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数民族高等教育投入产出探析

时间:2024-12-26 14:21:31 来源:作文网 作者:管理员

摘要:高等教育所投入的人、财、物都可以用价值量化,其产出比较复杂,既包括能够量化的经济效益,也包括无法量化的社会效益。对于少数民族高等教育,衡量投入产出效益时要考虑到有关政策效应的特殊性,从民族地区发展的角度去分析。把高等教育投入产出效益纳入高校毕业生质量评价体系,越是高质量的大学毕业生越会创造更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关键词:高等教育;投入;产出;质量评价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高等教育和生产过程一样,有投入也有产出,高等教育投入是指高校在教育活动中用于培养学生所耗费的全部教育资源的价值量化。任何投入都是为了获得预期的产出,高等教育投入的目的是通过培养高素质人才,为全社会获得更高的收益和回报。高等教育所从事的人才再生产比企业的产品生产过程复杂得多。高等教育的投入主体和融资方式是多元化的,高等教育的产出是全方位的,既包括学生本人获得的私人效益,也包括国家、社会获得的宏观效益。从大学生个人角度来看,接受高等教育不但可以增加科学文化知识和专业技能的积累,提高个人素质,有利于未来创造更高的经济价值,同时高等教育所创造的巨大的社会效益,宝贵的精神财富,及其在人类发展和社会进步中所做的贡献更是举足轻重,难以量化。

一、高等教育投入

高等教育投入包括政府、企业、社会组织及私人对高等教育直接投入的各种资源的价值总量。从20世纪80年代末,高校结束了完全依靠国家财政拨款办学的局面,逐步建立了以国ฌ家财政拨款为主,对大学生收取学费、校办产业注资、社会集资办学和捐资助学等多渠道筹集高等教育经费的机制,形成了政府、社会和个人共同投入的新格局。

(一)政府教育经费投入

政府是我国高等教育的投资主体,其对高校的教育经费投入,是高等教育投入的主要来源。

(二)社会力量办学投入

社会力量办学主要指民办高校。1993年我国正式批准建立民办高校,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壮大,现有民办高校175所,在校生81万人;民办其他高等教育机构1104所,注册学生100.40万人。有些民办高校直接由企业筹建并投入全额办学经费,其办学经费比较充足,而且有些企业可以为高校提供实习并直接招聘部分毕业生就业,发展前景较好。还有一些民办高校属于个人投资办学或合作投资办学。社会力量投入弥补了公共教育经费的不足,也为国家培养了很多高等教育人才。

(三)社会捐资助学投入

(四)银行贷款投入

从本世纪初开始,很多高校因招生规模扩大开始建设新校区、投资新设备,一时间高校面临严重的资金短缺,由于政府教育经费有限,银行贷款成为高校解决资金困境的主要来源。早在2007年,时任教育部部长周济在国务院新闻发布会上就表示,我国高校当时的债务总额约二千多亿元。迄今为止,许多高校仍然背负银行的高额负债。

(五)校办产业盈利投入

校办产业是高校为了创建学生实习基地、促进科技成果转化而建立的产业实体,并成为一些高校资金投入的重要来源。2013年,清华大学校办企业净利润总额19.13亿元,名列全国第一,北京大学也高达17.73亿元。

(六)私人投入

(七)高等教育投入的机会成本

除了上述投入的直接成本,高等教育也会涉及到一些间接成本,即机会成本。对生产企业来说,机会成本是指利用一定的时间或资源生产一种产品时,而失去利用这些资源生产其他产品而造成的最大损失。高等教育的机会成本是指各项资源因投入高等教育活动所放弃的投入到其他经济活动可能获得的最大效益,如大学生因求学而放弃的就业收入。

二、高等教育产出

高等教育的产出既包括经济效益,也包括社会效益。高校为社会输送各种专业人才,因此毕业生们创造的经济效益是高等教育产出的一部分。同时,大学的本质在于♂直接或间接地创造社会效益,虽然无法直接量化,但意义无比重大。

(一)经济效益

经济效益包括大学生毕业后获得的私人收益和为国家创造的经济效益。私人收益体现在几个方面:一是受教育者终身收入的提高,包括劳动报酬和其他收益,都与受教育程度高度相关;二是受教育者人文素质的提高,包括人文知识素养、人生观价值观的提升、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的升华等,造就了更多优秀的知识分子,使其成为社会的中坚力量;三是身份的转变,高等教育是现今社会转变身份的最佳手段,可以实现从农村向城市、从偏远落后地区向发达地区、从国内向发达国家的转移;四是职业选择机会更多,大学毕业生由于具备专业知识和技能,选择职业的范围更大、机会更多,可以实现职业选择的最优化。为国家创造的经济效益是指大学毕业生们在服务于社会过程中为企业发展壮大、国家经济富强所做的贡献,是全社会对高等教育投入所获得的宏观经济效益。

(二)社会效益

与生产领域不同,高等教育还会创造无法估量的社会效益,其具有一定的综合性和间接性。大学的使命是以文化的力量引领社会、造就学生,一方面为社会输送高素质人才,提升整个人口素质;另一方面大学本身就是一个文化家园和精神家园,是社会价值观的引领者、道德风尚的引领者,承载着社会发展和人类进步的光荣使命。无论是通过大学生所传递的社会效益还是大学本身所体现的社会效益,其重要性都不亚于经济效益。

三、少数民族高等教育投入产出效益分析

少数民族高等教育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其特殊的政策效应必然影响其投入产出效益,因此需要从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角度进行探索和分析,以实现投入产出效益的最大化。

(一)微观效益分析

微观效益即私人投入产出效益,长期以来少数民族学生在高等教育方面一直享受一些优惠照顾。一是高考录取优惠,我国对少数民族考生一直采取优惠录取,有些地区在同等条件下优先录取少数民族考生,有些地区对少数民族考生直接加分5-20分录取。二是预科教育,如黑龙江省少数民族预科是针对省内少数民族学生的优惠政策,录取后在黑龙江民族职业学院学习一年,考核合格后升人本科高校。三是其他优惠措施,如对于少数民族贫困生给予一定的生活补贴,再如招录公务员或招录事业单位人员考试一般对少数民族考生降低录用条件,提高了少数民族大学生的就业概率。

(二)宏观效益分析

对于少数民族来说,高等教育的宏观效益包括☣两方面,一是民族地区高等教育收益,指政府用于少数民族高等教育经费投入与其带动的民族地区经济效益的对比关系;二是指少数民族高等教育对民族地区产生的社会效益。

政府对少数民族投入的高等教育经费是财政支出的一部分,其目的是培养造就高素质、高水平的少数民族人才,为民族地区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做贡献。如果忽略地区差异的影响,与受教育程度较低的群体比较,大学毕业生在哪里工作都会获得较高的私人收益,但是如果一些少数民族大学毕业生不愿回到家乡,而是到发达地区甚至国外定居和工作,就无法满足民族地区的人才需求,从长远来看,政府的教育投入对民族地区的发展稳定就起不到促进作用。因此,国家对少数民族高等教育的投入以及优惠政策的实施,应该立足于民族地区的人才需求,ข如少数民族学生入学及上学期间给予相应的优惠和照顾;毕业后按照国家定向、委培的规定到民族地区工作,使得国家对少数民族教育的投入切实有利于民族地区经济社会的发展和稳定,实现投入产出效益的最大化。这对少数民族学生及民族地区来说是一种双赢选择。

少数民族高等教育能够产生强大的社会效益。一方面,大学期间各民族学生融合在一起,互相帮助互相学习,促进了各民族之间的文化交流和民族团结,有利于少数民族大学生人文素质的提高。同时,他们把少数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和精神财富带进大学校园,增添了浓郁的民族风情、清新的文化氛围,以及包容合作的精神和丰富多彩的生活,对民族文化的传承及校园文化的多元化做出了贡献。另一方面,少数民族大学生毕业后不仅以其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服务于民族地区的经济建设,同时他们作为少数民族中的知识分子,其较高的文化素养、人文精神和道德风尚是一笔巨大的精神财富,是民族发展进步的重要保障,能够为民族地区的政治、文化、科技等方面带来新的活力,也是民族地区提高人口素质,加强文化交流,维护政治稳定,促进社会进步的中坚力量。因此,少数民族高等教育在大学校园和民族地区产生了双重的社会效益。

四、高校毕业生的质量评价刍议

高等教育的职责就是为社会培养高素质的专业人才,因此对高校毕业生质量的评价在某种程度上就是对高等教育水平的评价。中国校友会发布的《2014中国大学评价研究报告》中,将毕业生质量纳入大学评价标准,笔者深表赞同。

高校毕业生质量评价体系包括很多内容,其中比较重要的一项是用人单位和社会的评价,而用人单位和社会的评价取决于大学毕业生创造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即大学毕业生为社会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其创造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源泉在于大学生所拥有的人文素质、专业知识与专业技能与自我学习的能力等等。因此本文从高校毕业生预期创造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角度,刍议高校毕业生的质量评价问题。

(一)预期创造的经济效益评价

经济效益评价包括私♀人收益和为社会创造的经济效益。人才的价值不仅在于获得个人收益的多少,更在于对社会贡献的大小。从总体上看,高校毕业生创造的经济效益与其知识水平和专业技能高度正相关。在此应该强调,大学毕业生在追求个人收益的同时,更重要的是为社会创造更多的财富,以回报国家和社会对其培养和投入。高校毕业生对社会的贡献越大获得的评价度越高。

(二)预期创造的社会效益评价

大学毕业生通过高等教育的熏陶,应该具有更高的人文素养,他们不仅创造物质财富,更为国家创造精神财富,这些精神财富会转化为巨大的社会效益,推动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具体可以表现在很多方面: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具有更多的奉献精神,维护法律公平和社会公正,引领社会道德风尚,提升整个人口素质,等等,高校毕业生在这些方面做得越好获得的评价度越高。


热门排行: 教你如何写建议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