纠正,让所有学生都能掌握软件的使用方法。
5 总结
俗话说,万事开头难。思维导图的学习和应用过程也是如此。但是我们不能因为难以入手而放弃一个先进的、便利的工具。于学生而言,思维导图的学习和构建,并非仅仅是为了学习某一门学科,更是为了能够更好地掌握一种学习方式,以便能够更高效地学习其他领域的知识。对于教师而言,思维导图也能够帮助教师应对不同的学生,制定个性化的教学策略。
参考文献
[1] 施良方.学习论.人民教育出版社,1994.
[2] M.W.艾森克,M.T.基恩.认知心理学.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3] 钟志贤,陈春生.作为学习工具的概念地图.中国电化教育,2004(1).
[4] (英)托尼・巴赞著.思维导图.李斯,译.作家出版社,1998.
[5] 赵国庆,卢志坚.“概念图”与“思维导图”辨析.中国电化教育,200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