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美术活动中促进幼儿个性发展

时间:2025-01-14 00:45:54 来源:作文网 作者:管理员

关键词:美术活动 健康心理 乐趣 自信 个性

一个两岁左右的儿童,用笔在纸上涂鸦,或用手指在沙地上乱画线,完全是受其内在自发动机的驱使,满足视觉和动作上的需要。幼儿从涂鸦起就开始创造一套满足自我表现需要的符号系统。只要成人不去干预,他们会十分自然地运用自己创造的符号系统,按照自身的需要和愿望去表现自我,完成皮亚杰所说的同化作用。从这个意义上讲,儿童的美术活动是一种游戏 ,孩子们喜欢在游戏中自由的探索,大胆的表达,不断的创造。而传统的美术教学模式往往只注重训练幼儿的技能技巧。在这样的模式中,幼儿不需要开动脑筋,只需要模仿老师的画法。新《纲要》中提出:要避免仅仅重视表现技能或艺术活动的结果,而忽视幼儿在活动过程中的情感体验和态度的倾向,应支持富有个性和创造性的表达,克服过分强调技能技巧和标准ฎ化要求的偏向♋。

一、开放性绘画,发展健康的心理

幼儿绘画活动能充分表达幼儿本身特有的思维和认识,¢是他们的自我表现,是人类原始的个性情感的宣泄和流露。如:美工区里经常可以看到幼儿因为喜欢颜料,在那儿随意地涂画;有时,幼儿遇到不开心的事,任性地不断涂画蓝色、黑色画笔,虽然并不一定成为颜色鲜艳、成功的绘画作品,但却是孩子真实情感的流露;还有时,幼儿原本不愉快的心情在与同伴的绘画过程中会得到疏导,从而变得开心。譬如,在美工区创设心情画册,把开心的事与不开心的事及时地画下来,甚至可以是喜欢老师什么,不喜欢老师什么,都可以运用绘画形式进行表达。幼儿的心理会得到一定的发泄,因此可以促进幼儿健康心理的发展。

教师应该做一个引导者,带领孩子步入艺术的殿堂,要真诚地与幼儿交心,交朋友,交流意见,要特别关注和鼓励那些勇于表达自己的艺术感受和真实情感但技巧尚不成熟的幼儿。如:让幼儿自由地团报纸,然后蘸颜料随意地在画纸上印画,印完再仔细研究印的图案像什么。然后在这个纸团印画的基础上构思成一幅作品,以后把它添成一幅完整的绘画作品。

二、细心观察,获得发现的乐趣

笔者尝试在美术活动的欣赏和感知部分,尽量创设条件让幼儿去观察,充分扩大教学空间。如在做面具的活动中,利用多媒体展示了大量的图片,有青铜面具、傩面面具、西藏面具等,还发动家长与幼儿共同搜集面具互相交流,这些活动使幼儿感受到形状和色彩的不同。再如:泥塑《树》这一活动,没有观察♂实践的大多数幼儿塑造树干时很多都只会做出光溜溜的树干。笔者把幼儿带出了活动室,利用春游的机会,让他们到外面去观察大树,并用双手触摸大树。这时,他们明白原来树干是这样的粗糙。于是,他们努力用各种形状和线条勾勒和表现出树干的粗糙质感,有的用指印表现,有的用笔来压印大树干的纹理,还有的在树干上挖出了树洞进 ☻行表现。

三、自由合作,发挥特长

美术活动中幼儿能力的差异往往会影响幼儿的作品,在互相欣赏和评价的过程中情绪会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长此以往,不利于幼儿健康个性的发展。尝试在美术活动中利用合作的方式让幼儿以小组为单位共同来创作完成作品。马克思说过:个人的发展取决于和他直接或间接进行交往的其他一切人的资源。幼儿在发展中存在差异并不可怕,合作学习能把这种差异转变为一种教学资源。如果教师能把这种差异因素构成的矛盾转化为动力,就能有助于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和合作技能,让他们学会各展所长,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在让幼儿合作完成《海底世界》这一作品时,擅长构图的幼儿组织大伙讨论了自己的构思,并做了构图的大致安排,擅长勾勒轮廓的幼儿负责绘画主体部分,擅长涂色的幼儿负责涂染在这次合作中,他们不仅发挥了各自的长处,而且共同的作品增进了他们的友谊。

四、有效评价,树立自信

美术作品展示的是每一个幼儿不同的个性,美术作品评价没有统一的标准,应该尊重不同幼儿的学习差异、个性差异。针对不同的幼儿应有不同的评价标准,在幼儿达到基本要求的同时使孩子获得各自个性特色的发展。我们所要培养的是具有创新精神、富有个性的学生。在参加美术活动时,每个幼儿都会根据自己不同的思路、独特的审美观来完成自己的作品。虽然每个幼儿完成的作品或多或少存在这样或那样的缺点,但每个孩子的作品都会有自己的特别之处。因此,笔者在孩子的作品中发现他们每一次不同的见解,都予以肯定;在孩子遇到困难,提出问题时,笔者提供的都只是参考性、建议性的支持,目的是帮助他们自主地表现。让美术成为幼儿展示自己的舞台。

在美术活动中,幼儿的情感得到了宣泄,健康心理得到了发展,增强了对周围事物观察的兴趣,使他们融入了集体,发挥了特长,自信心得到增强,促进了幼儿个性的发展。

参考文献:


热门排行: 教你如何写建议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