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瓣飘香,最香浓浓语文味
摘 要: 有效的阅读教学必须立足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真实、扎实、朴实地进行。《花瓣飘香》这篇文章重点通过“我”与小女孩的三次对话小女孩的懂事,本文作者在组织教学设计时,紧扣“懂事”一词引导学生品读三次对话,从而理解“懂事”所蕴含的内涵。
关键词: 阅读教学 《花瓣飘香》 小女孩 “懂事”
设计理念:有效的阅读教学必须立足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真实、扎实和朴实地进行。课文《花瓣飘香》重点通过“我”与小女孩的三次对话反映小女孩的懂事,本教学设计紧扣“懂事”一词品读三次对话,从而使学生理解“懂事”所蕴含的内涵。课上体现了三个简化:简化教学目标、简化教学流程、简化教学手段。朗读三次人物对话内容,层层剖析“懂事”,使学生感受到小女孩爱花、爱妈妈爸爸的美好心灵;在三次对话教学中巧妙地加入三次语言的“训练点”:如何读好对话、学填提示语、通过人物语言想象情境,使得学生在平凡的对话语言中体会到美好的情感,更重要的是,学会“对话”。三维目标达到和谐统一。
一、教学目标
1.从三次对话中读出“懂事”的三层内涵:爱花、爱妈妈、爱爸爸。
2.抓住提示语来揣摩人物内心,读好对话,并学会填提示语。
3.理解花瓣飘香的含义。
二、教学流程
课前复习,由词及文,识用结合。
1.同学们,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知道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不仅要说清课文的主要人物,而且要交代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2.出示一组动词:穿 俯 摘 捧 跑
读一读,这些是什么词?回忆昨天所学的内容,能把动词准确地填进这段话里吗?出示课文第二自然段:“一天清晨,我看到有个小女孩在花前,从花丛中小心地了一片带露水的花瓣,双手着,然后飞快地过田野,远了。”填动词,读句子,读出画面。
[板块设计意图:复习这一环节,虽然占时少,但是仍需要讲求高效。先让学生讲一讲“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体现了中年级段学生的阅读目标。老师巧妙的一句评价语,其实就是对概括方法的指导。接着紧紧抓住课文第二自然段的一组描写小女孩摘花动作的词语,让学生读准字音,准确地放进语言环境中读句子,同时想象画面。这样的复习扎实有效。]
紧扣“懂事”,梳理全文,引出“对话”。
1.这位摘花的小女孩,文中的“我”是怎样评价的呢?能用文中的一句话来回答吗?
2.小女孩的懂事,具体表现在哪儿?请大家轻声读课文,找出能表现小女孩懂事的句子,划下来,并交流。
3.听出来了,同学们都是从小女孩和“我”的谈话中感到小女孩的懂事。文中的“我”一共问了三次,小女孩也答了三次,这一问一答,就叫对话。
4.三次对话就让“我”夸这位小女孩是个懂事的孩子,我们一起来读这三次对话。要读好对话,就得把自己当作课文中的人物。
[板块设计意图:带着问题读课文,读思结合。既梳理了全文,又拎出了重点语句,还让学生明白什么叫“对话”,一举三得。]
层层剥笋,步步训练,感悟“懂事”。
1❤.第一次对话:教读法,明“爱花”。
谁来代文中的“我”来问问这个小女孩?读出“我”轻轻地问。读对话时就应看清提示语来读。
小女孩是怎样回答的?谁来仿照小女孩和“我”对话?其他同学评一评像不像那个小女孩。对话评价中着重指出要关注提示语“低着头不好意思”,这样才能读出文章人物的味道。
[设 ϡ计意图:“读对话”变“演对话”,师生平等,充满浓浓的人情味,激发学生学习的情趣。学生已不是在读书,而是和老师共同携手,走进人物的内心。此时老师提醒一句:“先看清提示语来读。”俨然像一位“导演”在指导演员如何入情入境,学生乐意尝试。]
讲解小女孩的惶恐,品味用词的精炼。能用自己的话说说惶恐这个词语的意思吗?小女孩摘花时突然被花的主人叫住了,你觉得她的心里会怎样?看,小女孩内心的恐惧、心里的不安,文中用“惶恐”这个词就清清楚楚地表达出来了,多精炼呀。
小女孩心里多害怕和慌张呀……现在谁再来模仿小女孩和我对话,读出她的“低下头”“不好意思”所包含的情感,师生分角色对话。
[设计意图:让三年级孩子用自己的话来说“惶恐”这个词的意思,可能有点难度,可让学生体会小女孩此时的心情,想一想“她可能在想些什么?”学生却是有话可说的。其实这些学生所能体会到的心情概括起来就是惶恐。读出词语背后的东西,这才叫“读懂”了词语。]
小女孩,“我”能问你一个问题吗?你为什么舍不得摘一整朵花,而只摘一片花瓣呢?交流,明白小女孩的爱花。
镜头回放第二自然段,读一读。同学们,现在你明白她为什么小心地摘了吗?看,俯在花前、小心地摘,饱含着小女孩对花深深的爱和呵护。这是多么美好的画面!我们一起来读这个画面。
[设计意图:课文第二自然段写了小女孩摘花的画面,那是一幅非常美丽的画面,从这幅画中小女孩那细微的动作、神态,足以感受到小女孩的美好心灵。可这些动作只有在读了后面的对话后,才能真正理解。通过回读这一段,让这美好的画面反复给学生以美感,也逐个解开了小女孩摘花时所表现出的与众不同。这样的回读,共有三次,美好的画面反复呈现。]
师小结:小女孩多么爱花呀,她舍不得摘整朵花,她愿花儿能给更多的人带来快乐!怪不得“我”会这样称赞她:“真是个懂事的好孩子!”
2.第二次对话:填提示语,体会“爱妈妈”。
爱花却要摘花瓣呢?真是奇怪。同学们,读读“我”的第二次问话,你觉得“我”会怎样问?地问。”)填词,并交流,读一读。
齐读小女孩的回答,你能体会她的懂事吗?。
原来花瓣是小女孩想送给生病的妈妈的。请大家默读小女孩的话,边读边想,她说话时心情怎样?试着在括号中填个词,并写在书上。地说:妈妈生病了,我摘片花瓣送给她,花瓣摸上去像绒布一样,闻起来有淡淡的清香,妈妈会高兴的。”)填词,并交流。
你看,我们边读边想象,加入了不同的提示语,这样小女孩对妈妈的爱就更真切了。小女孩爱花,但她更爱妈妈。
怪不得,作者会夸奖她。齐读。
[设计意图:通过填写提示语体会到小女孩此时此刻的心情:难过、悲伤、担心……走进小女孩的内心,在“心灵之旅”后,再读小女孩的话,真情流露。]
3.第三次对话:想象情境,感受“责任”。
小小年纪竟能如此关心妈妈,“我”又忍不住地问了一句:“你爸爸呢?”提起爸爸,小女孩的眼眶里闪动着泪光。指名读小女孩的话,你能读懂小女孩眼眶中的泪花吗?
师介绍:南沙在我国的最南端,是祖国的南大门。驻守在那里的解放军往往几年都不能回一次家。同学们,现在你明白小女孩为什么会眼眶里闪动着泪花了吗?
妈妈病了,爸爸不在家,小女孩多么着急、担心呀,可她一心想要照顾好妈妈。想象情境并训练说话:妈妈渴了,她要……;妈妈饿了,她要……;妈妈闷了,小女孩要……
小小的年纪却要做这么多事。可她无论有多苦、多累,把爸爸的嘱咐时刻记在心上,小女孩是不会惹妈妈生气的,她只想着要让妈妈高兴。所以一大清早,就来摘花。
镜头回放第二自然段,指名读。从“双手捧着”“飞快地跑”你明白了什么?双手捧、飞快地跑,这两个动作凝聚着她对父亲、母亲多深的爱呀!
小小年纪,不仅照顾好自己,而且照顾生病的妈妈,承担许多责任,所以作者会情不自禁地赞叹。齐读。
[板块设计意图:小女孩的“懂事”是通过三次对话逐步表现出来的,而且“懂事”的程度越来越深、越发感人。所以在对话的学习中,每次理解对话内容♂后都回到“真是个懂事的好孩子!”这句话,齐读时学生随着对小女孩的理解的深入,读得也愈发深情。每次对话均突出了一项语言训练点,分别是如何读好对话、学填提示语、通过人物语言想象情境,使得学生在体会小女孩美好心灵的同时,也学会“对话”。]
水到渠成,突破难点,理解飘香。
1.出示最后一小节。有哪两位母亲得到了花儿?你能理解“我”的做法吗?
2.两位母亲看到花儿,都笑了。她们心里在想什么呀?让她们高兴的仅仅是花儿吗?对,让妈妈高兴的不仅仅是花儿,更是孩子的懂事。
3.同学们,我们能想象得到,两盆带着露水的月季花,一定花朵红艳,花瓣飘香,那么,飘香的仅仅是花瓣吗?对,飘香就是儿女的懂事、孝顺和深深的爱。这香味啊,仿佛小姑娘美好的心,一丝丝,一缕缕,飘进父母的心,飘进我们每个人的心,永远温暖着我们的生活。
4.再读课题:花瓣飘香。
[设计意图:因为上面三次对话教学中对“懂事”进行了逐层分析,难点已经化解,此时理解“花瓣飘香”的含义已是顺理成章了。借此想象说话:“两位母亲看到花儿,都笑了。她们心里在想什么呀?”并加上合理的追问:“让她们高兴的仅仅是花儿吗?”使“花瓣飘香”的含义从学生口中自然流溢,突破难点如行云流ฎ水般顺畅。]
拓展想象,学以致▼用,练写对话。
文中的“我”把花放在了母亲的阳台上,母亲与“我”之间会有怎样的对话呢,请发挥你的想象,补充对话。
阳台上,红艳艳的月季芬芳扑鼻。
妈妈地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我地说。
妈妈听了,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花瓣飘香,温暖了妈妈的心房。
[设计意图:作业设计,既是课堂教学的有机延续,又能体现学生情感的积淀,以及运用语言文字、自由表达情感的需要。这样训练学生补充对话,水到渠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