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国际贸易》课程教学方法

时间:2024-12-27 02:10:34 来源:作文网 作者:管理员
"

论文关键词:国际贸易 教学方法 教学实践

论文摘要:结合《国际贸易》课程的科研与教学£实践,讨论了《国际贸易》课程教学的难点,对几种有效的教学方法进行了一些研究和探索,为教学方法改革提供了思路,以期开发学生的潜力,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1 探讨《国际贸易》课程教学方法的必要性

作为实现教育目的诸多环节中的重要一环“教学”,在大学生的培养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教学是教师依据一定的教材所包含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技巧为主要内容,采取一定的调控手段,组织学生学习的一种双边和多边活动的系统教育过程。教学方法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为实现教学目的、完成教学任务而采取的教与学相互作用的活动形式的总称。教学活动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统一。“教”法与“学”法相互联系与作用,共同影响着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因此,教学方法是教学效率高低和教育目的实现的关键。实践证明,科学地选择和使用教学方法能够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能在不加重学生负担的情况下,全面完成教学的任务。所以,正确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对于更好地培养专门人才具有重要意义。

在世界经济一体化的大背景下,国与国之间的贸易交往日益密切,社会对高校毕业生提出了熟悉更多国际贸易相关知识的要求。《国际贸易》是国际经济与贸易本科专业最重要的核心基础理论课程。同时,作为国际贸易实务、国际服务贸易、国际经济合作、WTO理论与政策、世界经济概论等其他专业课程的先修课程,《国际贸易》课程在整个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课程体系中发挥着重要的基础性作用。在我国加入WTO后,伴随着对外贸易规模不断扩大,很多其他专业如金融学、电子商务、市场营销、保险学等也纷纷开设了《国际贸易》课程。如何提高《国际贸易》课程的教学效果越来越受到普遍关注。《国际贸易》课程涉及的知识面广、综合性强,教学有一定难度,因此,在《国际贸易》课程教学的过程中,如何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显得尤为重要。

笔者结合《国际贸易》教学要求与近几年的科研教学实践,致力于探讨在《国际贸易》课程教学过程中,如何改进教学方法和提高课程教学效果,以期开发学生的潜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传统《国际贸易》教学方法存在的问题

2.1讲授有余,互动不足

2.2理论有余,案例不足

在传统的《国际贸易》课程教学中仍大多采用以传授理论知识为主的模式,且理论学 ☻习和实践之间的融合不够,这些已不太适应当今多学科专业交叉融合的趋势。《国际贸易》是一门密切联系国际贸易政策措施、联系国际贸易规则和国际贸易发展的课程,因此《国际贸易》❤课程是和实践密切相关,不断变化和发展的。这就需要教师密切跟踪课程的最新发展动态,加强对案例的搜集、整理和归类,并在教学过程中与学生进行分享和交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经济敏感度,做到与时俱进。通过在教学中引入案例可以缩短教学情景与实际生活情景的差距,锻炼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3考核方式单一

考试就如一根指挥棒,学生往往根据考试方法及内容确定相应的学习方式,单一的闭卷考试与《国际贸易》课程内容及特点不相适应。这种单一的考试方式难以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不利于开发学生的潜能。因此,应改变单一的闭卷应试方式,用多途径评价学生的系统知识和创新能力,以求充分、全面反映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改变片面依赖笔试的评估模式带来的弊端。为此,需要设计一套考核指标体系,从多角度予以考核。

基于以上《国际贸易》课程传统教学的缺点,必须深化教学改革,探索新型的、有效的教学方法,从而加强学生能力的基本训练,以适应培养高素质人才的要求,促进教育水平的提高。

3《国际贸易》教学方法的实践探讨

3.1案例教学法

《国际贸易》课程理论性较强,学生缺乏兴趣,经常容易引起学生学习疲劳性,因此无法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改变这样的局面,就必须“理论结合实际”,采用案例教学法。案例教学法为哈佛首创,是以案例为基本教材,在教师的指导下,运用多种形式启发学生独立思考,对案例所提供的材料和问题进行分析研究,提出见解,做出判断和决策,借以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案例教学法常用作传统讲授方法的补充,有利于将理论应用于实际问题的分析。如在讲到反倾销的时候,可以选取具有代表性的外国对中国反倾销案件以及中国对外国反倾销案件进行分析、归纳、概括和总结,同时分析中国在面临国外反倾销时的特殊性。在讲到产品周期贸易理论时,我们可以引入纺织制衣、塑料玩具、电子装配等产业的国际转移的典型案例进行讲解。通过案例教学法,既能培养学生勤观察、勤思考的学习习惯,又能训练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案例教学法还能促使教师更加关注国际贸易方面的前沿问题,教师在进行广泛的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对搜集的资料进行合理地加工、整理,选出适用于教学需要的不同案例,对教学内容进行必要的修正和更新,从而使教师的教学、科研业务水平不断得到提高。

3.2小组讨论法

小组讨论法就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以小组为单位,围绕某一特定问题,进行充分准备,并鼓励发表不同意见,以求弄懂问题、解决问题的一种教学方法。在教师讲授中,学生是被动的信息接受者;而在讨论中,学生是积极参与者。小组讨论的优点是为学生提供团队协作的机会,学生能集思广益,产生大量的创新思维,积极参与和主动学习。讨论要具有活力,教师需要花时间提前准备好问题纲要,仔细规划如何来引导学生们进行讨论。如在讲到贸易依存度的时候,教师可以给出我国贸易依存度的实际资料,然后提出讨论中心议题——我国贸易依存度过高的经济影响及原因所在,学生分组讨论,陈述各自观点,最后由教师总结评价,给出分析问题的方法和答案。这种方式通过组织学生对所学问题的讨论,促使其动脑思考,进行分析对比,从而培养锻炼其独立思考和分析判断问题的能力。在小组讨论教学法中,学生之间的互动成为可能,这样就扩大了课堂教学中的信息渠道,使整个课堂教学成为了一个网络结构,学生不仅可以向老师学知识,而且也可以从同伴中学到知识。从更深的层次来看,教学相长也成为可能,课堂教学中不仅学生获得了发展,而且教师可以在与学生的互动中得到发展。

此外,小组讨论成绩可以按一定比例计入《国际贸易》课程学生最终总成绩,来评价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改变片面依赖笔试的评估模式带来的弊端。这种评估方法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实践的热情,引导师生重视创新能力的发展,淡化标准答案意识。

3.3探索式教学法 ☹

探索式教学法是指教师组织和引导学生通过独立的探究和研究活动而获取知识的方法。在这类方法的实施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尽可能地发挥自己在学习中的自主作用。教师的作用更重要的是体现在为学生设计探索研究的情境,提供相关的资料,引导学生开展有目的的探索活动,帮助学生形成“发现”的结论或结果。其目的是通过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促使他们自己去获取知识以及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从而开发学生的智力,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培养自学能力和独立研究能力。

国际贸易学是与实际生活联系紧密的一门学科,采取探索式的教学尤为合适。如《国际贸易》课程中有很多理论模型,如果单纯地介绍理论模型,显然是枯燥的和难以接受的。并且由于学生对理论的背景知识了解寥寥,因此学来的理论也是一知半解和僵硬的,学生本身往往只记住一些结论,而对原理形成的思路却不甚了解,既不重视思维的过程,忽视思想方法的培养,更谈不上运用理论来解决实践中的问题了,这样就难以达到开设《国际贸易》课程最主要的目的。而教师通过提供相关资料,引导学生开展有目的地探索活动,学生能够了解某一理论模型产生的来龙去脉,找到分析问题的突破口,能够加深对国际贸易理论的理解与认识,从而提高理论的实践能力,此外,对培养学生从事学术研究的兴趣有很大的帮助。

3.4提问启发式教学法

提问启发式教学法是指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运用提问的形式,辅之以教师的引导及解释,让学生独立思考、钻研,去完成问题的解答,从而促使学生学习的方法。教师在设计问题时,应做到:

一要围绕教学目标,有的放矢;二要有一定的思维含量,难易适中;三要“点出”问题的关键。提问可以“拔动”学生的思维,必要时,鼓动学生提问题,这样不仅可以使学生动脑筋,也可打开教师的思路。通过问和答,可以使学生全力投入老师的问题思考之中,从沉闷的听课气氛中走出来,积极运用其思维分析问题、提出问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调动起来了,对所学的知识加深了理解,学习就有了兴趣。

在《国际贸易》课程的教学中,教师应根据课程内容在讲课过程中巧布悬念适宜提问,比如在讲到关税和配额的局部均衡分析时,可以先对关税的经济效应先详细讲授,然后抛出问题“配额的经济效应如何?它和关税的经济效应相同吗?”“为什么?理由何在?”学生可以模仿教师对关税经济效应的讲授来分析配额的影响,然后教师及时讲解排除错误答案,使学生开动脑筋、认真思考,同时明白自己分析问题时的错误所在,加深理解,印象深刻。

实践表明,以上教学方法比传统的教学模式具有显著的优越性,不仅达到使学生较系统牢固地掌握专业知识的教学目的,而且提高了学生的综合能力。而具备各方面较强的综合能力是可以让学生受益终身的,这也是教育应实现的更高目标。因此,以上教学方法很值得在《国际贸易》课程教学中应用与推广。教师讲课时应根据需要适时转换不同的教学方式,以增加课堂教学方法的多样性和趣味性,最大限度地提高学生对学习的兴趣,进而取得令人满意的教学效果。当然,如何灵活和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方法,还有待我们不断在教学实践中加以探索。


热门排行: 教你如何写建议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