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生态哲学及其意义

时间:2025-01-14 20:54:42 来源:作文网 作者:管理员

  一、马克思主义生态哲学的思想内涵

1. 人类应善待自然

在人类尚未出现前, 自然就已存在, 相对于人类来说, 有着先在性及客观性, 人类是自然发展的重要产物, 永远不会也无法脱离自然。人类自身就是自然界中的一分子, 是在当下所处环境及其该环境共同发展起来的, 人类作为自然性、形体性、感性、目标性的存在物, 与动植物相同, 都是被动的、受牵制的存在物[1]。因此, 不管是从人类起源上看还是从其发展历程上看, 都属于自然界中的产物。自然界是确保人类生存及其发展的物质基础, 其地位并不是随着社会 ﭢ的发展及人类改变自然能力的提升而发生变化, 作为万物之灵, 人类始终都不可能彻底摆脱对自然界的无意识依赖。马克思主义生态哲学思想认为, 人依靠无机自然而生活, 只有充分依靠不同种类、不同形态的自然之物才能得以生存和发展, 也就是说, 失去自然, 失去外界感性世界, 人类将会失去所有创造力, 自然界为人类的进化与发展提供了充足的物质条件, 积累了坚实的社会发展基础, 因而, 应善待自然、充分尊重自然。

2. 人类应尊重自然

规律影响着事物发展方向及发展形势, 列宁曾强调, 规律实际上指的就是关系, 是最基础性的关系或是根本属性之间的关系。规律有着明显的客观性及广泛性, 而自然也有着其自身发展的内在规律。虽然人类能充分发挥主动能动性, 利用个人劳动有针对性、下意识地应用及改造自然环境, 使其能为我所用, 但人类却不能脱离或是跨越自然界限, 必须全面了解、充分尊重自然生态的客观规律。人类在长期实践中, 真正转变了自然原本的精神面貌, 并确信所谓的人定胜天, 将自然界当中浅层的、短暂的认知误以为完整的、永远的控制, 完全忽视了天人合一, 这种的天真的想法, 必然会带来极为惨痛的教训。人类与自然之间有着紧密的联系, 人类的诞生及发展需要自然的支持, 充分尊重大自然规律, 促进自然的客观发展, 才会带给人类源源不断的益处[2]。为满足自己一时的私欲而破坏环境必将会付出代价, 为后代带来严重影响。因此, 人类通过实际行动来影响自然, 要对自然充满敬畏之情, 妥善处理人与自然间的关系。此外, 人类也要下意识的约束自身的行为, 及时调整不利于自然环境的行为, 选择科学的生产方式、生活模式及思想理念, 真正实现永恒发展。

二、马克思主义生态哲学的现实意义

1. 为改善全球生态环境指明正确方向

生态环境问题是国家经济建设、社会发展所无法避免的问题, 与政治体制有着直接的关系。马克思主张应利用唯物辩证的思想科学有效地认知且正确处理人与环境、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按照社会发展形势, 应构建创新性体制, 使人和自然彼此和谐共处, 人类必须要深入探索两种不同维度的和谐关系。为实现人类与自然环境之间的和谐, 马克思提出了人本身内在实际需要维度及自然体系自身维度, 从自然系统维度上看, 首先, 应承认资源并不是无限性的, 尊重自然及其客观规律, 保护生态系统的稳定运行。其次, 自然空间是人类发展及生存的物质保障, 而社会发展应建立在不破坏自然环境基础上, 不跨越自然领域的承受能力, 否则将会造成反效果, 带来更加严重的后果。从人本身的内在需求维度上看, 人与环境之间的不和谐关系, 主要是由于私有体制异性发展, 导致人类出现更强烈的贪欲, 却忽视了长远发展。针对人类不断发展过程中所遗留下来的各❥种生态问题, 即全球森林面积正在以每一年平均2 000万公顷的速度消失, 每6小时便会灭绝一个物种, 每年大约600万公顷的土地退化变成沙漠, 对此, 人类应深刻意识到, 当下的某些行为会给后代造成怎样的影响。因而, 人类应彻底转变人与环境相对立的以人为中心的传统观念, 应充分发挥自身的主动性、能动性, 并且还要顾及到人与生态系统的完整性、长远性、社会体制的差异性、独特性, 更要顾及自然的局限性、客观性, ✔只有这样, 才能真正改善全球生态环境[3]。

2. 为构建生态文明提供切实有效方法

当前, 我国经济整体发展态势良好, 综合实力正在稳步提升, 广大群众的生活质量得到显著提高。但马克思主义却告知当代人, 对于任何事物都应用辩证的眼光看待, 从正反两方面去分析。虽然我国经济正高速发展, 与此同时对生态环境也造成了一定程度的破坏, 生态系统愈发紊乱, 水土流失严重、土地荒漠面积不断扩大, 水位不断下降、酸雨、盐渍化现象加重, 森林自然功能退化、矿产资源过度开采、河流中断、湖泊退化、农村空气质量越来越差等问题严重阻碍了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已经引起国家及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针对上述问题, 人类应改变以往先破坏后拯救、先污染后保护的观念, 经济建设及发展不应以浪费资源、破坏环境、牺牲国家根本利益为代价, 我国在长期发展历程中, 如果不全面注重自然资源、生态保护等问题, 则将会致使经济发展陷入无法挽救的艰难境地, 并会引发一系列现实生态问题, 因此, 必须要积极革新经济发展模式。世界环境及发展委员会于1987年正式发表《我们共同的未来》, 在报告中首次提出可持续性发展理念, 并对其进行了全面系统化的论述, 产生了极大的轰动。在其推动与影响下, 我国在1992年发布《中国二十一世纪资源、人口、环境及建设白皮书》, 真正将可持续性发展理念列入经济建设及社会发展的长远规划中。在1997年中国共产党十五大会议上将可持续性发展理念作为我国当代建设中的必须落实的发展战略, 在胡锦涛同志所提出的科学发展观指引下, 党的十七大会议针对构建生态文明社会做出了合理详细的部署, 同时, 在党的十八大会议中再次强调, 生态文明关系着广大人民群众的幸福及国家的富强, 在中国共产党十八届三中全会上明确指出, 应切实加强体制保障, 构建科学、完善、全面、规范的生态文明体制。从上述各项决策中能够明显看出, 党中央已把生态文明建设提升到了较高的地位, 这是统筹大局的新观念、新思想、新方针。

三、结语

马克思主义生态哲学为改善全球生态环境尤其是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根基与实践依据。马克思指出, 人类的发展必须应将物质作为前提, 人类在使用及改变自然的过程中, 首先应充分尊重自然, 遵循其内在规律。生态文明是先进文明的基础形态, 将人类视为自然系统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贯彻落实可持续性发展理念, 从长足利益角度出发, 推动人类之间、人与生态之间的和谐发展。生态文明的主旨内涵是可持续发展, 爱护自然环境及资源, 不以牺牲未来人们的需求为代价, 实现经济社会及环境的同发展、共进步, 实际上强调的就是人与自然环境、人与人之间的和谐统一。因此, 我国在建设生态文明上, 与马克思主义生态哲学的核心思想是完全一致的, 在实践中更是充分契合的。

参考文献

[1]温文妮.论马克思主义生态哲学内核、生成及当代价值[J].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 Ü版, 2016, 35 .

[2]彭立学, 张月梅.马克思主义生态哲学思想的当代价值维度[J].长春师范大学学报, 2015, 34 .

[3]乔洁, 张俊茹, 乐腾.马克思主义生态哲学思想及其当代意义[J].经济论坛, 2013 .


热门排行: 教你如何写建议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