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产业集群研究述评
摘 要: 企业 集群是一种世界性的 经济 发展 模式,♚它的出现引起了经济学、管 理学 、社会学和经济地理学等多学科的研究兴趣。企业集群在我国沿海省份的发展也日益引起国内学术界的注意,大量 文献 从不同角度提出了很多有价值的观点,将这些文献分成了四个大类,并进行了简单的回顾,以期对国内有关企业集群的研究动态有一个清晰的把握。
关键词:企业集群;文献;研究述评
企业集群现象在我国沿海地区大量出现引发了国内学者对企业集群的关注,国内对于企业集群的研究基本上是用国外已有的集群理论解释 中国 集群发展的现实,近年来形成的文献集中探讨了以下几方面内问题:①关于集群的定义和基本分类;②关于集群形成机理;③集群竞争优势研究;④集群的发展和演进。
1 关于集群的定义和分类研究
如果简单地按照特色产业类型来划分,现实中的集群包括传统产业企业集群和高技术产业企业集群(王缉慈,2001),魏守华,石碧华(2002)更进一步将集群区分为传统产业群、高科技产业群、资本与技术结合型产业群。但这种简单的分类对理解产业集聚的特征帮助不大,因此为了深入分析产业集聚的原因和机制,不同学者根据不同的维度对业已存在的集群进行了类型分析。首先,以集群的内部组织结构为分析维度,仇保兴(1999)根据集群的内部结构认为存在着三种类型的企业集群:①企业群落内部企业之间的关系是以平等的市场交易为主,各生产厂以水平联系来完成产品生产的“市场型”中小企业集群;以大企业为中心、众多中小企业为外围而形成的“椎型”中小企业集群;以信息联系为主而不是以物质联系为主,以计算机辅助设计和柔性生产方式来进行生产的“混合 网络 型”中小企业群落。王珺(2001)按照企业间分工形式的不同,将广东地区专业镇(产业集群)划分为横向一体化网络与纵向一体化网络。在他的基础上,盖文启(2002)也作了相似的分类,将集群分为水平一体化(网络化)型、垂直分离与水平一体化共存型和垂直分离型。
2 企业集群的形成机理
3 企业 集群的竞争优势
有些学者着重从创新的角度论证企业集群的竞争优势。贾根良、张峰(2001)通过对丹麦和芬兰家具业发展经验的分析, 强调了学习与持续创新能力同样是传统产业通过地理集聚获取全球竞争力的关键因素, 并对我国传统产业如何创建地方专业化生产体系提供了相应的政策建议。李新春(2000)指出专业镇是一种建立在地区竞争优势基础之上的产品制造和服务企业创新 网络 , 其经济积聚效应吸引大量中小企业围绕特定产业而创业,企业之间密切的相互合作、竞争与学习使得专业镇的发展保持动态的创新活力。盖文启(1999,2002)探讨了产业集聚、创新网络和区域经济发展的关系,正是基于集群内形成的创新网络整体的作用,产业集群才能保持不断的创新优势和竞争优势。魏江(2003)分析了产业集群创新系统和技术学习问题,揭示了集群内部的技术学习范式和技术能力增长机理。
4 关于集群演进过程的研究
集群并不是一个静态的结构,现实中每个集群都有一个动态的发展过程,集群的成长呈现出明显的阶段性特征,不同阶段中集群的内在特征和机制是有所差异的,有时集群发展的阶段性特征是理解区域经济发展差异的关键。 符正平(2002)提出了一个集群成长的两阶段模型,即集群成长的斯密阶段与钱德勒阶段。集群的斯密阶段是指集群的自发形成的初期阶段,竞争在原子化企业之间展开,市场价格协调占统治地位。集群成长要迈 ッ向高阶必须引入 现代 管理这只看得见的手,由此集群进入钱德勒成长阶段,专业镇内部的传统企业开始向现代企业转变, 现代管理这只有形之手开始发挥作用, 政府的角色也开始介入, 中介组织形成并在一些领域起作用。王珺根据集群内部的分工联系和发展进程,结合广东省的实际情况多次研究了广东省专业镇的演进过程。2000年,他在概括当时专业镇经济基本上只具有横向联系特征、而缺少纵向专业化分工联系的基础上,提出了集群经济由横向分工网络向纵向分工网络演进的理论假设。2002年,他对原理论进行了补充,将广东的专业镇经济划分为三个阶段:专业市场型、纵向配套型和合作扩张型。2004年他进一步提出了一个关于集群分类和演进的框架,以社会资本和生产方式为两个维度讨论了四种网络环境、集群类型及其相互间的转化。
魏江(2003)对集群学习模式进行剖析, 并从内部静态知识积累和成员间动态知识互动两个维度揭示集群学习模式的类型及其对应的集群空间状态, 提出了集群学习模式的演进路径。蔡宁、杨闩柱(2004)从集群生命周期理论出发,揭示了企业集群从基于聚集经济形成的静态优势向创新网络获得的动态优势演进的内在机理,并探讨了创新网络的动态竞争优势以及创新网络的培育。李勇、史占中、屠梅曾(2004)分析了企业集群的创新能力在不同发展阶段的变化:①在萌芽期,群内企业与外部的单个企业相比有更强的创新动力和更好的创新表现;②在成长期,集群比萌芽期更具创新性,创新成本更低;③由于内在僵化和由道德风险、机会主义等引起的网络成本,在成熟阶段企业集群的创新能力开始减退、创新成本增大,在衰落阶段,集群将丧失其创新优势。朱方伟、高畅、王国红(2004)从产业集群的核心要素角度,提出了从传统产业集群到高技术产业集群的发展是围绕⚥生产要素而演进的 规律 ,并分析了演进的动因。 5 结语
随着 经济 全球化和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深化,中小 企业 集群以其强大的生命力对区域经济 发展 作出了越来越重要的贡献,有力地推动了区域经济融入世界生产体系、参与全球竞争的进程。在我国浙江、江苏和广东等沿海省份,企业集群的 工业 产值所占比重也节节上升,据不完全统计,在广东目前特色产业集群工业产值占全省工业总产值的三分之一强。与蓬勃发展的实践相比,关于集群的理论研究似乎有点脱节。根据我们对 文献 的简单回顾,目前国内的企业集群研究还没有形♥成清晰的理论主线,基本上没有形成系统的分析框架。目前的研究成果多是研究 论文 的形式,有分量的专著不多,尤其是深入的案例研究不多,今后有必要进一步推动企业集群的理论研究和实际运用。
参考 文献 [2]陈雪梅,赵珂.中小企业群形成的方式分析[J].暨南大学学报,2001,
(2).
[3]符正平.论企业集群的产生条件和形成机制[J]. 中国 工业经济,2002,
(10).
[4]盖文启.创新 网络 -区域经济发展新思维[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
[5]江征.产业集聚形成机制及其发展对策研究[J]. 现代 管理 科学 ,2002,
(12).
[6]贾根良,张峰.传统产业的竞争力与地方化生产体系[J].中国工业经济,2001,
(9).
☿[7]金祥荣,朱希伟.专业化产业区的起源与演化—一个 历史 与理论视角的考察,经济研究,2002,
(8).
[8]李新春.企业家协调与企业集群-对珠江三角洲专业镇企业集群化成长的分析[J]. 战略管理,2000,
(11).
[9]李永刚,祝青.浙江小企业群落式发展初探[J]. 财经论丛,2000,
(9). [11]林金忠.聚集经济与国有企业规模结构优化[J].财经研究,2001,
(4). [13]王珺.产业组织的网络化发展-广东专业镇经济的理论分析[J].中山大学学报,2002,
(1). [15]魏守华,石碧华.论企业集群的竞争优势[J].中国工业经济,2002,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