协同整合营销打造新型旅游产业链(1)
摘 要:首先指出了我国旅游产业在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客观分析了旅游产业在经营中的误区,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协同营销整合,根治旅游产业的“散、小、弱、差”现象,打造新型旅游产业链的建议。
关键词:营销;旅游产业;战略
我国的旅游业发展到今天,无论从世界上的排名,还是与国内其他产业相比较,都已称得上是个巨人。但不少人还是以“散、小、弱、差”来形容我国旅游业的现状。此说也的确道出了这一产业目前所存在的病态。所谓“散”,可以解释为旅游产业链没有形成真正的链接;所谓“小”,可以解释为企业的营运主要以自我为中心,缺乏与同行业企业间经营战略的配合与配套,因而每一企业调动同业资源的规模小;弱,差,是由此造成的不良后果,“弱”就是缺乏竞争能力,“差”就是经济效益不好。
1 目前我国旅游产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不能提供完整的旅游产品
众所周知,作为消费者,我们购买任何一件产品,都是取其具有特定的消费价值。买西服,是取其装饰仪表的消费价值;买彩电,是取其观看电视节目的消费价值。消费价值是通过一件完整的产品来提供的。把西服分割成衣领、衣袖、衣襟和内衬,就不能再提供装饰仪表的消费价值了,我们也就不会去买。也正因为如此,作为生产或销售企业,也绝对不会把一堆布片投放到西服消费市场,或者把一堆元器件投放到彩电消费市场。这是一个很浅显的道理。
作为旅游消费者,我们购买旅游产品也是取其特定的消费价值。旅游产品是什么呢?它是给旅游消费者提供“一次旅游经历”这样一种特定消费价值的无形产品,一件旅游产品可以定义为“一个旅游者从出发到游完全程回家”的全部旅游活动过程,是一系列服务的综合。旅游者购买旅游产品,是买一次完整的旅游活动,从中获得一次独特的旅游经历。他绝不会只买一个飞机座位飞到桂林又飞转来,也不会只买一家饭店的床位住一个晚上就打道回府。有人会说,散客例外,他们的购买过程是零散的。其实不然,一个有趣的现象是,不管是散客还是团队旅游者,如果他们对旅游活动中的某个环节感到不满意,就会对整个旅游过程不满意。这充分说明他们都把旅游活动全程看作是一个完整的消费过程。
那么旅游企业和景点能否像西服生产企业那样向市场提供完整的旅游产品呢?不可能!没有那一家企业能够说,我能为旅游者提供从交通、住宿、餐饮、购物到全套景点组合。实际上,供给这一整套服务的,是若干个跨地区甚至跨部门的企业,由他们在分工合作中来完成旅游产品的“组装”。旅游服务就像一副八抬大轿,面对每一个旅游者,都要用这个轿子去抬。要抬好轿,轿夫要步调一致,如果各走各的,再大的力气,轿子也会抬得东倒西歪。旅游业的“八个轿夫”也就是一系列相关服务企业和景点,如果他们各有各的一套经营理念,互不配合,甚至互相拆台,就会出问题。所谓“散、小、弱、差”就是指这种状态。
2 旅游产业链在经营中存在的误区
旅游业的产业链实际上就是一条产出链、利益链。经营同一条旅游线路的各旅游区(或景点)、各企业通过分工协作共同打造同一旅游产品,形成一条旅游产出链,也可说是一个利益共同体。以长江三峡为例,经营这条线路的各景点、企业,其生存和发展都离不开这条线路的销路和声誉,在利益上互相关联、互相依存。旅行社生意好,饭店、车船交通、餐饮、景点的销售也就好;反过来也是如此。即使是同一类企业,或者同是景点,这种利益关系也同样存在,线路销路好,旅行社生意都火爆,各景点的销售也都会被带动起来。反过来,一条线路名声很糟,大家的生意都会很萧条。这就是旅游产业链的一损俱损、一荣俱荣。当然,栓在同一条产业链上的景点、企业之间利益的依存性并不能掩盖其利益的矛盾性,也就是企业之间还存在激烈的业内竞争。同在一个大灶吃饭,你吃得多,别人就吃得少。旅行社的收入分配多些,其它企业分配就会相对少些;你的旅行社客源争取得多,别的旅行社接待的客源可能就相对少些。
企业都是有独立经济利益的经济体,追求自身利益的最大化,旅游企业也不例外。这使旅游企业最易于把眼光都盯在怎么去多分享旅游市场这个“大饼”上面,注重强化其在业内的竞争能力,而对旅游产业的特殊性视而不见,忽略利益的依存性。旅游企业的自我中心经营观造成了一系列的误区。
误区之一:各个企业把眼光只盯在自己的企业利益上,把自己提供的那一部分服务就当成了“产品”,把需要这一部分服务的旅游者当成市场,围绕它们来制定自己的市场战略。旅行社有旅行社自己的市场战略,饭店有饭店自己的市场战略,游船公司有自己的一套市场战略,景点也有自己景点的市场战略。但就是没有全线路的市场战略,没有各企业、景点市场战略的沟通和配套。我们不难看到同一条线路的企业间互相扯皮,营销战略互相矛盾冲突的例子。如旅行社在搞低价倾销而景点恰在搞高价调节,线路上各企业希望多招徕旅行社以扩大业务而景点却在搞荒唐的独家代理制,其他企业正在搞优质优价而旅行社却在搞低成本战略。这样做的原因,就是因为各企业完全以自己的“产品”为中心,肢解了旅游产品和旅游消费市场的整体性。
误区之二:各企业缺乏对业内资源的调度。旅游业产业链的利益共享特性,为企业间互相利用对方的资源提供了广阔的基础。但我们发现,除了政府的旅游行业主管部门在国内外不定期进行一些旅游线路的整体促销活动之外,产业界还没有搞过同一条线路各类企业、景点联合促销。而诸如旅行社借重知名景点与其联名促销,景点借重旅行社的网络与其联合促销,各购物点、旅游餐饮点、新景点借重旅游线路的知名度联合促销,知名旅行社借重各类中小旅行社网点建立代理网络,中小旅行社利用大旅行社拓展业务,以及系列旅行社与有关景区联合推出新旅游主题®线路等等资源互补互惠的灵活合作方式,在现实当中却非常鲜见✿。实际上,联合促销可以使行业中著名景观的品牌、有知名度企业的名气和顾客网络等优质资源发挥更大的效益,反过来这些知名企业、景观又可通过别人的广泛参与降低自己的促销成本,大家都可用较低的成本造成很大的声势。比如一家旅行社想推出一条新的主题线路,如果要在市场上造成声势,必定要付出很大的经济代价,而线路出名后,线路上的各类企业、景点都跟着受益,其他旅行社也纷纷盗用你的线路。很显然,这非常不合算,但你又不愿意放弃。实际上,这时你不如与若干旅行社以及线路上的各个可能的受益者联合起来一起推出这条线路,你调动了别人的资源,极大地降低了你的推出成本,却可以收到大致相同的效果。
共2页: 1
ค论文出处: 误区之三:为了自身的利益,损害产业链整体的利益。有的旅行社以低价销售线路,在服务中偷工减料。有的购物点为了赚取暴利,与导游相勾结,销售假冒伪劣产品,坑骗旅游者。有的游船公司不顾游客安全,设施不齐全。当地的旅行社接揽外地社业务后,为了多赚钱,不信守合同,肆意降低服务档次。这样做,虽会带来短期利益,却损害了全线路的声誉,最后自己也因此利益受损。企业这样做,就是不知道产业链一损俱损的道理,不知道他的行为像传感器那样最终会损害到自己的长远利益。
3 协同整合营销,根治旅游产业的“散、小、弱、差”的现象
旅游产业既然是一条条横ถ向的产业链,那么产业界就必须精心打造这些链条,不能听其自然。打造产业链就有必要形成协同整合。协同,就是树立产业链意识,把自我中心的经营思想转化为自我与产业链两个经营核心;整合,就是行业管理部门、各地区、各企业三方努力,推动这个行业逐步建立互相配合的机制。目前,至少可以从下述两个方面入手来进行这项工作。
3.1 建立区域性旅游协作板块
旅游“产品”实际上就是一个旅游活动区间,旅游产业链也可以说是一条地区链。一条旅游线路分属不同的行政区域,这是链条松散的原因之一。各地区从本地经济利益出发,按行政区划来制定自己的旅游规划和地区战略,易于割裂客观存在的跨地区旅游线路,也不利于构想和设计新的跨地区旅游线路。各地区分别搞自己的旅游开发和旅游营销,不仅难以形成线路景观的优化布局,而且造成产品雷同、互相打压的局面。既不能获得好的经济效益,又浪费资源。因此,打破行政地区界限进行旅游规划、产品开发统筹、联合营销来进行地区间整合,应该是打造产业链的重要途径。地区协同整合还能为各地区企业间的协同整合创造条件。如像我国的大西南、大西北、川渝鄂等都可以形成这样的旅游协作板块,在国际国内市场上打同一张牌。
3.2 建立旅游线路景点的企业联合营销市场战略
旅游产业是由一连串横向联系的企业构成的产业链。这种横向产业链和其他产业的纵向产业链意义完全不同,纵向产业链只有其头部生产成品,直接面对消费者,产业链条的其它部分则隐蔽在生产者之间的市场关系中,生产者之间可以随时调整协作伙伴和合作内容,协作的形式可以是多种多样的,或联名促销,或建立战略联盟,或共同出资进行新线路策划、设计与推出,或进行定期的协商协调。更进一步的话,还可以建立同盟内部的守则,形成某种约束,集体制裁某些危害产业链的行为。协作企业之间可以互相提供比协作体外的企业更大的优惠。这种合作,可以解决旅游界许多悬而不决的问题。如景点搞促销,面对分散的客源,只能采取撒胡椒面的方式,成本大效果又不明显,而通过联合促销,就降低了宣传成本。又如过去旅行社不知道如何打品牌,打企业品牌则产品线不能得到宣传,打产品线品牌则别人搭车受益,通过联合Σ促销则既能打企业品牌又能打产品线品牌。再如旅行社设计好的新线路往往遭别人偷窃,这极大地挫伤了开发主题线路的积极性,而一系列旅行社与景区合作推出新线路,就可以很好地解决这个问题。企业协作,还可以充分调动业内各自的优质资源为大家共享。按大旅游区组建旅游协会,协调产业链内的各种利益关系。旅游协会过去一直按业、按行政区划组建,不利于产业链的打造。最好能打破专业界限与地区界限来组建,真正发挥行业协会在调节利益关系上的优势,促进产业链的整合。
参考文献 [2]乔鸣麟.市场营销中的产品竞争与观念之争[J].机电产品开发与创新,2000,
(10).
[3]刘连银.我国旅游产业发展的症结所在[N].光明日报,2006-11-10.
[4]陈安泽,卢云亭.旅游地学的理论与实践[M].北京:地质出版社,2002.
共2页: 2
论文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