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教育技术在高职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目前,高职语文教育存在着诸多困难,一是学生综合素质较低。近年来人学的学生中高分人数少,低分人数多,有60%以上的学生在不同程度上☭存在一门或多门科目学习困难现象。二是高职语文课丧失了基础教育中的显赫地位,高职学生更难在学习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加上课时少,使学生具有更多的被动感和负重感。三是很久以来,我们自觉不自觉地将充满人性之美,最具人文精神的语文教学变成了枯燥乏味的知识之学、技艺之学,乃至变为一种应试训练。而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可以充分调动和挖掘语文教学中的情感因素,更大限度地发挥语文教学的作用。具体体现为如下三方面:
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可以激活课堂教学信息
由于传统教学是一种以“填鸭式”为特征的封闭模式,缺少学生的主动参与,不可能使整个知识信息“活”起来。多媒体技术的介入,打破了沉闷死板的课堂教学结构和气氛。它使知识信息呈现出多种状态,从多渠道发挥作用。首先用文字描述声音不如直ღ接播放声音更为直观。例如大海的咆哮声、山谷的回音、虫鸣和鸟叫,使课堂充满生机和活力。其次,在传统教学中,有许多动态的过程也都是由静止的图像来表示,这就需要学生进行想象;而对于计算机辅助教学来说,它采用了动画,用动态来表示全过程,使教学中许多讲不清、不易讲的内容能在几分钟内由动画形式表现出来,被学生所理解和接受。再次,在多媒体教学中可以使用不同色彩、字体、形状来表示不同的内容,使学生在学习时一目了然。可见,多媒体技术可以将知识转化为声、光、色、动静转换的动态,让抽象,静止的知识概念“活”起来,引起学生的兴奋,把课堂教学激活,从而满足学生学习的需求。
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可以极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教学是双边活动。教为主导,学为主体,学生才是课堂的主角。而我们的传统教学颠倒了这种关系。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将听觉形象和视觉形象联系在一起,对学生的感官进行综合的强烈刺游,调动了学生内心深处隐伏的积极性,充分发挥了形象思维的情感活动在教学中的作用,使学生对教师所讲的内容能更好❤的理解和感悟。如在《林黛玉进贾府》中分析王熙凤时,播放电视剧的录像,让学生亲眼感受邓捷对王熙凤的注释,既可以让学生理解人物形象,又能提高学生对文学作品本身的兴趣,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又如“三八”节。我想让学生写篇赞扬母亲、讴歌母亲的文章,课上说明作文意图后,放两段录像――《儿嫌母丑》和《圣洁的背影》。随着屏幕上动人画面的展示和画外音的穿插,将人间至情――母爱演绎得淋漓尽致,录像放完后,学生们几乎都潸然泪下,不用我在强调什么,在泪眼模糊中大家都拿起笔。
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可以充分挖掘课文中潜藏的情感
语文教材中绝大多数课文都是文质兼美的文学作品,而文学作品的特征就在于它的形象性和情感性。传统教学中,教✈师往往只能凭借自己的语言、动作来诱发学生与课文产生情感上的共鸣,但效果却经常不好。因为很多课文历史悠久,学生受年龄、时代、生活阅历的局限,凭已有文学修养很难深刻理解历史上曾有的生活或情感。如果在课堂中恰当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这一难题就迎刃而解了。讲《荷塘月色》时,我给学生放《荷塘月色》的电视散文录像及孙道临朗诵的《荷塘月色》的录音带,随着“月色下的荷塘”,“荷塘上的月色”,“荷塘四周”等一幅幅画面直观、形象逼真的展现,学生如身临其境,不用老师多讲,学生就深刻感受到了什么是素淡朦胧,什么是和谐宁静。再加上委婉深沉、渗透力极强的朗诵,视听结合,学生很容易就理解了作者寄寓景中的淡淡的哀愁和苦闷彷徨的情绪,又如讲《六四论》,因文章借六国以赂求和最终亡于秦的史实来讽刺北宋统治者要以史为鉴,刻意维护国家利益。内容涉及较广,所以学生理解文章主旨比较困难。我利用多媒体课件将七国七雄错综复杂的形势和宋王朝与西夏、辽等地方诸侯对峙的局面,中央王朝文强舞弱的特征和原因以及像苏洵这样正直的中国古代知识分子们的心忧天下的胸怀等内容,都恰当地组合在一起,十分钟的时间就将以前一节课的内容很轻松很清楚地讲给学生,而且学生理解感受都很深。
从以上三方面可以看出,现代教育技术的介入,突破了传统教学的封闭式,促进了课堂教学活动的全面开放,使课堂教学过程和教学效率得到全面优化,为课堂教学格局的改变和模式的重建提供了新的思路、方法和途径,为课堂教学现代化提供了技术条件。因此,实现课堂教学现代化,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