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新建本科院校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的构建

时间:2024-12-26 16:13:16 来源:作文网 作者:管理员

摘 要:新建本科院校需要在转型发展中进行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的构建,应从人生课程模块、专业基础与拓展模块、职业能力培养模块三个方面来构建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实现举办本科层次的职业教育的任务,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提升学生的创业就业能力。

关键词:转型发展;新建本科院校;职业教育;应用型人才;人才培养方案

自从《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国发〔2014〕19号)发布以来,包括独立学院在内的新建本科院校都在积极探索着向应用型高等学校转型,积极探索和举办本科层次的职业教育,在人才培养模式上积累了不少实际经验。2015年10月21日,《教育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关于引导部分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的指导意见》(教发〔2015〕7号)(以下简称“转型发展指导意见”(教发〔2015〕7号))明确要求新建本科院校“创新应用型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模式” 应“实现专业链与产业链、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尤其要“深化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改革。以社会经济发展和产业技术进步驱动课程改革,整合相关的专业基础课、主干课、核心课、专业技能应用和实验实践课,更加专注培养学习者的技术技能和创新创业能力”[1]。这些为新建本科院校在加快转型发展中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的制订提供了指导性意见。本文以创新应用型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为出发点,结合笔者所在院校的工作实际,认为在制订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时可以从人生课程模块、专业基础与拓展模块、职业能力培养模块三个方面来构建,以有效贯彻在新建本科院校举办本科层次的职业教育精神,加快转型发展,切实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更好适应经济新常态,满足行业转型升级的人才需求,提升新建本科院校核心竞争力,更好适应经济新常态。

一、“立德树人”的人生课程模块

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指出,“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无论是211、985高校,还是地方高校,都以此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并以此目标办人民满意的高等教育。教育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农业部、国务院扶贫办组织编制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4-2020年ϟ)明确提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切实加强职业道德教育,把学生培养成为社会主义的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新建本科院校在贯彻这一要求时,除了平时加强对学生开展各式各样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之外,主要还是通过课程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思想政治教育、法制教育、历史教育等,提升学生的思想素质、道德素质、人文素质等。

在课程体系上,按照惯性思维,一般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形势与政策”等,统称为公共必修课。公共必修课主要承担的任务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开展正确的三观教育、马克思主义方法论教育、党史教育、国史教育、国情教育,以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武装大学生。除此之外,还需要开设对人的生命安全与维持身心健康起着非常关键作用的体育教育、安全教育、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等课程。以上课程,在人才培养方案的课程体系中单独划分为人生课程模块。

在人才培养方案的课程体系中,新建本科院校把原来的部分公共必修课程改组为人生课程模块,既能提升任课教师对该课程的重视程度,亦能提升人生课程的地位,也能引发大学生以及部分原来对公共必修课有一定偏见的专业课教师、辅导员等对人生课程的重新审视❤。新建本科院校将人生课程的地位、价值以及影响放在人的一生来看待,认识到习近平总书记的“扣扣子理论”对思想政治教育产生了一定的引导作用,认识到德育、体育等课程具有长时间的影响和价值,是提升新建本科院校核心竞争力的途径之一。可以说,设置具有“立德树人”功能的人生课程模块是社会经济发展对高素质人才需求在高校人才培养方案中的反映,也是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在人才培养方案上的一种尝试。

二、“因材施教”的专业基础与拓展模块

由于转型发展的新建本科院校走的是应用技术类型的本科高校发展道路,举办的是本科层次的职业教育。在人才培养方案中应体现为对专业理论的要求介于研究型普通本科高校与高职高专院校之间,而且对专业实践的要求要高于研究型普通本科高校,以保证学生的专业知识应用和实践能力是建立在专业理论的要求基础上的,并具有一定的知识应用与转化的发展潜力。因此,新建本科院校需要在人才培养方案中构建科学的专业知识体系,并且要求专业知识体系由一定的专业基础课程、专业拓展课程组成。

专业基础课程是国家为了确保人才培养具有基础的专业理论、专业知识和专业基本技能所需要开设的课程。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高等教育司编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和专业介绍(2012)》(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中的“专业介绍”的“主要课程”实际上就是专业基础课程。专业基础课程一般由10―15门课程组成。专业基础课程要充分考虑到学生专业发展需要,着重专业理论的基础性,夯实专业基础理论。专业基础课程不仅是为了确保在本科层次的职业教育中打下坚实的专业理论基础,而且是为了确保学生在将来职业发展上具有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专业拓展课程是为了让学生在学习了专业基础课程之后,在掌握专业基础理论的基础上运用专业理论加强专业实践,提升学生的专业实践能力的课程。这部分的课程则“要切实贯彻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充分考虑学生的发展,给学生选择的空间,让学生在接受培养过程中根据自身特点选择适合自己的发展之路,体现个性化培养”[2]。因此,根据专业发展动态选择一些具有潜力的方向,比如,积极“探索‘互联网+汉语’ ‘互联网+播音’ ‘互联网+新闻’ ‘互联网+英语’等方向,甚至包括如播音与主持艺术、新闻学和汉语言文学的互补,实现学科专业相互交叉和渗透,拓宽专业内涵的发展空间”[3]。学生则因新建本科院校在人才培养方案中,设置具有专业方向性的拓展课程而有了更多的选择性,又由于专业拓展课程为专业实践课程,构建的是“基本技能训练、专业技能训练、综合技能训练、创新能力训相结合的实践教学课程体系”[4],使得学生的个性得到尊重和发展,达到增强专业基础理论转化为学生专业实践能力的目的,促进学生的个性能力发展,以落实因材施教的教学理念。

三、“知行统一”的职业能力培养模块

新建本科院校举办的是本科层次的职业教育,就更需要在人才培养方案中开设职业教育的课程。“转型发展指导意见”(教发〔2015〕7号)明确提出,要“实现专业链与产业链、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1]。因此,新建本科院校非常有必要在人才培养方案中设置“职业能力培养模块”。在这个模块中,新建本科院校应将专业链与产业链对接起来,对涉及专业链的产业都要进行调研,了解其中与产业链相对应的职业,并将各职业标准引入课程内容中来,以实现教学过程与生产、服务过程的真正对接,以达到举办本科ว层次的职业教育的目的。

职业能力培养模块是由以职业标准为基本内容的职业实践课程组成的。新建本科院校在制订人才培养方案时,不是仅仅设置一种与职业标准相关的课程,而是要设置3~5种职业标准的课程。比如,环境设计专业链对应的产业链涉及的职业有:室内设计师、职业室内建筑师、家具设计师、环境规划师、室内装饰设计⚥员、园艺规划设计师、景观设计师、工艺美术师、工艺品雕刻工、摄影师等,将这些职业的职业标准设置成课程内容,将课程名称纳入人才培养方案,供学生选择其中至少3种不超过5种的职业课程学习。在开设职业能力培养模块积极引进职业标准课程的同时,要加强教学实践基地建设,尤其是校企合作、校地合作等,要积极推进教学过程与生产、服务过程的对接,让学生在“学中做” “做中学” “做中思”,完善职业教育实践教学体系。

学生通过学习“职业能力培养模块”的职业教育课程,既学到职业知识、能力,又可以参加国家或地方组织的职业资格考试,获得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这样在保持学生一定学习紧张度的情况下,满足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以及将来职业进行多项选择。学生既掌握了一定的专业基础理论,又能☼在生产、服务过程中学习,实现“知行统一”,切实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和就业能力。基于将职业标准纳入人才培养方案之中,在课程教材的选择上,新建本科院校可以选择“国家职业资格培训教程”系列教材,让课程内容更接近于职业岗位需求。这使得新建本科院校需要比专业基础课程教师还要多的具有“理论与实践的统一,形式与内容的统一”既有“双证”又有“双能”的双师型教师队伍 [5],探究实现本科层次的职业教育,完成职业教育的教学内容、教学目的和教学目标,提高学生的创业就业能力,从而提升新建本科院校的核心竞争力。

“人生+专业+职业”课程模块构建的新建本科院校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是笔者所在的学校全体教职员工最近两年探索的新成果。从目前来看,学生在对待人生课程上较之前更为认真,在专业基础理论上掌握得比较扎实,在职业能力培养上通过国家职业资格考试获得职业资格证书的人数明显增加。可以说,新建本科院校“人生+专业+职业”课程模块构建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效果在逐渐显露,但在“专业基础与拓展模块”上仍存在过多的理论课程,在“职业能力培养模块”上仍存在职业标准不明了难以引入课程内容中的问题,在操作中仍缺乏校企合作、校地合作等协同创新教育共同推进职业教育的顺利开展,这些都需要继续进行探索,以适应国家经济转型升级的需求,增强新建本科院校服务地方发展的能力,切实提升新建本科院校的核心竞争力。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关于引导部分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的指导意见[J].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国务院公报,2016(6):61-65.

[2]姚志琴,王岩.新时期独立学院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探析[J].江苏高教,2015(5):78-80.

[3]潘济华.转型发展中独立学院面临的专业设置问题与思考――以广西师范大学漓江学院为例[J].高教论坛,2016(2):59-61,108.

[4]黎勇.地方新建本科院校应用数学专业实践教学课程体系改革研究[J].百色学院学报,2015(3):136-139.

[5]梁旦.新型本科院校翻译专业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策略[J].百色学院学报,2015(4):152-154.


热门排行: 教你如何写建议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