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导学法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时间:2024-12-26 03:13:45 来源:作文网 作者:管理员

【摘 要】历史教学是围绕着一个个历史现象而进行的教学,其中,历史现象又蕴藏着很多值得人思考的地方,问题导学法恰恰给历史教学带来了生机,在一个个问题解决中,教师带领学生走过历史的长河,还原历史的真相,推动了学生思维的发展,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

【关键词】高中历史 ;问题导学法;教学方法

新课标实施以来, “问题导学法”作为一种提高历史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模式或方法,日益受到历史教师的推崇。在贯彻新课标 “教会学生学习”的前提下,教师要研究这一方法的切实可行性,使得学生能将教学在课后积极地转化为教学实践,这就需要教师精心备课、精心设计教学问题,循序渐进地帮助学生培养主动学习的良好习惯。

一、精心设计“历史问题”

“问题导学法”中教师与学生的角色担当次序不能颠倒。教师处于提出问题、引导解决的位置,学生处于按照问题寻求解决方案的位置。这就要求教师事先吃透教材,科学合理的精心设计精当的历史教学问题,并使之优化成为序列,贯穿于历史课堂教学的全过程。这些问题的提出,不仅有助于历史课程的学习,而且有助于学生揭示某一历史现象的实质,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激发学生探究历史现象成因的兴趣,发展学生的思维。久而久之,形成良性循环,保持学生学习历史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最终达到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目的。

历史课堂教学中问题的设计,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 设计问题无歧义

准确恰当的问题有助于学生寻求答案,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如:提问“秦灭六国在何年?灭了哪些国家?”学生一下子搞晕了,不知所措,无法回答。这里时间概念和空间概念产生了冲突。换成“秦灭六国是哪一年完成的?先后灭了哪六国?”后,学生纷纷举手,很有条理的回答出了秦灭六国的过程,积极性大增,兴趣很浓。这样前后两个问题的优劣立显。

2. 设计问题有启发性

历史课堂教学中需要学生积极配合教师的教学,而教师也要借助问题的提出培养学生主动散发思维的能力。这些问题要具有启发性,让学生问有所思,思ท有所得。如学习《秦始皇》时,教师提出“我们应该怎样评价秦始皇?”“你认为评价历史人物的标准是什么?”这个问题就具有启发性,不去思考、不去分析、不去归纳总结,是无法完成的。通过生生讨论,师生研究,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就可以将问题条分缕析,最终帮助学生获得问题的答案。

3. 设计问题有层次性

学生来自不同的家庭,对于知识的涉猎各有千秋,接受教育的基础各不相同,因此,历史学习同样要体现“分层教学”。实际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合理进行问题设计,做到问题的梯度原则,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针对历史现象将思维由浅表向更深层次推进,让不同层次的学生收获相应的成功,享受成功的喜悦,逐步累积求职的欲望,最终产生自主探究的驱动力。教师在评价过程中,要注意保护好学生的好奇性、求知欲£,对不同层次的学生用不同的起点来评价,多鼓励,切忌伤害学生的自尊心。

4. 设计问题有趣味性

某种程度上,历史教材内容的客观性,无法让教师幽默诙谐地授课,如果问题的设计点击不到学生的兴趣点,就得不到学生的呼应,课堂气氛就会变得异常沉闷。在学习《列强入侵与民族危机》时,导入新课,“请说说列强是如何入侵我国的?清政府是如何应对的?”学生基本上是照本宣科,把教材上的原文照读一遍,毫无激情可言。换成“成龙的贺岁片《十二生肖》同学们看过了吧,十二生肖兽首是在哪次战争中被掠走的呢?”学生瞬间情绪就爆发,各抒己见,纷纷发表自己的看法。所以,问题的新鲜有趣具有启发性,很容易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达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二、精心准备历史材料

历史教材的内容基本上都是对于历史事件的概述,无法长篇大论进行阐述。学生想要了解历史现象的前因后果和来龙去脉。教科书是无法满足的,这就需要教师精心准备拓展的历史材料,满足学生的需求来激发学生的兴趣,助长学生的求知欲,实现历史教学的探究效应。

教师不能单单提供学生拓展的历史材料,而应将问题教学注入其中,让学生在补充相关的历史故事之后,仍然会产生延伸阅读的渴求,大有不去探究到底就不罢休的情景。这才是教学拓展的最高境界。如学习《我国古代的科学技术成就》一课时,教师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总结中国古代四大发明的科学成就和文化影响后,及时补充西方工业革命的情况,确定这就是工业革命1.0的情况下,提出“工业革命2.0、工业革命3.0、工业革命4.0的情况又怎样?”在课堂上解决不了就让学生带着问题课后去解决。有了问题,学生就有了明确的学习目的,就会尝试从网络上去搜集资料解决这个问题。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兴趣,而且拓展延伸了课堂教学。

三♒、用心引导学生去学

高中学科增多,学生学习负担加重,而高考的指挥棒指引着学生将主要精力放在语数英三科上,其他学科的学习时间可想而知。“问题导学法”实施的好,就会引导学生能在课后主动去学习历史,对历史教学起到消化巩固的作用。这就需要教师用心去引导。教师的自身素质、自身学识、自身魅力就显得尤其重要。教师只有顺应时代的发展,适应时代教育的挑战,不断学习、不断充电,博闻强记,尊重学生的学习成果,解决学生提出的问题,就会赢得学生的尊重,吸引学生喜欢历史这门学科。反过来,教师又会影响学生的学习历史的兴趣和创新思维的能力。

如学习《西安事变》一节时,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爱好,播放电影《西安事变》中“华清池捉蒋”的精彩片断,在复述故事情节的基础上,教师提出问题:张学良、杨虎城为什么要扣押蒋介石,发动西安事变?结果怎样?影响如何呢?中国共产党的态度如何?为什么?这一系列的问题地抛出,实际上就是引导学生由表及里、由现象到实质的去分析“西安事变”这一历⚥史事件,引发学生的好奇心,驱使他们认真阅读教材,找寻答案。随着答案一个个的解决,导学的效果便凸显出来。

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问题教学法”,就是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学生在教师引导下学会思考、学会分析、学会总结,不仅锻炼了学生的学习能力,而且促进了学生的思维发展,为学生终身学习奠定了基础。


热门排行: 教你如何写建议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