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文练笔 锤炼学生个性化语言的基础

时间:2024-12-26 13:30:31 来源:作文网 作者:管理员

翻开学生描写春天的习作,“春光烂漫”尽显眼中:“柳树姐姐甩着绿色的长辫子,桃花笑红了脸,梨花披上洁白的纱衣,小草弟弟偷偷地从松软的泥土中探出小脑袋来了,燕子穿着春天的新装,快乐地迎接着春姑娘的到来……”一篇、二篇、三篇……千篇一律,失去了个性体验的春天没有任何吸引力。我感到了惶恐!我们的习作教学究竟怎么了?现在的孩子缺少的是什么?缺少对生命的体验,缺少对生活的发现,缺少对身边事物的观察,缺少对写作本身的理解……那么,该怎样帮助孩子们从迷失的春天中走出来呢?

《新课程标准》中指出“作文教学要与阅读教学密切配合”。苏教版第十册教材无论是谋篇布局还是细节描写,都向学生传递着精彩、准确的语言写作方法,是最好的写作范文。要提升学生个性化语言的能力,必须夯实写作基础,在班级中开展好随文练笔活动。

1. 注重细节描写,让习作“亮”起来

课文《爱如茉莉》语言平实,而“妈妈让我买饺子煮给爸爸吃”“爸爸却直奔医院”以及“执手而眠”等细节描写都让我们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了父母之间那如茉莉般的真爱。这时,告诉学生一个动作、一个神态、一句话、一次心理活动、一个印象,都可以成为作文的细节描写。一句话,只要能生动地揭☭示人物内心,有力地表达文章主题的细枝末节,都能让自己的文章增加无数的感染指数,使自己的文章“亮”起来,我们都要做一个感性的,善于捕捉细节的人。于是,学生学会了细心观察,获取了一个个生动的画面:奶奶早起为我们做早餐的画面,交警叔叔查酒驾的场景,爷爷偷偷跟在后面送“我”上学的样子,爸爸修理小区公共防盗门的过程……描写如画家画工笔画那样精雕细刻却又充满了生活的情趣,随文练笔终于捕捉到了细节描写的灵感,一篇篇富有个性的文章有了各自的“亮点”。

2. 注重提示语,与生活“接”起来

提示语能生动地写出说话者的语气、神态等,要想打破老师说话是“语重心长”,妈妈说话是“和蔼可亲”的模式,要想让学生的语言有个性,就要让学生多观察,多练写。《暖流》《彭德怀和他的大黑骡子》等课文中有许多对话,在每句话的前面、后面或中间都有提示语,能让读者真切地感受对话时的语气,想象对话时的神态,感受到人物的情感。我就ღ让学生仔细观察我和一个学生的一段对话,然后让学生把观察所得用自己的语言写下来。终于,模式被打破了,全班48位学生的提示语各有各的角度,各有各的个性:“老师的眼睛里都是笑”“老师嘴角微微地咧了咧”“老师温柔的目光拂过他的全身”“老师轻轻地点了点头”“老师满面春风,似乎遇到了什么喜事”……我把这些提示语和学生进行了交流,学生惊呼原来同样的一个表情,因为观察的角度不同,可以写出那么多不同的语言,不再是《作文选》上千人一面的词语了,也能从这些提示语中传递出“老师”的个性、心情等信息。在今后的写作中,因为有了对人物所说的话的启示性的说明,人物就更活灵活现了,学生的语言也更具个性了,当然和生活也紧密地“接”了起来。

3. 注重拓展想象,让人物“活”起来

爱因斯坦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第十册课文《二泉映月》中阿炳是怎样操着胡琴卖艺度日的?课文给学生留下了思维的空间。在学生对语言材料有所感悟的基础上,我就设计了几个场景:在寒冬腊月中----在严寒酷暑中----在病魔缠身时----,让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社会体验,写出自己想象中的画ฏ面,给学生倾诉情感的机会,学生写出了自己的真实感受,绘就了一个น个有个性的鲜活画面:阿炳在风雪交加的清晨在巷口拉二胡的身影,阿炳在剧烈的咳嗽后又操起了胡琴……由于随文练笔,阿炳这个人物在学生个性化的语言描写中越来越有血有肉。《司马迁发愤写〈史记〉》中的司马迁“摊开光洁平滑的竹简”,又是怎样写下一行行工整的隶字的?《海伦 凯勒》中的海伦凯勒又是怎样在书海中漫步、泛舟?学生及时进行了随文练笔,通过想象,不仅拓宽了思维,而且把课文人物的品质充分表现出来,让人物“活”了起来。

4. 注重仿中求创,让意境“美”出来

诗是按一定的音节、声调和韵律表现出一种优美的意境。在苏教版第十册上就有多篇脍炙人口的现代诗:《春光染绿我们双脚》《望月》这篇课文中小外甥描绘月亮的那段话,《水》这篇课文中描写清凉的水划过我们皮肤时的感受……这些文字就是诗,学生喜欢读,也喜欢模仿着写。这样的仿写是训练学生作文基本功的有效方法,但不能因“仿”而“套”。在孩子们用诗的格式诵读“小外甥”眼中月的优美,了解了“小外甥”眼中月的多情后,我,出示了一组月亮的图片,展示在孩子们的眼前,什么也不说,什么也不点,让孩子们尽情地欣赏月亮的美。于是,一首首小诗在孩子们的笔下出现了,月亮是“提灯女神手中的灯笼”,是“光滑圆润的白玉盘在欣赏自己的倒影”,是“高悬于天空的夜明珠”,是“你走到哪里她跟到哪里的孩子”……每个学生都展示一轮独特的月亮,每个孩子都把自己对月亮的感性认识以个性化的方式呈现出来。这时候,想象在飞翔,诗意在流淌,创新的火花在闪烁,孩子们具有个性化的语言让意境“美”起来。有了这样的碰撞,学生的诗歌仿写再也不会是“移花接木”,他们用稚嫩的笔诗化了生活,美化了意境,也美化了自己的语言。

不动笔墨不读书,随文练笔是一种精神的历练,是个性与才情的展现。随文练笔能将解读的结果进行梳理,定格和提升。透过练习,可以触摸到孩子那快意驰骋的心灵,透过随文生成的文字,可以真正锤炼孩子的个性化语言,只有这样,才能实现“生命与生命之间的表达和沟通”。


热门排行: 教你如何写建议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