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用预设在小品言语幽默中的运用

时间:2025-01-13 07:06:00 来源:作文网 作者:管理员

[摘要]小品这类娱乐语言节目广泛地出现在各级各类晚会舞台上,广受观众欢迎,尤其是丰富多彩的言语幽默是娱乐节目的一大亮点。小品的语言幽默究竟如何生成呢?从语用预设的视角,以2017年春晚小品《老伴》为个案,具体分析脍炙人口的小品语言是如何产生幽默性。

[关键词]语用预设;小品;言语幽默

[中图分类号]1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5918(2018)05-0188-03

从小品的概念来看,小品指的是具有精简生动、耐人寻味的故事情节的小艺术品。其中“小”指表演时间较短,人物相对较少的外在形式。“品”指能给观众带来新鲜品味的体裁主题。当今,小品在各级各类晚会舞台上大放光彩,已成为各个舞台必不可少的节目。据统计2015至2017年央视春晚中的小品节目分e占总节目的14.3%、15.4%和14.6%。可见小品在春晚上总会占一席之地。此外小品会采用观众熟悉的题材,用熟悉的人物结合诙谐幽默的语言再现生活中的现象,传播正能量,但小品的幽默语言是如何生成的?很多学者从不同的视角对小品的幽默语言进行了研究,如倪刚,徐天乐(2010)从关联理论解读了小品《不差钱》中语言的幽默性;李燕(2012)从顺应论的角度分析了赵本山小品中语言的幽默性;刘延广。(2011)从框架转换理论的视角对赵本山小品的幽默语言进行了研究;还有一些学者从认识语用学的角度解释了中国幽默小品的语言等。2017春晚小品《老伴》是由著名ฅ的演员蔡明和潘长江及潘斌龙表演。其中,以“毒舌”著称的女演员蔡明,之所以给观众带来很多欢笑,离不开她那巧舌如簧的本领及幽默独特的语言。然而,研究小品《老伴》的幽默语言的论文仅有4篇。其中的3篇是从违反合作原则的角度分析,另外1篇是从词义角度分析。从论文数量上看,分析小品《老伴》的论文十分匮乏,从语用预设的视角分析小品《老伴》语言中的幽默性的论文出现空白。由此,基于语用预设视角,以喜闻乐见的小品《老伴》为语料,探析该小品言语幽默的生成有重大意义。

一、基于语用预设小品的幽默

小品是常见的情景喜剧,它的情节往往来源于生活,而且幽默是它的典型性。小品的幽默除了搞笑的故事情节和演员的滑稽表演动作之外,最重要是小品幽默的语言。语言是推进情节发展的基础,是演员设计“包袱”的手段。小品的言语更趋向描述人物的生活常识及日常礼仪。这种幽默的语言是如何生成的呢?语言学中的预设可以解读小品中的言语幽默的生成。

德国逻辑奠基人Frege最先提出预设概念,并认为“语用预设是指说话者为保证句子或语段的合适性而必须满足的前提”。何兆熊在此基础上,也补充了语用预设是指“说话人对语境所作的假想,是一个言语行为的必要条件,是说话人和听话人双方所共有的知识”。由此可见,语用预设离不开语境并有着主观性、共识性、合适性、隐蔽性和可撤销性等特点。

语用预设视角下小品的言语幽默是先从故事情节进行预设,然后通过顺从、取消或违背语用预设的主观性、共识性、合适性、隐蔽性和可撤销性特点,从而达到正常交际以外的幽默效果。2017年春节联欢晚会中的小品《老伴》广受观众好评。基于语用预设视角,以小品《老伴》为个案,探索该小品的语言是怎样实现幽默,赢得大众喜欢。

二、语用预设特点与小品《老伴》的幽默

(一)语用预设的主观性生成幽默

语言预设的主观性是指交际双方对同一个话题表现出不同的态度以及两者对话题的认知具有主观能动性。小品《老伴》中有些言语幽默正是利用了语用预设的主观性特征,致使交际双方对同一话题说出毫不相关的语言,从而营造一种幽默氛围,让观众捧腹大笑。

例1:

院长:“您快别练了,咱敬老院出大事了!”

蔡阿姨:“怎么了?”

院长:“有一个老头啊,失忆了!”

蔡阿姨:“哎,多大点事儿啊!我年轻的时候,很多男人见着我都失忆!”

例(1)的幽默性的来源于对“失忆”的不同理解,在院长认知范围内,他所渭的“失忆”预设一种记忆混乱的疾病。他急切地告诉蔡阿姨敬老院里有个老头“失忆”了并觉得蔡阿姨应该能够理解这一点,但是蔡阿姨主观地曲解院长口中的“失忆”,并回答见过她的多数男人都会“失忆”。蔡阿姨口中的“失忆”蕴含言外之意即“她颜值非常高以至于让所有男人都忘乎所以,遗忘一切”,让观众哈哈大笑。该例子通过双方不同的主观认知和态度形成了巨大的反差,再利用语言预设的主观性,给观众展现答非所问的对话,从而营造了幽默的氛围。

(二)语用预设的共知性生成幽默

语用预设的共知性是指交际双方早已知道的常识,与交际的语境相联系。交际双方之间会因为缺乏共有的知识ฐ背景或者有时交际双方的一方故意曲解这些共同的信息,使得不能正常交际,这两种情况都会产生一定的幽默效果。

例2:

潘叔:“不是我这模样咋了,当年人称‘东北小费翔’。”

蔡阿姨:“像一半。”

潘叔:“哪一半?”

蔡阿姨:“翔。”

例(2)中幽默性来源于网络词语“翔”。“翔”在网络用语中是“粪便”的代名词。网络用语“翔”一词预设着非常不美观,丑陋,恶心。在这个语境中,首先是潘叔对自己的模样很有自信,自称是“东北小费翔”。“费翔”是大家所共同认知的台湾的偶像歌手,非常帅气,然而蔡阿姨通过说“像一半中的翔”,很巧妙用“翔”比喻潘大爷长相丑陋,恶心。蔡阿姨使用“翔”一词明显是对潘大爷长相的否认,正因为蔡阿姨故意曲解潘大爷的语义,违背对“东北小费翔”的认知,从而起到意想不到的幽默效果。

(三)语用预设的合适性产生幽默

所谓预设的合适性与语境相适应,也就是不同的听话人根据逻辑和语境会推断出不一样的预设。交际双方的一方有时没有考虑或有意脱离特定语境时,他们表达的☼语言会产生幽默效果。 例3:

蔡阿姨:“我救了你?”

潘叔:“对!”

蔡阿姨:“你娶了我?”

潘叔:“没错。”

蔡阿姨:“那你为什么要恩将仇报呢?”

这段对话的幽默来源于成语“恩将仇报”的使用。根据对话的语境“我救了你,你娶了我”,预设了蔡阿姨接下来回答本应是“知恩图报”,但出乎人意料,蔡阿姨回答的是“恩将仇报”。这种回答完全不符合两个对话的语境,导致交际双方的心里形成极大反差,幽默就这样自然而然出现了。

(四)语用预设的隐蔽性产生幽默

预设的隐蔽性是在具体的语境中,交际双方表达的意思非常含蓄,往往会隐藏在预设中。在小品《老伴》中,演员们充分利用了语用预设的隐蔽性来增加小品的幽默效果。以下例子充分体现了语用预设的隐蔽性可以产生幽默这一特点。

例4:

潘叔:“我的老伴比她漂亮。”

院长:“哎呀,蔡阿姨,他失忆了,您别往心里去。”

蔡阿姨:“还比我漂亮,就他那模样,还能娶个媳妇,取个快递人都不一定给他。”

这段话的幽默来源于蔡阿姨的回答“就他那模样,还能娶个媳妇,取个快递人都不一定给他”。这个回答蕴含义非常含蓄隐蔽。蔡阿姨没有直接表达“潘叔颜值低”,而是利用“取个快递人都不一定给他”的言外之意,设计语言的隐蔽性,将自己想表达的意思隐藏起来,从而增加小品语言的趣味性。

例5:

潘叔:“媳妇啊,我现在身无分文,是个穷光蛋了,咱俩离婚吧,那个,现在我是个窝囊废。”

蔡阿姨:“别这么说,你原来也是。”

这段话的幽默同样来源于蔡阿姨的隐蔽性回答。潘叔称自己是个窝囊废,这表现得非常自卑。此时此刻,听话者蔡阿姨本应安慰说话者,但蔡阿姨回答的是“你原来也是”。这个省略句的回答非常隐蔽,补充完整应该是“你原来也是窝囊废”。这非常含蓄地嘲讽了说话者。这个例子是通过反转观众所期望的结果去达到幽默效果。

(五)语用预设的可撤销性产生幽默

预设的可撤销性是指预设在具体的对话中,会根据交际双方所说的话语以及变化的语境而发生动态变化。在具体交际对话中,说话人会有意引导听话人接受预设,又否定预设或说出与该预设相冲突的话,使得听话人期待落空,达到夸张和诙谐的幽默效果。

例6:

潘叔:“我问你,你还记不记得88年我在葫芦岛为什么号啕大哭?”

蔡阿姨:“你在葫芦岛哭什么呀,被葫芦娃给揍了?”

这段对话的幽默来源于对“葫芦岛”和“葫芦娃”两个概念的理解。首先,“葫芦岛”是众所周知的辽宁省下辖的一个地级市,而“葫芦娃”是人们耳熟能详的动画片《葫芦兄弟》的主角。潘叔所涉及的葫芦岛预设中是没有葫芦娃,而蔡阿姨巧妙地偷换概念即从原来预设“葫芦岛”转变为“葫芦娃”。这种回答是一种突然不f调的转变,营造了幽默的气氛,使得观众哈哈大笑。

三、结束语

小品之所以受观众喜欢的原因是它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能够创造出幽默效果,利用语言激起观众的⚥兴趣,赢得观众的笑声。从语用预设的视角,以独具语言特色的小品《老伴》为个案,研究言语幽默的生成机制,发现幽默是通过遵从、取消或违背语用预设的主观性、共知性、合适性、隐蔽性以及可撤销性而产生的。在小品《老伴A中,演员们通过对语用预设特点的灵活使用,设计出一个个幽默语言包袱,赢得了观众的掌声。语用预设的这些特点在营造小品的语言幽默气氛和推动情节发展上起了不可或缺的作用。因此,语用预设的研究及合理利用对于喜剧小品的语言设计具有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Frege.c.On Sense and Reference[M].Oxford:Blackwe11,1952.

[2]Levinson. Pragmatics[M]. Beijing: Foreign Language 'r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2001.

[3l Stalnaker.R.c.Presupposi“ons[J].Journal of Philosophical Logic2 ,1973( 30):447-457.

[4]安晶晶.解析小品《老伴》中违背合作原则的现象[J].文学评论,2017.

[5]丛日珍,仇伟.喜剧小品演员言语行为预设策略与运行机制阐述――以小品《扶不扶》为例[J].西安外国语大学学报,2015(1):29-32.

[6]曹正波,从语用预设的角度分析黄宏小品的幽默性[D].上海:上海外国语大学,2007.

[7]何兆熊.新编语用学概要[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0.

[8]何自然.语用学与英语学习[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7.

[9]李燕.喜剧小品中幽默语言的顺应分析――以赵本山的小品为例[J].河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2):116-120.

[10]刘延广,框架转换理论视角下的赵本山小品幽默研究[D].石家庄:河北大学,2011.

[11]倪刚,徐天乐.用关联理论解读小品《不差钱》[J].牡丹江大学学报,2010,(1):54-56.

[12]唐明琪,杨迎华,语用学合作原则视角下对小品《老伴》精彩会话的解读[J].中国培训,2017 (6).

[13]王守元,苗兴伟,预设与文学语篇的建构[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3( 3).

[14]王崇风,周舒琪,春晚小品《老伴》误用成语“倾家荡产”[J],语文月刊,2017(7).


热门排行: 教你如何写建议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