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中国当代大学生就业问题研究
"
论文摘要:近年来大学生就业难问题受到全社会的广泛关注,产生这一问题的原因,既有社会需求不足与毕业生大量增加形成的供需矛盾,也有高校、学生自身和用人单位等方面的原因。因此,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也需要政府、高校、用人单位和大学生共同努力。
论文关键词:大学生就业;原因;对策
近年来,在中国整体就业形势较为严峻的大背景下,大学生就业问题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之一。大学生就业不仅影响到每一位大学生的自我生存和发展,关系到千万家庭的切身利益,更直接影响到到我国经济的持续发展和社会的安定和谐。
一、大学生就业现状: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持续严峻
二、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
2.高等教育改革不适应社会发展需求。学校在制定大学生教育发展规划、办学思路时,☿市场意识不强,表现在:第一,专业课程设置错位。中国经济社会发展日新月异,新产业、新岗位层出不穷,但大学的专业设置和调整十分滞后,致使 シ毕业生就业后难以适应工作需求;一些院校盲目设置热门专业,导致专业结构不合理;不少院校专业划分过细,学科门类狭窄,教学内容陈旧,教学方法落后,培养出的学生没有竞争优势。第二,社会实践不足导致知识转化率低。学生在大学侧重于理论知识学习,实际操作机会不多,加上高校和企业联系不够,学生企业实习机会不足,未来工作中所需要的实际操作能力达不到工作岗位要求,知识转化率低。第三,就业指导滞后。我国高校目前基本都开设了大学生就业指导课,但还处于起步阶段,大多数高校的就业指导工作内容常常限定于介绍就业形式,传授求职技巧、面试技巧,联系用人单位和推荐学生,缺乏对大学生就业观念和价值取向的引导,难以适应变化多端的就业形势。
3.毕业生择☤业观⌘念和能力素质不适应社会需求。第一,当前大学生的就业理念仍存在一些偏差。存在“一步到位”“宁要东部一张床,不要西部一套房”等思想,热衷经济发达的大中城市及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不愿到基层艰苦地区就业,就业期望值过高,容易遭受挫折。第二,大学生的个人综合素质和能力缺失。主要反映在知识结构不健全,专业知识不系统、不扎实,科研、创新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低,缺乏一专多能的水平等方面。另外,一部分大学生存在着不健全的人格特征,如缺乏艰苦创业精神,挫折承受力差,与人合作与沟通方面存在障碍,盲从和依赖心理普遍存在等。第三,择业能力水平不高。缺乏对自我客观、系统、科学的认识,常出现高估或低估自己能力的现象。职业规划能力比较欠缺,不了解自己想要进入的单位情况,不能根据自己的能力、特点和兴趣作出决定和计划。
4.用人单位选材存在误区。一些用人单位条件过于苛刻,选人要全才、通才,各科都要优秀,结果高能低用,造成被录用人员不安心工作,有机会就跳槽,双方都造成损失,人为地造成就业难。一些单位存在过分看重经验、过分关注文凭、性别歧视等问题。
以上多种原因造成了毕业生就业难和就业率不高的现状。
三、大学生就业对策分析
1.切实发挥政府的宏观调控作用。第一,发展经济是解决就业问题的根本途径,政府应努力推动经济的发展和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升级,大力加快发展知识密集型产业,提供更多的高学历人才就业岗位。同时,第三产业是吸收大学生就业的主要渠道,政府应加强政策引导,大力扶持第三产业尤其是现代服务业的发展,为大学生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第二,完善就业市场体系。出台更加有效的政策措施,消除就业歧视;深化人事、户籍等有关制度改革,为大学生就业提供政策保障;建立健全法律、法规,引导规范就业市场,逐步把毕业生的工作纳入法制化、规范化的轨道。第三,国家采取有力的宏观调控举措,以行政、经济等手段促进人才的合理流动,鼓励大学生在西部等基层、边远地区就业,鼓励大学生自主创业。同时,政府也应做好高校毕业生失业保障和培训工作。
2.加强高校教育教学改革。一方面高校应根据市场需求,合理调整学科结构和专业设置,加大社会急需专业的招生数量,减少教学质量不高、专业设置不合理的学校和专业的招生数量,直至停止招生。将招生与就业结合起来,科学决策办学规模和培养规格,面向社会、面向市场办学。另一方面要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以提高学生的专业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创业能力为目标,形成以学施教、因材施教的教学模式,强化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学生的综合竞争力,培养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复合型创新性人才。同时,加强毕业生的就业指导工作,将就业指导工作贯穿于大学生的整个学习生涯,逐步建立一支高素质和职业化的就业指导队伍,为毕业生提供针对性、专业性、系统性的就业信息服务和就业帮助。
3.用人单位转变用人观念。一方面,用人单位要进一步转变思想,树立科学的人才观,要改变唯经验论、唯文凭论的做法,还要纠正性别上和地域上的用人偏见,既要使用好人才,也要注重人才的培养和储备。有长远的人才战略眼光,做到不拘一格招揽人才,实现企业与人才的双赢。另一方面用人单位也要与学校加强沟通联系,了解学校学科特色和人才特性,通过为在校大学生提供寒暑假实习基地,大学生见习实习等方式,既为单位考察招揽人才,也为大学生就业作出贡献。
4.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第一,转变就业观念,树立新型就业观。消除“眼高手低、有业不就”的思想,调整过高的、不切实际的想法,到基层去谋求发展,到艰苦的地方去☠创业,灵活就业,先就业后择业。认清自身的素质和条件,树立基层意识,创业意识和奋斗意识,从现实出发选择自己的求职道路。第二,提高自身综合素质和能力,掌握就业主动权。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要充分把握自身特点,挖掘自身潜能,全面提高自身素质,建立起综合性强且有其个性特点的知识能力结构,在就业竞争中占据主动地位。第三,要学会捕捉成功机遇,增强创造性和独特的求职择业见解,培养良好的求职择业心态,谋取自己理想的职位。
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关系到高等教育的改革与发展、社会的发展和稳定,在日益严峻的就业形势面前,大学生就业问题需要政府、高校、用人单位和毕业生等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形成有利于大学生就业的体制、机制、舆论和社会氛围,实现大学生充分就业和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满足。