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庄子的身体美学思想

时间:2024-12-26 14:24:04 来源:作文网 作者:管理员

【摘 要】庄子的身体美学思想,主要表现在如下四个方面:庄子以自然ฏ的身体为美,是指庄子肯定自然身体本身的美。庄子以感觉的身体为美,是指庄子注重从身体的感觉和被感觉的身体出发来理解身体。庄子以完满的身体为美,是指庄子除了重视作为形体的身体,而且重视人的精神。庄子以自由的身体为美,是指庄子注重身体的自由状态即理想状态。

【关键词】庄子;身体美学;自然;感觉;完满;自由

要探讨庄子的身体美学思想,首先要对身体美学作一个大概的认识和阐述。理查德・舒斯特曼在其著作《身体意识与身体美学》中指出:“‘身体’这个术语所表达的是一种充满生命和情感、感觉灵敏的身体,而不是一个缺乏生命和感觉的、单纯的物质性肉体;而身体美学中的‘审美’具有双重功能:一是强调身体的知觉功能(其具体化的意向性不同于身体/心灵二元论),二是强调其审美的各种运用,既用来使个体自我风格化,又用来欣赏其他自我和事物的审美特性”。赵文俊提出:“身体美学应在‘灵’与‘肉’的统一中来研究对人的血肉之躯的身体的审美创造和审美欣赏。”彭富春认为:“严格意义上的身体美学不只是关于身体的美学,也是从身体出发的美学。”“从身体出发的美学正是对于身体的身体性的美学思考。”王晓华指出:“身体美学首要的是指以身体为主体的美学。”总结以上几位学者的观点,我们可以认为:身体美学是从身体出发来研究身体和与身体相关的审美表现。

《孝经》云:“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是说人对身体的原生形态的保持和呵护是对父母的尊重,就是孝。庄子是先秦时期道家学派的重要代表人物,其著作中对身体也给予了很多关注,那么,这些对身体的关注和描写透射出了庄子怎样的身体美学思想呢?

一、以自然的身体为美

李泽厚和刘纲纪在《中国美学史》一书中提出了这样的一个观点:“庄子及其后学以自然无为为美,因此他们从根本上肯定了美与真的一致性,凡美的东西都应该是真实无伪的东西,而不能是虚假做作的东西”。身体作为天地万物中的一分子,自然也要受“道”的规律――自然的支配。因此可以说,“道家给予身体以自然地规定,身体从属自然并要回归自然。”那么,这里就有两个问题需要提及,一是自然的含义;二是庄子的著作中所追求的身体美学观到底是不是自然的呢?

李泽厚曾在其著作《美学三书》中这样解释:“庄子和道家哲学很强调‘自然’。‘自然’有两种含义:一种是自自然然,即不事人为造作;另一种即是指自然环境、山水花鸟。”当我们来仔细研读庄子的作品时,会发现庄子确实是提倡自然无为,顺应自然变化的自然思想。也许这与当时的社会环境有着重要的联系。因为现实的黑暗和污浊,所以他们强烈地追求一种精神上的逍遥自由和自然自适的状态ฐ。庄子在《大宗师》篇中写到:“古之真人,不知说生,不知恶死;其出不,其入不距;然而往,然而来而已矣。不忘其所始,不求其所终;受而喜之,忘而复之。是之谓不以心捐道,不以人助天。是之谓真人。”在这里,这个“真人”的状态就是自自然然,不事人为。“真人”是自然而然的来,自然而然的去。而对于自然环境、山水花鸟这种含义的“自然”,庄子的作品中涉及的就比较多。包括山川、河流、动物、人等等。但庄子的作品更加注重对于人的心灵以及精神境界的追求和探寻,因此,概括来说,自然指的是不加一毫勉强作为的成分而任其自由伸展的状态。

庄子的这种自然无为思想体现在人的身体上有两层面的含义。

一是指人的身体的自然,即生命的自然。这种生命的自然指的是人的身体处于一种自然适意的状态,人的身体的生长和死亡都是任其自然的,而不需要去改变去遏制。我们可以先看看如下的例子。

适来,夫子时也;适去,夫子顺也。安时而处顺,哀乐不能入也,古者谓是帝之县解。(《庄子・养生主》)

其动止也,其生死也,其废起也,此又非其所以也,有治在人。(《庄子・天地》)

从这些例子可以看出,庄子是推崇自然,并且推崇通达的自然生死观。比如上面的例子庄子在《养生主》篇提到:“适来,夫子时也;适去,夫子顺也。”意思是说,人生下来是他的时运;人死去是顺应自然。而这种想法正是他通达的自然生死观的体现。反过来这种通达的自然生死观也体现出了身体变化的自然性,从而进一步说明了庄子的这种自然的身体美学观念。

此外,因为当时社会的污浊环境,“庄子厌倦人世的生活,这使得他亲近自然。他经常出没于山水之间。‘庄子钓于濮水’,‘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庄子游ป乎雕陵之樊’,‘庄子行于山中’……从《庄子》书的这些记载,我们不难看出庄子的生活情趣”。庄子亲近自然的这些行为,也说明了庄子的自然的身体美学观念。

二是指人的身体内在的自然本性。作为人,应该顺应自然安时处顺。而要想达到真正的自然无为,对于我们人这个个体来说,我们最基本的生理条件和生理承载体身体就必然必须是自然的。由此,作为这层意义上的自然就包含了人的本性的自然。因为本性是内在的,所以庄子的自然观中也涉及到了保持人纯朴的自然本性,这深刻地体现出了庄子主张自然的身体美学观。 庄子在外篇中的《骈拇》、《马蹄》以及《在宥》等篇里就非常明确地表明了自己的这一观点,即主张人性自然、安情适性。例如在《骈拇》篇里就写到:“故天下诱然皆生,而不知其所以生;同焉皆得,而不知其所以得。故古今不二,不可亏也!”在这里,庄子就明确地认为,“天下万物自然而然的生长,用不着知道该怎么生长;都一同得到了自然本性,用不着知道该怎样得到。所以说自然本性,古今一样,不能去亏损的!”。在《马蹄》篇,庄子对儒家的仁义和礼乐作了直接的批判,反映出了自己无为而治,返归自然的社会观和政治观。最后在《在宥》篇里,庄子更是直接的提出“闻在宥天下,不闻治天下也”,否定了人为他治而向往人性安然自在的状态。

二、以感觉的身体为美

作为身体美学,不仅要求身体成为美学的主题之一,而且重申从身体的本性出发探讨身体和与之相关的审美现象。即身体自身的审美化。“人体到处显示人是一种受到生气灌注的能感觉的整体。他的皮肤不像植物那样被一层无生命的外壳遮盖住,血脉流动在全部皮肤表面都可以看出,跳动的有生命的心好像无处不在,显现为人所特有的生气活跃,生命的扩张。就连皮肤也到处显得是敏感的,现出温柔细腻的肉与血脉的色泽。”在庄子的学说和著作中也涉及到身体的感觉,或者说是感觉的身体。大致分为两种情形。一是被感觉的身体,二是感觉的身体。

被感觉的身体中这种被感觉是相对审美客体来说的。“藐姑射之山,有神人居焉。肌肤若冰雪,淖约若处子,不食五谷,吸风饮露,乘云气,御飞龙,而游乎四海之外。”在此处,神人的形貌就是被感觉的。还有庄子的《德充符》篇中形体残缺的人物,对我们这个审美主体而言,他们就被感觉为是残缺的不健全的。

而感觉的身体,是从身体出发,自身对内对外进行感受。对内的是自身体会到的那种不可言说的感觉,例如庄子提倡的“坐忘”、“心斋”等就是针对审美主体自身而言的,是内在的感觉。外在的感觉是将自我作为审美主体,将其他外在的事物或人作为审美客体,审美主体对审美客体就视觉、听觉、触觉等等方面进行审美。对于这种外在的感觉,举以下例子。

夫天下之所尊者,富贵寿善也;所乐者,身安厚味美服好色音声也;所下者,贫贱天恶也;所苦者,身不得安逸,口不得厚味,形不得美服,目不得好色,耳不得音声。(《庄子・至乐》)

且夫失性有五:一曰五色乱目,使目不明;二曰五声乱耳,使耳不聪;三曰五臭熏鼻,困中颡;四曰五味浊口,使口厉爽;五曰趣舍滑心,使性飞扬。此五者,皆生之害也。(《庄子・骈拇》)

是故骈于明者,乱五色,淫文章,青黄黼黻之煌煌非乎?而离朱是已!多于聪者,乱五声,淫六律,金石丝竹黄钟大吕之声非乎?而师旷是已!(《庄子・骈拇》)

以上例子是从视觉、听觉、味觉等感官方面来说审美主体的一种感受,在庄子的著作中,从身体美学的角度分析,存在诸多从感觉出发的身体审美实例。

三、以完满的身体为美

约翰・杜威的《早期著作》一书中收录了他在1886年发表的一篇论文《灵魂和身体》,在文中他曾断言:“身体是(灵魂的)器官,仅仅因为灵魂已经使身体成为它的器官……身体作为灵魂的一个器官,是灵魂自身启发性、创造性活动的结果。简而言之,灵魂内在于身体之中,并不由于身体仅仅是身体;但由于灵魂是超验的,它已经在身体中表达和显现了它的本质。”他认为人不仅具有身体,而且身体内在中有人的灵魂,即人的思想或精神。并且身体和灵魂是密切相连的。由此,可以看出一个人除了要具有身体外,还必须具有思想;只有这样,人才是一个完整的完满的人。胡家祥在《审美学》一书中曾说到“美是一种完满的自我形象”,他认为“对象虽然残缺,主体在想象中给予补充或忽略未计,生成的形象仍是完整的,完全符合它应该有的样子(理想样态)。”是说在审美主体对审美对象进行审美鉴赏的过程中,当审美对象在外在形体不完满时,审美主体会自动对其进行填充,使其在审美主体的内心达到一种完满的状态。例如,断臂的维纳斯,从形体上来看,她是残疾的,是不美的。但是,当对其进行审美鉴赏时,她却代表了一种精神上的平静的美,透露出庄严、崇高和端庄。因此,在整个审美过程中,我们以其“神”美对其“形”不美进行了填充,最终达到了一个完满的理想状态。

在庄子的作品中有同样的现象。《庄子》中描写了许多形体残缺的人,比如支离疏、兀者王骀、申徒嘉、叔山无趾、哀骀它等等。他们有的是驼背,有的是双®腿弯曲,有的是被砍掉了脚,总之都是一些身体残缺、样貌丑陋的人。但这些人却以其出众的德行在当时受到了人们的喜爱和尊敬。可见庄子追求人物的完满,不仅追求人的身体的自然无为状态,而且更加注重追求人在精神上的高尚德行。

《充符》篇中鲁国的王骀,他是一个受过刑、断了足的人,但跟他求学的弟子和孔门弟子是相等的,甚至孔子都尊称他为圣人。哀骀它是一个面目丑陋但却才全而德不外露的人。男人跟他相处,想念他不舍得离开;女人见到他,请求自己的父母,宁愿做哀骀的妾,而不愿做别人的妻小。还有申徒嘉、叔山无趾都是形体上残疾但是却有才德的人。他们都是完满的,正是他们道德上的充实和完善弥补了形体上的残缺和不足。

此外,在庄子的著作中有“心斋”、“坐忘”的精神修炼,蔡壁名曾总结说:“无论是儒家的正心、尽心,还是道家的心斋、坐忘,其工夫的完成,必相应于体貌形躯的变化。”由此,我们可以再次证实庄子重视“形”和“神”的统一。

四、以自由的身体为美

“自由”在《现代汉语规范词典》有以下几种意思:一是由自己作主,不受限制,不受约束;二是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公民享有的人身、言论、通信等权利;三是哲学上认为认识和掌握了客观事物的规律性并自觉的运用到实践中去是自由(跟必然相区别)。“自由”的身体中的“自由”是指不受拘束、不受约束的意思。在上文已论述了庄子重视自然的身体美学观,感觉的身体美学观,亦或是二者兼而有之的完满的身体观。但是这些都不是庄子思想的最终指向,其最终指归是“道”,即一种思想上的崇高境界。从身体美学的角度来说,即是超越现实,追求一种理想的自由状态的身体观。 从庄子的学说著作中,我们可以看出在一个动荡的特殊时代环境里,处处充满着污浊的气息,文人学士大多都倡导道,无为乃至其他的思想学说。但这所有的一切,从根本上来说,是因为他们厌恶这个浑浊的世界,向往自由自在的境界。他们追求“神人”“圣人”“真人”“至人”,甚至把这些“神人”“圣人”“真人”“至人”作为自己向往和追求的目标。例如在庄子的《齐物论》篇里:“至人神矣!大泽焚而不能热,河汉而不能寒,疾雷破山、飘风振海而不能惊。若然者,乘云气,骑日月,而游乎四海之外,死生无变于己,而况利害之端乎!”在这里。这“至人”就是处于一种自由而不受拘束和限制的状态。而这“至人”就是庄子向往并追求的理想人物。

那么,庄子重视自由的身体美学观表现在哪里呢?笔者认为主要表现在:一是追求身体上的一种自由、无拘无束的状态。二是追求思想上的一种自由、超越状态。当我们来看庄子的学说著作时,会发现庄子的这种自由ฒ的身体美学观的两方面不是单独分开的,而是相互紧密联系的。因为形和神本来就统一于身体这个承载体里面,是不可分离的。并且相对于“自由”这一精神上的状态,更是不可将二者分开来谈。

体现庄子自由的身体美学观的例子有很多,比如庄子在《齐物论》篇提到了庄周梦蝶,说庄周梦见自己变成了一只蝴蝶,一只活生生的蝴蝶,自己觉得快意啊,竟不知道自己是庄周。此外庄子在《秋水》篇中说的自由之龟。庄子最终对楚王派来的两位大夫说道:“往矣,吾将曳尾于涂中。”由此可以看出庄子是宁愿做自由之龟,而不愿意做一个身份地位高但不自由的人。从这些可以看出庄子对于自由是极其重视的。

但是,最能体现庄子的自由的身体美学观的还得数庄子学说著作中的“游”字。据统计,《庄子》中“游”字出现次数达一百多次,并且开篇就以“逍遥游”作为标题,此外,内七篇中的其他六篇,每篇也都有“游”字出现,例如“《齐物论》篇强调‘游乎尘垢之外’;《养生主》篇讲述庖丁‘游刃必有余’的境界;《人世间》篇提倡‘乘物以游心,托不得已以养中’;《充符》篇强调‘游心乎德之和’;《大宗师》篇和《应帝王》篇讲述至人有‘游乎天地之一气’、‘游无何有之乡’的本领”。这足以说明庄子对“游”的重视。至于庄子为什么这么重视“游”,这一方面与他所处的社会环境有关,另一方面,与庄子对社会和人生的认识有关,“在庄子看来,由于万物处于往返的循环运动,万物都在自化,没有事物是永恒固定的,在这样的背景下,他反对寻找和期待静止固定的事物、价值和秩序,反对执于物之一隅,他提倡随物同化。‘化’成了他对这个世界的认识,而这一认识给庄子奠定了游的框架和基础。”

对于“游”字有许多的研究,但是从身体美学的角度而言,“游”就是从人这个审美主体出发,因外在世界影响而产生的一种精神上的活动。并且“游”字体现了庄子重自由的身体美学观。

庄子作为道家的代表人物,其著作中存在许多丰富的思想,有待我们进一步去学习和研究。

【参考文献】

3. 赵文俊.“身体美学”刍议[J].四川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4).

4. 彭富春.身体美学的基本问题[J].中州学刊,2005(3).

5.王晓华.身体美学回归身体主体的美学――以西方美学史为例[J].江海学刊,2005(3).

6.孔丘.孝经[M].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2007:53.

8. 彭富春.身体和身体美学[J].哲学研究,2004(4).

9.李泽厚.华夏美学[M].天津: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1:155.

10. 陈鼓应.庄子今注今译[M].北京:中华书局,1983:169.

13.叶朗.中国美学史大纲[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5:109-110.

17. 黑格尔.美学(第1卷)[M].朱光潜,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79:188.

23. 胡家祥.审美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74-76.

27 蔡壁名.身体与自然――以《黄帝内经素问》为中心论古代思想传统中的身体观[M].台湾:台湾大学出版社,1997:11.

28.李行健.现代汉语规范词典.[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4:1734.

32、33.李壮鹰,李春青.中国古代文论教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73、74.


热门排行: 教你如何写建议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