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学生就业心理问题分析及应对策略
论文关键词:高职学生 就业心理 咨询 就业指导工作
论文摘要:通过对高职生在就业过程中表现出的矛盾、焦虑心理障碍的分析,提出高职院校应进一步完善市机制,营建良好的就业环境,深化教学改革,依靠社会、学校、学生的共同努力,服促使学生五心理障碍,并顺利就业。。
一、高校毕业生常见的就业心理障碍
一是矛盾心理。大学生在求职择ล业的过程中,面临着种种剧烈的心理冲突,因而产生种种矛盾的心态:他们希望自主择业,但又不愿承担风险;渴望竞争,又缺乏竞争的勇气;胸怀远大理想,却不愿正视眼前现实;注重专业能力的发展,但又互相攀比、爱慕虚荣;重事业、重才智的发挥,在实际价值取向上重物质、利益;对自我抱有充足的信心,但在遇到挫折之后,又容易自卑;既崇尚个人奋斗、自我实现,又有较强的依赖感。职业目标与理想现实的反差,自我认知上自傲与自卑并存,职业选择上独立性与依赖感错位,使得部分人学生在就业中感到十分迷惘和困惑。
二是焦虑心理。大学生就业是大学生走出校门迈向社会的第一步,是他们人生中的一次重大转折。面对纷繁复杂的社会,面对日趋严峻的就业形势,面对日益激烈的就业竞争,面对国家需要、个人意向、有限的供职岗位、多样的工作环境等多元因素组合的职业选择,如何做出正确的抉择,是让每一个涉世不深、社会经验缺乏的学生们最为困惑的难题。为数不少的大学生在各种选择和诱惑面前无所适从,或职业期望过高,不切合实际;或希望尽快落实就业单位,急☒于求成;或幻想无须付出多大的努力就能得到称心如意的工作,而实际生活中往往事与愿违。因此,大学生在求职择业过程中☣普遍出现焦虑和烦躁不安甚至恐惧的心理。
三是依赖心理。在就业过程中,一些大学生缺乏主动参与意识和竞争意识,信心和勇气不足,在社会为其提供的就业机会面前顾虑重重,不能主动地参与就业市场的竞争,向用人单位展示自我,推销自我,依靠自身的努力去赢得竞争、赢得用人单位青睐,而是寄希望于学校,寄希望于地方毕业生就业主管部门,寄希望于家庭,或静候学校与地方的安排,或依靠家长去四处奔波,缺乏就业的主动性,等靠思想和依赖心理严重,使自己在就业中处于劣势。
四是自傲心理。自傲心理在大学生身上反映最为突出。一些大学生或受陈旧观念的影响,以“天之骄子”自居,自认为高人一等,过高估计自己的知识与能力水平。在择业过程中,有的大学生好高鹜远,自命不凡,眼高手低,给用人单位留下浮躁、不踏实™的印象,不受用人单位的欢迎;有的则就业期望值过高,就业脱离实际,怕吃苦、讲实惠,不愿到基层和艰苦地区等需要人才的地方工作,择业目标与现实之间存在着巨大的反差。
五是自卑心理。自卑心理也是大学生就业过程中一种常见的心理现象。一些大学生自我评价过低,过低估计自己的知识、能力水平。表现在就业过程中,有的大学生对自己缺乏自信,过于拘谨,缩手缩脚,优柔寡断,不能向用人单位充分展示自我,从而坐失良机:有的大学生因为学历、成绩、能力、性格方面的某些缺陷而丧失了勇气,悲观失望、抑郁孤僻、不思进取,觉得自己事事不如他人,不敢参与就业市场竞争。
六是挫折心理。生活中有成功就会有失败。而当代大学生由于一直囿于校园,生活经历比较简单,未曾经历过挫折,没有经受过挫折的考验,所以心理承受能力、自我调节能力较差,情绪波动大,情感较脆弱,缺乏对待挫折的准备。在就业工ผ作中,他们往往希望一截而就,能够顺利就业,害怕失败。一旦受到挫折,往往产生挫折心理,感到失落、悲观失望、自惭形秽,对自己、对未来失去信。"
七是攀比心理。在就业工作中,由于每个人生活的环境、家庭背景以及能力、性格、所碰到的机遇是不尽相同的,因而在择业目标、职业选择上不具有可比性。而青年学生血气方刚,喜欢争强好胜、虚荣心较强,容易引发攀比心理。表现在求职择业过程中,就是忽视自身特点,对自我缺乏客观正确的分析,不从自身实际出发,不考虑所选单位是否适合自己,而是盲目攀比,不屑到基层工作,总想找到一份超过别人、十全十美的工作,这种攀比心理使得不少毕业生迟迟不愿签约。
八是从众心理。大学生正处于人格逐渐完善和成熟的阶段,容易受社会思潮和社会观念的影响,人云亦云,缺乏个人主见,从众心理较为严重。表现在就业过程中,就是忽视所学专业的特点,过分追求实惠,盲目滑向经济发达地区和中心城市就业,追求功利,一味追求所谓的热门单位、热门职业,没有从职业发展与个人前途、国家需要去考虑,求安稳,缺乏积极进取精神,功利主义、实用主义思想严重。
二、解决大学生就业心理障碍的对策
第一,加强就业市场和就业法规的建设,完善市场机制,为毕业生营造公开、公正、公平的就业环境。
近年来,我国在高校毕业生就业市场和就业法规建设上取的了可喜的成绩,毕业生就业市场体制已初步建成。为确保毕业生就业市场健康有序发展,必须继续加强就业市场建设,完善市场机制,努力拓宽毕业生就业渠道,为大学生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缓解他们的就业压力。针对就业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要积极制定配套的政策和措施,完善就业法规建设,把就业工作纳入规范化、法制化的轨道,建立和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合理优化配置毕业生资源,保证就业市场公平竞争。要对毕业生就业工作的各个环节进行有效的管理和监督,整顿就业秩序,规范就业行为,纠正就业过程中的无序状态。要进一步增加就业工作的透明度,加强廉政建设,排除不正之风对毕业生就业工作的干扰,形成良好的竞争机制和就业氛围。
第二,深化教育体制改革、加强素质教育,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和竞争力。随着高校毕业生就业制度改革的深化,大学生们面临的就业竞争将更加激烈。因此,高等院校要积极推进教育体制改革,加大教学改革的力度,进一步转变教育观念,拓宽专业口径,注重创新精神和创业意识的培养,加强对学生科研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大力开展素质教育,努力拓宽学生的知识面,着力提高他们的政治、思想、文化、心理、身体等方面的素质和实际工作能力,强化他们的创新意识、市场意识和竞争意识,提高他们在就业市场上的竞争力。
第三,加强就业指导工作,健全就业服务体系,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择业观。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是高校教学工作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开展就业指导工作是毕业生就业制度改革的需要,是高校深化教学改革的需要,也是学校在新形势下加强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需要,更是大学生求职择业的需要。因此,必须继续加强就业服务体系建设,加大就业指导工作力度,强化服务职能,为大学生就业提供全方位的服务。要对大学生进行就业形势和就业政策的指导、择业方法和择业技巧的指导。加强信息网络的建设,进一步完善信息服务,帮助他们解决就业过程中遇到的难题,引导他们转变就业观念,确立合理的就业期望值,主动适应当前的就业形势,面向多种所有制单位就业;要鼓励他们勇敢地参与就业市场的竞争,主动寻求就业门路,积极创造就业机会,把握就业机会,务实就业。同时要加大思想教育力度,加强共产主义、集体主义、爱国主义教育和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倡导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的精神,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择业观,树立远大的理想和抱负,鼓励他们在择业问题上既要考虑个人成长和才智的发挥,又要考虑国家的‘需要,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建功立业。"
第四,开展就业心理咨询工作,培养大学生健康的就业心理。就业心理咨询是针对毕业生在就业问题上遇到的某些心理上的困惑而提供的一种服务,它不仅是就业指导的一项重要内容,同时也是高校心理咨询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开展就业心理咨询工作,加强就业心理指导,有助于培养大学生健康的就业心理,提高心理健康水平,保持良好的择业心态,有助于他们克服心理障碍,排除心理危机;有助于他们摆脱困境,走出择业的心理误区:有助于他们客观地认识所面临的困难,树立信心,从而顺利就业要引导大学生正确认识自己、评价自己,避免因自负或自卑而造成的挫折和焦虑;要引导大学生正视自我的前提下,正确把握择业期望值,充分发挥自身优势,扬长避短,选择适合发挥自己才能和施展抱负的职业;要引导毕业生积极参与竞争,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调整择业心态和择业目标,通过“自主择业”实现自身价值;要帮助人学生提高自我调适能力和心理承受能力,学会调节个人情绪,正确对待挫折,保持乐观向上的情绪,有效地排除各种不健康的心理,避免心理冲突,保持一种积极的心态,赢得就业市场的竞争。
总而言之,只有通过社会、高校、学生的共同努力,才能有效地帮助大学生消除心理障碍,走出就业误区,顺利就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