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论新生本科院校考试改革的思考

时间:2025-01-13 21:43:54 来源:作文网 作者:管理员

"

论文摘要: 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考试改革在高校中迅速展开。本文在深入研究了新生本科院校考试制度的多种弊端之后,针对新生本科院校的特点对考试改革提出了几点建议。

论文关键词:新生本科院校;考试改革;考试方式;教育目标

新升本科院校是指在实现高等教育大众化,我国高等教育超常规发展的背景下,一批专科学校通过重组、ร合并其他一所或几所专科学校而得以升格为本科院校。它们体制上属于受省、市地方政府部门管辖的普通高校,主要为区域经济发展培养所需人才。当前,由于新升本科院校开展本科教育的时间较短,师资和教学资源比较匮乏,教学体系不系统,办学理念、办学模式还未形成自己的优势和特色,因此要想实现长远发展,必须进行一系列的改革与创新,其中课程考试的改革尤为重要。课程考试是教学过程中一个十分重要的环节,是教学质量与人才培养质量的一种检测与评判,毫无疑问,对课程考试改革的探索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课程考试改革的必然性

当前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不仅是数量的问题,更重要的是具有高度创新能力的问题,创新型人才至少要ด具备以下3种能力:迅速获取最新知识的能力;对知识进行加工提炼和创新的能力;把知识转化为财富的能力即创业能力,而考试是衡量一个学生能力的“量具”,但是当前在新生本科院校中采用的考试方式和其他高校一样,基本上是几十年不变的的开卷或闭卷考试一次,虽然也有撰写小论文等形式,但是比例仍不够大,而且大多数仅限于选修课程,而必修课程仍习惯于采用闭卷笔试形式,这种考试方法存在很大的弊端,主要在于偶然性大,难以客观全面地反映学生的真实情况。这种考试形式决定了考试题型比较单一固定,填空、选择、判断、名词解释等客观性试题多,而综合论述题、分析论证题等主观试题少,侧重对书本知识的记忆和理解,难以对学生的创新思维进行培养,很难反映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和创新水平,严重的制约了教学目标的实现。具体表现如下:

(一)考试目标不明确

大学教育的根本目的是使学生的德、智、体、美、劳得到全面发展,而考试是实现这个目的的重要手段之一,但其科学性、合理性与否,会直接影响到高校教育教学水平与人才培养质量的好坏,目前,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在新生本科院校中存在着考试目标不明确,功利化趋向明显,以分数高低为价值取向的教学观,主要表现在过分强调分数的价值功能,把学生的分数与奖学金评定、评优、入党、报送研究生以及就业紧密联系,把分数作为硬指标,而忽视了学生道德思想素质、实践动手能力、创新能力等综合能力的考核,这不利于学生的综合能力培养和全面发展。考试的作用与教育的目标相背离,它难以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难以全面考核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的创新思维✞、潜在素质要想从考核中体现出来更是无从说起。

(二)考试制度不健全

新升本科院校大都从专科学校合并转型而来,对本科的各种管理制度上经验明显不足,还处于探索阶段。随着高等教育体制的改革,教学管理部门的工作重点从以往的注重计划、过程管理转移到加强宏观调控、实现目标管理上来,从而使考试管理力度存在消弱的倾向,出现了对考试作弊处理过松和不够及时的现象。

(三)考试方式单一

考试方式单一具体表现为考试活动单一化及考试形式单一化。高校的课程考试一般都安排在学期末进行,且“一次考试定成败”。考试形式单一化,存在着“四多四少”的现象,即闭卷考试多,开卷考试少;笔试方式多,口试、答辩考试少;理论考试多,技能、操作、实践能力考察少;统一考试多,因材施考少”。这种考核方式不重视实践技能的考核;成绩评定单一化,即单凭课程考试成绩,而不是综合地考虑学生的整个能力,个性的发展,能力的提高;也有悖于学分制形式多、灵活性大的特点。

(四)考试内容片面

必修课大多采取闭卷笔试的方式考试,选修课则大多采取开卷或课程论文的方式考试。这样的考试形式抑制了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忽视了学生个性化发展的需求和创造力的培养。试题覆盖面窄、质量差,客观题多,主观题少,试题更新不及时。题型僵化老套,考查学生综合素质、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不够,教师自由空间小,不利于发挥能动性和个性专长,不利于针对学生特点进行“因材施考”。这样的考试必然误导学生形成“上课记笔记、考试背笔记、考时默笔记、考后就忘记”的学习态度。若这种情况长期发展下去,将直接导致学生“为考试而考试”,即只紧抓书本、视野狭窄,缺乏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和创新能力,“学以致用”也就成了一句空话。

另外大多数课程考试安排在学期末,考试结束后紧接着就放假了,不管是教师还是学生都不能及时的去思考教学和学习中存在的问题,这样不利于教师根据考核结果及时调整教学方案,也不利于发挥考试对学生学习的激励和引导作用,上述课程考试制度的弊端,对新升本科院校人才的培养、教学改革的制约已显而易见,因此新升本科院校课程考试改革势在必行。 "

二、考试改革的可行性

当前很多高等院校对某些课程进行了考试改革并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如:辽宁大学信息学院对《生产运作管理》课程进行了考试改革;东北农业大学食品学院提出的考试改革方案在2004-2005级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的学生中进行试点;昆明理工大学对《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进行了考试改革等。哈尔滨工业大学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对《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课程进行了考试改革,提出了注重平时的多样化的考核方式。以上高校的考试改革以及所取得的成绩告诉我们高校考试改革切实可行。因此对于考试目标不明确,考试制度不健全,考试方式、评价机制单一化的新生本科院校来说,要实现培养目标,使学校快速转型就必须对考试进行改革。

三、考试改革几点建议

(一)确定考试改革的目标:确立科学的与教学目标、培养目标相适应的考试改革目标。考试改革的最终目标是通过考试改革带动教学内容和方法的改革,注重培养学生学习和思维的能力,贯彻科学素质教育的教学要求,注重过程考核和创新能力的考核,将课程考核贯穿到课程教学的全过程,在原有课程考试考核学生对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掌握情况的基础上,突出对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动手能力的考察,培养社会需要的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要实现考试改革的目标,必须构建一个科学合理的改革实施方案,实施过程既要满足对学生掌握和运用基础知识的考核,检查学生的学习效果和教师的教学质量,还要强调对学生综合科学素质的考核,加强对学生学习的过程管理。

(二)思想上要重视:在进行考试改革之前,可到进行过考试改革且取得良好效果的其它院校考察学习,汲取他们的经验,听取他们的建议,并针对自己院校的实际情况,制定出切实可行的考试改革方案。校级领导要切实关心学校的课程考试改革质量和课程考试改革管理,定期召开由教学部门的有关人员、系主任、任课教师参加的会议,提出课程考试要求,研究课程考试中存在的问题,讨论提高教学效果,推进课程考试改革的措施,提高课程考试改革质量,经常召集与考试有关的相关人员,研讨考试改革的各项新方法,只要是对提高学生培养质量有用的建议,积极采纳,有必要的就组织实施,具体方法就是:首先在局部范围内进行实施,在实施过程中发现新问题,逐步完善,直到得到最优的结果,再进行大面积的应用。

(三)在考试改革的基本方案上,可以在各专业课程中选取部分课程进行考试内容、方法和形式的改革试点,试点课程应选择涵盖文、史、哲、经、法、外、理、工、管等学科并具有代表性的课程。在试点的基础上,认真总结经验,稳步推进,然后在全校各专业推广实施。另外学校对实施考试方式改革的课程应实行学校和院系两级管理。

1、考试内容的改革

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以“传授知识”为主的传统教学向以“培养能力”为主的现代教学转变,考试内容也应坚持以发展能力为主,向培养和考察学生的创新精神、综合素质转化,即:从“知识型”向“能力型”进行转变,应以命题科学化为目标,逐渐加大主观题的比例,减小知识再现型试题的比例,重点应考核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以及综合应用知识的能力,鼓励学生由“应用学习”向“自主学习”转变,使学生从应试学习中解脱出来,独立思考,积极探索和实践创新,使考试真正能够较全面地评价学生的知识、能力和素质。

2、考试形式的改革:考试形式不能仅局限于闭卷、开卷等形式,根据不同的课程可以尝试不同的考核方式,如:无人监考考试、论文、阶段测试、试验、实地考察、调查报告、答辩、专题讨论、口头演示、专家评价、设计、制图、自评、作品等多种方式的考核形式。同时可以建立网络环境下的试题库管理系统和考试系统,加大网络化考试力度。

另外对于闭卷考试可以建立试题库,试题库的建立是实行教考分离的必要条件。现在绝大部分新生本科院校由于建校时间比较短,很少课程建立了试题库,如我校各个院系的所有课程都是在考试前几周开始出题,命题过程中教师的随意性比较大,教什么就考什么,教学过程中的薄弱环节不能通过考试反映出来,降低了考试环节的检测功能,不能准确地向教学过程提供反馈信息,教学质量难以提高。每✯次出题时间紧任务重,浪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试题库的建设可以全员参与,应紧密结合大纲,覆盖面要广,对考查点分布要合理,试题应有适当的梯度,题型做到新颖、灵活,尽量减少学生死记硬背的命题,多出一些综合思考题、分析题、应用题,能考查学生对知识掌握的深度,锻炼学生综合能力、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另外试题库的建设与更新可采用引进通用试卷库与学校自己编制试题库并举的方式,充分利用基础学科国家试题库,实行命题教考分离、监考教考分离、评卷教考分离。实行教考分离能有效提高考试的质量和水平,为学生成绩的评定,教师的教学评价以及教学管理决策提供科学的依据,有利于促使教师授课全面系统 ت地贯彻教学大纲的各项要求,促进学生端正学习态度和学生良好学风的建设。

3、成绩评定的改革:实行等级记分制。现在分数仍然是大部分课程学生学习成绩好坏的标准,要对课程考试进行改革使应试教育改为素质教育,就要对这一计分方法进行改革,实行等级记分制,在成绩结构中引进创新能力评价因素,淡化考试分数之间的微小差异,创造良好的素质教育环境,客观上促进考试改革进行和学生的全面发展。另外考试成绩的评定可包括平时成绩和期末成绩,其中平时考核成绩包括平时考核和期中考试两项内容,分数比例可考虑为:平时考核占10%,期中考试占30%,期末考试占60%。平时考核主要包括学生出勤、完成作业、学习表现和随堂测验等考核点。平时成绩考核的目的是为了加强学习过程管理,教师应将平时考核作为策动力,鼓励学生认真上课、按时完成作业,积极参加答疑,自觉主动思维等。

(四)教师学生的的积极参与:在当代,教师早已不是传统意义上的“教书匠”,“教师即研究者”成为许多学者所持的观点。教师成为研究者可以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更好地理解自己的课堂和自己的教育实践,既能体现教师专业的自主性,也能不断促进教师专业能力的发展。另外,教师是管理政策的最终实践者,是考试改革真正的主体和实践者,因此要调动广大一线教师的积极性,使他们全方位的参与到考试改革中,否则考试改革就不可能获得成功。对于学生而言,要本着对自己和对学校负责的信念,充分发挥自身在教学中的主体作用,积极参与到学校的考试改革工作中,及时反馈考试改革中存在的问题,为学校的考试改革献策献计。

考试改革是新生本科院校教学改革的突破口,因此,我们必须提高对考试改革重要意义的认识,积极开展考试改革的研究工作,另外,在进行考试改革的同时,要辅助以相应的培养模式,教学方法、课程改革等一系列的配套改革。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新生本科院校实现培养目标,快速转型为合格的高等本科院校。


热门排行: 教你如何写建议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