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业建设在岩溶地区石漠化综合治理中的作用

时间:2024-11-10 19:13:31 来源:作文网 作者:管理员

1南寧市的地理位置情况及石漠化现状

1.1地理位置情况

南宁市是广西壮族自治区的首府,位于广西南部,地处亚热带,北回归线以南,土地面积22112 km2,市区面积6479 km2,建成区面积190 km2。地处中国华南、西南和东南亚经济圈的结合部,是环北部湾沿岸重要经济中心。面向东南亚、背靠大西南,东邻粤港澳琼、西接印度半岛,具有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和地缘优势,是华南沿海和西南腹地两大经济区的结合部以及东南亚经济圈的连接点,是新崛起的大西南出海通道枢纽城市,具有两近两沿的特点。南宁市对广西沿海城市发挥着中心城市的依托作用,对华南、西南经济圈发挥着枢纽城市的连接作用,对东南亚各国发挥着中国前沿城市的开放作用。

1.2石漠化现状

南宁市处于世界三大喀斯特地貌集中分布区之一的东亚片区的中心地带,喀斯特地貌具有土层薄、植被差、水土流失严重的自然特征,喀斯特地区的生态环境十分脆弱,随着人类活动剧烈,资源开发过多,对土地的不合理开发利用,更加剧了生态环境的恶化,使得石漠化现象日益严重。据测算,南宁市岩溶区面积为1195.38万亩,石漠化土地面积217.71万亩,石漠化占18.2%,其中重度石漠化土地达到了164.48万亩,主要分布在六县二城区(马山县、武鸣县、隆安县、上林县、宾阳县、横县及西乡塘区、江南区),最严重的是马山县,石漠化土地面积达到29.6%,占南宁市石漠化土地面积的33%。石漠化导致岩溶地区生态系统退化,水土流失严重,土地资源无法利用,引发自然灾害和贫困,其危害性已经制约了南宁市的经济社会发展,加快石漠化治理是南宁市林业生态建设任务之一。

2林业建设在石漠化综合治理中的作用

根据形成因素分析,人为因素是石漠化形成的主要原因,集中体现为长期的过垦、过樵、过牧和不合理开发建设等诸多原因。石漠化的危害非常大,会导致水土流失严重、耕地面积减少、扶贫开发难度大,会严重制约当地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甚至会危及长江、珠江流域的生态安全,已成为西南地区最为严重的生态问题。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石漠化综合治理工作,于2008年2月批复了《岩溶地区石漠化综合治理规划大纲(20082015年)》明确表明加快石漠化地区的林业建设,在石漠化综合治理中处于核心地位,是实施生态环境建设的重要内容。以恢复岩溶林草植被,造林育林发展森林资源,保护、恢复和扩大植被覆盖率为突破口,通过尊重自然规律和经济规律,实现有利于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科学模式。党的十八大把建设生态文明提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战略高度,明确提出要实施重大生态修复工程,增强生态产品生产能力,推进荒漠化、石漠化、水土流失综合治理,为继续推进石漠化综合治理提供了行动指南。推进石漠化地区的林业建设,在石漠化综合治理中处于核心地位,是实施生态建设的重要内容,关系到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全局。

3林业建设在石漠化综合治理中面临的主要问题

3.1部分项目补助标准偏低

随着物价波动,建筑 三材价格和人工工资都普遍升高,特别是在石漠化地区地处偏僻,交通不便,存在二次搬运的情况,项目建设原定的补助标准在试点地区偏低,导致项目实施推进难度大,成效不明显。从南宁市2011~2016年石漠化治理资金来看,主要由中央预算内投资、自治区本级配套、市财政配套、自筹资金几部分组成,资金的主要来源是中央预算内投资,自治区本级配套资金和县财政配套资金也会有些,但所占比例很小。十二五期间,治理每平方公里的石漠化面积中央仅补助20万元,单项工程投资补助ผ偏低。再加上广西地方财力有限,治理投入不足的矛盾十分突出。财政投入不足与石漠化问题日趋严重的现象相比,限制了林业建设在石漠化治理中应发挥的重要作用。

3.2部分项目实施招投标存在困难

石漠化综合治理试点工程所涉及项目大多数较为分散,单个工程量小,几乎都涉及农民投工投劳。如:特色经济林建设,种草养畜、小水窖等项目,点多面广,施工地点分散,建设成本高,不利于施工和项目管理,投标单位少。由于项目投资是按补助性设计的,项目投资单价控制较低,一般都低于市场价,因此,存在几次招标失败,导致工程迟迟不能开工建设, 有时错过施工的最佳时节,是导致工程建设进度慢的重要原因。

3.3石漠化综合治理模式不够灵活

石漠化综合治理涉及农、林、水、环境等多个方面,管理协调难度较大,各有关部门开展的治理项目都是为解决某一专项问题而设立的,由各个相关职能部门进行管理和实施操作,缺乏综合治理的统一规划和系统思路。针对不同的问题,没有进行系统的规划,不能充分尊重农民的意愿,不能有效调动当地群众参与工程建设的积极性,使其成为工程建设的主体。部分地区的石漠化综合治理模式不够丰富,特别是遇上连续干旱,对现有的治理工程尤其是生物措施造成了极大损害,并直接影响石漠化治理进度。

3.4产业开发带动力不强

石漠化地区属发展欠发达地区,但同时又是矿产、生物、旅游等资源比较集中的富集地带,由于缺乏带动力强的大中型企☭业、示范基地和产业集群,使得资源就地转化程度低、精加工能力弱。加之产业链条不完整,市场体系不完善,科技含量低,配套设施落后,绝大部分地区尚未形成有效带动区域经济发展和扶贫开发的支柱产业。区域内农村生产经营方式较为粗放,农业收益低,农民增收困难,实现产业脱贫任务艰巨。

3.5石漠化监测体系不够完善

石漠化治理是一个长期而复杂的过程,短期内治理效果不明显,农民群众短期内难以成为生态的受益者,从而影响群众的热情。再加上项目实施完成后,由于缺乏有效管护力度,环境的承载超负荷会导致突出的人地矛盾,村民生活条件不能改善,群众为了生存,又会走上以破坏生态环境来换取生存条件的老路,从而影响生态效益的持续性,加剧石漠化的治理难度。所以,加强对石漠化的监测也至关重要。在南宁市还未能以县(区)为单位建立监测点,同时没有与之适应的石漠化监测体系建设和动态监测信息库,不能对石漠化地区进行全面监测,不能科学分析和评价工程实施效果,不能及时改进和优化治理路径,为石漠化的科学治理提供依据。

4石漠化综合治理的主要措施

4.1合理编制规划,对石漠化治理进行系统指导

石漠化治理工程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相关职能部门较多,南宁市委、市政府对该市石漠化综合治理工作高度重视,认真组织实施,成立了由发改委、农委、林园局、水利局、财政局、畜牧局、扶贫办等多个职能部门组成的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建章立制、明确职责、强化监督管理,在市直有关单位的共同努力下,2008-2016年南宁市石漠化综合治理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累计落实治理资金27737万元,治理岩溶面积1227 km2。根据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林业局、农业部、水利部联合印发的《岩溶地区石漠化综合治理工程十三五建设规划》,广西壮族自治区发展和改革委会同财政厅、林业厅、水利厅、农业厅、水产畜牧兽医局联合编制了《广西岩溶地区石漠化综合治理工程十三五建设规划》,明确治理的指导思想、建设目标、重点任务和保障措施,是十三五时期广西贯彻落实国家有关要求,稳步推进岩溶地区石漠化综合治理工程建设的指导性文件。南宁市的马山、上林两县也都分别制定了适合本地区发展的十三五石漠化治理规划。应在国家和自治区的基础上结合本地实际,科学、合理地编制适应本地区发展的《石漠化治理工程建设规划》,指导本地的石漠化治理工作,并把加强石漠化监测体系建设列入规划范畴。

4.2提高森林覆盖率,改善生态系统功能

加强林草植被保护与建设是石漠化治理的核心,生态安全保障的根基。通过封山育林、人工造林、封山管护、森林抚育措施等保护植被为主的林业工程,提高石漠化地区林草植被覆盖度,不仅增加了岩溶地区的森林面积,而且还提高了森林质量,生态系统功能得到有效改善。森林具有涵养水源,改善土壤肥力的作用,通过森林生态系统对水循环的调节作用,可加大地下水的补给量及区域水资源量,提高区域抗旱防涝能力,有效促进农业稳产高产。而且石漠化治理地区通过进行封山育林、人工补植造林以、农田防护堤建设、排涝工程建设等措施减少洪水对沟渠边泥土冲涮,直接治理水土流失,效果十分明显。如马山县固学屯往年洪水通过时,水质浑浊含沙、含泥量大,实施石漠化治理工程的农田防护堤工程后洪水通过水质较清,带走的泥沙较少。此外通过石漠化治理项目的实施有效恢复石山地区林草植被,改善区域生态环境,对于保护生物多样性意义重大,马山县加方乡、古寨乡通过石漠化治理后现均发现猴群出现。

4.3因地制宜,实施立体生态综合治理

利用石漠化综合治理工程的契机,因地制宜地将石漠化综合治理与产业发展、农民增收有机结合起来,开展以果为主,林果结合,套种药材,综合经营,增收保粮的治理方式,因地制宜形成山顶★林、山腰竹、山脚药、平地粮、低洼桑的立体生态发展模式。此外,可通过引导和扶持石漠化地区群众因地制宜发展林禽、林牧、林药、林菌、林草等林下经济,提高林地的使用率和产出率,促进农民增收,夯实石漠化综合治理的生态基础和经济基础。通过分类治理、多措施综合治理、调整农业结构、切实解决能源问题、加快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步伐、加强技术培训等多种形式的技术措施。走出石漠化综合治理的新方式,新路子。南宁市马山县弄拉屯树立了石漠化立体生态综合治理的典型,形成了以林为主、林果结合、套种药材、综合经营的绿色经济新格局,取得了生态+经济双效并行新模式,石漠化实施期间在弄拉屯共建沼气池32座,节柴灶21口,解决日常燃料供给问题。种植柑橘、枇杷、黄皮果、龙眼等果树面积达600多亩,种植金银花、两面针、苦丁茶等中药材面积达500多亩,完成封山育林2786亩,新增有林地1862亩,示范区森林覆盖率达72% [1]。弄拉因此也享有全国造林绿化千佳村、喀斯特地区ท的香格里拉等美誉[2]。

4.4依据资源优势,开展生态旅游

岩溶地区普遍都存在有得天独厚的自然景观资源,充分发挥岩溶地貌景观与生物景观资源优势,结合当地民俗文化和人文资源,发展生态旅游产业,通过旅游业的发展改善当地生态系统环境,降低群众对土地的依赖度[3]。国家和当地政府在政策和资金等方面给予适当扶持,重點发展以岩溶景观资源为基础的森林公园、自然保护区、湿地公园等为主体的生态旅游区。广西岩溶地貌发育广泛,孕育了孤山、秀水、奇峰、幽洞、瀑布、天生桥等奇丽多姿的喀斯特景观[4]。典型的喀斯特地貌构成了别具一格的桂林山水、环江完整而独特的喀斯特演化过程、崇左花山岩画具有不可估量的科学和美学价值、奇特的喀斯特漏斗群造就了世界罕见的地质奇观乐业大石围天坑群、桂西南独特的喀斯特地貌不仅拥有丰富多样的自然生态旅游景观,更是具有全球意义的生物多样性热点地区。南宁市的武鸣、马山、上林、宾阳、隆安是环大明山旅游圈的重要组成部分,有被誉为世界十大名洞之一的金伦洞、广西八大美景之一的红水河风光、弄拉自治区级生态自然保护区、ฅ上林大龙湖、隆安隆虎山等一大批喀斯特地貌旅游景点[5]。

5结语

林业建设在石漠化综合治理中的各项建设内容应紧密配合,相互协调,实现生态修复与地方经济协调发展,培育林业优势产业,提高林业建设在促进地方经济发展、保障社会稳定、增进民族团结中的作用。


热门排行: 教你如何写建议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