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工业化原则、目标和措施(1)论文
推进青海工业化进程,应注意把握以下四个基本原则: 1.遵循工业化一般规律与把握现代科技进步趋势和立足省情相结合。对工业化发展的一般规律,在推进工业化中应注意把握和利用,如产业结构的变化和升级,一般是按四个发展阶段循序渐进的,与工业技术进步的过程相适应。
我们在推进工业化过程中,一般应从劳动密集型产业起步,然后向资本密集型产业、技术密集型产业、信息产业渐次推进。但是,在科技进步日新月异、高新技术产业迅猛发展的今天,工业发展完全遵循一些国家工业化的老路,显然不合时宜,必须在阶段性的发展中体现跳跃性和超前性。
与此同时,又要充分考虑到青海实际,不能盲目跟风和赶时髦。从青海实际情况看,工业发展的水平和层次普遍偏低,过分强调“跳跃”和“超前”同样不切合实际。
就青海而言,当前应以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主,以增加就业为重点,适度发展包括高新技术产业在内的技术密集型产业,尤其要重视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提升劳动密集型产业,走出一条适合青海工业化快速发展的新路子。 2.推进青海工业化与推进农业产业化、城镇化、信息化相结合。
青海工业化、产业化、城镇化和信息化是紧密相连、相互贯通的。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既为工业提供原料,又为工业品拓展市场。
工业化的过程不仅体现在工业领域,而且体现在农业领域,即不断用先进的工业技术武装农业,推进农业的工业化、社会化。因此,要大力推进以市场为导向、以农畜产品加工企业为龙头、以农副产品基地为依托,市场牵龙头、龙头带基地、基地连农户的农业产业化,这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必由之路,也是加快青海工业化进程的有效途径。
城镇是现代经济活动的中心,是经济能量集聚地和商品集散地,加速城镇化可以促进工业化。信息产业已经成为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民经济新兴重要产业,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正向经济发挥重要作用。
因此,青海推进工业化要与推进农业产业化、城镇化、信息化相结合。要注重发展农副产品加工企业,推进贸工农一体化的农业产业化经营,提高农业经济效益和农村工业化水平。
要加快城镇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改善发展工业的硬环境,通过城镇化促进工业化。同时,注意发展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以此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提高产业层次和产品质量,从而加快工业化进程。
3.工业快速发展与可持续发展相结合。推进工业化,没有较快的发展速度,要实现后来居上是不可能的,但较快的发展速度,必须符合长远利益、整体利益、生态利益,必须是可持续发展的速度,是经济质量不断提高的速度。
否则,就将欲速而不达。当前,在把握发达地区产业转移机遇中,绝不能只追求量的扩张而“饥不择食”、盲目引进,对那些技术落后,能耗高、污染大、破坏生态环境的项目应拒绝引进和发展,绝不能以牺牲长远利益、整体利益、社会生态利益为代价来谋取暂时的快速发展。
这种快速发展最终将是慢速发展或完全失去发展的基础,国内外这样的教训是非常之多且非常深刻的。要正确处理眼前利益与社会、生态效益的关系,加快速度与提高质量的关系,坚持快速发展与可持续发展相结合,实现工业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4.充分利用本地资源与拓展经济发展空间相结合。充分发挥当地资源优势,突出特色,加快工业的发展固然很重要,但在经济全球化趋势加强,各种生产要素大跨度组合、市场环境发生深刻变化的历史条件下,仅仅“靠山吃山”、依靠当地资源和市场的内向循环来促进经济的发展,显然是行不通的。
我国已加入WTO,事实上已融入世界经济的大潮,参与国际经济循环和分工合作,任何地方在封闭的状态下关起门来搞建设已不可能。因此,在推进青海工业化的过程中,必须进一步冲破“食桑作茧”、“画地为牢”的思维定势,把工业发展置于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的大格局中加以定位,在更广阔的领域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提高经济发展的开放度和外向度,拓宽工业发展的空间。
推进青海工业化明确的目标 工业发展的具体目标可分为近期目标、中期目标和远景目标。 近期目标。
“十五”期间,工业总量明显增大,工业产业结构调整取得重大进展,传统产业改造提升取得明显效果,工业经济质量和经济效益显著提高,工业化水平在全国排位前移。到2005年,实现工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超过1/3,达到34%,强省富民取得实质性效果。
中期目标。到2010年,工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约40%;工业增加值年均保持两位数增长;工业增加值比2000年翻一番,工业对经济的带动力明显增强,工业化水平达到全国平均水平。
远景目标。到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前夕的2020年,工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超过1/2;工业增加值在2000年的基础上翻两番左右;工业化水平达到全国的中等水平。
围绕实现以上工业发展目标,青海推进工业化的主要任务是:扩大总量,调整结构,优化布局。 1.着力扩大工业总量。
工业总量小,是当前青海工业发展存在的突出问题之一。因此,推进青海工业化,首要任务是扩大总量。
其一,要增加工业投和入。只有增加投入,才能实现外延和内涵扩大再生产,从而扩大工业总量。
增加工业投入,一靠招商引资。实践证明,招商引资是增加工业投入的最直接、见效最快的途径。
当前,要抓住世界经济下滑和我国加入世贸组织以及东部产业转移的机遇,进一步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引进更多的市场资本投向青海工业,实现工业总量的扩张。二是放手发展民营工业,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增加工业投入的主要渠道是吸引和聚集民间资本投向工业。
政府对工业的投入应更多地用于基础和公共设施等硬环境的建设,营造一个更利于投资者办工业的硬环境。政府的资金即使投入工业项目,也只能是通过“四两”来“拨千斤”,引导更多的市场资本和民间资金投向工业项目。
因此,要放手发展民营工业,支持和鼓励发展非公有制企业参与公有制企业的改革体制,通过股份制、租赁、承包、出让等多种方式,千方百计盘活公有制工业企业存量资产,实现内涵式扩大工业总量。需要明确的是,扩大总量并非纯粹量的增加,而是产业结构日趋合理、不断升级的量的扩大,是企业整体素质、竞争能力不断提高的量的扩大。
因此,必须把扩大总量与调整工业结构、培育支柱产业结合起来,使量的扩张建立在提高工业素质和效益的基础上。 2.着力调整工业结构。
推进青海工业化,必须把调整结构包括产业结构、企业组织结构和所有制结构,作为“重头戏”来唱,通过结构调整,提高工业整体素质,增强竞争力,实现工业发展的新突破。
(1)调整产业结构。一是大力培育支柱产业。
重点做大做强水电、盐湖、石油天然气、有色金属四大支柱产业,并适时启动高新技术产业。二是用高新先进适用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
要有重点、分层次地对冶金、制药、农畜产品加工等产业进行技术改造,提高技术装备水平,加快开发有市场竞争力、技术含量高、效益好的产品,提升产业层次,延长产业链。为做大做强支柱产业,加快企业技术改造步伐,必须设立相应的专项资金。
对调整产业结构,政府应给予必要的资金支持,如贷款给予贴息,设立技术创新奖、质量提高奖、销售收入奖、招商引资奖、规模经营奖等。财政每年应从工业增加税收中安排一定数额的专项资金,用于培育壮大支柱产业和加快企业技术改造步伐。
(2)调整企业组织结构。企业组织结构要围绕做大做强支柱产业、优势产业,通过市场化运作提高企业组织集中度,逐步形成一批以骨干企业为核心、以名牌产品为龙头、以资产联合为纽带的具有技术优势、产品优势和效益优势的企业集团。
要有重点地组建发展水电集团、盐化工集团、石汽天然气集团、有色金属集团、制药集团公司等,以增强竞争优势,在抓大的同时要扶小,帮助中小企业提高管理水平和⚥创新能力。基于青海小企业多的现状,应引导基础较好的企业走“小而精”、“小而专”、“小而特”的路子,生产适销对路、竞争力强的产品;支持基础较差的企业开展横向经济联合,围绕有实力的产品和大企业开展生产服务。
对少数落后企业,应关、停、并、转,促进生产要素合理流动和重新组合。总之,哪种企业组织形式更有利于增强竞争力,更有利于加快发展,就采取那种企业组织形式。
(3)调整所有制结构。坚持“有进有退、有所为、有所不为”的方针,通过股份制、产权出售、租赁、承包等形式,继续深化国有企业改革,优化国有企业的产权结构、盘活存量资产。
要从青海经济基础薄弱、政府投入少的实际出发,大力发展非公有制工业经济,增加民营经济在工业中的比重。2000年,全省非公有制经济的工业总产值只占全部总产值的25%,比例过低。
为此在做法上,一是要大张旗鼓地宣传非公有制工业经济的地位和作用,纠正对非公有制工业经济的种种歧视和偏见,大力表彰非公有制工业经济领域涌现的先进典型,形成发展非公有制工业经济的良好氛围。二是要放宽非公有制工业企业的准入条件,除国家法律规定明确禁止和限制的领域外,非公有制工业经济都可以进入。
同时按照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对包括非公有制工业经济在内的各种经济成份实现一视同仁政策,为其提供公平竞争的环境。三是加强对非公有制工业经济服务和支持。
政府职能部门要实现从只管“公家”到服务“全社会”的转变,按照非公有制工业经济的发展特点和需要,建立和完善社会服务体系,在创业指导、技术创新、信息服务、市场拓展、人才培训以及融资、社保等方面,为非公有制工业企业提供良好服务。通过以上措施,不断提高非公有制工业经济占全部工业的比重。
3.着力优化工业布局。合理布局生产力,促进资源优化配置,是推进工业化的重要任务。
要按照经济规律的要求和效益、效率的原则,优化工业布局。从我省实际出发,应重点发展一个区域、二大走廊、三个园区。
一个区域即以盐湖化工、石油天然气、有色金属为主的柴达木资源开发区。二大走廊即黄河下游以水电工业为龙头的无污染工业走廊、湟水谷地耗电工业和农畜产品加工业走廊。
三个园区即西宁经济技术开发区,重点发展新型材料,高原动植物精深加工中藏药、生化药、保健品、绿色食品等产业;甘河滩♂工业园区,重点发展有色金属、高耗电和建材工业;昆仑经济技术开发区,重点发展技术含量较高的盐湖化工产品、建材产品和高标号成品油。 推进青海工业化圈定的措施 要完成青海工业化的目标任务,把青海工业化的蓝图变为现实,必须切实采取以下对策措施: 1.营造浓郁氛围。
现代意义上的工业化,是市场经济体制逐步完善条件下的工业化,而不是仍带着浓重计划经济色彩的工业化;是经济全球化趋势加快、我国加入WTO大背景下的工业化,而不是封闭或半封闭环境下的工业化;科学技术突飞猛进、技术和产品生命周期日益缩短形式下的工业化,而不是一个产品几十年一贯制的工业化;是在“短缺经济”结束,产品结构性过剩时期的工业化,而不是卖方市场条件下的工业化;是可持续发展的工业化,而不是以污染环境、破坏生态、浪费资源为代价的工业化。在这一历史背景下,如果思想观念还停留在老套套、旧框框里,推进工业化就必然写不出“大手笔”,打不开新局面。
应当肯定,经过22年的改革开放,青海广大干部群众的思想观念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但是,解放思想永无止境,更新观念未有穷期,只要实践在发展,认识的深化就不应当止步。当前,青海工业发展存在这样那样的困难和问题,但首要的还是思想观念滞后于改革与发展的步伐。
因此,必须把思想观念创新作为加快青海工业化进程的“开场戏”来唱,在全省深入开展以进一步解放思想为主题的学习讨论活动,引导广大干部群众进一步破除习惯势力和主观偏见的束缚,树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新观念:如找省长、找市长不如找市场的观念;小开放小发展,大开放大发展,“客主双赢的观念”;“不怕客观条件差,就怕主观不努力”、扬长避短,发挥比较优势和后发优势的观念及科技、知识、信息、政策、管理、资本、人才等要素是更重要的资源的观念;各种所有制经济一视同仁,等等。总之,要以思想观念的再转变,促进工业发展的新突破,配合学习讨论活动,充分运用电视、电台、报纸、墙报、板报等宣传媒体,广泛宣传青海推进工业化的意义、思路、目标、任务和措施,做到电视有图像、电台有声音、报纸有文章,以形成推进工业化的浓郁氛围。
2.精规划设计。规划是推进工业化的基础工作,是工业化的发展蓝图。
搞好科学规划,对防止建设的盲目性和无序性,增强工作的计划,性和系统性,加快工业化进程具有重要作用。因此,要抓紧组织力量,认真做好规划工作。
在制定规划时,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一是要明确推进工业化的指导思想、总体要求和基本原则,在有关具体内容上要与工业发展的有关政策和规划相衔接。二是既要遵循工业化的规律,又要紧密结合青海实际,突出特色,抓住重点,发挥优势;既要有明确的目标任务,又要有具体的对策措施,使之具有战略性、科学性、指导性和可操作性。
三是不仅要有全省工业化的总体规划,而且要有一系列与之相配套的区域规划、部门规划、行业规划以及具体项目规划,使之成为相互关联、相互衔接的有机整体。四是要及时制定实施规划的具体方案,以保障规划顺利地付诸实施,使蓝图真正能够逐步变为现实。
3.做好项目工作。项目是资金、技术、劳力、土地、能源等一系列生产要素的组合和载体,是调整产业结构的零部件,是推进工业化的切入点和着力点。
青海要实现经济的超常规、跨越式发展,走在西部大开发前列,就必须瞄准市场,依托资源优势,培植一批大工业项目,孵化一批骨干企业,做大企业规模,增强产品优势,带动工业总量的扩张。去年以来,省政府在反复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十五”期间全省工业发展的45个重点建设项目,涉及电力、盐化工、有色金属、医药、建材、农畜产品加工、机械以及资源勘探与开发等十个领域,总投资约500亿元。
这些项目建成后,年实现销售收入300亿元以上,年新增工业增加值80亿元以上,相当于在2000年基础上翻一番。到“十五”末,基本形成15—20户年销售收入10亿元以上、上缴税金超亿元的大型骨干企业,构建起青海特色经济的工业框架,从而带动全省经济快速发展。
当务之急是要做好项目的前期工作⌚,抓紧落实项目业主和建设资金,使其尽快开工建设,及早发挥效益。要建立有利于项目实施和企业成长的新机制。
坚持以市场为导向,统筹规则,合理布局,做好项目前期准备工作,建好项目库。积极探索建立业主出资、社会募资、政府资助的资金筹措机制,强化金融的支持配合作用,进一步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把项目建设的资金来源重点放到资本市场。
在项目建设上要形成“瞄准一个市场,启动一个课题;开发一个产品,创建一个企业;培育一批品牌,形成一个基地;建设一个园区,带动一个产业”的有效机制。集中力量发展具有规模优势的大企业的同时,辐射带动一批“专、精、特、新”中小型特别是民营企业,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
4.抓好企业创新。要强化企业的竞争优势,必须着力抓好体制创新、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
(1)要抓好体制创新。一是改革投融资体制,充分调动市场主体和民间投资的积极性,引导和鼓励市场资本和民间资金增加对工业的投入,对市场主体和自然人出资建设国家非限制和非禁止类项目,实行登记备案制而取消审批制。
逐步形成国内与国外、政府与民间、计划与市场、自筹与负债、长期与短期相结合的投资主体多元化、投资行为市场化、投资风险企业化的投融资体制。二是要深化国有企业改革。
继续推进以三项制度改革为主要内容的企业内部机制创新,建立起高效灵活的运行机制;推进以产权多元化为重点的企业制度创新,加快国有产权结构的调整;建立和规范企业法人治理结构,使企业管理真正走上科学化、规范化轨道。同时,要大中小企业并举,抓大要强,进而有为;放小要活,退而有序。
三是要完善用地制度,确保重点工业项目的建设用地。采取多种方式支持工业项目用地,鼓励利用荒山、荒坡、荒地、荒滩支持工业项目建设。
支持工业项目性质,办理集体土地使用手续。简化工业用地审批程序,优先解决重点工业项目用地。
四是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形成独立于企事业单位之外、资金来源多元化、保障制度规范化、管金管理社会化,实行下岗职工基本社会保障和失业保险并轨,积极推进职工基本医疗保险改革。五是转变政府职能,努力为企业做好服务工作,该由市场运作的事项坚决取消行政审批。
各级政府要做企业不愿做,不想做、做不了的事,集中力量改善投资环境,培育要素市场,维护市场秩序,让市场主体公平竞争。
(2)抓好技术创新。在政策、资金上支持企业成为科技进步和科技成果转化的主体,鼓励企业引进和开发科技成果,建立自主创新的技术进步机制。
既要适时启动高新技术产业,更要注意用高新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既要在高新技术局部领域实现突破,更要提高传统劳动密集型产业的技术含量。具体说来,要抓好“两化”:一是新兴高新技术产业集聚化。
加大资金、技术、人才的聚集,形成局部优势,有选择地上一批高新技术项目,加强引进和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进行“二次创新”;二是传统产业技术化。着力加强高新技术向传统产业的渗透,带动传统产业的提升、优化。
要以盐湖资源的综合利用、轻金属新材料和生物工程制品为突破口,加大适用高新技术的引进、委托开发和自主开发力度,加速科技成果转化进程。盐湖化工,重点开发镁、锂、锶等高技术深加工产品,力求形成高技术产业群,在钾光卤石脱水技术上的基础上,开发水氯镁石脱水技术,大幅度降低金属镁的生产成本。
加快锶资源开发,以碳酸锶为龙头,积极发展硝酸锶、氯化锶、氢氧化锶和金属锶的生产试验研究,发展锶系列产品。逐步放大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镁锂比条件下的提锂工艺,尽快做大做强青海锂产业。
轻金属新材料,重点研制和引进硼、锂、镁、铝系列产品的加工技术,推进硼酸铝晶须等的产业化进程,发展高强度镁基合金、高强度铝基合金、超强度改性工程塑料、锶铝合金及其下游产品以及纳米技术产品等,延长产业链。生物工程制品,大力开发治疗心脑血管病、肝病、风湿病、糖尿病、肿瘤等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生物药品和藏药新品种,推进中藏药现代化和产业化。
同时,积极利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提升产业技术水平,逐步实现高新技术的产业化和某些产业的高新技术化。
(3)抓好管理创新。对企业经营管理者实行年薪制、期权制等分配制度和激励机制,将经营管理技能视为生产要素,进入企业分配,把经营管理者的利益与企业的发展业绩紧密联系在一起,以激励经营管理者开拓奋进,力促企业快速发展。
5.实施名牌战略。名牌是企业的竞争力,是一个地区经济实力的重要标志,谁拥有名牌产品,谁就能在市场竞争中独领风骚。
温州市是浙江省最边远的地区,现在是民营工业发达地区,是后发展地区实现工业化的典范。其靠的就是名牌战略。
目前,青海的工业不论生产规模,还是竞争能力都与国内外先进地区存在很大差距。因此,必须把实施名牌战略,培育、扶持名牌产品,提高竞争力和知名度,作为推进工业化的一项重要举措。
其一,树立强烈的名牌战略意识。要充分认识到:创名牌事关企业发展的前景和命运,是推进工业化的永恒主题;实施名牌战略,企业是直接受益者,但更大的受益者则是名牌企业所在的地区,青海若能有
一、二个叫得响甚至在国内外享有盛誉的名牌产品,对于提高青海的知名度,加快青海的经济发展,都将产生非同小可的辐射和聚集效应。其二,选择优势产业和项目创名牌。
从比较优势强,市场前景好、经济效益高的优势产业中筛选优势项目,在优势项目的开发中创名牌、树名牌。这些产业都可以作为创名牌的选择对象。
同时,也可从新兴产业或高新技术产业中创名牌。就企业而言,应千方百计争创名牌、名牌企业。
就政府而言,应努力创区域名牌的生命、科技是名牌的支撑、广告是名牌的翅膀、设计是名牌的源泉、服务是名牌的护卫的经营理念,在提高产品质量上下苦功,在推动科技进步上花力气,在宣传广告上做文章,在精心设计上出创♀意,在优质服务上使实劲。其四,营造创名牌的良好环境。
一是优化政策环境。对著名品牌和名牌产品,要争取在税收上下给予适当的优惠,在技改或新产品开发贷款上给予必要的扶持;对创名牌产品的企业,政府按品牌的档次给予奖励。
二是优化社会环境。整顿和规范市场秩序,严厉打击假冒伪劣产品和违法侵权行为,保护名牌企业的利益,为名牌产品的发展创造公平竞争环境。
6.做活招商引资文章。近些年,青海的招商引资工作取得了明显进展,但绝不能停留在现有的层次和水平上,要抓住世界经济下滑和衰退、国际剩余资本可能更多地向我国转移以及沿海发达地区产业转移的契机,加快招商引资步伐,把青海工业的“蛋糕”做大。
一是筛选、包装招商引资项目。做到既有传统项目,又有新建特色项目;既有劳动密集型项目,又有资金、技术密集型项目。
项目的包装要有诱惑力、吸引力,足以激活投资者的兴奋点。二是拓宽招商引资思路。
通过组团招商、委托招商、网上招商、以商招商多种形式,国外招商,省外招商等多种渠道,把有实力的大企业、大老板引到青海来创实业。三是完善招商引资策略。
做到“请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引资与引人才、技术、管理、品牌相结合,提高招商引资整体水平。四是改进招商引资方法。
采取以资源换技术、产权换资金、存量换增量、市场换项目等灵活多样的办法,务必在招商引资的广度和浓度上有新突破。五是优化招商引资环境。
既要改善硬环境,搞好基础设施建设,经营开发管理好城镇,“筑巢引凤”;更要优化软环境,重点是营造好法制、政策、服务、市场、社会和人文六大环境,法制环境方面,主要是认真落实优惠政策,使投资者享受到实实在在的优惠待遇。服务环境方面,应坚持和完善联合办公,一个“窗口”对外、公示制和限时服务等制度;减少行政审批事项,简化审批程序,提高办事效率;全面清理收费项目,禁止任何形式的乱收费、乱摊派、乱罚款、乱检查、乱集资。
市场环境方面♥,应进一步依法规范市场主体行为、市场交易行为和市场监督行为,努力营造公开、公正、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社会环境方面,应严厉打击各种违法犯罪活动,强化治安管理,维护社会稳定。
人文环境方面,应在文明言行、公共卫生以及居民行为规范等方面着力提高居民素质和文明程度。 7.强化人才开发利用。
人才是“国之大宝”。市场经济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
“得人才者得天下”,谁赢得了人才,谁就赢得了主动,谁就能占领经济发展的制高点。青海拥有一定的人才资源,但总体上比较匮乏,必须以新的人才观念,加大开发力度,做好人才的培养、引进和使用工作。
人才培养要从公民素质抓起,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大力推进素质教育,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搞好职业技术教育、职业培训,成人教育和多种形式的继续教育,不断提高劳动者素质。特别是要加强对本地企业家队伍的培育,可从机关选派一批年轻干部到企业去锻炼,着力培养一批具有战略眼光和创新能力的企业家。
加大人才引进力度,以相对丰厚的物质回报、真挚的感情、体现知识和人才价值的事业吸引和留住人才,关键是要建立完善报酬与业绩挂钩的分配和激励机制,允许技术要素参与收益分配,积极推行技术入股和管理入股。同时,还要做好引智工作。
引智是见效快、成本低的引进人才的一种方式。要加强与高等院校、科研单位的合作,“不求所在,但求所用;不求长住,但求常来”,使更多的高素质人才智力为我所用。
此外,要盘活人才存量,摸清青海到底拥有多少人才,并充分发挥本地人才的才智和潜能,为工业化提供智力支持。 8.信息化带动工业化。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信息产业作为国民经济的新兴重要支柱产业,正向经济社会各个领域渗透,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对经济结构调整、传统产业改造提升和提高国民经济整体素质正发挥着重要作用。信息化是工业产业优化升级的关键,是加快资金,技术等要素流动和优化资源配置的动力,是工业企业参与两个市场竞争、利用两种资源的现代手段。
因此,必须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高起点推进工业化,从而实现工业化跳跃式发展。用信息化带动工业化;政府和企业都要发挥各自的作用。
一是政府推动和推广信息化。政府的主要任务是加强和支持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发展和推广各行各业计算机应用网络,加快电信网、广播电视网、计算机网建设。
同时,引导和支持企业抓好信息化建设。要组织一些企业经营管理者到企业信息化搞得好的地方去考察参观,以开阔眼界,增长见识。
对水电、盐化工、石油天然气、有色金属、中藏药、农畜产品加工等产业信息化建设,省政府应在人才、土地、资金上给予支持,并在上述产业中分别选择一至两家企业进行信息化试点,取得经验后,再逐步推广。二是企业发展和利用信息化。
运用信息技术改造和提升传统产业,运用信息技术加快企业技术创机关报、管理创新和制度创新,提高产业层次,优化产业结构,提高管理水平,提升产品档次,增强市场竞争力。整合企业内部的信息资源解决企业各管理层之间的信息不对称问题,提高企业决策质量、决策效率和经营水平。
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和产品在工业产供销、科研各方面的广泛运用,促进企业提高效率、降低库存、缩短反应周期、加快资金周转、减少市场风险。采取举办企业上网宣传活动、组织青海产品网上博览会等有效办法,推进企业上网,并从一般的上网到设网页、建网站,借助网络技术积极探索和引进电子商务等现代贸易方式,提高企业的经营效益,加快工业化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