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与美国、日本贸易经济分析及对策(1)论文

时间:2024-11-10 12:53:32 来源:作文网 作者:管理员

[摘 要] 中美日三国是世界上的经济贸易大国,这三国经济贸易的和谐发展是世界经济顺利前行的决定性因素。但是近来,贸易逆差问题成为中美、中日经济贸易发展过程中的最大障碍。

如何解ศ决三国贸易当中出现的不和谐因素,成为人们所关注的问题。本文从中美、日中贸易逆差的数据入手,深入分析了贸易逆差产生的原因,并针对这些原因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论文关键词】 贸易逆差;中美;中日;战略思想 中美日三国是世界性的经济和贸易大国,美国2007年国内生产总值为13.98万亿美元,日本的GDP为4.46万亿美元,中国大陆全境国内生产总值为20.9万亿元人民币。三国GDP合计占当年世界GDP总和47.76万亿美元的42.7%。

从三国进出口贸易的规模来看,美国为世界第一大贸易国,2006年美国货物贸易和服务贸易的进出口总额创下了36499.28亿美元的历史记录,其中进口总额为22042.25亿美元,出口总额为14457.03亿美元。日本的出口额为5958亿美元,进口额为5161亿美元,均为世界的第四位。

中国进出口总额为14221.2亿美元,进口额为6601.2亿美元,出口为7620亿美元,稳居世界第三大贸易国。从以上情况不难看出,三国经济和贸易的发展状况,不仅对三国,而且对世界经济和贸易的发展都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

当前,中美、中日间的贸易发展中都存在着严重的贸易摩擦,其中贸易逆差则是产生摩擦的非常重要的因素。如不能正确地、科学地分析贸易逆差产生的原因,采取正确解决贸易逆差的原则和方式,势必会阻碍和影响着三国经济和贸易的正常发展,并给世界经济和贸易发展带来消极影响。

一、美中、中日贸易逆差现状 美中贸易逆差据中国方面统计,最早出现在1993年,当年逆差为62亿美元。2007年美对华贸易逆差达2562.7亿美元,14年间增长了67倍,占同期美货物逆差总额的31.4%。

据美方统计,美中贸易逆差出现在1983年,当年为3亿美元。到2006年上升到2016亿美元,23年间增长了67倍。

从中日贸易近20年的发展来看,20世纪80年代基本是中方逆差,20世纪90年代有时中国逆差,有时日本逆差。但进入21世纪以来,双方根据各自的统计,都认为自己是贸易逆差国。

如日本贸易振兴机构2011年公布的2003年度中日两国贸易收支情况,与中国海关统计的数字就截然相反。日本称,2003年对中国持有1795亿美元的贸易逆差,而中国海关统计的数字是中国对日本的贸易逆差已达到147.3亿美元,两者之间缺口超过了320亿美元。

二、美中、中日贸易逆差产生的原因分析 由以上情况可以看出,美中、中日之间的贸易逆差呈逐年递增的态势,逆差问题得不到解决,各国之间的贸易必定要受到影响。只有正确分析贸易逆差产生的原因,才能有针对性地提出解决这一影响彼此贸易关系的有效措施和方法,并达到互利共赢,促进三国贸易共同发展的目的。

美中贸易逆差原因分析。美中贸易互补性极强,处理得好则完全可以做到互利双赢,促进两国经济共同发展。

但是,目前美中贸易却并不令人满意,贸易逆差过大,摩擦不断,贸易关系十分紧张,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1.美国消费过高、储蓄过低、储蓄与投资失衡是美中贸易逆差以及美国贸易逆差以及美国整体贸易逆差的本质原因。美国是一个十分重视消费的国家,消费支出在美国经济活动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高消费致使美国国内储蓄率持续降低,某些年份储蓄率甚至为负数。由于总储蓄小于总投资,造成了国内生产的最终产品无法满足国内需求,这就要求其他国家把能够满足本国需要后的剩余产品输往美国,以解决其供应不足的问题。

而中国由于经济发展的特点,与美国消费水平的差异,使得中国成为弥补美国供应不足问题的最重要的国家。由此不难看出,美国储蓄与投资失衡才是美中贸易逆差的本质原因。

2.美国限制高新技术产品的对华出口,则是中美贸易逆差的直接原因。中美由于经济发展水平和发展阶段的不同,两国产业结构有着很大的区别。

中国在生产劳动密集型产品方面,具有比较优势。而美国生产科技密集型产品方面,具有比较优势。

按照比较优势学说和产业分工的原则,完全可以做到互利共赢,促进两国共同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然而由于美国政府限制高新技术产品对中国出口,如中方所需的超大型计算机、数控机床、卫星技术等都禁售给中国。

而只是希望中国大量地购买美方的转基因大豆和飞机等少数产品。可以说这才是美中贸易逆差形成的最重要、最直接的原因。

3.产业转移扩大了美中贸易逆差。美国在产业调整过程中,把大量劳动密集型、高耗能、低附加值和控制核心技术的部分技术密集型的产业,转移到中国和其他发展中国家。

在美对华投资的企业,分布的行业很广泛,主要有机械电子、冶金、石油、化工、通信、能源、交通、轻纺、食品、医药、服装、金融、保险、服务等行业,其中很大一部分是做加工贸易,产品主要以出口为主。在这些出口产品中,又有相当大的一部分回到了美国市场,从而大大扩大了美中贸易逆差。

如2005年美国对中国1141亿美元的逆差中,90%是美在中国加工产品又回到美国市场造成的,大约有1000亿美元左右。 4.不合理的统计方法不能真实反映美中贸易逆差,造成了近1000亿美元双方统计数字的巨大差异。

中美贸易的一个显著特征就是以中国香港为主的第三方的转口贸易占较大比重的贸易。对于这部分经中国香港转口贸易,中美双方的统计是很不一样的。

美国对于进口的统计是以原产地原则,不论是否经中国香港转运的货物,只要原产于中国,都计算为从中国进口。并且将转口过程中的中国香港加价也记入从中国大陆进口的数值,这就使美国从中国进口的额度大大增加。

而对于美国出口的货物,美国以运到国为出口贸易伙伴,其出口到中国香港的货物,不论是否转口到中国大陆,都一律视为对中国香港的出口。这样美国进口到中国货物的数值就大大缩小了,从而出现了美中贸易统计上的差异。

其次,美国确定原产地的方法,导致双方统计上的差异。美中双方对外贸易统计虽然都是按着原产地原则进行的,但是原产地原则也存在着一些缺陷问题。

一是对于如何判定货物是否发生“实质性改变”至今没有统一的实施细则和标准,因此各国在制定自己的原产地规则时,都从本国需要出发,标准不

一、宽严各异,带有很大的随意性。二是随着世界经济发展和格局的变化,原产地原则的局限性越来越明显。

特别是跨国投资和加工贸易的发展,原产地统计进出口贸易的办法已不能完全反映出国与国间贸易平衡状况,甚至会产生扭曲。 再次,服务贸易未计入统计范围的问题。

美国贸易优势是服务贸易,在过去的十多年,美国对华的服务贸易一直保持着很大的盈余,而且随着中国市场的开放程度加大,美国在服务业方面的经营和获利会更多。其发展趋势十分强劲,但在计算美中两国贸易平衡问题时,却未计入服务贸易数额。

美中贸易逆差的形成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同时既有经济贸易理论和学术问题,也有政治和政策问题,只有客观地、恰如其分地分析其原因,才能有针对性地提出有效地解决办法和措施。

中日贸易逆差形成的原因。中日贸易逆差问题,由于香港转口贸易,双方统计的差异,中日都说自己是贸易逆差国。

据中方统计,自2002年以来,中方一直处于逆差状态,仅2006年逆差就高达240.5亿美元。造成中方贸易逆差较大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贸易保护政策,日本实行以“贸易立国”的国策,对世界市场依赖程度较高,政府控制经济运行较多,并把贸易保护作为政府的职责,特别是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来,日本新的贸易保护的政策不断出台。为了阻止中国产品进入日本市场,日本出台了各种技术壁垒措施。

如日本公布的对中国菠菜中农药残留的检验标准竟然严于本国10倍。这种不公平的愈演愈烈的贸易保护 ☻主义致使进入日本的中国商品大大减少,导致了中日贸易逆差居高不下。

日本对华投资进一步扩大了中日贸易逆差。日本直接对华投资始于1979年,当时仅为1400万美元。

截至2007年2月,日本对华直接投资累计达587亿美元,约占我国引进外资总额的8%左右。这些投资的发展都会直接地影响着两国的实际的经济利益的变化。

中国经济的发展,对日本商品的需求的增加,也促进了中方贸易逆差的增加。由于中日两国自然禀赋和生产禀赋不同,因此两国在技术、资金、劳动成本、市场容量等方面也有很大差别,并各具比较优势。

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的经济的快速发展,需要大量资金、技术、先进的生产设备和产品。而日本正具有这方面的比较优势。

因此在中日贸易中,日本向中国进口量较大,特别是中方对高新技术的需求量增长更快。高新技术产品进口的迅速增加也是造成中国对日本贸易逆差的主要原因。

三、我国应对美中、中日贸易逆差的战略思想和政策调整 从上述的原因分析中可以看出,美中、中日贸易逆差形成原因既有共性,又有各自的特点,我们必须针对这些原因,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对我国目前的贸易战略和政策做一些新的调整,才能在互利双赢的原则下,实现国际贸易的平衡发展。

树立互利共赢的新贸易观,努力实现贸易基本平衡。这种互利共赢的具有战略意义的新贸易观,首先是在经济全球化的时代背景,各国、各地区的经济发展的相互依赖更强。

在这种形式下,坚持互利共赢的发展观和贸易观,是我国经贸发展的必须。其次,互利共赢的新贸易观,是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

根据“科学发展观”,“十一五”规划具体设定,我国要积极参与国际竞争,实施互利共赢的对外开放的战略,以促进我国经济的发展。

适当减少贸易顺差,努力实现贸易平衡。自1994年以来,我国一直保持贸易顺差的局面,应该说贸易顺差对于我国经济建设的发展,财政状况的好转,国力的增强,是起到很大作用、做出了很大贡献的。

目前的问题并不在于顺差本身,而是我国顺差增加过快过大,并且集中在美、欧少数发达国家和地区。这种贸易顺差过大首先带来的消极影响就是贸易摩擦和争端不断,恶化贸易环境。

其次,持续高额贸易顺差,会导致资本净流入增加,增大人民币升值的压力。再次,由于经常项目的顺差,货币投放的增加,有造成了通货膨胀的压力。

因而我们必须采取果断措施,努力使过大的贸易顺差减下来,达到贸易基本平衡。

大力调整产业结构和贸易增长方式。在当前我国和世界的贸易发展的新形势下,我国对外贸易的主要任务不再使追求出口规模的增长,而是提高出口产品的附加值,优化外贸产业结构,大力提示中国在国际产业分工中的地位,逐步争取在世界产业链中居于高端地位,使我国实现由贸易大国到贸易强国的转变。

为此我们必须建立各种政策和有力措施。 1.淘汰和限制那些高耗能、高污染、资源性、低附加值的产业和产品。

据有关材料显示,今年以来,我国一些高耗能、高污染、低附加值行业生产、出口和投资都有比较迅速的增长,这样,不仅消耗了我国大量资源,污染生态环境,而且也造成了贸易顺差的增加。 2.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并以高新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和产业结构的调整。

最近几年,在这方面已取得了一定成果。但力度还远❥远不够,应有一些新的政策和措施。

3.发扬“嫦娥奔月”工程的创新精神,打破常规,掌握高端产业核心技术,创造一大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自主品牌的产业,以代替加工贸易产业。 4.在出口增长方式上,应实施以质取胜的战略,放弃以量取胜的、粗放经营的方式。

如果我国产业结构调整取得明显成效,我国出口产业结构必然有较大变化。当我国技术密集型产品,特别是高新技术有相当地增加,并在出口贸易中占有较大比重时,其带来的无形资产和国民福利将大大高于粗放型经营的一般传统产业和加工贸易。

此外,在我国出口贸易增长方式中,加工贸易占过大比重的局面也必须采取措施,早日改变。

扩大内需,减少外贸依存度,转变出口导向型的外贸战略。在改革开放初期,由于当时我国外汇资金短期和急于发展经济,曾借鉴东南亚国家经济发展经验,制定了出口导向型贸易发展战略。

这种出口导向型战略的贯彻和实施,对我国外贸的快速发展起到了巨大的作用,使我国继美日之后,迅速成为世界第三大贸易国。但随着时间的推移,经济的发展,出口导向的贸易战略也带来一些问题。

1.使我国外贸依存度快速提高。最近几年,我国外贸依存度每年大约都已10%的速度提高。

如此高的外贸依存度还集中在美、欧、日少数几个国家中,给中国外贸的发展将会带来巨大的风险,一旦出现难以解决的政治、经济风波,将会造成外贸出口的重大损失。 2.会造成贸易顺差过大,使贸易摩擦增加,影响我国外贸环境。

我国的出口导向型外贸战略,是以廉价的劳动资源、能源、矿产资源和生态环境为代价的,即出口越多,我国的资源消耗也越大,因此出口导向型的外贸战略必须彻底转变。我们大力开发国内市场,提高扩大内需的力度,使我国经济发展建立在更加坚实的基础上。

美国是出口最多的国家,但其出口总额只占其GDP的8%,其余92%都是国内需求。

加强实施“走出去”发展战略。实施“走出去”的发展战略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对于我国的经济发展、合理配置资源和减少外贸顺差和贸易摩擦,扩大国际市场、提高人才、技术和企业管理经营水平,营造友好合作的国际经济环境,都具有重大意义。

我国自2000年,党中央确立实施“走出去”的发展战略后,经过几年努力,已取得一定的成绩。但投资流量与发达国家相比,仍有很多差距。

2006年我国对外投资仅占世界的1%,在全球据第18位。在对外投资流出绩效等方面,我国在参与此项排名的128个国家中,居第67位。

90%的海外中资企业投资规模不到100万元,远远低于发达国家平均600万美元的水平。大多数企业还是依靠低廉的价格和劳动力,而对核心技术的掌握,适应市场的应变能力,投资的理论分析与把握,管理经验水平都与外国,特别是发达国家跨国公司有很大的差距。

如果这些方面得不到明显改善,将严重阻碍“走出去”的战略实施,我国的贸易顺差的有效减少也将会受到很大的影响。 综上所述,只有我们切实转变战略思想,才能有助于减少我们与日、美贸易顺差,解决日ร益加剧的贸易摩擦,为我国对外贸易的持续、稳定、健康地发展营造良好的贸易环境。

参考文献: 张立群.美国贸易逆差原因探析[J]. 中国石油大学胜利学院学报,2007,

. 徐正华,熊国保.中美贸易不平衡的原因探析及对策研究[J]. 商场现代化,2006,

. 张爱军.美国对华贸易逆差的根源分析[J].广西社会科学,2007,

. 沈四宝.美国、日本和欧盟贸易摩擦应对机制比较研究[J].国际贸易,2007,

.


热门排行: 教你如何写建议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