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阶段中国失业现状\原因及对策分析

时间:2024-11-11 18:42:43 来源:作文网 作者:管理员

【摘要】失业问题是随市场 经济 产生而出现的一个社会经济现象,也是世界各国面临的难题。自失业问题产生以来,各国政府都将失业问题列为宏观调控的重要目标,并通过各种政策工具进行治理。而我国作为社会主义的人口大国,正处于经济 发展 的转型时期,失业问题也日益凸显。因此,解决我国的失业问题,对于我国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都具有十分重要的 政治 、经济和社会意义。

【关键词】失业问题 特点 原因 解决对策

我国的失业人口主要分为四类:一是登记的城镇失业人口。即具有非农户口,在劳动年龄内,有劳动能力,有工作意向并在积极寻找,而且在劳动部进行登记了的公开失业者;二是下岗职工中的失业者。所谓下岗职工,是指由于 企业 的生产和经营状况等原因,已经离开本人的生产和工作岗位,并已不在本单位从事其他工作,但仍与用人单位保留劳动关系的人员;三是 农村 向城镇流动人口中的失业者;四是高校毕业生中的失业者,指那些由于工作岗位有限或就业愿望与劳动力市场的需求现实之间存在较大差距,而暂时处于失业状态的青年学生。①

2007年毕业生总人数达到495万人。而2008年又将再创 历史 新高——达到559万人,比2007年增加64万人。然而与此同时,毕业生的就业率却在持续下滑。

从现状可以看出,中国的失业问题呈现出以下特点:

首先,失业率随着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而不断增加。尤其是近几年,这种趋势更加明显,越来越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见表2。

其次,失业人群的年轻化。以前,由于国企改革而下岗的职工多为40-50人员。这些人年龄偏大,且在专业知识和技能方面也有所欠缺,跟不上新技术的发展。所以,为了企业将来更好的发展而下岗,也可以理解。而现在,刚刚毕业的大学生具有良好的素质和专业知识,却也加入了失业大军,每年这些大学生为了找到工作而四处奔波。失业人群的年龄越来越小,这不得不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

第三,经济增长所创造的就业机会远赶不上新增的失业人数。数据显示,2006年末全国就业人员76400万人,比上年末增加575万人。年末城镇就业人员28310万人,比上年末净增加979万人。全年城镇新增就业1184万人,有505万下岗失业人员实现了再就业,其中帮助“4050”人员等就业困难人员实现再就业147万人。而年末城镇登记失业人数为847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为4.1%,失业率仍然居高不下。④可见,虽然经济迅速发展,并且每年可以带来更多新的项目工程和就业机会,却无法满足劳动力市场的需求。

第四,失业与空岗并存。一方面大量的失业人员和毕业生在到处寻找工作,另一方面国家和企业每年也会提供相当多的就业岗位,却总是存在着失业与空岗同时存在的现象,ว这其中的原因也值得我们深思。

中国目前的失业状况,主要是由以下多种原因造成的。

首先,人口因素。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总人口约占世界人口的五分之一。在这样庞大的人口基数下,虽然一直以来坚持计划生育的政策,我国还是处于劳动年龄人口不断增长的阶段,每年城镇新增劳动力供给超过千万。再加上已有的劳动力,使得劳动力供给大大超过了对其的需求。在这样庞大的人口压力下,对有限岗位的竞争也日趋激烈,由此导致的就业压力是非常明显的。

其次,结构性因素。所谓结构性失业,是指由于经济结构的变化,劳动力的供给和需求在职业、技能、产业、地区分布等方面不协调所引起的失业。目前我国的经济正处于转型时期,并且国家正在大力促进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在这个过程中,就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随着农村经营方式的改变和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农村剩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的转移是必然的趋势。根据劳动与社会保障部课题组年的研究,中部地区和西部地区的部分省份是农村转移劳动力的主要输出地,而东部地区是主要的输入地。2004年,中西部地区农村劳动力流动就业占全国农村劳动力流动就业的比例为67%。农村劳动力外出务工70%是在东部地区,且多聚集在省会城市、地级市、县级市和建制镇等。⑤由于大量的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镇转移,对城镇人员就业必然会造成很大压力。再有,经济结构的调整就要求市场重新对劳动力资源进行配置,以适应其变化。因此,在配置过程中,大量素质低、专业技能落后的劳动者难以适应市场发展的需要,所以被淘汰产生失业。同时,新兴产业的迅速发展,使适合该产业发展需求的劳动力出现暂时性短缺,从而造成了失业与空岗并存的现象。此外,地区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不平衡等原因,也会带来大量的失业人口。

第三,我认为还有许多人为因素。首先,在我国的劳动力市场上也存在着一定程度和一定范围的歧视现象,主要包括对不同性别、不同¿相貌、不同户籍等方面的求职者的工资歧视和职业歧视。如现在的许多ป公司和企业在招聘时只招收男性员工;在工资报酬方面,具有相同学历和 教育 水平的男女员工,一般男性员工的工资会高于女性,女性的竞争力明显低于男性,且失业率也高于男性;有的公司还对招收员工的高矮、胖瘦做出限制;还有的公司或企业只招收具有城市户口的员工,而拒绝持有农村户口的人,或对持农村户口的工人给予低工资。虽然我国政府近几年在佣工方面ღ制定了一系列新的 法律 法规,明确规定了对男女平等对待,且在部分地区取消了户籍差异,但上述问题仍然存在,虽然有所改善,却没有根本消除。其次,一些人的择业观念也存在问题。现在的许多大学生刚刚毕业就想拿高薪、坐高位,往往不能从实际出发,遇到低于自己预期的工作就不想做;在工作中遇到一点儿挫折,不是从自身找原因,而是怨天尤人、不思进取。

如果说前两个因素是客观因素,需要我们从客观实际出发,制定相应的对策来解决;那么,第三个因素则是主观因素,需要我们从自身寻找原因,从主观上转变观念,才能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失业问题的存在。

对于如何解决中国目前存在的失业问题,许多专家和学者给出了他们的看法。我认为,可以从主动和被动两方面来采取措施,这不仅需要国家出台相应的政策,也需要我们全社会的配合,通过共同努力来降低中国的高失业率,让更多的人找到工作。这对于促进我国经济发展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着重要意义。

从主动方面,首先,调整就业结构和就业方式,加快劳动密集型产业,尤其是第三产业的发展。加强扶持中小企业的发展,使中小企业成为解决就业问题的主要力量。中小企业投资周期短,资金投入量不多,技术含量不高,多为劳动力密集型,这样每年可以吸收大量的失业人员。积极发展小城镇服务业来转移农村中的剩余劳动力,支持、鼓励和引导私营、个体企业兴办服务业,充分发挥它们在活跃市场、增加就业方面的作用。充分发挥我国劳动力资源的优势,创造多层次、多渠道、多形式的就业岗位,来解决下岗职工再就业问题。

其次,正确处理政府和市场的关系,建立统一高效的劳动力市场。政府解决失业问题的宏观 经济 政策要以市场为导向,充分发挥市场配置劳动力资源的基础性作用;同时加强宏观调控,综合运用各种政策工具,不断完善劳动力市场。增强劳动力市场运作的有效性,建立和完善劳动力市场的信息 网络 ,为劳动供求双方提供迅速、准确、完善的信息服务,充分发挥 现代 通讯工具和手段传递信息的作用,降低劳动力在寻找职业中的成本。加快城镇化进程,促进劳动力的有序流动。国家可以在就业政策上做出相应的调整,鼓励不同层次、不同技能构成的劳动力进行合理流动。建立自由流动、公平竞争的劳动力市场,减少由于合同期过长造成的对人员流动的阻碍,取消对劳动力流动和城市 企业 雇佣外地劳动力的直接或间接限制,形成全社会劳动力自由选择、公平竞争、人尽其才的就业格局。

第三,进一步完善促进就业与再就业的财税优惠政策。适当扩大就业税收优惠的对象及范围。在妥善解决好失业群体中最困难的国企下岗人员失业问题的同时,对城镇新增劳动力自主创业也应给予同等的税收优惠待遇。这对于扩大就业总量,缓解我国的失业压力,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另外,政府还应该加大对再就业的资金投入,对就业有困难的对象实行再就业援助。

第四,鼓励、 发展 教育 和职业培训,提高劳动者素质,引导求职者转变择业观念。国家要积极推行公办、民办、民办公助等多种办学方式的职业培训,以市场的就业需求为导向,提高劳动者的素质和专业技能,为他们日后寻找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此外,还要转变求职者的择业观念。鼓励失业人员采取灵活多样的就业方式,一些卐“4050”人员就可以从事那些就业门槛低,对技术和资金都要求不高的行业。而对于刚刚毕业的大学生,就要鼓励他们转变以前那种只去大城市、只赚高工资的心理,要从自己的实际情况出发,寻找能实现自己人生价值的工作。

综上所述,失业问题是世界各国都普遍面临的一个问题。而 中国 的失业问题与世界其他国家不同,更具有中国特色。因此,要解决好中国的失业问题,就要从我国的实际国情出发,正确分析和把握其中的原因,制定出相应的政策措施。解决好当前的失业问题,将对我国的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产生至关重要的作用。

注释

①出自李薇辉.薛和生主编《劳动经济问题研究——理论与实践》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5年3月第1版 第156-157页.

②数据出自《中国的就业状况和政策》白皮书 2004年4月 北京

④数据出自《2006年度劳动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统计公报》

⑤出自袁志刚著《中国的城乡劳动力流动与城镇失业——理论和经验研究》经济 科学 出版社 2007年7月第一版 第32页

⑥数据出自劳动保障部社会保险事业管理中心:《近年来我国社会保险基本情况》

参考 文献

[2] 李薇辉 薛和生主编《劳动经济问题研究——理论与实践》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5年3月.

[3] 靳英华著.《我国双重转变过程中的就业问题研究》天津人民出版社 2001年10月.

[4] 杨伟国著.《转型中的中国就业政策》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 2007年5月.

[5] 胡学勤,秦兴方编著.《劳动经济学》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4年9月.

[6] 牛润霞著.《技术变迁中的失业问题研究》,人民出版社,2007年7月.


热门排行: 教你如何写建议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